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问题 电脑硬盘出问题会有哪些症状?

作者&投稿:暴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硬盘
硬盘是一种主要的电脑存储媒介,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不过,现在可移动硬盘越来越普及,种类也越来越多。

绝大多数台式电脑使用的硬盘要么采用 IDE 接口,要么采用 SCSI 接口。SCSI 接口硬盘的优势在于,最多可以有七种不同的设备可以联接在同一个控制器面板上。由于硬盘以每秒3000—10000转的恒定高速度旋转,因此,从硬盘上读取数据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在笔记本电脑中,硬盘可以在空闲的时候停止旋转,以便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老式硬盘的存储容量最小只有 5MB,而且,使用的是直径达12英寸的碟片。现在的硬盘,存储容量高达数十 GB,台式电脑硬盘使用的碟片直径一般为3.5英寸,笔记本电脑硬盘使用的碟片直径一般为2.5英寸。新硬盘一般都在装配工厂中经过低级格式化,目的在于把一些原始的扇区鉴别信息存储在硬盘上。

sata(serial ata),即串行ata接口,它作为一种新型硬盘接口技术于2000年初由intel公司率先提出。虽然与传统并行ata存储设备相比,sata硬盘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磁盘系统的真正串行化是先从主板方面开始的,早在串行硬盘正式投放市场以前,主板的sata接口就已经就绪了。但在intel ich5、sis964以及via vt8237这些真正支持sata的南桥芯片出现以前,主板的sata接口是通过第三方芯片实现的。这些芯片主要是siliconimage的sil 3112和promise的pdc20375及pdc20376,它们基于pci总线,部分产品还做成专门的pci raid控制卡。

硬盘的保养
硬盘作为电脑各配件中非常耐用的设备之一,保养好的话一般可以用上个6~7年,下面给大家说一说怎样正确保养硬盘。
硬盘的保养要分两个方面,首先从硬件的角度看,特别是那些超级电脑DIY的玩家要注意以下问题。他们通常是不用机箱的,把电脑都摆在桌面一方面有利于散热,一方面便于拆卸方便,而这样损坏硬件的几率大大提高,特别是硬盘,因为当硬盘开始工作时,一般都处于高速旋转之中,放在桌面上没有固定,不稳定是最容易导致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而损坏硬盘。还有就是要防止电脑使用时温度过高,过高的温度不仅会影响硬盘的正常工作,还可能会导致硬盘受到损伤。

温度过高将影响薄膜式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会使晶体振荡器的时钟主频发生改变,还会造成硬盘电路元件失灵,磁介质也会因热胀效应而造成记录错误。

温度过高不适宜,过低的温度也会影响硬盘的工作。所以在空调房内也应注意不要把空调的温度降得太多,这样会产生水蒸气,损毁硬盘。一般,室温保持在20~25℃为宜。接下来我们谈谈使用过程中硬盘的问题。

很多朋友在使用电脑是都没有养成好习惯,用完电脑,关机时还没有等电脑完全关机就拔掉了电源,还有人在用完电脑时直接关上开关,硬盘此时还没有复位,所以关机时一定要注意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是否还在闪烁,只有当硬盘指示灯停止闪烁、硬盘结束读写后方可关闭计算机的电源开关,养成用电脑的好习惯。

有的朋友十分注意硬盘的保养,但是由于操作不得当,也会对硬盘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一些人看到报刊上讲要定期整理硬盘上的信息,而他就没有体会到定期二字,每天用完电脑后都整理一便硬盘,认为这样可以提高速度,但他不知这样便加大了了硬盘的使用率,久而久之硬盘不但达不到效果,使得其反。

当然,如果您的硬盘长期不整理也是不行的,如果碎片积累了很多的话,那么我们日后在访问某个文件时,硬盘可能会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读取该文件,不但访问效率下降,而且还有可能损坏磁道。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还不止这些。

还有就是有些朋友复制文件的时候,总是一次复制好几个文件,而换来的是硬盘的惨叫。要“定期”对硬盘进行杀毒,比如CIH会破坏硬盘的分区表,导致你的宝贵“财富”丢失。不要使用系统工具中的硬盘压缩技术,现在的硬盘非常大了,没有必要去节省那点硬盘空间,何况这样带来的是硬盘的读写数据大大地减慢了,同时也不知不觉影响了硬盘的寿命。

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使用电脑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会直接影响到电脑甚至硬盘的寿命。慢慢养成习惯,这样才能保证您的电脑长时间为您效力。

