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战争中的经典战役有哪些 骁勇善战的拿破仑战争中的经典战役有哪些

作者&投稿:敏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拿破仑一生有很多经典战役比如:土伦战役、皮埃蒙特之战、洛迪战役、卡斯奇里恩战役、里沃利会战、马伦哥战役、乌尔姆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耶拿-奥尔施泰特战役、瓦格拉姆战役、莱比锡战役、第一次意大利战争、曼图亚争夺战、金字塔大战、特拉法加大海战、阿斯珀恩-埃斯灵会战、博罗季诺会战、滑铁卢。
下面举两个著名的战役。1、土伦战役。本次战役,拿破仑初露锋芒,成了他的成名之作。一七九三年六月,在法国王党分子的要求和策应之下,英国、奥地利、荷兰、西班牙等国组成的反法联军,相继侵入法国,英国和西斑牙军队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土伦。联军占领土伦以后,为了保护大、小停泊场的安全,使舰队免遭对方的火力封锁,首先拆除了大、小停泊场沿岸的全部海岸炮垒,占领了耶尔群岛,并且在布伦海角和克尔海角高地上分别构筑了防御工事,联军还在奥利乌尔和拉瓦菜特的接近路上,在法郎山地,部署了大量的兵力,以防止法军从西面和东面进攻土伦。土伦事件象一个晴天霹雳,一下子震惊了整个法国。为了捍卫新生的革命政权,打退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猖狂进攻,以雅各宾派为首的革命政府,于八月二十三日颁发了全国总动员法令,动员人民扫除叛乱,抵御侵赂。由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法国的革命军队组建起来了。只用很短的时间,总数达四十二万人的革命大军,很快就开赴了各条战线,并迅速包围了土伦,但整个形势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联军在英国舰队的支援下,仍然控制着从法朗山地到马尔博斯克炮台的整个地区,占据着可以控制大、小停泊场的克尔海角和塞佩半岛。联军的增援部队也陆续到达土伦。收复土伦的前景仍然十分黯淡。就在这个时候拿破仑出现了。九月中旬,拿破仑到达了土伦前线,接管了卡尔托部队整个炮兵的指挥事宜。但他很快发现,这里的炮兵形同虚设,既无足够的火炮,又无充足的弹药,在他到来以前,只有几门破破烂烂的野炮和臼炮,由一名军曹一筹莫展地看管着。士兵们没有起码的素养,也没有经过认真的训练,他们既不会使用火炮,更不懂得如何修理。更可笑的是,他的上司卡尔托将军,竞缺乏炮兵方面的起码常识,对他那很少的几门炮,连射程有多远都一无所知。有作为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展开非凡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为了改变炮兵的落后状态,拿破仑不顾旅途的疲劳,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他想方设法搜集各种火炮。拿破仑不仅是一个出色的组织者,而月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他经常深入士伦前线,和士兵滚在一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表率作用影响士兵,激励他们的干劲和革命精神。拿破仑的惊人才干和废寝忘食精神,很快地在法国士兵中传开了。