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简介 宋词简介50字 快

作者&投稿:营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扩展资料

宋词的分类

1、按长短规模分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2、按音乐性质分

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3、按拍节分

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4、词牌来源划分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也就不再另拟题目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岳飞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像曾因写过"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当时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必有柳词"之说,以至于宋朝的一个宰相(他的名字我不太记得了,好象叫什么宴殊的在当上宰相之后,他对于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他写的.我们也都知道,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士大夫们一起,构成了宋朝的享乐主义,虚华的文化.

一个朝代,一个国家,若强盛,那么它在文与质两方面是并重的,这里文指的是文风或者说一个社会的风气吧,我们知道,一个人若专门读书,钻研学问的话,那么就必须脱离生产劳动,也不能去打仗,这在宋朝就叫做"养士""八股"确立之后,天下的秀才就专门来钻这个东西捞取功名利禄养活自己,所以也就没得工夫去思考事情,去造反了,如果一个国家"文风"越盛,那么做实事的人就越少,这个国家也就会出问题了.历朝写诗的人很多,宋诗也很有名,为什么独独诗以 "唐"命名呢?唐诗就算是歌颂风花雪月,也有一股质朴的美,透露出这个民族质朴,粗野与宏伟的气魄,而宋词则是比较多矫饰浮夸的文风,一个国家的文化若是推动这个国家的发展的,那么它就是强势的,有生命力的,比如现在的美国,

和亲政策如果是汉朝使用,那么是一种缓兵之计,修养生息的方法,但是宋朝,我看不到它起了什么好的作用,割地求和,苟延残喘而已,有的论者居然还说“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和解”,我真不知是何居心所在?倘若日本灭了中国,那么慰安妇也可谓民族和解的先锋了,呵呵。

在进化论和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如果”和“假设”,只有残酷的现实,呵呵,宋朝被野蛮民族灭掉,这就是结果,而士大夫群体人格的堕落,从这个帮闲享乐的社会就开始出现征兆了。

词牌名的来历

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潇湘神:又名《潇湘曲》。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谒金门: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苍梧谣:通称《十六字令》。

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词中有“如梦,如梦”而定名。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念奴娇: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所作,此调是截取其开头一段另制的新曲。

菩萨蛮: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

钗头凤:取无名氏《撷芳词》“可怜孤似钗头凤”为调名。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一剪梅:因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

水龙吟:调名取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

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破阵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以脂粉气浓烈的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盲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宋词的流派
  1.
  a.婉约派:北宋初年,受到晚唐、五代的词风影响,以婉约为主。这类词作以小令为主,辞句婉丽,内容偏重男女之情,游子思乡之叹,远人别离之恨。格调含蓄婉约,后世推为词的正宗。
  b.豪放派:此派之词是北宋词坛之大突破。这类作品,气势豪迈,意境清新,不拘音律,随意抒写。题材广泛,内容或抒发感情,或议论说理,境界较婉约派扩大,感情亦较奔放。
  c.格律派:格律派词人多精通音律,能自创新词调,作品格律严谨,音调谐美,辞句工巧典丽,内容以抒情和咏物为主。

  2. 宋词的代表作家作家 时代 风格特色 词集名称
  李煜 字重光,世称李后主 五代 前期反映宫庭生活,格调华丽后期倾诉亡国之痛,格调哀怨 《南唐二主词》
  柳永 字耆卿,初名三变 北宋 多写都市繁荣生活工於羁旅行役擅写长调语言显浅\平易 《乐章集》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 不喜剪裁以就声律以诗为词,词境扩大笔力纵横,气势磅薄 《东坡乐府》
  周邦彦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北宋 格律精严,颇有法度多以唐人诗语入词,怀古伤今擅写咏物之作 《清真集》(又名《片玉词》)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 北/南宋 前期多反映闺情,感情真挚细腻后期多写漂泊流离之痛苦 《漱玉词》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 意境雄奇阔大,瑰丽奇伟擅以民间口语入词擅於用典擅写农村风光 《稼轩长短句》
  姜夔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南宋 擅创新调(自度曲)多记游、咏物之作音调谐婉,辞句精美,结构严密 《白石道人歌曲》

2\宋词简介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词,又叫曲子词,是一种音乐化和格律化了的杂言体诗歌。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隋待。著名的《水调》《河传》《杨柳枝》等,就是开凿运河时流行的歌曲。宋词的流派,历来有婉约与豪放之别,从宋词所通用的六宫十一调来看,绝大多数情调是婉转缠绵的。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词派倾向比较积极,影响很大,成就也高,是很可贵的,但毕竟晚出一些,不如前者多,宋词不仅能丰富感性知识以增进对这一时代,这段历史的认识和了解,而且能感应它所具有的巨大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宋词介绍~