物理结构
1、磁头
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的部件,也是硬盘技术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环。传统的磁头是读写合一的电磁感应式磁头,但是,硬盘的读、写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为此,这种二合一磁头在设计时必须要同时兼顾到读/写两种特性,从而造成了硬盘设计上的局限。而MR磁头(Magnetoresistive heads),即磁阻磁头,采用的是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写入磁头仍采用传统的磁感应磁头(MR磁头不能进行写操作),读取磁头则采用新型的MR磁头,即所谓的感应写、磁阻读。这样,在设计时就可以针对两者的不同特性分别进行优化,以得到最好的读/写性能。另外,MR磁头是通过阻值变化而不是电流变化去感应信号幅度,因而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读取数据的准确性也相应提高。而且由于读取的信号幅度与磁道宽度无关,故磁道可以做得很窄,从而提高了盘片密度,达到200MB/英寸2,而使用传统的磁头只能达到20MB/英寸2,这也是MR磁头被广泛应用的最主要原因。目前,MR磁头已得到广泛应用,而采用多层结构和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制作的GMR磁头(Giant Magnetoresistive heads)也逐渐普及。

2、磁道
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这些磁道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因为它们仅是盘面上以特殊方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区,磁盘上的信息便是沿着这样的轨道存放的。相邻磁道之间并不是紧挨着的,这是因为磁化单元相隔太近时磁性会相互产生影响,同时也为磁头的读写带来困难。一张1.44MB的3.5英寸软盘,一面有80个磁道,而硬盘上的磁道密度则远远大于此值,通常一面有成千上万个磁道。

3、扇区
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磁盘的扇区,每个扇区可以存放512个字节的信息,磁盘驱动器在向磁盘读取和写入数据时,要以扇区为单位。1.44MB3.5英寸的软盘,每个磁道分为18个扇区。

4、柱面
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磁盘的柱面数与一个盘面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由于每个盘面都有自己的磁头,因此,盘面数等于总的磁头数。所谓硬盘的CHS,即Cylinder(柱面)、Head(磁头)、Sector(扇区),只要知道了硬盘的CHS的数目,即可确定硬盘的容量,硬盘的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512B。

硬盘逻辑结构简介

1. 硬盘参数释疑

到目前为止, 人们常说的硬盘参数还是古老的 CHS(Cylinder/Head/Sector)参数. 那么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参数,它们的意义是什么?它们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很久以前, 硬盘的容量还非常小的时候,人们采用与软盘类似的结构生产硬盘. 也就是硬盘盘片的每一条磁道都具有相同的扇区数.由此产生了所谓的3D参数 (Disk Geometry). 既磁头数(Heads), 柱面数(Cylinders),扇区数(Sectors),以及相应的寻址方式.
其中:
磁头数(Heads)表示硬盘总共有几个磁头,也就是有几面盘片, 最大为 255 (用 8 个二进制位存储);
柱面数(Cylinders) 表示硬盘每一面盘片上有几条磁道,最大为 1023(用 10 个二进制位存储);
扇区数(Sectors) 表示每一条磁道上有几个扇区, 最大为 63(用 6个二进制位存储).
每个扇区一般是 512个字节, 理论上讲这不是必须的,但好象没有取别的值的.
所以磁盘最大容量为:
255 * 1023 * 63 * 512 / 1048576 = 8024 GB ( 1M =1048576 Bytes )或硬盘厂商常用的单位:
255 * 1023 * 63 * 512 / 1000000 = 8414 GB ( 1M =1000000 Bytes )
在 CHS 寻址方式中, 磁头, 柱面, 扇区的取值范围分别为 0到 Heads - 1,0 到 Cylinders - 1, 1 到 Sectors (注意是从 1 开始).

2. 基本 Int 13H 调用简介
BIOS Int 13H 调用是 BIOS提供的磁盘基本输入输出中断调用, 它可以完成磁盘(包括硬盘和软盘)的复位, 读写, 校验, 定位, 诊断,格式化等功能.它使用的就是 CHS 寻址方式, 因此最大识能访问 8 GB 左右的硬盘 (本文中如不作特殊说明, 均以 1M = 1048576 字节为单位).

3. 现代硬盘结构简介
在老式硬盘中, 由于每个磁道的扇区数相等,所以外道的记录密度要远低于内道, 因此会浪费很多磁盘空间 (与软盘一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高硬盘容量, 人们改用等密度结构生产硬盘. 也就是说,外圈磁道的扇区比内圈磁道多. 采用这种结构后, 硬盘不再具有实际的3D参数,寻址方式也改为线性寻址, 即以扇区为单位进行寻址.
为了与使用3D寻址的老软件兼容 (如使用BIOSInt13H接口的软件), 在硬盘控制器内部安装了一个地址翻译器,由它负责将老式3D参数翻译成新的线性参数.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硬盘的3D参数可以有多种选择的原因(不同的工作模式, 对应不同的3D参数, 如 LBA, LARGE, NORMAL).

4. 扩展 Int 13H 简介
虽然现代硬盘都已经采用了线性寻址, 但是由于基本 Int13H 的制约, 使用 BIOS Int 13H 接口的程序, 如 DOS 等还只能访问 8 G以内的硬盘空间.为了打破这一限制, Microsoft 等几家公司制定了扩展 Int 13H 标准(Extended Int13H), 采用线性寻址方式存取硬盘, 所以突破了 8 G的限制,而且还加入了对可拆卸介质 (如活动硬盘) 的支持.