他博得了上级的器重和赞赏,不久,被晋升为炮兵少校。十月一日,拉波普将军的部队开始进攻法朗山地。由于敌人防守严密,法朗炮台的火力非常猛烈,而且地形十分险要,法军的几次攻击均未奏效,被迫停止攻击,退回原来阵地。 十月十四日,土伦的反革命军队出动四千人分成两路同时出击,一路向西,一路向西北,企图重新夺占马尔博斯克与奥利乌尔之间的阵地,同时夺取位于勃列加海角的戈拉炮垒和圣克洛特炮垒,改变土伦西面和西北面的防御态势。但由于担任前卫的那不勒斯军战斗力不强,加上法军士兵在拿破仑指挥下进行了顽强抵抗,联军的企图没能得逞,最后不得不停止出击,撤回土伦。 十月二十五日,拿破仑指挥炮兵从戈拉炮垒和圣克洛特炮垒发起进攻,首次轰击停泊在小停泊场内的英国地队,给敌人造成很大损失。然而,由于整个战场的兵力对比仍然于法军不利,法军对于依托坚固要塞的联军,没有形成必要的优势。拿破仑提出,应该首先集中主要兵力,攻占港湾西岸的马尔格雷夫垒(英国人称为小直布罗陀),夺取克尔海角,然后,集中大量火炮,猛烈轰击停泊在大、小停泊场内的英国舰队,切断英国舰队与土伦守敌之间的联系,迫使英舰撤出港口。如能这样,则土伦守敌在一无退路、二无援兵、三无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必然不攻自破。拿破仑还进一步提出:为了有效地封锁大、小停泊场,使英国舰队无法立足,法军攻占小直布罗陀和克尔海角之后,应立即在埃吉利耶特海角和巴拉去耶海角各设一座大型堡垒,并且应分别配置三十门发射三十六磅炮弹和二十四磅炮弹的火炮,四门发射十六磅赤热炮弹的火炮,以及十门戈美尔式臼炮,以便构成足够的火力密度。为了出敌不意,攻其无备,突然猛烈地打击敌人,拿破仑带领士兵用橄榄树枝对阵地进行了巧妙的伪装。由于伪装得十分巧妙,这个就在敌人眼皮底下的阵地,始终没有被敌人发现。十一月二十九日下午,一批人民代表前来视察这座炮垒。视察中,有人头脑发热,竟然擅自命令土兵开炮。破坏了法军预定的进攻部署,并给西线法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这次战斗中,拿破仑表现得十分镇定。他一面沉着指挥炮兵,掩护部队有秩序地退却,阻止敌人向奥利乌尔方向推进;一面积极牵制敌人,掩护杜戈梅将军迂回敌人翼侧;另外,他还亲自率领一支部队沿着一条隐蔽的通道,插入敌人战斗队形中间,给敌军造成很大的混乱。混战中,拿破仑还意外地活捉了联军指挥官奥哈腊将军。这时,法军主力在杜戈梅将军率领下迂回到了敌人右翼,并且直接威胁到敌人的退路。联军害怕被歼,纷纷溃退,逃回土伦要塞。法军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乘胜追击,趁势恢复了全部阵地。土伦守敌出击失败以后,士气开始沮丧了。最使敌人失望的是,奥地利政府一反常态,拒不履行几个月前所作的庄严保证,不肯派出许诺的五千名正规军前来参加土伦保卫战。根据英国人的计算,联军要想长期守住土伦要塞,至少需要几万人的兵力。然而,这对于联军来说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十一月下旬,前线司令部最后批准了进攻作战的计划。十二月上旬,革命军的最后一批援军到达,从而使围攻上伦的兵力达到三万八千人,超过了守敌一倍以上。十二月中旬,突击部队和炮兵都按预定计划进入集中地域,并占领了预先构筑好的堡垒,完成了最后的进攻准备。十二月十四日,对土伦的总攻正式开始。法军使用四十五门大口径火炮,集中地向小直布罗陀猛烈轰击。一排排的炮弹掠空而过,飞向联军阵地。小直布罗陀倾刻之间变成了火海。在法军的猛烈炮火打击下,联军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很快被摧毁。