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考语文

作者&投稿:钞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阅读的,套用这些,比较快.
语文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好好掌握哦!!

要先通读一两遍文章,只要通读就可以了。
然后看问题,带着问题回去仔细读两遍文章(不要偷懒!)

有些问题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找答案,一定要找全面了。

回答问题的时候根据分数回答,通常分数会提醒你答几个要点(比如如果这道题四分,就有可能是两个或者四个要点。)

有些题目比如要你表达自己看法的,要尽量充分的证明你的观点,不要在半路转变观点,不要回答的模棱两可。

有些题目比如要求回答作者思想感情的,应该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即: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要充分理解文章,所以前面的通读和细读工作一定要做好!

要揣摩作者那些蕴含深远的话语,联系上下文。

祝你考试成功,我在05年参加的中考~这些就是我的经验拉~~~~~

背诵默写沉住气,字句找准莫粗心。
阅读先把层次理,读题仔细逐字审。
抓住题眼再读文,三步之内寻芳草。
作文构思要新颖,龙头凤尾细琢磨。
书写认真又整洁,考场夺魁创佳绩。

我的电脑里有“中考语文3种文体60大题型及其解析办法”是由北京4种特技教师编写的。想要,我用e-mail发给你再给我积分!真的,我今年上高一,这个很有用。
如需要你可以发短信给我.