基本参数

一、容量
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
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1GB=1024MB。但硬盘厂商在标称硬盘容量时通常取1G=1000MB,因此我们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
对于用户而言,硬盘的容量就象内存一样,永远只会嫌少不会嫌多。Windows操作系统带给我们的除了更为简便的操作外,还带来了文件大小与数量的日益膨胀,一些应用程序动辄就要吃掉上百兆的硬盘空间,而且还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因此,在购买硬盘时适当的超前是明智的。目前的主流硬盘的容量为10G和15G,而20G以上的大容量硬盘亦已开始逐渐普及。
其实,硬盘容量越大,单位字节的价格就越便宜。例如火球10G的价格为1000元,每G字节的价格为100元;而火球15G的价格为1160,每G字节还不到80元。
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所谓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硬盘的单碟容量为6.4G以上,而更高的则已达到了10G。
二、转速
转速(Rotationa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指硬盘盘片每分钟转动的圈数,单位为rpm。
目前市场上主流IDE硬盘的转速一般为5200rpm或5400rpm,Seagate的“大灰熊”系列和Maxtor则达到了7200rpm,是IDE硬盘中转速最快的。至于SCSI接口的硬盘,一般都已达到了7200rpm的转速,而更高的则达到了10000rpm。
三、平均访问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要读写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体现了硬盘的读写速度,它包括了硬盘的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即:
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
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是指硬盘的磁头移动到盘面指定磁道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当然越小越好,目前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通常在8ms到12ms之间,而SCSI硬盘则应小于或等于8ms。
硬盘的等待时间,又叫潜伏期(Latency),是指磁头已处于要访问的磁道,等待所要访问的扇区旋转至磁头下方的时间。平均等待时间为盘片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的一半,一般应在4ms以下。

四、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Data Transfer Rate) 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是指硬盘读写数据的速度,单位为兆字节每秒(MB/s)。硬盘数据传输率又包括了内部数据传输率和外部数据传输率。
内部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也称为持续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它反映了硬盘缓冲区未用时的性能。内部传输率主要依赖于硬盘的旋转速度。
外部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也称为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或接口传输率,它标称的是系统总线与硬盘缓冲区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外部数据传输率与硬盘接口类型和硬盘缓存的大小有关。
目前Fast ATA接口硬盘的最大外部传输率为16.6MB/s,而Ultra ATA接口的硬盘则达到33.3MB/s。
五、缓存
与主板上的高速缓存(RAM Cache)一样,硬盘缓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系统前后级读写速度不匹配的问题,以提高硬盘的读写速度。目前,大多数IDE硬盘的缓存在128K到256K之间,而Seagate的“大灰熊”系列则使用了512K Cache。

硬盘数据保护技术
硬盘容量越做越大,我们在硬盘里存放的数据也越来越多。那么,这么大量的数据存放在这样一个铁盒子里究竟有多安全呢?虽然,目前的大多数硬盘的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已达300,000小时以上,但这仍不够,一次故障便足以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为对于不少用户,特别是商业用户而言,数据才是PC系统中最昂贵的部分,他们需要的是能提前对故障进行预测。正是这种需求与信任危机,推动着各厂商努力寻求一种硬盘安全监测机制,于是,一系列的硬盘数据保护技术应运而生。
1、S.M.A.R.T.技术
S.M.A.R.T.技术的全称是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即“自监测、分析及报告技术”。在ATA-3标准中,S.M.A.R.T.技术被正式确立。S.M.A.R.T.监测的对象包括磁头、磁盘、马达、电路等,由硬盘的监测电路和主机上的监测软件对被监测对象的运行情况与历史记录及预设的安全值进行分析、比较,当出现安全值范围以外的情况时,会自动向用户发出警告,而更先进的技术还可以提醒网络管理员的注意,自动降低硬盘的运行速度,把重要数据文件转存到其它安全扇区,甚至把文件备份到其它硬盘或存储设备。通过S.M.A.R.T.技术,确实可以对硬盘潜在故障进行有效预测,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但我们也应该看到,S.M.A.R.T.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对渐发性的故障进行监测,而对于一些突发性的故障,如盘片突然断裂等,硬盘再怎么smart也无能为力了。因此不管怎样,备份仍然是必须的。
2、DFT技术
DFT(Drive Fitness Test,驱动器健康检测)技术是IBM公司为其PC硬盘开发的数据保护技术,它通过使用DFT程序访问IBM硬盘里的DFT微代码对硬盘进行检测,可以让用户方便快捷地检测硬盘的运转状况。
据研究表明,在用户送回返修的硬盘中,大部分的硬盘本身是好的。DFT能够减少这种情形的发生,为用户节省时间和精力,避免因误判造成数据丢失。它在硬盘上分割出一个单独的空间给DFT程序,即使在系统软件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也能调用。
DFT微代码可以自动对错误事件进行登记,并将登记数据保存到硬盘上的保留区域中。DFT微代码还可以实时对硬盘进行物理分析,如通过读取伺服位置错误信号来计算出盘片交换、伺服稳定性、重复移动等参数,并给出图形供用户或技术人员参考。这是一个全新的观念,硬盘子系统的控制信号可以被用来分析硬盘本身的机械状况。
而DFT软件是一个独立的不依赖操作系统的软件,它可以在用户其他任何软件失效的情况下运行。