许多火炮还没有发射一颗炮弹就被击毁在阵地上。一些地段上的敌人,被迫放弃前沿工事,退守后面阵地。法军用猛烈的炮火整整轰击了两天两夜,直到十六日晚,才真正发起冲击。战斗一开始,双方都打得非常激烈。尽管对小直布罗陀连续炮击了四十八个小时,法军在进攻时,仍然遭到了敌人的顽强抵抗。整连整连的法军在黑暗和混乱中迷失了方向。敌人依托预先构筑的障碍物和防御工事,负隅顽抗,猛烈还击。一排排的法国士兵倒下去了。尽管如此,勇敢的法国土兵还是突破了敌人的织一道防线,涌进了小直布罗陀堡。当他们企图夺占敌人的第二道防线时,遭到了来自小直布罗陀炮台的猛烈射击,转眼间,大批土兵倒在血泊里。后续部队赶到以后,法军再次发起冲击,但是又一次被敌人的火力压了下去。拿破仑一面激励士兵奋勇杀敌,一面指挥他们组织炮战,将缴获的火炮调转炮口,向敌人射击,使敌人的企图没有能够得逞。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天色大亮,敌人感到大势已去,放弃了毫无意义的抵抗。十七日上午十时,法军在调整部署以后,再次向敌人发起进攻,又经过几小时的激烈战斗终于将敌人全部逐出了克尔海角。当天晚上,英国舰队不顾强烈的东南风.全部逃离土伦港。2、奥斯特里茨会战。本次战役,拿破仑以少胜多,威震欧洲,成为“欧洲第一名将” 。1804年12月2日,35岁的拿破仑.波拿巴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登位后,积极加强登陆英国本土的战备活动。惊慌失措的英国联络奥地利、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奥俄在东线向法国发起强大的攻势。面对这一形势,拿破仑放弃了登陆英伦的计划,立即挥师东进,在乌尔姆要塞围歼了奥军主力。1805年11月13日,拿破仑进占维也纳,奥皇弗兰茨及朝臣逃往摩拉维亚首都布尔诺。拿破仑在维也纳并没有停留,毫不迟疑地深入摩拉维亚追歼逃敌。他命令缪拉、拉纳和苏尔特三军一鼓作气乘胜追击。11月20日,拿破仑击败联军司令库图佐夫所率的俄军,进入布尔诺。俄军随奥皇撤至奥尔莫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在那里。在布尔诺以东13英里处,有一个叫奥斯特里茨的小村,约4千奥军骑兵在小村前面的高地上挡住了法军前哨部队的去路。 联军方面,俄军得到刚从本土来的一个近卫军的增援,加上库图佐夫带到奥尔莫茨的军队,共有7.5万人,而奥军这时只剩1.8万人了。这样,俄奥联军共计有9.3万人。他们停止了撤退,在奥尔莫茨附近占领了有利于防守的阵地。 法军方面,由于这时有迹象显示普鲁士随时会加入反法同盟,使法军背后威胁陡增。拿破仑不得不分兵布防,所以此时能投入战斗的军队只有7.3万人。 拿破仑这时非常担心俄军撤走和拖延战争,很担心普鲁士军队会加入战争。他迫切希望赶快进行决战,他相信他能取得胜利。为诱使敌人与他决战,拿破仑命令前哨部队开始撤退,又谴使谒见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示弱”,要求停战24小时,举行双边最高统帅谈判,他还在沙皇特使面前装出一副信心不足和胆怯的样子。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奥皇弗兰茨认定拿破仑已成强弩之末,势必要往维也纳方向退却,为求速战速决,采纳了联军参谋长奥地利将军魏罗特尔提出的作战方案,即分出部分兵力牵制法军左翼,以主力进入利塔瓦河谷,向法军薄弱的右翼迂回,并切断法军退往维也纳的通路。联军司令库图佐夫强列反对这个方案,认为应等普鲁士参战后再进行决战,但二皇不予理睬。 