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是什么意思? “申报”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荀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申报是,报税意思。

    进项抵扣,如自己企业装有认证系统,就可以在自己公司那认证,如没有,拿着增值税发票,去税务局那认证,把抵扣联给税务局认证发票的人就可以了,认证好了,拿回认证的通知书和发票就可以了。

  2. 一种报纸名称:

    《申报》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1872年英商美查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的改革:一是发表政论文章。报纸的言论要“有系乎国计民生”,要“上关皇朝经济,下知小民稼穑之苦”。二是改革新闻报道。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日本侵略台湾,美查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这是上海中文报纸中军事通讯的开端,也是《申报》重视新闻真实性的反映。其次是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连续三年报道“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最后披露了冤案的真相。三是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四是经营副业。①创办文艺杂志;②出版白话新闻报。1876年《申报》创办了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民报》。这是我国最早的白话报刊。;③编印画报。1877年《申报》出版了《瀛寰画报》。;④印书。此外,《申报》馆还开办了江苏药水厂,肥皂厂等,并由此在1889年组成“美查有限公司”,总资产达白银30万两,超过创刊基金180多倍,实现了美查的“赢利”的目的。
      提要:《申报》创办于1872年4月30日。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停刊。1982年上海市委和市出版局做出决定,委托上海书店以影印的方式保存并出版全套《申报》。
      为何下如此大的气力保存《申报》?寻其原因,一是完整存世的《申报》仅有一套,不成套的大都已纸质松脆,风化发黄,很难翻检;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申报》不仅是中国最早出版的报纸之一,还因为它堪称中国近代史史料之宝库。
      历经三个朝代的史料宝库
      在《申报》生存的78年间,除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世界还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以及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和“四·一二”叛变等重大历史事件。此外,还有许多市井琐闻和社会事件,如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杨文道冤狱案等。因此,以新闻、评论、广告为内容的报纸,不管其记载是有意还是无意,观点是否客观、公正,但以文字记录下丰富的史料素材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再以出版业和货币制度为例。中国的出版印刷事业是怎样发展的?哪一家印刷所、书局何时开张,如何演变?官方和民众对出版业的态度如何?出版过哪些书刊?历年货币的变化,物价的涨落,外国资本的进入,民族资本的兴衰,农业和手工业的凋敝等等,在《申报》的新闻和广告里都可以找到它们的源本和变故。
      创办者是个英国人
      《申报》的创办人是同治初年来华经营茶叶和布匹的英国人安纳斯托·美查(E. Major)。由于在中国待久了,美查对中国情形熟悉,学会了中国语言、文字。在生意不好时,美查决定改营办报。1871年美查和他的三位友人,以每人出股银400两,合计1600两作为股本,创办了《申报》。美查根据生意场上的经验,深知要使华文报纸得以生存和发展,在内容上就必须符合华人的要求。因此,他嘱咐馆内同事说:“这报是给华人看的,文字应从华人方面着想。”
      《申报》创立后,美查颇信任华人,并放手让他们去做。面对一种新创的新闻纸事业,在几位主笔和馆内人员的努力下,《申报》从形式到内容不断改进,很快战胜了它在上海的竞争对手《上海新报》和其它华文报,销量从初创时的600份,到1889年美查离开时,增加到6000份。取名《申报》,源于民间喜用“申”字来代表上海。美查也知道,若把这张新办的报纸冠上“申”字,一看就知道是上海办的报纸,故正式名谓《申江新报》,缩写为《申报》。初办时《申报》每两天出一刊,从第五号起每天出版(星期日休刊)。《申报》曾用过中国毛太纸、赛连纸、机制油光纸和竹连纸印刷,都是单面印,每张8版,每版长宽各约9英寸。1909年起开始使用新闻纸两面印刷。



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和内容向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事项书面报告的法律行为,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是税务机关税收管理信息的主要来源和税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申报是一种商业报纸。

