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 历史上康熙皇帝为什么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

作者&投稿:彭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因为承德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

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马戛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

扩展资料:

一、气候

承德避暑山庄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冬天虽然寒冷,但由于四周环山,阻滞了来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袭击,故温度要高于其他同纬度地区;夏季凉爽,雨量集中,基本上无炎热期。

二、普宁寺

普宁寺景区坐落于避暑山庄东北部武烈河畔,占地5.78万平方米。景区由皇家寺庙群中的普宁寺和普佑寺组成,两座寺庙先后修建于1755年(乾隆二十年),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

取普天之下安宁、保佑天下众生之意。普宁寺内供奉有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普佑寺是喇嘛研习佛教理论典籍的经学院。这里僧侣云集,香火旺盛,是北方最大的佛教圣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的营建起源于一次皇家游猎。康熙四十年(1701年)腊月,康熙皇帝率一队骑兵出长城古北口二百余里,进入热河地区的武烈水河谷,发现不远处有一洼温泉,水雾蒸腾,萦绕其上,不禁暗暗称许。随从官员告诉他,此处曾是蒙古人的牧场,这座温泉名叫热河泉,前方不远即是热河上营。顺治七年(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多次出塞至此狩猎,还曾计划在此拟建避暑城。这个地方立刻引起了康熙的注意,他环顾四周,发现此地人迹罕至,景色优美,河流、湖泊、森林、山脉等多种地貌聚集,且四面山峰林立,雄奇险峻形似众象朝揖。康熙皇帝的前半生以武力统一中国,境内富足升平,境外岁岁供奉,这一切让他志得意满,所以热河的地形很符合他当时的心理状态。
七个月之后,正值夏季,京城非常炎热,康熙皇帝再次来到热河的武烈水河谷,感到这里气候凉爽宜人,山峦林木茂密,峡谷幽静深邃,草地平坦如茵,河流蜿蜒曲折,是避炎驱暑的绝佳去处。并且,热河处于北巡路线的中间地带,离北京并不遥远,各省督抚大臣的奏折朝发夕至,可以快速送抵。康熙皇帝深感这里的自然环境适合居住。康熙在踏勘了周围山川形势之后,正式颁令兴建热河行宫。

剥削的民脂民膏没地方用

康熙为何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只是为了避暑吗?~

康熙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并非只为避暑,是因为这里地理位置不错,适合打猎,培养和巩固满族人的骑射技术,二者这里也是军事,处理朝政的整治中心地方,三为了躲避天花。


承德避暑山庄也称为热河行宫,是中国古代园林当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先不说这里修建的有多么奢华,它是象征着清王朝的兴盛。
在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后,感受到满族八旗军力下滑,为了保持马背上的战斗力,决定修建围场打猎,故而修建了这个山庄。

承德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都是避暑的绝佳选择,在这里远离京城,可以躲避瘟疫,天花,清朝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饮食习惯,气候变化,都需要去很长时间适应,瘟疫也是常有的事,为了保证后代子孙的繁衍,防止天花感染,康熙帝建设这个山庄也是为了有地方能躲避瘟疫。

这个山庄可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处要塞,是蒙古,辽东地区,北京的交界处,而且距离北京不远,在这里设置朝堂也可以,再说这个要塞之地,可以加强对蒙古的管辖,建设城墙,保护国土,避免内蒙在辽东一带发生叛乱,免得以后朝廷只能顾头不顾尾,让自己陷入危机时刻,就像三藩之乱一样,差点清军覆灭。所以这里面有一定的军事意义,更何况在这里避暑,也不会耽误朝政,也能处理国事。
由此可见,修建山庄更多的就是军事意义,训练骑射技术和方便处理国事。

其实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与康熙皇帝年幼时的一场疾病有关。在当时,天花是一种非常可怕,流行性非常强的病,可是像蒙古也好,像西藏也好,他们那个地区,没有这个病的流行,这个病主要是在汉地流行。 在清代,得了天花的人,是九死一生,就连皇室也不能幸免,据清代皇室家谱《玉牒》记载,顺治皇帝的八个皇子中竟然有四个因染上天花而夭折,公元1661年,顺治皇帝去世后,他的皇三子八岁的玄烨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康熙皇帝,康熙的即位,竟也源自于顺治皇帝对天花的恐惧,病中的顺治,在选择自己的继承人时曾经犹豫不决,而当时在宫中服务的西洋传教士汤若望的建议,最终让他做出了抉择,因为在康熙两岁时已经出过痘症,对天花有了终身免疫,结果这位皇子因祸得福,成为大清江山的又一位继任者。

清朝康熙皇帝修建避暑山庄,真的是为了避暑吗
答:避暑山庄的第二个作用就是用来强化对于少数民族的统治,因为北京地区离少数民族地区比较的偏远。避暑山庄建立在承德地区就是方便清朝的统治者可以及时的对于少数民族的状况做出反应的,再加上避暑山庄中有很多的少数民族特色,比如蒙古包之类的,不仅可以让清朝的统治者记住自己的祖先,同时也可以安定其他的少数...

清朝为什么要建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答:清朝建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避暑以及训练八旗子弟兵;二、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清初修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其真实的用意是联络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的感情,用乾隆的话说就是“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可见,它不仅仅是用来避暑,更重要的是为了抚缓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

承德避暑山庄历史背景
答:避暑山庄的选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这里地处燕山山脉,夏季气候凉爽,自然环境优美,非常适合避暑消夏。同时,其地理位置也便于皇帝随时前往周边的围场进行狩猎活动,这在当时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军事训练和娱乐方式。在避暑山庄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康熙皇帝及其后继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力求将其打造成一处...

承德避暑山庄建造原因?以及经历了哪几个皇帝?
答: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 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 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 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 建成 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 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 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 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当年康熙皇帝在北巡途中发现 承德这...

关于承德避暑山庄的传说
答:承德原名热河。它虽居塞外,历史却很悠久,早在我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在这里。这里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中原地区息息相关,一脉相承。但作为一个城市来讲,它却仅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伴随着避暑山庄的兴建而形成和发展的。避暑山庄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它的前身——热河...

承德避暑山庄是哪个皇帝开始建造
答:承德避暑山庄是康熙皇帝开始建造。避暑山庄的营建,大至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第二阶段: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

清朝为什么要修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答:在避暑山庄周围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喇嘛教寺庙群,供西方、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及贵族朝觐皇帝时礼佛之用。在避暑山庄的东面和北面,武烈河两岸和狮子沟北沿的山丘地带,共有11座寺院。因分属8座寺庙管辖,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承德外八庙”。

扯扯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有哪些历史渊源?
答: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时87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我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这座规模宏大的园林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

清朝为什么要花1个多世纪起“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答: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其中主要是为了联合和控制蒙古各部落的,防止沙俄的渗透,确保国家北部边界的安定。

承德避暑山庄由来
答: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区北部。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4年12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热河行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