拿破伦将全军沿一条叫作戈尔德巴赫河的沼泽小河的右岸向东展开,其左翼是拉纳的第5军和贝尔纳多特的第1军,后面是缪拉的骑兵军作预备队;右翼是苏尔特的第4军,后面是达武的第3军作预备队。 为诱使俄奥军队加速发起进攻,拿破仑主动放弃利于防守的普拉岑高地,俄奥军队将此举误判为法军惧战退缩。于是,联军决定在奥斯特里茨地域展开,并于12月2日对法军发起进攻。在战线南段,实施进攻的联军主力发展非常顺利。由于在兵力上占有大约4:1的优势,他们迅速攻克了位于哥尔德巴赫河东岸的特尔尼兹村,进到了西岸的佐克尔尼兹村,迫使法军逐渐向后退却。按照拿破仑的计划.战斗开始以后,就是要把联军主力牵制在南段,一旦出现机会,则在中段给以决定性的一击。但是,战斗的进程出乎拿破仑的意料,联军进攻猛烈,以致很快突到了哥尔德巴赫河西岸。为了制止俄奥联军向南段法军的侧后实行迂回,稳定防御阵势,同时也吸引更多的联军投入这个方向,拿破仑命令,配置在该段第二线的第3军迅速投入战斗,从西南方向突击敌人的左侧后方。由于法军的新锐力量突然实施猛烈的反击,已经渡过哥尔德巴赫河的联军,被迫向河的东岸撤退。刚愎自用的沙皇却已按捺不住,他看到联军主力的攻击受挫,进攻部队开始出现后退现象,没有征求库图佐夫的意见,便命令占领普拉岑高地上的这个军放弃阵地,前去增援南翼的联军。拿破仑一直在等待的时机终于来到。上午9时左右,他透过逐渐消散的晨雾,看到俄军正自动撤离普拉岑高地,于是立即命令第4军以其左翼2个师转入进攻,迅速从普拉岑高地北侧攻占该高地。普拉岑高地一经失守,亚历山大随即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策,因而在库图佐夫的协助下,下令将所有的预备队调上来,企图重新夺回这一高地。俄军连续四次进行了猛烈反击,结果都被法军打退,到中午11时左右,即经过2小时的拉锯战以后,俄军终于再也无力对普拉岑高地进行反击了。紧接着,法军转入进攻,把俄奥联军从阵地中央切开,使他们分为互相不能策应的南北两个部分。位于南面的联军主力,完全暴露在占领普拉岑高地的法军火力之下。与此同时,在北段进行的战斗也是非常激烈的。法军的第5军和第1军在缪拉的骑兵军的配合下,顽强地打退了联军两个军的多次冲击,稳稳地坚守着阵地。而在削弱了联军的进攻能力以后,缪拉的骑兵军和拉纳的第5军果断地进行了反击,把北面的联军赶回到了奥斯特里茨。联军在整个战线的中部和北部都被法军彻底击溃了。只有在南部的主力,还被法军第3军和第4军的一部分兵力牵制着,正处在普拉岑高地和扎钱湖之间,在孤立突出的不利态势中。其左翼是沼泽地和湖泊,右翼和侧后受到占领普拉岑高地的法军的威胁,处境更是危急。拿破仑极其敏锐地发现并迅速利用了这一有利时机。他在占稳普拉岑高地以后,很快把火炮调了上去,用以支援法军的全线反攻。拿破仑指挥法军主力对联军南翼3个军的翼侧和侧后实施了最后的突击。法军呼喊着从高地的斜坡横扫下去。面对这一无法抵挡的洪流,联军很快就溃散了。只有少数人逃往布尔诺方向,大部分被压缩到了扎钱湖和莫尼茨湖之间的沼泽地带。这些人员当中,得路逃生的不多。他们被赶到了刚刚结冰的湖面上,人马车炮,拥挤不堪;而在这时,普拉岑高地上的法军炮兵,开始向湖面进行猛烈轰击。顷刻之间,冰碎炮翻,人员纷纷落水。在这样完全被动挨打的情况下,联军士兵无可奈何,纷纷地放下武器,当了俘虏。联军惨败的局面已经非常明朗了。整个联军的溃散势不可挡。就连弗兰西斯和亚历山大的侍从人员,也都顾不得皇上的安危而把两位至尊丢在路上,各自去逃性命。也许可以说,是冬天短暂的白昼救了两位皇帝的性命,使他们侥幸地逃出了法军的包围。在激战中,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负了伤,差一点当了法军的俘虏。下午4点30分,天降小雪。拿破仑策马巡视战场,奥斯特里茨战役以法军的辉煌胜利告终。

