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保护资源配置效率的启示 急求一篇关于土地管理的论文,谁能帮个忙指点指点

作者&投稿:真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部门配置效率的启示

合理选择农地非农化的数量是协调农地保护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矛盾的唯一办法。理论上,应根据土地资源在非农部门和农业部门的边际收益相等的原则来确定最优的农地非农化数量。结合我国实际非农化过程,农地非农化的代价性损失数量是促进农地非农化配置从两难到双赢的合理的度。

现阶段中国农地合理非农化的度可以设定为不超过实际非农化数量的78.3%,是代价性损失和过度性Ⅰ之和的比例。这一方面是由于理论上的度(33.4%,代价性损失的比例)难以衡量和实现,另一方面过度性损失Ⅱ的比例(21.7%)相对于代价性损失来说也比较大。为了避免农地资源被过度使用,现阶段应首先将目光放在减少过度性损失Ⅱ上。

过度性损失Ⅰ和Ⅱ产生的原因不同,虽然由于传统市场失灵造成的农地资源过度性损失大于由于政府失灵造成的农地资源过度性损失,但根据可操作性,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完善土地市场的配置机制,是目前减少农地非农化过度性损失重要的途径之一。

现阶段东、中、西部三类地区在各自经济发展条件下,农地非农化的配置的效率损失差别不大(过度性损失比例相近)。如果国家在三大地区之间调控农地非农化的指标,比如将更多的农地非农化指标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转移到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表面上因为东部地区单位建设用地可以得到更多的收益,但是整体上却降低了全国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所以,今后不适宜在三类地区之间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地的分配指标。

(二)空间配置效率的启示

现阶段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农地非农化的依赖和农地资源的稀缺,要求农地非农化得到合理的配置。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以及农地非农化指标的行政配给制度,使得农地非农化存在空间配置上的效率损失。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能够按照空间配置效率来配置农地非农化指标,将能够带来帕累托改善,增加整个国家的农地非农化效益。

现有对农地非农化空间配置效率的研究在方法上存在一定的缺陷。本章从资源经济学资源空间配置基本原理出发,构建了衡量农地非农化空间效率的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对我国1989~2003年间农地非农化的空间配置效率进行了评价,发现其间的空间配置存在效率损失,中、西部地区的农地非农化数量超出了有效的范围。本章还通过进一步计算,得到如果这段时期内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向东部地区转移14.24%和3.66%的农地非农化数量,则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达到农地非农化的空间效率最大。

空间配置有效率只是农地非农化配置社会最优的一个方面,上述非农化指标调控只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的帕累托改善。因此,在实际中,若土地资源已经存在从农业用途向非农用途过度转化的现象,则不仅要解决指标的空间调控,还要保证农地非农化在其他方面的效率优化。

(三)时间配置效率的启示

资源利用存在是否满足代际配置效率的问题,因为资源具有传统市场体制无法体现的存在价值等,现在过度地利用资源是对未来利用资源权力的剥夺。而且,从长远效益看,不满足代际配置效率的资源利用方式导致总体效益的损失。尤其对于不可再生资源,比如现阶段的农地资源非农转化,其代际配置效率不仅关系到资源的合理利用,还因为我国的人均农地资源的缺乏而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章研究从资源代际配置的基本原理出发,建立了适宜计算的资源代际配置宏观决策模型。即,通过检验过去一段时间资源利用的代际效率,来指导未来资源的利用。模型指出,通过不断检验和不断纠正,资源可以逐步向符合代际最优的资源利用逼近。这为我国现阶段合理利用资源,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途径。

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农地非农化的代际配置进行检验发现,在1996年国家出台一系列农地资源的强保护政策前后,农地非农化配置存在一定程度的代际配置效率的损失,若以1989~2003年为研究区间,1989~1996年阶段东、中、西部地区的代际配置效率损失比例分别为各自实际农地非农化数量的6.58%、6.84%和7.85%。当然,1997~2003年期间的农地非农化与未来相比也不一定是合理的代际配置,这取决于未来的农地非农化边际净收益,但可以判定,相对于前一阶段的农地非农化,未来一段时间的农地非农化政策应该进一步控制农地非农化的速度,来保证农地资源能够在未来得到更优的利用。