总结平时阅读中各类问题的回答用语

2007天津中考语文答案~

2007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语文
第Ⅰ卷(基础题共1大题共22分)
一、阅读(60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每题2分,共22分)
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涂到答题卡上。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5题。
①带着信念出发。草带着信念破土出发,所以才有葱郁无垠的沃野和生机勃勃的□□。鹰带着信念展翅翱翔,所以才有矫健动人的英姿和搏击长空的□□。水带着信念一路奔来,所以才有浩瀚汹涌的大江和一望无际的□□。船带着信念劈波斩浪,所以才有不畏险阻的身影和驶向远方的□□。
②带着信念出发,才能坦然面对人生的变数。信念如同一把宝剑,能激发人的豪气;__________,能照亮人的心灵。使我们相信,没有雄鹰飞不过的高山,没有鲤鱼跳不过的龙门,生活中不会是永远的曲线,上帝为我们关闭一扇门,定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
③带着信念出发,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不会用顾虑与烦恼束缚自己,羁绊前进的脚步。人生因信念而辉煌!
1. 下面文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无垠 矫健 浩瀚 羁绊
A. hén jiāo hàn jì B. yīn qiáo hán jí
C. hěn jiǎo hān jī D. yín jiǎo hàn jī
2. 下面词语填入第①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伟岸 景致 壮美 辽阔B. 辽阔 壮美 伟岸 景致
C. 景致 伟岸 辽阔 壮美D. 壮美 辽阔 景致 伟岸
3. 与第①段中画曲线的句子意境最相近的一项是( )
A.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B.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D.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4. 下面语句填入第②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信念如同一面镜子 B. 信念如同一盏明灯C. 信念如同一面旗帜 D. 信念如同一位挚友
5. 选文第②段中画曲线的部分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使人们相信 B. 永远使我们相信C. 信念使我们相信 D. 永远使人们相信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片段,完成6-11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做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梦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6. 文中下面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诗兴不做 B. 仰之弥高 C. 锲而不舍 D. 群蚁排衙
7.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与“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句中的“消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吃不洁食物,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B. 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等。
C. 要真正消化这些知识,需要经过认真思考。D. 营养专家说:青少年长期消化不良,会导致体质下降。
8. 能概括选取文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研究志趣正浓。B. 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C. 几年辛苦,完成《唐诗杂论》一书。D. 闻一多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9. 选文引用了杜甫的事例,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明诗人大多不注重仪表的修饰。B. 以杜甫的例子衬托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勤奋精神。
C. 说明当时社会黑暗,诗人满怀愁绪,无心料理自己的生活。
D. 作者特别推崇杜甫晚年勤奋学习的精神。
10.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对这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衰微的民族要振兴,只有依靠学者的研究成果。
B. 闻一多先生兴趣广泛,不仅是诗人、学者,还钻研中国古典医学。
C. 闻一多先生在努力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D. 说明闻一多先生研究中华民族的文化热情极高。
11. 对选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如用“钻探”而不用“研究”,既生动形象,又含义丰富。
B. 选文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如“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句,就是在记叙、描写中洋溢着赞美之情。
C. 选文句子整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D. 选文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不加雕琢。
第Ⅱ卷(综合题 共3大题 共48分)
二、(本大题共11小题,共24分)
将诗词补充完整,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句子。(10分)
12. 关关雎鸠,_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关雎》)(2分)
13.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2分)
14.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分)
15.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抱有“____________, ”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原句回答)(2分)
16. 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清明、中秋、重阳、春节等节日的诗(词)句,请你写出前后相连的任意两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17-22题。(14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乙】(苏秦)归至家①,妻不下纴②,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③数十,得太公④《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⑤以为揣摩⑥。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这里指苏秦游说秦王没有成功,因为费用已花光,所以只好回家。②纴(rèn):本义指织布机上的纱缕,这里指织机。③箧:这里指书箱。④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⑤简练:选择。⑥揣摩:研究。
17.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③引锥自刺其股( ) ④期年,揣摩成( )
18. 根据你读文的语感,为下面的语句加上标点。(2分)
妻 不 以 我 为 夫 嫂 不 以 我 为 叔 父 母 不 以 我 为 子 是 皆 秦 之 罪 也。
19.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成语□□□□就是对苏秦和另一位古人孙敬苦学故事的概括。
21. 结合【甲】文文意,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联。(2分)
上联:苏秦刻苦锥刺股;
下联:宋濂□□□□□。
22. 结合【甲】文,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宋濂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3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
阅读《家乡情感》一文,回答23-27题。
家乡情感
赵宏欣
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的公文包,神色庄重。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不多言语。
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朴的山山峦峦,在秋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派醒目的土黄。
突然那少尉说话了:“同志,请你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马上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我一听,忙说:“行。”便同他调换了座位。少尉对家乡的情感打动了我的心。因为我也有过同家乡的离别,不过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现在早把那种感受淡忘了。这会儿,经他这么一点,思乡之情忽而浓浓的。
“路过家乡不停停?”我问他。
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看样子,你很久没回过家乡了吧?”我又问。