《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它前后总计经营了77年,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共出版27000余期,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期其它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中文名称:申报
外文名称:Shun Pao
语言:汉语
类别:商业报纸
主管单位:申报报务管理委员会
主办单位:申报董事会
编辑单位:申报馆
创刊时间:1872年4月30日
出版周期:日刊
停刊时间:1949年5月27日
历史意义: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和内容向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事项书面报告的法律行为,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是税务机关税收管理信息的主要来源和税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纳税申报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主要内容包括:税种、税目、应纳税项目或者应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项目、适用税率或者单位税额、计税依据、扣除项目及标准、应纳税额或者应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额、税款所属期限等。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发生法定纳税义务后,按照税法或税务机关相关行政法规所规定的内容,在申报期限内,以书面形式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事项及应缴税款的法律行为。

申报是什么意思,是怎么申报的~

古文的报是什么意思?
答: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反映了古人对于报的重视。在古代,报是指向长辈或有知识的人请教,以获取更多知识的行为。对于古人来说,不论自己的阶层和身份如何,都应该心怀敬畏,时刻保持谦逊,以便能够获取更多的学问与智慧。在古代社会中,报也是一种礼仪。人们在遇到长辈和尊敬的人时,...

报的意思
答:报看意思是不好看。报看在读音中快速连读省略一些该有的音节就可以念成不好看。使用起来比直接说出不好看更加委婉又带有一丝幽默。在这个词里,“报”作为“不好”这个词的连读,方便懒人们操作,可以少打一个字。同样地,“不好听”也可以简写成“报听”,“不好吃”简写成“报吃”,举一反三,...

_报的意思_报的意思是什么
答:_报的词语解释是:侦知情况后报告。_报的词语解释是:侦知情况后报告。结构是:_(左右结构)报(左右结构)。注音是:ㄒㄩㄥ_ㄅㄠ_。拼音是:xiòngbào。_报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侦知情况后报告。引清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第...

《报任少卿书》.这个报的意思 是?
答:“报”有报信,传递消息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回信,回报消息。《报任少卿书》又称《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

文件后边的“报、抄、送”等是什么意思?
答:这是中国一些红头文件的传统写法,特别是机关政府用的较多:抄——是指此文件(过去是抄写一遍进行往上级或是下级传达,)所以叫抄,现在叫抄送,指是给下属的,报——是报到上级的,给上级看的意思送——其它相关单位,部门,或是兄弟部门还有呈:呈——表示尊重,呈是指对上级的 ...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中的“报”是什么意思
答:“只把春来报”中“报”是:传达;告诉。整句意思:只是为了向人们传达春天到来的信息。【出处】近现代 毛泽东 《卜算子·咏梅》【原文】《卜算子· 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译文】风风雨雨把春天...

报账的报是什么意思
答:向主管人员报告领用或经手的款项的使用情况。做账编制财务报表报销,填写报销单办理报销手续(到出纳处领钱),把领用或经手的款项,详列其使用经过和清单,报告主管单位。报账的流程应如下:报账的职责应如下:报账会计的职责汇总登账、结出余额、按余额编报报表等。

报告的报是什么意思?
答:标题: 报告的报是什么意思?报告的报是指为了满足组织、企业或政府的信息反馈需求而编制的一种文档。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向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传递信息,支撑管理者做出决策,并提出改善方案的建议。报告可以是简单的电子邮件或书面文件,也可以是比较详细的解释文档。报告是企业或政府机构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从军 行 (其五)中“报”的意思?
答:报:传来 从军行七首·其五 唐代: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译文 大漠风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夜在洮河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中途捷报传来,敌酋已被生擒。

什么是小报?
答:小报意思是版面较小的报纸。一般指四开报纸,以别于对开报纸。亦有以声望、内容等相别者,常指影响较小,读者层次较低,内容通俗的报纸。像语文小报是手抄报的一种,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在学校,它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和黑板报一样,语文小报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