词,起源于唐代民间,称“曲子词”,后被文人接受,改造成一种抒情诗样式,经五代时期,这种诗歌体裁渐趋成熟。晚唐五代最著名的词人有温庭筠、韦庄、冯延已、李煜等。到两宋时代大发展,名家辈出,蔚为大观。宋代以词名家的人很多,如张先、柳永、晏殊、欧阳修、晏几道、苏轼、秦观、黄庭坚、贺铸、周邦彦、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陈亮、姜夔、刘克庄、吴文英、张炎等等。近人唐圭璋编辑的《全宋词》收入一千余家作者的近两万首作品。在讲具体作品之前,我们先简要了解一下关于词的格律特点。

词,还有“诗余”、“乐府”、“琴趣”等别称。它是一种格律诗的样式,特点是句式长短不齐,所以还叫“长短句”。习惯上又把词分为三类:58字以内的称“小令”,59字至90字的称“中调”,91字以上的称“长调”。不分段的叫单调,分两段的叫双调,分三段的叫三叠,分四段的叫四叠,后两种不多见。每首词都有词牌,如《如梦令》、《蝶恋花》、《木兰花慢》、《贺新郎》之类,原来是曲调名称,后来词和音乐脱离,这些词牌便只成了填词的格式。按其格式,作者可以填进任何内容,所以词牌不是标题,和内容无必然联系。词有自己的一套格律要求,我们看看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忆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投降宋朝后,做了阶下囚,回想当年帝王生活,写下这首充满留恋、悔恨感情的词。全词五句,27个字,三处用韵(中、龙、风)。其平仄格式是: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词对用韵的要求比近体诗宽(19个韵部),但平仄要求严格。至于对仗,词里用的很少。据清代的《钦定词谱》等书统计,词牌多至800余种(也就是说有800多种格式),常用的只有100多种。

我们知道,宋代分北宋(公元960—1127年)和南宋(公元1127—1279年)两大阶段。在这两个阶段里,国家民族的境遇很不相同,表现在词的创作上,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下面分两个时期简介宋代词人与其作品。

1北宋词

北宋统一中国后,经济很快发展起来,尤其是工商业发展很快,城市普遍繁荣。词的创作和发展,适应了城市文化生活的需要。词这种诗歌体裁,在晚唐和五代多是写男女之情和闲愁离恨的,并认为这是词的本色。北宋初期的词仍是这样,多写花月闲愁之类的有闲阶级情感。其中也有写得很精致的,如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其大意是:作了一首新词再喝上一杯酒(油然产生一种莫名的惆怅),天气同于去年,亭台依然如旧,可是夕阳已经西沉,又一天过去了,明天什么时候开始呢?花儿虽然鲜美可爱,可是谁也无法挽回它的凋零;那和去年一模一样的燕子又飞回来了(眼看美好的春天就要逝去),我独自一人在铺满落花的小径上来回漫步沉思。对月伤情,看花流泪,这是旧时代文人中时髦的感情。或由于失意,或由于无聊,他们经常写这类诗词排遣落寞的情绪。晏殊这首词由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被誉为名作。再读一首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即正月十五元宵节。去年热闹的元宵月夜,与情人有过一次甜蜜的约会,快乐难忘;今年元宵夜一如去年,然而心上人不见了(可能是暂别,也可能是分手),孤独寂寞中不禁哭了一场。看样子是个女孩,“泪湿春衫袖”,可见是偷偷哭的,这是不好大哭大叫的。这首词在有的书中说是朱淑贞作的。不管作者是谁,它写得情真意切,轻灵自然,是首好词。

柳永是北宋时期影响很大的一位词人。他官当得很不顺利,失意无聊,就和歌儿妓女混在一起,过着颓废放荡的生活。柳永一生致力于词的写作,善写羁旅别情,发展了“长调”词,语言通俗流畅,雅俗共赏,受到普遍欢迎。他的名作《雨霖铃》、《望海潮》等至今仍为大家所熟悉。我们欣赏他的《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yóng喁〕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这首词抒写自己奔波于仕途,飘泊在外,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词人看到江间天上飘下一场大雨,秋天的景物像被洗刷过一遍一样清新。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山河冷落萧条,落日的余晖映照楼头,益发令人惆怅。到处花残叶落,万物都收敛了生机。长江水也不再掀起波涛,默默无声地向东流去。此时此刻词人不愿意去登高远眺,因家乡万里,渺茫遥远,思归的心情无法抑制。自问:一年来四处飘泊,到底是为了什么?想象中妻子(佳人)正在梳妆楼上企望着我的归来,多次错认天边的来船,一再失望。她怎么能知道我现在倚着栏杆(阑干),也为想她而这样愁思不解呢?用妻子的思念反衬自己的思念,很巧妙。上阕写景寓情,下阕写情寓景,全词情景交融,层层递进,语言晓畅,一气呵成,确是难得的好作品。