关于扩展分区

由于主分区表中只能分四个分区, 无法满足需求,因此设计了一种扩展分区格式. 基本上说, 扩展分区的信息是以链表形式存放的,但也有一些特别的地方.首先, 主分区表中要有一个基本扩展分区项,所有扩展分区都隶属于它,也就是说其他所有扩展分区的空间都必须包括在这个基本扩展分区中.对于DOS / Windows 来说, 扩展分区的类型为 0x05. 除基本扩展分区以外的其他所有扩展分区则以链表的形式级联存放, 后一个扩展分区的数据项记录在前一个扩展分区的分区表中,但两个扩展分区的空间并不重叠.
扩展分区类似于一个完整的硬盘, 必须进一步分区才能使用.但每个扩展分区中只能存在一个其他分区. 此分区在 DOS/Windows环境中即为逻辑盘.因此每一个扩展分区的分区表(同样存储在扩展分区的第一个扇区中)中最多只能有两个分区数据项(包括下一个扩展分区的数据项).

硬盘分类知识

硬盘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按不同的接口和外形尺寸,其种类有很多,除了现在最常见的台式机中使用的3.5英寸EIDE和SATA接口的产品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硬盘。

1、SCSI硬盘

目前计算机中最大的速度瓶颈来自于硬盘。受制于IDE接口的局限,IDE硬盘速度的提高已趋于极限。SCSI硬盘的外观与普通硬盘基本一致,但现在SCSI硬盘的最高转速已达到了10000转/分,平均寻道时间在6ms左右,数据传输率可达到160MB/S,尤为关键的是SCSI盘的CPU占有率非常低,在5%左右。这些都使得SCSI硬盘的性能比IDE硬盘有较大的提高。现在7200转的SCSI盘价位已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如果经济条件许可,选用SCSI盘将有效提高计算机整机性能。

除此以外,SCSI接口和EIDE接口相比还有一个很大的技术优势,那就是SCSI接口中的设备可以同时使用数据总线进行数据传输,而EIDE接口中联接在同一条数据线上的设备只能交替(占用数据线)进行传输;EIDE只能联接四块设备,而SCSI接口可以联接7至15台设备。目前SCSI硬盘接口有三种,分别是50针、68针和80针。我们常见到硬盘型号上标有“N”“W”“SCA”,就是表示接口针数的。N即窄口(Narrow),50针;W即宽口(Wide),68针;SCA即单接头(Single ConnectorAttachment),80针。其中80针的SCSI盘一般支持热插拔。

2、活动硬盘

以前个人计算机,主要的存储设备是固定硬盘和软盘。固定硬盘为计算机提供了大容量的存储介质,但是其盘片无法更换,存储的信息也不便于携带和交换。而软盘则容量太小,可靠性也差。

一般活动硬盘同样采用Winchester硬盘技术,所以具有固定硬盘的基本技术特征,速度快,平均寻道时间在12毫秒左右,数据传输率可达10M/s,容量能达到10GB以上。活动硬盘的盘片和软盘一样,是可以从驱动器中取出和更换的,存储介质是盘片中的磁合金碟片。根据容量不同,活动硬盘的盘片结构分为单片单面、单片双面和双片双面三种,相应驱动器就有单磁头、双磁头和四磁头之分。活动硬盘接口方式SCSI、并口、USB等四种方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计算机的配置情况选择不同的接口方式。不过活动硬盘只是昙花一现的产品。随着使用笔记本硬盘的USB移动硬盘价格的下跌和USB接口的普及,使得USB移动硬盘已经取代了活动硬盘。

3、笔记本硬盘

笔记本电脑内部空间狭小、电池能量有限,再加上移动中的难以避免的磕碰,对其部件的体积、功耗和坚固性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笔记本电脑硬盘比通常的桌面硬盘有着更高的品质要求,生产的厂家不多,当今笔记本硬盘市场85%以上的份额被Hitachi(日立、IBM)、Toshiba(东芝)和富士通这三家公司占领。

笔记本硬盘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巧轻便,它的直径一般仅为2.5英寸(还有1.8英寸的产品),厚度也远低于3.5英寸硬盘。大多数产品厚度仅有9.5mm,重量尚不足百克,堪称小巧玲珑。目前笔记本电脑硬盘的发展方向就是外形更小、质量更轻、容量更大。除了常见的为2.5英寸规格,还有一种为1.8英寸规格,主要由东芝生产,随着轻薄机型的热销,1.8寸笔记本硬盘的前景也十分广阔,收购了IBM硬盘事业部的日立也在今年发布了1.8寸的笔记本硬盘产品:Travelstar C4K40-20。另外东芝和富士通都曾经推出过PC卡接口的1.8英寸硬盘,老机器用来升级容量十分方便。现在Iomega公司计划在2004年中期推出采用DCT(数字捕捉技术)的移动式1.8英寸硬盘。这种硬盘小到可以装进笔记本电脑的PC Card中,容量可达到2.5GB以上,而价格仅10美元。

