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疃的经济概况

作者&投稿:甫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近年来,柳疃镇党委政府按照“工业强镇、农业养镇、商贸富镇”的总体思路,“三篇文章”一起做,两个文明一起抓,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2001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07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18元。先后被潍坊市评为“文明镇”、“模范镇”、“发展乡企十强乡镇”,荣获山东省“文明乡镇示范点”、“百新工程”试点镇和“安全文明镇”等多项殊荣。
柳疃镇是著名的“丝绸之乡,全国最大的丝织镇,长江以北最大的装饰布生产印染基地。纺织业是全镇经济的支柱产业,形成了以纺织为主体的印染、印花、机械制造、建筑安装、服装加工等主导产业。全镇纺织印染企业157家,织机2500台,印染后整理设备500台(套),从业人员近1万人。生产的“昌进牌”仿真丝产品被评为“最受消费者信赖的山东产品”,“LiuTuan柳疃”针织刺绣等手工艺品远销欧美等国家,并被当地政府指定为官方礼品。
柳疃镇境内资源丰富,主要有北部的原盐,中部的石油,东部的沙石,还有7000余亩海水养殖场和1500亩淡水养殖基地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柳疃的发展前景注入了生机活力。
柳疃丝绸史料
中国之茧绸业 茧绸产地,以山东为第一,河南、四川次之,贵州、广东、奉天又次之。山东重要产地以柳疃为第一,栖霞、牟平次之。(阮湘:《中国年鉴》,民国十二年出版)
桓宽《盐铁论》云:“茧绸缣缣者,婚姻之嘉饰也。”今之茧绸,以莱为盛, 莱之昌邑柳疃集, 为丝业荟萃之区,机户如林,商贾骈坒,茧绸之名,溢于四远,除各直省外,至于新疆、回疆、前后藏、内外蒙古,裨贩络泽,不绝于道。镳车之来,十数里衔尾相接,其银价,比邻境恒低之一二百文,邻境之购银者,无不唯柳疃之是趋,以区区一市镇,而有炉房八家,其输入者可知矣。 (光绪二十八年,《野蚕录》89页)
山东绸,道光间昌邑等处,已有制造,其时生产不多,民风朴俭,初销国内,及光绪初叶,洋人在沪采办出口,此后年盛一年,洋人在烟添设分行采办,至光绪末叶,大约山东绸在上海、烟台、青岛等处出口,总数在两千万两以上,当时辽产野丝,大半运鲁织绸所用,以致日人馋涎欲滴,颇思染指。 (《中行月刊》)
柳疃 在城北二十里,为绸业发祥之地。附近居民千余户,约六七千人,商界占百分之七十,商号四百余家,仅经营绸业者即有三百家之多。尽属收买附近各村织成之绸,以便运销国内外各处,每年总交易不下二百万元。运出之货,由潍县转者,占百分之八十,由烟台转者, 占百分之二十。该项商号中较大者为锦成玉、天源永、瑞升公,源记、义和堂、三义堂等数家。 (1 9 3 2年《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
又一种捻线绸,用锤子打线,以手捻锤子而线轸大,名锤子线。用此线织绸,曰捻线绸,其耐穿不啻晏子一狐裘三十年, 此绸间或有之,得之甚足宝贵。 些道光末年,昌邑始有坐乡, 每只纩三人,二人拾头, 一人摇纩;始有纩丝绸。其坚不如白绸等, 而色泽光润胜之。(《山蚕辑略》)
绸业 在二百年以前,即甚盛行,而犹以城北二十里,柳疃一带,为纺织业中心,亦即本县商业及金融之中心。椐各方调查,织绸木机,在前数十年繁盛时代,约有一万余架,工作人数,达十万左右,出品约六十万匹,总值约四百万元。 (1 9 3 2年《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三)
柳疃镇199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8.3亿元,经济总收入达到15.1亿元,实现利税1.03亿元,同1991年相比,分别增长289%、655%和150%;农民人均纯收入2225元,比1991年增加1494元;镇以下完成利税8000万元,是1991年的130%;全镇储蓄余额突破亿元大关,人均4000元。连续3年列“全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乡镇”之一,并连续6年保持了“潍坊市文明乡镇”称号。 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合理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1) 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几年来,全镇共投资2300万元,投工1800万个, 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扩大和改善水浇面积1.7万亩,使全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5万亩。全镇已拥有各种农业机械3230部,总动力达到3.5万马力,使耕、种、浇、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2)进一步调整了种植业结构。几年来,全镇的粮田面积始终稳定在2.8万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等。199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844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709公斤。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扩大了粮果间作面积。建成了万亩粮枣间作田,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该镇现有县、镇、村、联合体、个体企业386个。其中县属企业2个,镇办企业20个,村办企业86个,联合体70个,个体企业208个。主要工业项目有纺织、印染、塑料、服装、抽纱、盐业、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粮油加工、 对虾养殖、修理运输等十几个项目,从事工业生产的达1万余人,占劳力总数的85%。 该镇纺织业最为突出。全镇共有纺织企业88个,其中县属丝织厂2家, 村镇集体纺织厂86家,印染厂12家。有织机4000余台,年生产能力8000万米。 其中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剑杆、喷水织机160台。全镇42个村都有集体丝织厂。纺织业已成为柳疃重要的经济支柱。
柳疃镇1995年所辖地理总面积44.5平方公里,下辖42个行政村,7800户,总人口2.69万人。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25.1亿元,实现利税1.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18元,是山东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之一,历史上以“丝绸之乡”驰名中外。 柳疃镇纺织业历史悠久,以纺织业为主的乡镇企业成为该镇的重要经济支柱。全镇现有集体纺织印染企业80家, 三资企业12家,国外公司1个,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306家,各类纺织机达5000台,圆网印花机、平台印花机12台(套) ,年印花能力2.4亿米。 村村有织机、户户有织女,全镇从事纺织业人数达到9000人,占男女整半劳力的85%,品种主要有丝绸、化纤、纯棉、涤盖棉、塑料等五大类。现代织物以化纤产品为主,有各种纺毛、网络呢、纺真丝、夏凉绸、装饰布等系列产品,达300多个品种。 农业全镇村村实现了集体统一机械化服务。 小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近年来累计投资6820万元,加快实施了以“一市两区”为重点的小城镇开发建设,已形成以纺织原料、纺织产品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 南有商贸区、北有工业区、中间开发龙河公园,纵跨5公里长街的新型小城镇格局。 常家庄、 西付、后官3个企业集团是该镇的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纺织印染配套成龙, 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均突破3亿元,利税过千万元,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



