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常见的爆炸种类 实验室常见的可燃性物质有哪些

作者&投稿:暴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大致如下:
(1)随便混合化学药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在受热。摩擦或撞击时会发生爆炸。表1-1中列出的混合物都发生过意外的爆炸事故。表1-2为不能混合的常用药品。
表1-1 加热时发生爆炸的混合物示例
镁粉—重铬酸铵
有机化合物—氧化铜
镁粉—硝酸银
还原剂—硝酸铅
(遇水产生剧烈爆炸)
氧化亚锡—硝酸铋
镁粉—硫磺
浓硫酸—高锰酸钾
锌粉—硫磺
三氯甲烷—丙酮
铝粉—氧化铅
铝粉—氧化铜
表1-2 不能混合的常用药品一览表
药 品 名 称
不能与之混合的药品名称
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如钾、钠、锂、镁、钙、铝等
二氧化碳、四氧化碳及其它氯代烃,钠、钾、锂禁止与水混合。
醋酸
铬酸、硝酸、羟基化合物,乙二醇类、过氯酸、过氧化物及高锰酸钾。
醋酸酐
同上。还有硫酸、盐酸、碱类。
乙醛、甲醛
酸类、碱类、胺类、氧化剂。
丙酮
浓硝酸及硫酸混合物,氟、氯、溴。
乙炔
氟、氯、溴、铜、银、汞。
液氨(无水)
汞、氯、次氯酸钙(漂白粉)、碘、氟化氢。
硝酸铵
酸、金属粉末、易燃液体、氯酸盐、硝酸盐、硫磺、有机物粉末、可燃物质

氨、乙炔、丁二烯、丁烷及其他石油类、碳化钠、松节油、苯、金属粉末
苯胺
硝酸、过氧化氢(双氧水)、氯。
氧化钙(石灰) r> 水
活性碳
次氯酸钙(漂白粉)、硝酸。

乙炔、过氧化氢。
(2)密闭体系中进行蒸馏、回流等加热操作。
(3)在加压或减压实验中使用不耐压的玻璃仪器。
(4)反应过于激烈而失去控制。
(5)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等烃类气体、煤气和有机蒸气等大 量逸入空气, 引起爆燃。 常见易燃易爆物质蒸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见表1-3。
表1-3 易燃物质蒸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
名 称
爆炸极限(体积,%)
氢 气
4.1~74.2
乙 炔
3~82
二硫化碳
1~44
乙 醛
4~57
一氧化碳
12.5~74
乙 醚
1.9~36.5
丙 酮
2.6~13
甲 醇
6.7~36.5
乙 醇
3.3~19
丙 醇
2.1~13.5
二 恶 烷
2~22.2

1.4~8
(6)一些本身容易爆炸的化合物,如硝酸盐类、硝酸酯类、三碘化氮、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乙炔及其重金属盐、重氮盐、叠氮化物、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乙醚和过氧酸)等,受热或被敲击时会爆炸。强氧化剂与一些有机化合物接触,如乙醇和浓硝酸混合时会发生猛烈的爆炸反应。
(7)搬运钢瓶时不使用钢瓶车,而让气体钢瓶在地上滚动,或撞击钢瓶表头,随意调换表头,或气体钢瓶减压阀失灵等。
(8)在使用和制备易燃、易爆气体时,如氢气、乙炔等,不在通风橱内进行,或在其附近点火。
(9)煤气灯用完后或中途煤气供应中断时,未立即关闭煤气龙头。或煤气泄漏,未停止实验,即时检修。
(10)氧气钢瓶和氢气钢瓶放在一起。

(1)配制溶液时,错将水往浓硫酸里倒,或者配制浓的氢氧化钠时未等冷却就将瓶塞塞住摇动都会发生爆炸。

(2)减压蒸馏时,若使用平底烧瓶或锥瓶做蒸馏瓶或接收瓶,因其平底处不能承受较大的负压而发生爆炸。

(3)对使用的四氢呋喃,乙醚等蒸馏时,由于这类试剂放久后会产生一定的过氧化物,在对这些物质进行蒸馏前,未检验有无过氧化物并除掉过氧化物,过氧化物被浓缩达到一定程度或蒸干易发生爆炸。

(4)制备易燃气体时,一定要注意附近不要有明火,在制备和检验氧气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混有其它易燃气体。例如氧气制备、氢气制备,嘉峪检测网提醒,实验中若操作不慎易发生爆炸(见着火一节)。

(5)金属钾、钠、白磷遇火都易发生爆炸。

爆炸的分类有哪些?~

爆炸有三种分类方式,分别是按初始能量分,按反应相分,按燃烧速度分。具体分类如下:
按初始能量分:分为核爆炸,化学爆照,电爆炸,物理爆炸,高速爆炸,激光、X射线或其他高能粒子束照射引起的爆炸,如下图。