4、微型硬盘

越来越小也是硬盘的发展方向之一,除了1.8寸的硬盘,更小的1英寸HDD(Micro Drive),容量已达到了4GB,其外观和接口为CF TYPEⅡ型卡,传送模式为Ultra DMA mode 2。

随着数码产品对大容量和小体积存储介质的要求,早在1998年IBM就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最早推出容量为170/340MB的微型硬盘。而现在,日立、东芝、南方汇通等公司,继续推出了4GB甚至更大的微型硬盘。微型硬盘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积小巧容量适中,大多采用CF II插槽,只比普通CF卡稍厚一些。微型硬盘可以说是凝聚了磁储技术方面的精髓,其内部结构与普通硬盘几乎完全相同,在有限的体积里包含有相当多的部件。新第一代1英寸以下的硬盘也上市,东芝将是最早推出这种硬盘的公司之一,其直径仅为0.8英寸左右(SD卡大小),容量却高达4GB以上。

5、固态硬盘

现在市场上由各种快闪存储器构成的小型存储卡应用很广泛了,其中有一种特殊的闪存存储器采用了标准IDE接口,因此也被称为“固态硬盘”,具有很强的耐冲击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在工业控制计算机等设备中应用很广泛,而随着信息家电的不断涌入家庭,以固态硬盘为主的便携记录媒体市场将会更加红火。随着新型闪存器件容量的急速增长和价格的下跌,固态硬盘将是今后PC存储设备发展的趋势。

以下网页,供楼主参考:
http://bbs.51cto.com/archiver/tid-33825.html
http://zqjsj.anyp.cn/10/articles/051120221945652.aspx?z=823753&m=1499979
http://baike.baidu.com/view/4480.htm

硬盘大致分为,磁盘 Media,读写头 Read Write Head,马达Spindle Motor & Voice Coil Motor,底座Base,电路板PCBA等几大项,组合而成。

Media的基板是金属或玻璃材质制成,为达到高密度高稳定的质量,基板要求表面光滑平整,不可有任何暇疵,然后再将磁粉Coating 溅渡到基板表面上,最后再涂上保护润滑层。此处有2项高科技,一为,如何制造出不含杂质极细微的磁粉 二为,如何将磁粉均匀的Coating上去

以3.5” Media计算,其内径为25mm,需扣掉最外及最内圈不保存Data的部分,实际只剩20mm,如换算成60GB Media以Bit为单位(1个Bit记录0或1,8Bit只可记录一个A,B,C...事实上不是以Bit为单位,在此为求简单易懂,固以Bit形容)

Media每面粗计密度为 32,901,120,000 Bit,可见其密度相当高,所以Media不可有任何污染,全程制造均需在Class 100高洁净度的Clean Room内,这也是硬盘机要求需在Clean Room才能拆解的原因。

Media出厂时,是完全空白无任何讯号存在,需交由各硬盘厂组装时自行编码。

Head 是由上,下多片Read Write Head固定在同一组Arm上,来回移动时是整组Arm一起移动,一般读写原理是,例如 当10MB Data进来时,第1个Head先写4096 Byte(视规格各异),第2 Head写4096 Byte,依此类推,呈垂直读写,所以1 File是被分很多段存在各磁面上,读取时也是同理,如此多磁头同时读写可达到高速要求,但现在又有更先进的科技出现。

Arm 因需高速来回移动,不可抖动,并精准移至原地址,各Head垂直度不可有分毫误差(限于头发的0.001 宽度)所以Head,Media均不可松动或偏角,否则会无法定轨。当前科技尚无法将误差的Head或Media调整回原址,因需以3D立体来看X,Y点及各Head的垂直点外,还需顾及外径与内径的公差,这也是硬盘怕碰撞的原因,更不可能去更换Head

Spindle Motor上装有1-多片Media,以7,200或10,000 RPM 定速旋转,为保持其Balance不可抖动,所以其Bearing(分滚珠,液态)质量要求严谨,需能忍受24 H x 365 Days持续运转,而不磨损,不生成高温躁音。

硬盘组装时,是依序将Spindle Motor,Media,Voice Coil Motor,Head装上固定后,先测试各Head在其所处Media的Fly Height值,是否合格 约为 0.5 u in

因为Head是利用气流漂浮在Media上,不接触的原理,才可在各轨间高速来回移动,但太高读取讯号太弱,太低会磨损到Media表面,所以 Media表面上须相当光滑平整,任何异物,尘埃均会造成 Head打伤磁面而造成Data永久性伤害。所以硬盘的装配修复全程需在Class 100高洁净度的Clean Room 内进行。此项安装作业需用激光仪器完成无法使用人工。

