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说的众生平等是什么意思难道人的智慧能力都一样吗 佛教讲众生平等,是说人和动物一样平等吗?

作者&投稿:佟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经上说,每个人内在都是佛,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内在智慧能力都是与佛祖一样的。

佛经上有个譬喻,佛好比是金,一切凡夫都是金矿,虽然凡夫有杂质,但内在的金是完全一样的,通过修行,去除贪嗔痴杂质,就成佛了。所以,佛教讲众生平等,众生与佛平等。

《华严经》上有段经文说明此意——“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众生的佛性是一样的。都是究竟无碍无区别的。唯一的区别就是。众生各种执念不一样。因为我执产生贪嗔痴等诸念,所以就有了悟与迷的不同。我所执念越重,智慧越难显现。就会表现着特别愚痴。如果能从根本上消除我执。众生的智慧是平等无碍的。

佛说的众生平等是什么意思~

在经文里面有这样一段话,第二十三章净心行善分说“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所有的事物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高低之分,这才是最彻底圆满的觉悟“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个话非常的厉害,我们为什么痛苦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悟到这八个字,是法平等,男的女的、大的小的、长的短的、美的丑的统统是平等的。到底是在哪个层面上说这些都是平等的呢?这需要大家去参悟了,所以在禅宗里面,就有关于这样的一个讨论。
有一个法师就去问他的师傅,说:“《金刚经》里面讲“平等无有高下”,我怎么看我们这个庙,这个主山这么高,为什么岸山这么低呢?《金刚经》讲没有高低之分,为什么这个山这么高,那个山这么低?”禅宗的大师从来不跟你讲一大堆理论,他也不进行逻辑的探讨,它是一种非常直觉只管,当下性的一种灵感。大师就带着他的徒弟在山上溜达,一指山上的石头说,你看这个石头这么大,这块石头这么小,这就叫“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弟子一听就开悟了。这个平等不是在“相”上面的平等,是在“性”上面的平等,“相”上面肯定是有大有小的。以一个公司来讲,大石头就是总经理董事长,小石头是员工,董事长有董事长的位置“相”装,员工有员工的位置“相”装,你说把这样的大石头放在车间里面,你连一个工人你是不如的,是不是这样,放到一个一线销售,有可能一年业绩也为零。那同样的,把一个员工直接放到董事长的位置,意味着你公司的毁灭,所以大石头那么大,各有各的位置。法华经里面讲的叫“‘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你是什么人,就在什么位置上,做什么事情,拿多少薪酬,这就叫平等。不是恶平等 ,老板拿员工的钱,员工拿和老板一样的钱,这反而就不平等了就乱套了。所以佛经里面就讲,荷叶团团团似锦,莲角尖尖尖似锥,这荷叶就是平等性但是平等中有差别。平等里面有差别,差别里面有平等,在某种意义上,平等就是差别,差别就是平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一年就赚一点钱,公司做的小一点,那也是平等的。你就是那个小石头嘛,你做到王健林那样,比尔盖茨那样你就是大石头。所以一个地产公司,有世界巨头,也有在乡上镇上做的好一点的,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佛法里面你认识这样的平等,那你会不会去嫉妒别人?对别人羡慕嫉妒恨呢?你肯定不会了,每个人有他每个人的业。
所以众生乘业而来,业不一样,过去种的种子不一样,现在结的瓜果也不一样。你盯着别人,他比我大,或者我比他大,这就很无聊了。那么如果你破掉了这样一种相上面的执着,我们做公司大有大的味,小有小的味;我们赚钱,多又多的味,小有小的味,你会整天到晚通过外在的东西来显摆自己吗?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吗?
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存在的原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大家悟到这八个字就会风平浪静,波澜不惊。

试着回答下:
一、“佛教讲众生平等,是说人和动物一样平等吗?”佛教讲众生平等,并非就是说或因此推论出“人和动物一样平等”。“平等”是“无二”义。“无二”即“无分别”。佛观众生,无二无分别。
二、“比如当动物和人的生命同时受到威胁,应该先救谁?”佛以无分别心平等施救,众生以分别心随缘施救。比如,震灾中国家救援队重在救人,动物保护组织可能更关注动物;村长见到本村的人就救,村民大概只会去救自己的家人,和牲畜。