拿破仑战争中的经典战役~

莱比锡战役

1812年10月18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亲自指挥侵俄大军从莫斯科撤退,一路上风霜雨雪,俄军的游击队一路骚扰,法军将士苦不堪言。次年一月,拿破仑回到巴黎,但身后那只60万大军已经所剩无几了,征俄战役成为拿破仑战争的转折点。

拿破仑知道,也许,普鲁士很快就会投入到俄罗斯和英国人的怀抱,这也不可怕,但奥地利(现国王是拿破仑的岳父)一方若效仿普鲁士,则情况就不妙了。当务之急是重新组建一支新的大军。经过三个月的努力,这项繁重的工作奇迹般地完成了。机动部队共计22万多人编为两个军团,12个军(不算骑兵军和近卫军)。“美因”军团由拿破仑亲自指挥,而“易北”军团由拿破仑的继子、他的前妻约瑟芬的儿子欧仁亲王指挥(这位亲王的战术水平很一般,不知道拿破仑怎么想的,都这时候了,还搞任人唯亲)。

其实,尽管远征俄罗斯使拿破仑损失了50万大军,但在这其中,法军只有20万,其他的属于仆从国军队。拿破仑的新军团的作战勇气和素质要比想象的好。他的“硬伤”在于法军的优质骑兵的数量大大减少了,有经验的骑兵都留在俄罗斯了,这一点,拿破仑心中是有数的,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从此他的情报来源和质量就大打了折扣。因为,现在他面临的不再是封建领主的国家军队,而是一支又一支的以民族精神武装起来的反抗法国占领军的民族军队,等到他明白了这一点,时间已经太晚了。此外,拿破仑还有一点没有料到的是,由于未来战场的多面性,他过去采用的百战百胜的指挥体系受到了严重挑战,他亲自指挥的战场正面,法军仍然保持胜利的势头,但他的元帅们指挥的战场却累遭败绩。这一点,很快就被拿破仑的对手发现并利用,从而使法军陷入灭顶之灾,拿破仑后来则始终无法摆脱这个噩梦,在拿破仑的心中,他仍然是天下无敌的,他瞧不起他所有的对手,无论是老对手,还是新对手。看来一位伟人的话在他身上也适用,“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在战术运用上,拿破仑仍然机智果断,但在战略上,他的盲目自大终于引领他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不出拿破仑的所料,1813年3月13日,普鲁士宣布向法国宣战,其实,早在上一年的12月30日,普鲁士的约克将军(随拿破仑参加征俄,手下有3万之众)就与俄军签订停战协议,宣布中立,这就是一个信号。2月26日,普鲁士与俄国签订攻守同盟。更加惊骇的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宣布,在国内实行全民皆兵的战略,这样全国成了一个特大号的兵营,使普鲁士境内的法军陷入了游击战的苦海。当然,这也是1792年法国大革命初期法国军民对付外国干涉军的手法。

5月2日,法军与俄普联军在吕岑展开激战(著名的吕岑战役),双方死伤均过万人,普军元帅布吕歇尔的参谋长、普鲁士参谋部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沙恩霍斯特将军重伤致死,而法军著名的近卫军统帅贝西埃尔元帅也中炮身亡。5月20日,法军与俄普联军在包岑激战(包岑战役)。这两次战役,法军虽然获胜,但都不是决定性的胜利,因为,在法军击溃对手后,都没有进行有效的追击,斩获并不大。在吕岑,会战结束时,夜幕已经降临,并且法军的骑兵不是俄军骑兵的对手。在包岑,正当拿破仑欲下令追击时,站在他身边不远的爱将迪罗克元帅被一颗炮弹当场炸死,使拿破仑身心受到极大震动,他下令停火。这两个事件,一为客观原因,一为主观原因,使法军丧失了有利战机。

拿破仑战争中的经典战役有很多,像:马伦哥战役、奥斯特利茨战役、滑铁卢战役等

详细描述下奥斯特里茨战役
答:奥斯特里茨战役之后,法国掌握了欧洲大陆的控制权,在中欧地区成立了受法国保护的莱茵邦联,开启了拿破仑从此达6年之久的极盛时期。然而,如果从欧洲军事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场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已超出了其本身的军事价值,它宣告了警戒线式战略和线式战术的破产,证明了资产阶级法国的军事制度和军事学术...