各大组件装毕后,此时Media因尚无任何Sector存在,硬盘还无法使用,需经各厂依其规格用专用的Servo Writer,透过其Head在Media进行一圈一圈的Embedded Servo的编码动作。若以60GB Media规格计每面其Sectors总数约为 64,260,000 Sectors但因Media是圆形,内径较小所以所编出的Sector数量会比外径少,这是所谓的Zone Bit Recording编码法,这也是最困难的技术。

Embedded Servo完成后,此时硬盘已可使用,接上计算机Power On后,Head已可正常定轨,BIOS已可Detect其规格,出现Cylinder,Head,Sector等值。最后BIOS会将Controller交由操作系统,只需Create New Partition,Format,就可正式保存Data。

以上基本原理介绍,读者应可得知几项问题需注意

1. Media不可污染,所以需在高洁净度的Clean Room拆解。
2. Head ,Media是唇齿相依,当初固定后,即用Servo Writer将各面Media作垂直性的Embedded Servo,就不容许再有误差,只要稍有碰撞Head就无法定轨,所以更不可能将Head或Media拆下或装至另一同型硬盘。
3. Media是磁性媒介,就像录音带,只容许一种极性存在,所以只要Head有电流生成,是会去改变其原值,所以一台受损的硬盘只要稍有不慎,是很容易再被写入,而破坏原Data。

硬盘大致分为,磁盘 Media,读写头 Read Write Head,马达Spindle Motor & Voice Coil Motor,底座Base,电路板PCBA等几大项,组合而成。

Media的基板是金属或玻璃材质制成,为达到高密度高稳定的质量,基板要求表面光滑平整,不可有任何暇疵,然后再将磁粉Coating 溅渡到基板表面上,最后再涂上保护润滑层。此处有2项高科技,一为,如何制造出不含杂质极细微的磁粉 二为,如何将磁粉均匀的Coating上去

以3.5” Media计算,其内径为25mm,需扣掉最外及最内圈不保存Data的部分,实际只剩20mm,如换算成60GB Media以Bit为单位(1个Bit记录0或1,8Bit只可记录一个A,B,C...事实上不是以Bit为单位,在此为求简单易懂,固以Bit形容)

Media每面粗计密度为 32,901,120,000 Bit,可见其密度相当高,所以Media不可有任何污染,全程制造均需在Class 100高洁净度的Clean Room内,这也是硬盘机要求需在Clean Room才能拆解的原因。

Media出厂时,是完全空白无任何讯号存在,需交由各硬盘厂组装时自行编码。

Head 是由上,下多片Read Write Head固定在同一组Arm上,来回移动时是整组Arm一起移动,一般读写原理是,例如 当10MB Data进来时,第1个Head先写4096 Byte(视规格各异),第2 Head写4096 Byte,依此类推,呈垂直读写,所以1 File是被分很多段存在各磁面上,读取时也是同理,如此多磁头同时读写可达到高速要求,但现在又有更先进的科技出现。

Arm 因需高速来回移动,不可抖动,并精准移至原地址,各Head垂直度不可有分毫误差(限于头发的0.001 宽度)所以Head,Media均不可松动或偏角,否则会无法定轨。当前科技尚无法将误差的Head或Media调整回原址,因需以3D立体来看X,Y点及各Head的垂直点外,还需顾及外径与内径的公差,这也是硬盘怕碰撞的原因,更不可能去更换Head

Spindle Motor上装有1-多片Media,以7,200或10,000 RPM 定速旋转,为保持其Balance不可抖动,所以其Bearing(分滚珠,液态)质量要求严谨,需能忍受24 H x 365 Days持续运转,而不磨损,不生成高温躁音。

硬盘组装时,是依序将Spindle Motor,Media,Voice Coil Motor,Head装上固定后,先测试各Head在其所处Media的Fly Height值,是否合格 约为 0.5 u in

因为Head是利用气流漂浮在Media上,不接触的原理,才可在各轨间高速来回移动,但太高读取讯号太弱,太低会磨损到Media表面,所以 Media表面上须相当光滑平整,任何异物,尘埃均会造成 Head打伤磁面而造成Data永久性伤害。所以硬盘的装配修复全程需在Class 100高洁净度的Clean Room 内进行。此项安装作业需用激光仪器完成无法使用人工。

各大组件装毕后,此时Media因尚无任何Sector存在,硬盘还无法使用,需经各厂依其规格用专用的Servo Writer,透过其Head在Media进行一圈一圈的Embedded Servo的编码动作。若以60GB Media规格计每面其Sectors总数约为 64,260,000 Sectors但因Media是圆形,内径较小所以所编出的Sector数量会比外径少,这是所谓的Zone Bit Recording编码法,这也是最困难的技术。

Embedded Servo完成后,此时硬盘已可使用,接上计算机Power On后,Head已可正常定轨,BIOS已可Detect其规格,出现Cylinder,Head,Sector等值。最后BIOS会将Controller交由操作系统,只需Create New Partition,Format,就可正式保存Data。