土地流转能够影响农地资源配置效率吗~

土地流转有利于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
土地流转的本质,就是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必然会引发其他要素市场包括农村资本市场的发育。土地流转能够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
另一方面,构建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机制,可以使农民更充分地参与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成果,显化集体土地资产价值,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   
土地流转将开启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径,通过适当的集中与合理的土地置换,可以避免农村居民点过于分散的住房方式所造成的土地浪费,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化解耕地红线失守的尴尬。
“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有利于提高农民非农转移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弱化城乡二元体制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此外,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是农村金融服务严重滞后,而宅基地及其建筑物的流转和抵押,无疑会有力推进农村金融及农村土地的资本化与市场化。

论土地管理中的价值标准

摘要:在法律制度设计中,公平是土地用益物权配置追求的目标,效率是实现土地用益物权制度功能的内在动力。公平的价值准则和效率的价值判断共同适用于对土地用益物权配置的评判,缺失了公平,土地法律制度就会迷失方向;缺少了效率,土地法律制度就失去了活力和动力。公平与效率之间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也可能存在矛盾,为此,应"-3实现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关键词:公平;效率;土地用益物权;权利配置

土地用益物权,是指在土地所有权人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的、旨在对土地进行使用和获取收益的权利。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土地用益物权主要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配置分为土地所有权配置与土地用益物权配置两个层面。其中,土地用益物权配置是指在一定的所有制条件下,土地用益物权在不同的主体之间的初始分配和再分配。土地立法是土地初始配置的重要形式,是确立土地制度的法律手段。在我国物权制度建立过程中,科学地评价土地用益物权制度对于完善土地立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土地资源配置与土地权利配置的关系
土地的利用可以通过两种形式的土地配置表现出来:一种是从技术的角度,考察土地资源如何在不同的用途上实现最优配置,即土地资源配置;另一种是从权利的角度,考察土地权利如何在不同的权利主体之间实现最优分配,即土地权利配置。土地的配置过程,一方面表现为土地资源配置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土地权利配置的过程。实现土地合理配置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考察。
土地资源配置的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各种竞争性用途之间合理地分配土地资源;二是在此基础上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土地数量有限,各种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客观上要求土地在不同部门之间以及不同用途之间合理配置,这是土地资源配置宏观目标。土地的合理配置标准有两个方面:一是衡量土地在各种用途之间通过不同的土地权利主体(包括土地所有权主体和土地使用权主体)之间表现出来的土地状态,是否符合社会公平、机会均等、利益平衡的目标,即土地资源配置的公平价值标准;二是衡量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地投入与土地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土地利用效率,包括新古典主义意义上的土地效率(我们称之为土地生产效率)和新制度主义意义上的土地效率(我们称之为土地制度效率)。新古典主义意义上的土地效率,是指假定制度是外生变量即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衡量单位土地面积投入所引起的产出量的增加;新制度主义意义上的土地效率,是指假定制度是内生变量即制度是可变的前提下, 比较和衡量制度变动的条件下,单位土地投入引起的产量变动量。上述两个标准的实质就是如何将公平与效率标准结合起来,完成对土地资源配置的科学评价。
土地资源配置与土地权利配置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首先,土地权利配置是土地资源配置的前提条件,土地权利配置的效果对土地资源配置有重要的影响。因为土地权利配置能够产生一种激励机制,促进土地资源配置的优化。其次,土地资源配置的过程伴随着土地权利配置,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必然会引起土地所有权或者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从而弥补权利初次配置之不足,促使土地资源配置由效率较低的地方向效率较高的地方流动。再次,土地资源配置决定土地权利配置的方向。土地资源配置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决定土地资源向效率最大化的方向配置。最后,土地权利配置对土地资源配置具有反作用,土地权利配置的目的是确保土地资源配置利益和目标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土地权利配置是为土地资源配置服务的。