按照爆炸反应的相的不同,爆炸可分为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
气相爆炸。包括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气体的分解爆炸;液体被喷成雾状物引起的爆炸;飞扬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引起的爆炸等。
液相爆炸。包括聚合爆炸、蒸发爆炸以及由不同液体混合所引起的爆炸。例如,硝酸和油脂,液氧和煤粉等混合时引起的爆炸;熔融的矿渣与水接触或钢水包与水接触时,由于过热发生快速蒸发引起的蒸汽爆炸等。
固相爆炸。包括爆炸性化合物及其他爆炸性物质的爆炸(如乙炔铜的爆炸);导线因电流过载,由于过热,金属迅速气化而引起的爆炸等。
按燃烧速度分,可分为轻爆、爆炸和爆轰。
轻爆。物质爆炸时的燃烧速度为每秒数米,爆炸时无多大破坏力,声响也不太大。如无烟火药在空气中的快速燃烧,可燃气体混合物在接近爆炸浓度上限或下限时的爆炸即属于此类。
爆炸。物质爆炸时的燃烧速度为每秒十几米至数百米,爆炸时能在爆炸点引起压力激增,有较大的破坏力,有震耳的声响。可燃性气体混合物在多数情况下的爆炸,以及火药遇火源引起的爆炸等即属于此类。
爆轰。物质爆炸的燃烧速度为爆轰时能在爆炸点突然引起极高压力,并产生超音速的“冲击波”。由于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的燃烧产物急速膨胀,像活塞一样挤压其周围气体,反应所产生的能量有一部分传给被压缩的气体层,于是形成的冲击波由它本身的能量所支持,迅速传播并能远离爆轰的发源地而独立存在,同时可引起该处的其他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或炸药发生爆炸,从而发生一种“殉爆”现象。
爆炸必须具备的五个条件:
提供能量的可燃性物质,即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辅助燃烧的助燃剂(氧化剂)如氧气、空气。
可燃物质与助燃剂的均匀混合。
混合物放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包围体)。
有足够能量的点燃源: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参考资料
爆炸(在周围介质中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8%86%E7%82%B8/18112?fr=aladdin#2

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主要考虑的是密度,还有就是是否可以溶于水
气体的可燃性,是另一方面,它与收集无关
你想的是在加热的情况下,可燃气体危险,首先我们可以把导气管加长,减少燃烧爆炸的可能性
其次有好多的反应不需要火源的。
是不是,亲,你说的有道理
这一方面有时候必须考虑

化验室防火防爆的措施有哪些?
答:化验室防火防爆及灭火常识 1.化学实验室的灭火常识有哪些 化学实验室的灭火常识 一般有机物,特别是有机溶剂,大都容易着火,它们的蒸汽或其他可燃性气体、固体粉末等(如氢气、一氧化碳、苯、油蒸气、面粉)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当有火花时(点火、电火花、撞击火花)就会引起燃烧或猛烈爆炸。 由于某些化学反应...

玻璃器具容易引发的事故种类是?
答:玻璃器具容易引发的事故种类划伤、爆炸两类。实验室的玻璃仪器,最主要的,最常见的就是破损。至于发生爆炸之类的情况,可能偶尔也会有。但是特别少,除非没有实验常识,做了危险 的操作。爆炸也是因为试剂和空气之类引起的。跟玻璃仪器无关。玻璃材质的仪器称为玻璃仪器。化验室中大量使用玻璃仪器,因为...

实验室做实验哪两种东西混在一起会引起爆炸?
答:这个常见的是氢气和氧气,如果正好在爆炸极限之内的话,混合有点火源的话会引起爆炸。还有氢气和氯气,如果用光照的话,也会形成这样的效果。那就是这样了。

高校实验室常见事故有哪些?什么原因导致的
答:失火、爆炸 酒精灯最常见,危险品使用放置不当

实验室爆炸为啥会一氧化碳中毒
答:甲酸和浓硫酸加热产生的。实验室中常见甲酸和浓硫酸,而甲酸和浓硫酸经过爆炸加热会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一氧化碳,导致中毒。

实验室内哪种隐患最容易导致火灾发生
答:4. 易燃气体泄漏:实验室内可能会使用易燃气体,如乙炔、氢气等,如果气体管道或阀门出现泄漏,可能会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火源即会引发火灾。5. 吸烟:实验室内通常禁止吸烟,因为烟蒂或火星可能会引燃可燃物质,导致火灾。6. 其他隐患:除了上述常见的隐患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火灾...

实验室爆炸事故原因与安全措施分析
答:实验室爆炸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事故,它不仅会给实验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实验室爆炸,又该如何采取安全措施来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呢?本文将为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实验室爆炸的原因 实验室爆炸的原因有很多种,下面我们将对其中几种常见的原因进行分析...

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有哪些
答:1、电:碰触电器开关货插座时,应保持手部干燥,不可沾水,防止水分通过开关与电路接通,造成触电事故。2、火:火在实验室里会常被用到,故小心用火,例如在用酒精灯盒油浴试验时,应提前准备好湿抹布、沙子或灭火毯等。3、爆炸隐患:实验过程中,如操作具有刺激性、挥发性的气体,要注意实验室内...

实验室安全隐患有哪些
答:1.火灾事故 原因: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 引起着火等。这类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任何实验室都可能发生。2.爆炸事故 原因:违...

实验室防护不当,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包括
答:温度过高,引起着火;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爆炸性事故:爆炸性故多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常见爆炸性事故原因:违反操作规程使用设备、压力容器(如高压气瓶)而导致爆炸;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 引起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