说实话,佛不会遇到这种问题,佛无生灭,而这些都是生灭法。佛教里讲到这些问题,也只是一种说法的手段。一切并无实义。

...并为之披上圣神的外衣。但是佛教有讲究众生平等,是否矛盾?
答:不矛盾。众生平等是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众生平等,并非全无分别;放下傲慢,才是平等真谛
答:虽然都是“有情生物”,物种和物种是不同的。即使物种相同,我们各个个体也是不同的。那“众生平等”难道就是一句空话?不是的。什么是佛?是觉醒了的人哪。所谓“众生平等”,说的并不是所有众生都一样。它的意思是,众生都有成佛的条件,只是迷而未觉。人为何修行?是因为我们需要破开迷障,寻找...

宗教里的教义中都提倡众生平等,但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不平等...
答:宗教中的众生平等我是这样理解的:当众生的思想觉悟都到达圣人的境界,则众生定可平等。但不可能众生的思想觉悟都有那么高!在现实中实行大锅饭政策,事实已经告诉我们,那是不可能的!人之初,性本惰!有些人能够去克服自己的惰性,而有些人不去努力而已!社会是现实的,一个人如果整天陶醉在宗教虚拟...

请教佛教的众生平等观的问题,悬赏10分!
答:据佛教的原始经典、阿育王碑文和希腊的拉丁文献等推论,在初期佛教时代(公元前五至三世纪),与婆罗门教对立的新的精神指导者「沙门」,处有强力的地位。在沙门里,大部分都是提倡不问身份,人人平等的。只是大家都对佛教的观念深入,但却很少对当代古印度的其他沙门思想有所接触,转而众生平等论变成...

佛说众生平等,为什么还分菩萨,比丘,护发三六九等
答:佛说众生平等,是说众生的自性心是平等的,但是现世还是凡夫,表面上不平等。从业因果报上来讲,众生是不平等的,但是从菩萨道、菩萨心上讲,又何尝不平等?这是教我们从不平等当中看到平等,从平等当中见到差别,差别与平等不二,你才真正能见到事实真相,真相就是不二法门,真相就是法界,众生的佛性...

佛教说众生平等 为什么释迦牟尼最初不让女人出家?
答:众生平等,是指如来藏,众生皆有佛性,众生都能成佛。这个还要考虑到当时的时代条件,当时的印度,是正统的婆罗门社会,种姓制度严苛(今天的印度其实也还是),刻意贬低女性的社会地位,女性基本上就是男人的附属品,宗教生活则是男人的特权。如果接受女人出家,必然影响到当时的人对佛教的看法,使人们对...

众生平等是不是很可笑?
答:不可笑。佛教就是主张众生平等。婆罗门教有四种性说,从而阶级矛盾激化,所以反对婆罗门种性制度的学说得到大众的欢迎。佛教就有四性平等之说,所以得到当时人们的欢迎。按婆罗门教,吠舍,首陀罗种性是不能出家的,但佛教接受他们出家。

佛说众生平等,佛说因果业缘。我有一些疑问,阿弥陀佛。
答:在佛教的教义中,众生平等是一个核心概念,它强调所有生命形式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同时,因果业缘法则阐述了个体行为及其后续结果之间的联系。以下是对您提出的一些疑问的探讨:1. 关于死后下地狱的问题,佛教认为,个体的来世是由其今生行为所决定的。如果一个人在生前作恶,那么他可能会在死后遭受地狱...

信佛的对信仰其它宗教的人态度应该是怎么样的?
答:众生平等。佛教说的众生平等,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他信什么、不信什么,是男、还是女,是好、还是坏,是属于这个组织、还是属于那个组织,是人、还是动物、或是鬼神,是信佛、还是信基督、或是信真主,都没有关系,只要是有情众生,一律都是平等的,并且众生皆有佛性,只要愿意学佛,最终都能成佛。

佛教的教义是不是众生平等?
答: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对他恭不恭敬,对他来讲不增不减。拜佛不是拜那尊泥塑像,而是拜自己心中的自性佛,念经也不是念给佛听的,而是要通过不断的熏习契入经中的境界。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对佛尊敬是对自己的本性尊敬,度人其实是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