他点点头,说:“三年了。”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然后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将身子伏在面前的小几上,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界。窗外一片起起伏伏、重重叠叠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段一段地闪过。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不一会儿,他扭过头来,满脸振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而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苍凉和淳朴。
“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那道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自豪极了。
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
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脊。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此刻,少尉一直沉默无语,凝望着窗外。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在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就这棵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扭地问那少尉。
少尉没有说话。这时候,我发现他哭了。
“同志,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着的那位老人了吗……那是我的母亲!”
23. 用四字词语填空,概括少尉心理的变化过程。(2分)
神色庄重—____________—欣喜自豪—______________—沉默无语—热泪盈眶
24. 小说以 为线索,这样安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5. 小说写了少尉家乡哪些景物?用简洁的文字加以概括,并说明这些描写在文中的作用。(4分)
26.有人说本文标题比较直白,请从下列格式中任选其一,为本文另拟题目。(2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远山 (2)远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文中的少尉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结合原文简单分析。(4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一)综合性学习
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一次“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研究活动,同学们搜集了如下素材。请你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完成28-29题。
A. 古诗中有许多写到莲的,最早的是《诗经》中的“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到后来,它成了历代诗人笔下的宠儿,如“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南朝民歌《西洲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B. 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玉姬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忘情地在湖中嬉戏。王母娘娘用莲花宝座把她打入淤泥,让她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
C. 荷花之美被历代文人所推崇,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就曾用出水芙蓉比喻自己的爱妻卓文君,自北宋周敦颐写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后,荷花更成为花卉王国里的“名门望族”。
D. 荷花在地球上出现得非常早,《渤海沿海地区早第三纪孢粉》一书记载:在辽宁省盘山、天津北大港、山东省垦利及河北省沧州等地发现有两种莲的孢粉化石。
E. 美国洛杉矶大学的植物学家申女士的实验室里有两棵古莲——它们是用大约500年前的莲籽培育的。
F. 江南民间旧俗把农历6月24日作为荷花生日,届时人们结伴去观荷,为荷花“过生日”。
28. 选出与本次活动主题无关的两则材料,并分别说明理由。(4分)
答:选(填序号)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序号)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请你探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荷花作为文学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二)名著阅读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在四年的初中学习生涯中,你在老师的引领下,一定读了不少名著,体验到了阅读的快乐。那么你的收获到底怎样呢?现在就来检验一下吧。
30. 回忆《水浒传》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1)与“宋江怒杀阎婆惜”直接相关的故事是( )(1分)
A. 智取生辰纲 B. 醉打蒋门神 C. 活捉史文恭 D. 大闹野猪林
(2)梁山泊一百单八将聚齐之后,在山顶上树立起了一面杏黄旗,上书“ ”四个大字,它实际上代表了这次农民起义的口号。
31. 结合《三国演义》的内容填空。
在有关赤壁之战的章节中,写了许多表现诸葛亮才智的故事,如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其中的一个(用五个以内的字概括)。东吴的主帅周瑜风流儒雅,有勇有谋,但气量狭小,忌妒孔明的才能,非要置他于死地,结果却是屡遭失败,在临死时不禁仰天长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第Ⅲ卷(作文题 共1大题 共50分)
32. 作文(50分)
拥抱青春,会使你充满活力,激情四射;拥抱亲情,会使你体味幸福,常思感恩;拥抱友谊,会使你感受真情,共享快乐;拥抱宽容,会使你胸襟豁达,超越自我;拥抱对手,会使你激发潜能,实现双赢;拥抱名著,会使你广交圣贤,提升品位……
大千世界,多彩人生,有太多的事物需要我们去亲近,去触摸,去体验,去用真情拥抱。
请以“拥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要有真情实感;④不少于600字;⑤不要出现与你相关的校名、人名、地名等。
2007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
第Ⅰ卷(共22分)
一、(22分)
1. D 2. C 3.C 4. B 5. C 6. A 7. C 8. D 9. B 10. C 11.D
第Ⅱ卷(共48分)
二、(24分)
12. (2分)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每句1分,有错漏不给分)
13. (2分)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每句1分,有错漏不给分)
14.(2分)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每句1分,有错漏不给分)
15. (2分)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每句1分,有错漏不给分)
16. (2分)示例:(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重阳: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春节: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句1分,有错漏不给分)
17. (4分)①跑 ②等待(等、等到) ③大腿 ④满一年(过了一年)(每词1分)
18. (2分)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答对2个给1分)
19. (2分)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20. (1分)悬梁刺股
21. (2分)下联:宋濂勤奋手录书。(对仗工整即可,教师可根据考生回答酌情给分)
22.(3分)可以从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诚心求教,尊敬老师等方面回答,注意要结合实际,言之成理。(不结合原文和自己实际谈,酌情扣分)
三、(14分)
23. (2分)满脸振奋 兴致勃勃(各1分)
24. (2分)“我”的见闻(1分)使故事更具可信性(1分)
25. (4分)黄色山峦 类似荆条的植物 孤独的老柿子树 (2分,答对两个给1分,答对三个给2分) 这些景物说明了土地的贫瘠与荒凉,更加表现出少尉对家乡的深厚感情。(2分)
26. (2分)示例:牵挂的远山 远山的呼唤
27.(4分)形象:服从命令,热爱家乡,牵挂老人。(2分,答对两个给1分,答对三个给2分)分析:服从命令:本来上级已经批准回家探亲,但是突然来了命令,要接受新的任务,因此放弃探家的机会。
热爱家乡: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饱含深情,调换座位,为了更好地看一看家乡,并如数家珍般地给人介绍家乡的情况。
牵挂老人:看到母亲树下的身影,流下热泪。(2分,不结合原文酌情扣分)
四、(10分)
28. (4分)D(1分)理由:D说的是荷花在地球上出现得非常早(1分)
E(1分)理由:E说的是荷花种子的生命力顽强(1分)
29. (2分)莲花是高洁圣雅的象征,有君子风范。
30. (2分)(1)A(1分) (2)替天行道(1分)
31. (2分)示例:舌战群儒 智激周瑜 借东风 草船借箭 智算华容(任选其一)(1分)即生瑜,何生亮(1分)
第Ⅲ卷(共50分)
五、(50分)
32. 按照下面标准评分:
说明:1. 漏写题目扣1分。
2. 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不计,最多扣2分。
3. 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酌情扣1-3分。
4. 字数不足550分,每少50字的1分;不足400字,降一等。
5. 凡认为内容有严重错误的答卷,应提请评卷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别写地震了
太容易撞车了!
最好是写一个别的什么事,把地震巧妙的嵌进去,这样比较容易得高分。
多看看作文选,背背名言警句
在作文里有古诗啥的也会增添文采,令人耳目一新
还有题目,注意下写的吸引人一些。