拿破仑成名之战究竟是哪一次战争呢?
答:拿破仑成名之战是奥斯特里茨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发生在1805年12月2日,参战方分别是破仑·波拿巴,俄罗斯帝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和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

艾劳会战的战役全程
答:2月8日凌晨8时,俄军炮兵首先开火,艾劳战役开始了。法军立即开炮还击,炮战持续了近1小时。随后,拿 破仑命令部署在左翼的苏尔特军的2个师——勒格朗师和勒瓦尔师——发动进攻,他们很快与图奇科夫指挥的 俄军右翼缠斗在一起。这是拿破仑惯用的开战手法,意在进攻旨定计划中的的一个非关键性地段,以吸引敌方预备队离...

滑铁卢战役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答:1813年拿破仑在来比锡战役中又遭到了一次毁灭性的失败。翌年他宣告辞职,被放逐到意大利沿海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上。 1815年他从厄尔巴岛逃回法国,在法国他颇受欢迎,复辟成功。其他欧洲列强立即宣战,他复辟一百天后就在滑铁卢遭到了最终的失败。滑铁卢之战后拿破仑被英国人囚禁在南大西洋的一个小岛——圣赫勒拿岛...

威灵顿真的很光荣打败拿破仑吗?在滑铁卢战役前,他们的兵力各是多少?
答:滑铁卢战役是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最终决定了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命运,对欧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原因,历来众说纷纭。胜利者威灵顿公爵认为,拿破仑采取战略上的进攻,是其失败的主因,拿破仑应等待联军侵入法国,时日一久必因粮食缺乏而自行崩溃。不知道他如此说,动机何在,联军会自行...

如果法国在滑铁卢战役中胜利,欧洲历史会改写吗
答:威灵顿〔威灵顿(1769—1852)〕英国元帅,第一任威灵顿公爵,反拿破仑战争中的联盟军统帅之一,以指挥滑铁卢战役闻名于世。1828年后历任英国首相、外交大臣等职。开始从北边向法国进军,一支由布吕歇尔〔布吕歇尔(1742—1819)〕普鲁士元帅,拿破仑百日王朝期间反法联盟军的普军总司令。在滑铁卢战役中,由于他的及时增援而使...

曼图亚争夺战的战争过程
答:拿 破仑派儒贝尔驻守利沃里,以阻击阿尔文齐;又派奥热罗师监视普罗韦拉的推进;自己则留 守维罗纳,随时准备支援任何一个需要支援的阵地。1月13日,阿尔文齐军与儒贝尔军相遇。儒贝尔苦守阵地一整天,甚为吃紧。消息传来,拿破仑率军连夜在铺满白雪的道路上急行军32公里,于子夜2时抵达利沃里山地。借 着朦胧的月光俯视...

拿破仑战争规模是怎样的?
答:法国国势迅速崛起,雄霸欧洲;但在侵俄战役惨败后,国势一落千丈。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最终战败,让波旁王朝得于1814年和1815年两度复辟。随着拿破仑在滑铁卢败北,各交战国签订巴黎条约后,拿破仑战争于1815年11月20日结束。在1792年奥地利、萨丁尼亚、那不勒斯王国、普鲁士、西班牙和大不列颠(英国)结成了第一...

拿破仑的历史
答:这天夜里,拿破仑率领1000多名还蒙在鼓里的全 副武装的士兵,分乘7艘小帆船,船上载着几门大炮,悄无 声息地离开了厄尔巴岛,开始了再度征服法国的惊心动魄的 一页。 厄尔巴岛周围的海面上经常有英国和法国的皇家军舰巡 逻,他们的任务是负责监视厄尔巴岛以防万一。这天夜里,拿 破仑的船只碰上了一艘法国军舰,舰...

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破仑效力,这对法军非常不利。 对于联军的强大阵容,拿破仑认真地进行了分析,他决定要化被动为主动,以攻为守。 他认为威胁最大的是比利时方面的英普军队,所以要集中主要兵力对付,而莱茵河、意大利 方面的联军,只要派少量兵力进行牵制就行了。同时,他还决定,要趁联军尚未会齐的时 候,争取战机,率先击溃英普联军,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