硬盘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它是存在的,它在机箱里面,你电脑上的所有数据全部都在硬盘装载,如果没有硬盘了,你电脑上所有的东西都不在了,不过这里的东西指的是数据及资料
参考资料:baocunjiyi

硬盘出问题常见现象~

一、计算机硬盘故障的表现如下:







(1)智能故障提示:生产硬盘时,厂家在硬盘中内置硬盘自动检测功能。当计算机硬盘发生物理故障时,该功能用于提醒计算机用户计算机硬盘存在潜在的物理故障,可能会导致非正常的正常运行故障。







(2)在Windows初始化崩溃:如果有一台电脑的硬盘出现故障,很可能会导致电脑启动初始化,无法正常通过。







(3)虽然电脑可以正常进入Windows系统,但运行时弹出错误提示,在进行磁盘扫描时,电脑停止甚至死机。此故障可能是由软件引起的。







(4)运行Windows系统自带的磁盘扫描程序,发现错误甚至是坏的。







(5)BIOS中无法识别硬盘,即使可以识别,操作系统也找不到硬盘。这种情况下,说明硬盘出现了严重故障。







二、故障原因可能以下几点:







(1)硬盘冷却风扇:有些低档风扇,其振动相当明显,振动到硬盘上,长期将会对硬盘的寿命产生影响。







(2)光驱:当前主流光驱读盘速度已达到50倍以上速度,当光驱中的光盘高速旋转,光驱本身发出的振动将导致共振的情况,从而影响了硬盘的工作。







(3)灰尘:灰尘对硬盘的损害是明显的。沉积在硬盘电路板上的灰尘会严重影响电路板芯片的热量分布,导致电路板元件温度升高,导致芯片过热烧坏。







(4)静电:在维护电脑时,很多人都拿着硬盘,在天气干燥时,手上会积累数万伏的静电,静电对手上的电路板芯片可能会击穿,导致硬盘故障。







(5)低层次格式化:低网格对硬盘的损坏非常大,可能会导致硬盘坏的蔓延,甚至导致硬盘参数的丢失,导致硬盘无法使用。







(6)电源:一台低质量的电脑,会使硬盘受到电压波动的干扰,特别是在硬盘的读写操作中,如果出现电源问题,可以在一瞬间报废一个硬盘。







(7)磁场,因为硬盘是一种依靠磁性媒体记录数据的设备,如果磁场的外圈条件,可能会导致硬盘数据丢失,所以你应该尽量远离磁场环境。

扩展资料:







电脑硬盘维护注意事项







1、首先购买方面,我们要从正当渠道购买。保证正品非常重要,因为有些水货或者二手的,外表看不出问题,但实际可能硬盘内已有损伤。这些问题有的需要专业软件才能检测出来,并不是说一定一插上就直接是坏的。
2、要保持干净的工作环境,其实电脑所有零件都很怕灰尘,硬盘就更怕了。
3、尽量不要让硬盘靠近强磁场,比如音箱之类的,更不要说没事拿磁铁靠近电脑了,这有可能会导致数据受磁化而损坏。
4、尽量不要让硬盘突然断电或者受到震动,在硬盘读写时也就是机箱上红灯亮起的时候,盘片会处于高速旋转状态,如果突然断电或者受到震动则会让硬盘的磁头与盘片撞击摩擦,
非常有可能会损坏盘片,从而导致数据损坏。所以平时用电脑的时候,关机一定要等主机灯全灭了之后,再移动主机或者切断电源。

1.电脑硬盘故障表现如下:
(1)出现SMART故障提示:生产硬盘时,厂家在硬盘里内置硬盘自动检测功能,当电脑硬盘出现物理故障时,该功能用来提示电脑用户电脑硬盘有潜在的物理故障,可能会出现不定期地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
(2)在Windows初始化时死机:如果电脑硬盘出现故障,很可能会导致电脑开机初始化时,无法正常通过。
(3)电脑虽然能正常进入Windows系统,但运行时弹出错误提示,且运行磁盘扫描时出现停止甚至死机,此故障的发生可能是软件原因导致。
(4)运行Windows系自带的磁盘扫描程序时,发现错误甚至是坏道。
(5)在BIOS里无法识硬盘,或者即使能识别,也无法用操作系统找到硬盘。出现此情况,说明硬盘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故障。
2.故障原因可能如下:
(1)硬盘散热风扇:一些低档的风扇,它的震动相当明显,把震动传递到硬盘上,长期会对硬盘寿命产生影响。
(2)光驱:目前主流光驱读盘速度已达到50倍速以上,当光盘在光驱总高速旋转时,光驱本身发出的震动会带动机箱的共振,从而影响到硬盘的工作。
(3)灰尘:灰尘对硬盘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在沉积在硬盘的电路板的灰尘会严重影响电路板上芯片的热量散发,使得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温度上升,进而导致芯片过热而烧毁。
(4)静电:维修电脑时,很多人都是手拿硬盘,在干燥天气中,人手上会积累上万伏的静电,手上的静电可能会击穿电路板上的芯片,导致硬盘出现故障。
(5)低级格式化:低格对硬盘的损坏的很大的,可能会造成磁盘坏道的扩散,甚至导致硬盘参数丢失,造成硬盘无法使用。
(6)电源:一个低质量的电脑,会使硬盘受到电压波动的干扰,特别是硬盘在进行读写操作时,如果电源出现问题,可以在一瞬间让一块硬盘报废。
(7)磁场:因为硬盘是一种依靠磁介质来记录数据的设备,如果受到外界环境的磁场干扰,很可能导致磁盘数据的丢失,所以应该尽量远离磁场环境。