~

北疃社区居委会经济状况
答:经过多年积累,北疃社区的经济总收入达到了惊人的13.8亿元,可支配财力更是达到了1386万元。这表明社区的经济效益显著,居民的人均收入也相当可观,达到6525.6元。这样的经济实力,无疑为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区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大芦疃村经济概况
答:2005年,大芦疃村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增了200亩果园、80亩板栗、150亩桑园和150亩茶园,以及30个蔬菜大棚,这显著提高了经济收益。这一年,村里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513元,显示出村庄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在海青镇的大芦疃村果园,果农们遵循青岛市专家的专业建议,对果树进行精细化管理,如...

南疃社区居委会经济状况
答:2004年,南疃社区的经济总收入达到了82.8亿元,可支配财力达到4869万元,上缴国家税金为3450万元。社区居民的人均收入也达到了6450元,显示出强劲的经济发展实力,使南疃社区成为了城阳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堪称特级强村。

李家疃村的经济状况
答:从业5余人。种植大姜、大蒜、芋头分别306亩、300亩、300亩;养殖猪41头、鸡400 只。2005年,经济总收入850万元,居民人均所得6300元。其中,工业收入10万元,个体、工商业收入8万元,农业收入709 万元。社会事业2005年,固定电话89 部,有线电视用户95 户。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达到93%。

刘家周疃村经济发展
答:在2006年,刘家周疃村的经济发展显示出显著的活力。村民们拥有丰富的畜牧业资源,大牲畜的总数达到了36头,猪的存栏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21头,养殖业以养猪专业户为主,共有20户从事此项工作,而养牛专业户则有3户。在交通设施方面,小型客车数量为6辆,载重汽车3辆,三轮车和拖拉机分别为2辆和20台...

望疃镇的经济发展
答:农业望疃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又以粮食生产为主。建镇后,镇党委、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在发展农业上大做文章,大胆尝试,调整产业结构,使农业生产从粮食型 转向经济型发展。“一季小麦吃全年,经济作物留花钱”。1985——2003年,农民的经济收入每年以10%的幅度增长。商品粮基地...

东南疃村位于哪个省
答:政区人口位于804省道以北,2005年耕地面积1008亩,居民254户,815人。经济状况2005年经济总收入701万元,人均收入5110元。优势产业桃子社会事业住房情况:每户4间。卫生室1个,合作医疗参保率76%。有线电视125户,固定电话210部。联系电话86-0532-87321291东南疃村与东七沟村、西杨家庄村、西七沟村、曲...

季家疃村属于哪里
答:政区人口该村位于长乐镇最东边,东与大泽山镇接壤,西与棣家疃相连,南去中淄阳河0.5公里,北靠埠岭,无邻村,距长乐镇驻地5.5公里。全村总户数205户,总人口672人,实际耕地面积73.3公顷。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80万元,村委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30元。产业优势该村支柱...

刘卜疃村如何实现从传统农业向多元化经济的转变?
答:刘卜疃村的经济发展历程始于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包括小麦、玉米和花生,山场则以经济林木和绿化林为主。解放后,该村开始逐渐告别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引入工副业项目,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得益于二0四国道和高速路泊里出口的便捷交通条件,刘卜疃村设立了客运站点,为经济发展...

疃字怎么读?
答:疃字的读音是:t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