闽南语中关于功夫 过年等词的用法 闽南语大全

作者&投稿:长孙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过年 gei(第四音) ni (第二音) 例: 过新年。 gui(第四音) xin(第一音) ni(第二音)
2、功夫 gang(第一音)hu(第一音) 例:你功夫真好! li(第四音) gang (第一音)hu(第一音) jin (第一音) he(第四音) 但要根据情景说的 比如 练武术很厉害,可以这么说。还有技术能力强的方面,也可以这么说。
3、红包 ang(第二音) bao(第一音) 例:红包拿来。 ang(第二音) bao(第一音)ga(第二音)
lai(第一音)
4、茶壶 die(第一音) gou(第四音) 例:茶壶在哪里。 die(第一音) gou(第四音)di (第一音) ji (第二音) wei (第四音)sou(第二音) zai(第一音)
其他的不好翻译,只能这些。闽南语如果在闽南地区,其实有三地的区别,腔调各不一样。但还是满相近的。我翻译的是我们地区说的方言。

广东海陆丰地区河洛话情形:
过年→goi1~2/guoi1~2 ni1~2
功夫→kang1 koi2~3(口读)丨gong1 hu1(文读);
(功夫活→kang1 koi1~2 hoi1|谐音:康课花)
红包→ang3 bao1
中秋节→diong1 qiu1 jie3(文读)丨(口头)八月半→bie4 ghuoi3 buann2~3
弟弟→di1 di2(文)丨(口头)阿弟→a1 tai3;偶尔用:小弟→xiao2~3 di2
妹妹→moi1~2 moi2~3(文)丨(口头)阿妹→a1 moi2~3
弟弟妹妹→口头上改为:弟妹人→tai1/di1 moi2~3 nan3/lan3
龙眼→liong3 ngang4(文)丨(口)ghien3 ghien4(谐音:迎迎,各第3第4声,用当地河洛话念)
茶壶→die3 hu1~2(文)丨die3 gou4(口)
先生→xian1 xien1(文;谐音:上升)丨xin1 xienn1(口;谐音:新姓;都是第1声)。

过年ge ni,功夫gang hu,红包 ang bao,中秋节diong qiu jei,弟弟妹妹 di di meme,
龙眼 ling an,茶壶 die go,先生xian xi

闲谈闽南过年的习俗~


闽南语大全:
系紧啊=你好
妖秀啊=你真漂亮
麦安捏啦=同意、赞成
三分人才七分妆。
多衣多寒,无衣不怕寒。
一针不补,千针难缝。
细康(破洞)不补,大康叫苦。
爱美(sui)毋惊流鼻水(鼻涕)
水鬼升城隍(小人得志)
交官穷交鬼死(攀高不得)
惊鬼看目连(既怕又来)
贪字贫字壳(贪心吃亏)
猫鼠拖称锤(牵累过多)
内神通外鬼(自漏机密、内外勾结)
左手打右手(自相伤害)
青瞑看告示(不识装识)
乌脚细蛛肚(形累过多)
噪三代(骂人太甚)

扩展资料:
"闽南语"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学术上泛指闽南语的集合,狭义则仅指闽台之闽南语。台湾及西方学者多认为是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 在大陆语言学的分类上,属汉语族中闽语的一种。
闽南语在各地有不同称呼,例如在中国大陆常被称为泉州话、漳州话、 厦门话、福建话、学佬话、河洛话等;在台湾亦被称为台语、台湾话、河洛话或福佬话,在东南亚的海外华人则称为福建话(Hokkien)或咱人话(台闽字写作咱侬话)。
闽南、台湾等地传承此一文化的语言,为我们习称的“闽南语”,在祖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闽南话所蕴含的意义在于我们的中原华夏先祖在多次大迁徙中避开了中原民族融合所造成的语言改革,很完整地保留了唐、魏及五代十国等时代的古代中原河洛音,也就是那时的中原话。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闽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