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

作者&投稿:鄘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或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工程:都江堰;灵渠;京杭大运河等 。
(2)经济重心南移。
(3)作用:使广大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发了农民参战和支持前线的热情,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或“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所有制:由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或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4)调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采取错误的指导思想;错误的理论和政策;放弃共产党的领导;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未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等。(答任意一点即可;其它答案围绕要点展开均可给分)
启示:要及时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策的制定要适合本国的国情;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要重视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要警惕西方“和平演变”策略。(开放性设问,答任意一点2分;紧扣题意,观点正确,均可给分)

(10分)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农业,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材~

(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一点1分,2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铁犁牛耕的推广。(2分)(2)经济政策:重农抑商。(1分)评价: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答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亦可);另一方面阻碍了商业的进步。(2分)(3)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影响: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分)促进了城市的改革。(1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图片以及文字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不难判读出答案;第二小问土地制度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角度思考作答,耕作方式变革则从铁犁牛耕的推广的视角分析回答。第(2)中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二中“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经济政策角度归结答案;评价古代经济政策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思考作答即可。第(3)问中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1978年安徽小岗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承包责任书”并联系所学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影响从农业生产、农民积极性调动以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角度综合分析作答。

(1)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使市场在农业、农村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分)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农业、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弥补市场不足,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分)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过程中,既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又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2分)(2)①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体现了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分)②要鼓励探索创新,体现了要树立辩证法的创新意识。(2分)③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体现了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2分)④要城乡统筹联动,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或体现了坚持系统优化方法)。(2分) 试题分析:(1)本题以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怎样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有关知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明确市场、政府发挥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同时需要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要把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2)本题要求学生分析材料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四方面要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原则。解答本题需要学生仔细分析材料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四个方面要求,从中找出关键性词语,来确定答题所用的具体知识点。题中材料“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体现了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题中材料“要鼓励探索创新”,体现了要树立创新意识;题中材料“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允许采取差异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体现了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题中材料“要城乡统筹联动,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0分) (1)中线调水工程的起点是 ...
答:(20分)(1)丹江口水库(2分)(2)最大区别:中线调水可自流,东线调水在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中线方案其他有利因素:水质较好(6分)(3)由于北方缺水期也是长江的枯水期,可先用三峡、丹江口等水库把水蓄积起来,然后再调。(6分)(4)①节约用水;②防治水污染;③保护生态环境。(6分...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人...
答: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逐 步完善,交通便捷 (3分)(2) ② (3) D (4) C (5) 经济 (6) B 试题分析:(1)材料一“大城市中心人口开始向郊外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反映了逆城市化现象,世界的城市化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
答:(1)美国:20年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学习的样本;30年代罗斯福新政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2分)苏联:20年代:十月革命的成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30年代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工业...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
答:③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第一问设问没有明确考查点,作答时要把材料中该集团的做法与经济生活中资源、效益等知识结合。第二问设问指向性明确,考查民族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
答:(1)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及对世界的瓜分、工业革命(2)主要问题:经济上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加大;主权安全面临威胁;生存环境恶化。(3)基本态度: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
答:(1)英国;美国;日本;逆城市化现象(2)BC(3)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促进。(4)起步早,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 以上 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成为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极不相适应。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答:(1)新航路开辟使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英国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殖民扩张开拓了海外市场,对外贸易活跃。(4分)(2)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4分)(3)问题:贫富悬殊,环境污染严重,城市规模过大。(6分)办法:通过立法手段,解决社会...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20分,给我答案的认真的很谢谢)
答:七月星火指的是1921年7月1日建党,从此在中国大地上点燃了星星之火、后来终于燃成燎原之势,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 南湖航船指的是当年一大为了躲避迫害而把会议场所改到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也为中国革命的成功保存了胜利的火种 春天的故事一句是指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大江南北一片欣欣向荣,...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在西方某些政治学和历史学...
答:(6分,任意答3项即可。)不足:古代雅典对公民的身份作了严格限制,公民只占城邦人口的极少数,是少数人的民主;维护奴隶主的统治。(4分)(2)进步表现:材料四所涉宪法是社会主义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人民群众享有更广泛的民主权利。(4分)异同:同——都体现主权在民。异——...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①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西欧国...
答:(1)对欧洲:西班牙、葡萄牙积累了大量财富,英国、法国、荷兰也加入了对外扩张的行列;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或答具体商业革命的内容即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亚、非、拉:带来了深重灾难,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卷入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