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道高一经典力学题 摩擦力的

作者&投稿:浑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对,我做错了,现在应该对了。
A. 两物体只是相对静止,但会一起向右移动;
B. 这个很阴险。我们看:如果发生滑动意味着什么——A、B之间有12牛的摩擦力,这么一来,B有6的加速度而A只有小于(20-12)/6的加速度,之后我们会看到一个很滑稽的现象——B比A跑得还快,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C. F=16牛,总体加速度是2,这时B单独受到的力是4牛。用A来验算:A受到16-4=12牛,加速度是2,符合。所以C正确。注意:此时两者不发生相对滑动,所以是静摩擦力,因此可不能以12牛算。
D. 什么时候两者才会发生相对滑动呢?发生滑动时摩擦力为12牛,则B加速度是6,此时要使A向右更快,拉力F必须大于6×6+12=48牛。所以D也正确。

选D。这道题很简单只不过一不小心就错了。
先看A拉力<12N,比如说拉力就是5牛,那么A就要给B5N的摩擦力,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嘛!所以B开始运动。
B项:F>12N A给B的摩擦力依旧是12N只不过剩下的4N的力使得它们俩加速前进。A肯定不会与B有相对运动,因为B可是只受到A一个摩擦力的所以C项也排除了

答案是A
整体法考虑的话 BCD都不对 只有A正确

答案是选D吗,如果是,我就继续讲,不然我继续想

b

10道高一经典力学的题~

重力为600N的木箱置于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4,(1)当用与水平方向成30度角斜向上的拉力拉木箱匀速前进时;(2)当用与水平方向成30度角斜向下的推力推木箱匀速前进时。两次用力的大小各为多少?
1.G=600N , u=0.4
正压力N=G-F*sin30`=G-F/2
摩擦力f=u*N
匀速前进,f=F*cos30`
u*(G-F/2)=F*√3/2
0.4*(600-F/2)=F*√3/2
F=2400/(5√3+2)N=225.1N

2.N=G+F*sin30`=G+F/2
摩擦力f=u*N
匀速前进,f=F*cos30`
u*(G+F/2)=F*√3/2
0.4*(600+F/2)=F*√3/2
F=2400/(5√3-2)N=360.4N







2.一质点由静止起受力F1作用加速运动,经时间t后,将力F1撤去,立即加上与F1反向的力F2,再经时间t,质点恰返回出发点,求F1与F2的比值.
有F1作用的过程中:
路程S1=1/2*a1*t^2
a1=F1/M
可得路程S1=(F1*t^2)/(2m)----------[1]

F2作用,到回到起始点的过程中:
a2=F2/m

位移S2=Vo*t+1/2*a2*t^2
Vo就是撤掉F1时的速度,Vo=a1*t=F1*t/m
因为S2是位移公式,设以F2的方向为正方向
有S2=-Vo*t+1/2*a2*t^2----------[2]


又S2大小=S1大小
即[1]=[2]
可得结果F1:F2=1:3








3.一轻质量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重物,平衡时弹簧生长了4厘米,再将重物向下拉1厘米,然后放手,则在刚释放时的瞬间,求重物的加速度(g取10m/s^2)

2.5m/s^2,方向向上。
弹簧生长了4厘米时弹力正好等于物体自重。
而再在此基础上多伸长1厘米后,物体受到的合力就等于1/4的自重,所以
a=(1/4 mg)/m=1/4g=2.5m/s^2







4.一个做匀减速运动的质点,它在第一个2秒内和第二个2秒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8米和14米,求:

(1)质点的加速度和初速度。
(2)质点经多少时间停下来?

用中间时刻速度,也就是平均速度解决
有18/2=9,是第一秒的速度(因为匀减速),14/2=7是第三秒速度(同样的原因,如果楼主还是不清楚请留言给我)
然后有(9-7)/2=1,加速度就是1
初速度就是9+1=10
时间就是10







5.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当斜面的倾角逐渐增大而物体仍然静止在斜面上时
A。物体所受的重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C。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D。物体所受的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分析:
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受到3个力的作用: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
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3个力等大反向。