祝你能得高分!

有哪些实用的初三语文教辅书值得推荐?
答:1.《中考语文全程突破》:这本书是一套系列教辅,分为阅读、写作、古诗文等多个模块,内容全面,适合初三学生复习使用。2.《中考语文高分突破》:这本书以历年真题为蓝本,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有很大帮助。3.《中考语文精讲精练》:这本书对中考语文的各个...

语文老师中考祝福语和鼓励的话
答:36、一晃半年的时间又快过去了,中考也快来了,不要紧张,不要心慌,按照自我的计划来,不要受别人的影响,相信自我。我也相信你必须会考出水平,考出满意成绩。 37、【语文老师中考祝福语和鼓励的话】榜上有名固可喜,名落孙山亦莫恼!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成功的,祝你中考大捷! 38、同时,要重视发展学前教育、高中...

中考语文成语改错200题关怀备至开头 200题的解释
答:2011年中考语文成语改错练习200及答案001、关怀倍至( ) 002、随声附和( )003、巧妆打扮( ) 004、记忆尤新( )005、挺而走险( ) 006、融汇贯通( )007、并行不背( ) 008、略见一般( )009、宽洪大量( ) 010、无耻滥言( )011、世外桃园( ) 012、伶牙利齿( )013、汗流夹背( ) 014、轰堂大笑( )...

语文中考范围内的古诗文言文
答:3. 中考语文常被考到的古诗和古文 中考古诗文默写名句汇编一、《论语》十则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语文中考必考知识点
答:如何提升中考语文成绩 着重复习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可能是有些人比较困扰的板块,但是要知道中考的选拔性没有那么大,出卷老师不会特意出一些怪僻的.题目为难考生,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一定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考察的意义和用法也一定是常用的。一些选择题你只要把选项一个个带入,再看语句和逻辑的通顺性就不难了。因此...

语文老师对中考学生的祝福语
答:1、中考终于结束了,学子们笑容满面地走出了考场,他们结束了三年的初中生活,迎来了长达两个月的暑假假期。祝每一位河唇学子都能拿到理想的成绩,开始自己喜欢的高中生活。 2、害群之马厉兵秣马塞翁失马盲人瞎马 3、中考成功的祝福语大全有: 4、【语文老师对中考学生的祝福语】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真万确千奇百怪...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提纲
答:中考是选拔性考试,也是极有竞争性的考试。为了给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巩固语文这一门交际工具,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我们积极备战中考,研究大纲精神,明确中考的范围,积极准备应对策略。我们准备按以下计划进行复习: 一、 指导思想 以《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以及我市制订的《...

初中语文:中考必考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重点字词翻译
答:张丞相(673-7400,即张九龄,时任丞相,同时也是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②涵虚混太清:谁映天空,与天混同,形容湖水与天空混然一体。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太清,天空。

中考常考语文诗句有那些
答: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山河破旧风飘絮,身世遭逢雨打萍。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山坡羊?漳关怀古》中以精辟的议论,揭示封建统治与人民对立的句子是...

09中考上海语文答案
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1.本试卷共27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柴门闻犬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 ,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3.黄鹤一去不复返, 。(《黄鹤楼》)4.醉里挑灯看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