对宋词,人们习惯上把其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派。早期的词,内容单调,细腻柔弱,情绪婉约,属婉约派。到苏轼出现在词坛,词风为之一变,他学博才大,拓宽了词的境界,凭吊古代人物,抒发爱国怀抱,描绘农村风光,笔力纵横,气势粗豪,成为豪放派的开山祖。

我们先读他的一首《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僮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于1079年因作诗获罪,被宋神宗赵顼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县)任团练副使,常到东坡游玩,便自号“东坡居士”。这首词即作于黄州。词中说:夜里东坡和友人喝得酩酊大醉,回到住所迷迷糊糊地觉得好像是三更天了。小仆人已沉沉入睡,鼾声如雷,梆梆敲门都叫不醒。苏轼无奈,只好拄着手杖侧头倾听长江方向传来的波涛声。这时他想起官场的半生遭遇,感慨油然而生:经常遗憾的是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人,什么时候才能摆脱名利的羁绊呢?此刻夜已深,风已静,池塘里的水都不起一丝波纹。在这万籁俱寂中,又一个念头钻进他的心中:乘一叶扁舟从此逃离这扰攘的尘世,到大江大海中去无拘无束地度过后半生,那有多好啊!据说,苏轼作完这首词后,和朋友高唱数遍,然后各自归家。第二天在黄州就传说苏轼把官服挂在江边,夜里乘小船逃走了。郡守徐君猷听说大吃一惊:在他的州里把皇帝贬来的罪人丢了,吃罪不起。于是赶到苏轼住所察看,发现苏轼在屋里鼾声大作,还没起床呢。

苏东坡与李白有共同处,就是都具有浓厚的浪漫气质。苏词《念奴娇》(中秋)一词表现得很鲜明: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中秋夜登高远望,长空万里不见一丝云影。一轮明月(桂魄是月的代称)飞上天来,银辉四射,使秋天碧蓝的夜空浸在清冷之中。想象月亮上的广寒宫中,乘着鸾凤的白衣仙女正来来往往,生活在清凉世界里。月亮上的山川美如图画,看去烟霭树木历历分明。我乘醉拍手高歌,举杯邀请明月共饮,连同我的影子恰成三位伙伴(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在清风冷露中往来起舞,这美好的夜晚使我忘却一切。真想就此乘风翩然飞到月亮上去,不必借助《庄子》里说的那个大鹏的力量。站在晶莹透明的月宫中,一声接一声地吹起横笛,该是多么美妙!这首词也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境遇不自由,但他心胸洒脱,用美好的幻想慰藉自己,“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前赤壁赋》),在精神世界里自己解放自己。这是苏东坡与其诗文的魅力。

周邦彦在北宋词人中修养很高,名气很大,学习他的人很多。他属于婉约一派,多写男女情思。他的写景的词,清新淡雅,富有美感,多有精品,我们读他一首《苏幕遮》:

燎沈香,消溽〔rù入〕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上阕写景:烧起沉香(一种木质香料),驱散一下潮热的暑气。鸟雀似乎也盼天晴,天亮时在房檐上唧唧喳喳叫个不停。昨夜经雨的树叶在朝阳照射下很快晒干,水面上清润的圆圆的荷叶,一个一个挺起身来在晨风中摇曳。下阕抒情:故乡在远方,哪天才能归去?家住苏州(吴门),可是长期旅居在汴京(北宋首都。“长安”是首都的代称)。家乡的渔郎还记得我吗?我做梦还梦见五月里我们一起划着小桨,荡着轻舟,进入荷花塘捉鱼的情景。写鸟、雨、荷,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夏日晨景,“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句,被学者王国维评为“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下阕用“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一件典型回忆,就把对故乡怀念之深写了出来。

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是跨北、南宋两个时代的人。她与丈夫赵明诚(学者)年轻时有过一段极为幸福的生活。北宋灭亡后,夫妇南渡,不久丈夫病故,李清照在悲苦无聊中度过后半生。她的词语丽意新,通俗流畅,独标一格。国破家亡流落南方后,词中多写身世飘零之感,凄苦动人。下面是她的一首《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zhàměng炸猛〕舟,载不动许多愁。

暮春时节,微风中再闻不到落花(尘香)的香气,百花都已凋零净尽;太阳已经老高,起床后毫无心思梳妆打扮。四周景物如旧,可是人事已发生巨大变化(国破,夫亡),一切都完了!话未出口,泪已先流出来。听人说双溪(在今浙江金华)地方春色还很美,很想去泛舟游玩一番;只怕双溪里小小的游船,载不动我这满腹的忧愁呢。一个流落异乡新寡的才女百无聊赖的情态和浓郁的忧思,全在词中表现出来。忧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是在词人笔下,不但有了重量,而且能把小船压翻,这是多么新奇的想象!