A.该命题等价于物体所受的支持力逐渐增大。(重力、静摩擦力合力大小与支持力大小相同)。支持力N=mgcosα,根据数学知识,倾角变大,N应当越来越小。

B.该命题等价于静摩擦力逐渐增大。根据受力平衡得出,f=mgsinα。同样根据数学知识,可以得出静摩擦力确实越来越大。

C.该命题等价于重力越来越大。显然是错误的。

D.物体受力平衡。合力始终应当为0。










6.如图所示,某搬运工人用水平力F 拖着一尾端放有一木箱的平板以1m/s的速度匀速运动,已知木箱和平板的质量都是50kg,木箱、平板、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都为μ=0.1;某时刻搬运工人突然将水平力增大了20N,并保持该力不变,木箱立即从水平板尾端滑落,当工人发现木箱落地后已经前进了6秒,此时木板尾端与木箱间的距离为多少?不计平板厚度,木箱可视为质点,g=10m/s2)
由于该物体做匀速运动
`所以物体受力平衡,F=f摩=ц(M+m)g=100N
`工人突然加力后,木箱掉落,此时只受摩擦力
`f=цmg=50N,a=F/m=1m/s^2(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当木箱停止运动后,不受摩擦力,所以不反向运动
`可求得运动时间为v=vo - at 得 t=1s
`所以木箱的位移为S2=vot - 1/2at^2 =0.5m
`木板所受的拉力为 F拉=100 + 20 =120N
`f摩=цMg=50N,方向与F拉相反
`所以木板所受合外力为 F合=120-50=70N,a=F/m=1.4m/s^2
`位移S1=vot + 1/2at^2 =31.2m
`所以两物体相差距离为 S1-S2=31.2-0.5=30.7m 。









7.一物体静止在光滑斜面上,当F沿什么方向时F最小,最小值为多大?F是人为给物体施加的力。

令F和斜面的夹角为α,斜面和水平面的夹角为θ.物体质量为m。

∵在斜面方向上受力平衡,

∴mg·Sinθ=F·Cosα

∴F=(mg·Sinθ)/Cosα

Cosα最大为1,即α=0°时:F最小,

此时F=mg·Sinθ
















8.一木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木块重G=20,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u=0.4,且木块与桌面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问:木块在桌面上滑动后,使水平拉力变为6N,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高一物理题)
由1可知

块重G=20 * 动摩擦因数u=0.4, = 8N

因为 木块与桌面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所以用6N拉力去拽 是拽不动的 那么物体静止受力平衡

则有 F拉 = f摩 = 6N

等一下


F =un = 20N * 0.4 = 8N

所以: F(静) = F(动)=8N

因为F(拉)=6N

所以 F(拉)<F(静)

保持平衡

所以:F(摩) = F(拉)=6N



















9.重15N的物体由OP、OM两条绳拉住,OP与竖直方向成θ角,OM保持水平。若OP、OM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别为(10√3)N和15N,问为了保持绳不被拉断,θ角的最大值为多少?

第一步:
分析受力平衡,重物G由于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根据牛三律其不受力或者合外力为0。显然其并非不受力,所以推算其和外力为零。首先其肯定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15N。同理其便受到一个力,大小为15N,方向与重力相反,即竖直向上。这样这两个力使之处于平衡状态。
第二步:
数值分析,其向上的和重力平衡的力只是来自OP与OM两个力的合力,将其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分解,OM与合力方向垂直,所以其根本不受力,题目中说起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5N实际上是迷惑项目,纵使OM承受的最大拉力为0,OM线也不会拉断。(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题目中说OM保持水平是理想状态,实际上作为绳子,OM不可能保持水平,总是会有一个角度的,正如我们不考虑空气中浮力一样,题目不要求我们考虑这些,我就把它丢在一边不要考虑)
第三步:
计算,剩下的就剩下三角学里面的计算了,纯数学,没有任何物理知识了,同样用极限法,假设此时OP受到的力为最大值,10√3N ,数值向上的力为15N,计算出
cosθ=15/(10√3)
=√3/2
此时θ=30度,问题得解

















10。一个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在到达最高点的最后1秒内上升的高度为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的1/6,则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和抛出时的初速度各是多大?

此时为到达最高点的最后一秒 最高点时速度为0,如果取g=10,则有最后一秒初速度为10m/s

又mgh=1/2 mv2 (动能定理)
得h=5m

h=1/6H

所以H=30m

1.G=600N , u=0.4
正压力N=G-F*sin30`=G-F/2
摩擦力f=u*N
匀速前进,f=F*cos30`
u*(G-F/2)=F*√3/2
0.4*(600-F/2)=F*√3/2
F=2400/(5√3+2)N=225.1N

2.N=G+F*sin30`=G+F/2
摩擦力f=u*N
匀速前进,f=F*cos30`
u*(G+F/2)=F*√3/2
0.4*(600+F/2)=F*√3/2
F=2400/(5√3-2)N=360.4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