扩展资料:
电脑保养硬盘注意事项
1.在工作时不能突然关机
关机时一定要注意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是否还在闪烁,只有在其指示灯停止闪烁、硬盘读写结束后方可关闭计算机的电源开关。
2.防止灰尘进入
在灰尘严重的环境下,硬盘很容易吸引空气中的灰尘颗粒,使其长期积累在硬盘的内部电路元器件上,影响电子元器件热量散发,使电路元器件温度上升,产生漏电或烧坏元件。
3.要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
硬盘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热量,使用中存在散热问题。温度以20~25℃为宜,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晶体振荡器的时钟主频发生改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脑硬盘

硬盘问题
答:1.对于综合性能缺陷,一般涉及到稳定性问题,用户随时有丢失数据的危险,可以说是“用之担惊,弃之可惜”。维修人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议用户还是趁早更换硬盘。2.对于磁头组件缺陷,解决办法是更换磁头组件,这对设备及环境要求较高,维修成本也很高。除非是要求恢复其中的数据,否则不值得进行修复。

电脑硬盘问题?
答:你现在情况是三个硬盘,装了两个系统。老系统再200多的里面,没有动。你重装的时候把系统装到了新的480的上面。现在两个办法 格式化200多G的硬盘,重新分区当新硬盘用。格式化现在480G的硬盘还是用原来的系统原来的东西,只是容量大了。简单点的就是第一种方法了 右键格式化 格式化之后重新分区,就是...

如何解决无法读取光盘问题?
答: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新购买的组装计算机或新买的光驱上,读盘时拌有巨大的“嗡嗡”声,排除光驱的故障之后,很可能是电源有问题。有必要拆开检查一下。 另外光驱由机械部件、电子部件和光学部件三类部件组成,在使用、维护时较普通软盘驱动器、硬盘复杂,且故障率较高,故障的分析、定位也较复杂。光驱的故障按故障源一般有...

移动硬盘问题
答:如果逻辑坏道存在于系统区导致无法正常启动,我们可以使用Windows 98/Me的启动盘,在DOS提示符下键入:Scandisk 盘符,按回车,一旦发现坏道,程序会提示你是否要Fix it(修复),选择Yes开始修复,许多因系统区出现逻辑坏道无法正常启动Windows的问题一般都可以用此方法解决。因为Windows 98/Me在很大程度上只是...

硬盘问题。
答:又是希捷的对吧 一直用,没问题的

硬盘问题在线等!!!
答:boot.ini文件的格式一般是下面这种类型的:[boot loader]timeout=30 default=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 [operating systems]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fastdetect 1)、使用Win9X启动盘启动,使用EDIT.EXE命令编辑这个...

电脑硬盘掉盘问题
答:电脑硬盘坏了怎么办?对于移动硬盘来说,相信大家也都经常会使用到,并且它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存储设备,然而很多人在操作硬盘时,往往也都会不小心对其进行格式化或者误删除,而导致其中数据出现丢失的现象。那么对于这些丢失的数据文件来说,还能恢复吗?硬盘数据恢复方法!实际上,对于硬盘格式化的文件来说...

硬盘问题
答:先试着让系统修复吧,请看下面文章!如何修复硬盘坏道?首先需要先确认硬盘的坏道是逻辑坏道还是物理坏道。方法很简单,在电脑刚启动时按“F8”键,选择“Command Prompt only”进入DOS模式。这种方法的操作系统必须为Windows95/98,若为Windows2000/XP/2003,请使用DOS启动盘启动。然后执行“Scandisk X:”...

怎样解决win7光驱不读盘问题
答:解决win7光驱不读盘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一、WIN+R打开运行,输入regedit。找到以下路径键值位置: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CDBurning\StagingInfo\Volume{70e23247-3ae4-11de-882a-806e6f6e6963}。二、禁用自动播放。1、Win+R运行Services.msc打开本地...

苹果电脑分盘问题
答:exFAT、Msdos 格式 (Windows系统 D 盘)。第二个是 exFAT、Msdos 格式(Windows 系统 E盘)。第三个是 exFAT、Msdos 格式(Windows 系统安装盘也就是 C盘 Windows系统要装到倒数第二个分区里要注意)。第四个是Mac OS 扩展(日志式) 用来装Mac系统的(Mac 系统到时要装到最后一个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