2南宋词

由苏轼开创的豪放词派,到南宋时代才大发展起来。被金人赶到江南的文人们,看到山河破碎,体验了国破家亡的惨痛,再也无心留连光景、嘲风弄月,而把一腔爱国衷情倾注在词作中,写出大量慷慨悲歌、激烈沉雄的作品。张孝祥的《六州歌头》具有代表性: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ōu欧〕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中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到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词人站在淮河岸边向沦陷的中原方向远望,但见边关莽莽苍苍一派荒凉景象。飞尘蔽空,秋风劲吹,静悄悄无一点声响(由于南宋王朝不抵抗,战事平息),使词人无比颓丧和悲愤!回想当年(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中原沦陷的往事,这大约是命定的劫数,不是人力可挽回的,致使孔圣人当年讲学的洙水、泗水一带神圣的地方也被女真人牛羊的膻气所污染。隔着淮水的对面,金人用毛毡搭起帐篷,成了他们的居住之地,日落时成群的牛羊放牧归来,到处纵横排列着军事哨所。夜里金兵将领(名王)出来打猎(也是练兵和示威),骑兵举着火把照得满野通明,胡笳和鼓声汇成一片,使人听了心惊肉跳。上阕写景,下阕转入抒情。作者想到腰中佩带的雕翎箭和匣中宝剑本是杀敌用的,然而由于投降派的不抵抗,使它们落满尘埃和被蛀虫蛀坏,到头来竟一事无成。时光白白流失,报国之志徒然壮烈,一年又到尽头,故都神京依然不能收复。投降派们仍在玩弄所谓怀柔政策,实际是自欺欺人。“干羽方怀远”用的是《尚书·大禹谟》里的典故:大禹曾对不臣服的苗族采取攻心策略,让人拿着干(盾牌)和羽(羽毛)跳舞,就使苗民族俯首称臣了。这是个很难考信的传说,用这个典故是对投降派的辛辣讽刺。这样,边界上的烽火已经熄灭,休兵不战了。同时南宋派出的戴着礼帽(冠)、坐着带有华盖(盖)车子的和谈使臣纷纷在两国间跑来跑去,难道不感到耻辱吗?听说中原地区的遗民引领南望,盼着宋朝皇帝的华盖(翠葆,羽毛装饰的华盖)和仪仗(霓旌,像彩虹般的仪仗旌旗)归来,然而年年落空。有正义感的使臣(行人)看到这种情形,忠愤之气填满胸膛,泪水也倾泻下来。这首词感情充溢,奔流直泻,气势豪壮,慷慨悲凉,读后令人心潮激荡,堪称是南宋词中的一篇杰作。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它始于梁代,成于唐代,盛于宋代。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柳永、李清照(婉约派)。

什么是词?
答:温庭筠,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填词的作家,存世约七十首。题材狭窄,以绮闺阁为主,开词为艳科的先河。风格绮丽婉约。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宋词简介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

宋词简介
答: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像曾因写过"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当时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必有柳词"之说,以至于宋朝的一个宰相(他的名字我不太记得了,好象叫什么宴殊的在当上宰相之后,他对于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他...

古词的资料(简介)急!!!
答: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

词的简介
答: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又叫“诗余”。一般分上下两阕.词的种类 词大致可分...

古诗词中“词”的定义是什么?
答:中国一种诗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从长度分小令(59字以下)、中调(59~90)和长调(91以上)。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

宋词介绍
答:下面分两个时期简介宋代词人与其作品。 1北宋词 北宋统一中国后,经济很快发展起来,尤其是工商业发展很快,城市普遍繁荣。词的创作和发展,适应了城市文化生活的需要。词这种诗歌体裁,在晚唐和五代多是写男女之情和闲愁离恨的,并认为这是词的本色。北宋初期的词仍是这样,多写花月闲愁之类的有闲阶级情感。其中也有写...

怎么写词
答:词简介: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即为用歌配合唱出的诗,词牌是词的...

宋词简介
答:简介 宋词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文学样式上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 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派别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

词的文学常识
答: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从长度分小令(59字以下)、中调(59~90)和长调(91以上)。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

古诗词简介
答: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