二、公平是土地用益物权配置追求的目标
无论哪种配置方式,均存在着土地配置的公平与效率的考量。就我国土地制度而言,公平是土地用益物权制度追求的目标。
第一,在宏观上,必须考虑土地在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公平。衡量宏观上分配公平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人与地之间的比例。依据《土地管理法》对土地的分类,土地可分为三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使用地。土地的配置首先在农用地与建设地之间的合理、公平的配置。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决定了土地制度的特点必须将保护土地资源,特别是保护耕地放在首位。对此,宪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均做出了规定。土地在农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合理配置的标准,就是人均耕地、人均农地指标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对土地的要求,建设用地的规模是否与经济发展规模相协调,如果满足了这些要求,土地的宏观配置就实现了公平。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地区差异较大,因此土地的宏观配置还包括土地在不同的地区之间的配置,实际上就是不同地区农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配置。
第二,在农用地内部,如何实现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之间的合理、公平配置,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对土地的要求。如果符合农村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要求,土地资源的配置就实现了农村社会土地资源配置的公平,同时也实现了土地利用的效率。在建设用地方面,依据地区经济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的需要,土地在城乡住宅、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和平衡。只要土地的分配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土地在不同用途上的边际收益相等时,就可认为土地实现了有效的配置。
第三,在每种用途的土地上,存在着土地权利分配和土地利用效率的问题。如我国农地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赋予农民利用土地的权利,这就存在着农地资源和农地权利如何在不同的农户或农民之间合理配置的问题。我国自古以来, “不患寡,只患不均” 的思想一直占主导地位,因此, 自古以来的农地制度的分配遵循“绝对公平” 的原则,效率原则往往被忽视。农地的配置遵循公平原则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农民来说,土地承担着两种特殊功能,即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和土地的社会稳定器的功能。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经济稳定的大问题,土地配置不遵循公平分配的原则,就会引起社会动荡,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土地的配置始终遵循着“绝对公平” 的原则。
总之,无论是农用地还是建设用地,不管是土地资源配置还是土地权利配置公平是土地用益物权配置的目标。

高校内部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答: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高等学校内部教育资源配置利用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与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资源短缺的矛盾,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将有效地促进高校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一、高校内部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 高校得到国家投入的教育资源后,根据校内各部门职责和任务...

本次接替资源找矿的经验教训及启示意义
答:这不仅可以缓解资源供应的紧缺状况,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还有助于矿区和矿城的职工就业和社会稳定,保护国家资源安全,因而有着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翟裕生,2004)。但许多矿山由于勘查工作没有及时跟上,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严重资源危机。据全国危机矿山(黄金矿山部分)资源潜力调查(2008年报告),在120座大中型黄金矿山中有...

分析我国实施资源节约型战略的必要性和对策
答:加强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宣传教育,引导企业和社会转变观念,树立可持续消费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使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四、招远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启示 招远市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地探索,并取得了...

对我国水资源与供水安全研究的启示
答:鉴于当前我国与水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水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应当构建一个统一指挥、资源共享、反应快速、联合行动的城市水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各级政府应当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完善城市预警机制,提升应对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保证在发生各种水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调度人力资源,科学配置物质资源,快速高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们的启示
答:但是,既然是市场经济,就免不了存在着优胜劣汰的可能性,就免不了产生大鱼吃小鱼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只注意资源的有效配置,只注意经济效益。只讲效率第一,不讲公平,或者仅仅局限于“兼顾公平”;结果只能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社会消费萎缩。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社会基础层次的启示
答:在法、治两种不同制度的层次上,这是产权及其流转制度本身所处的位置,所以是改革应该关注的重点。这两个层次既受到第一、第四层次社会基础的影响,同时也具有反作用力。尤其对第四层次资源配置的影响,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效率。而对于经济行为层次,是社会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及时关注并积极应对...

地球村对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启示
答:全球视野、跨文化交流。1、全球视野:地球村的概念强调了全球化的连接和交互,这要求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具备全球化的视野,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管理和配置人力资源。2、跨文化交流:地球村意味着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人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要求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有效地处理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问题,以...

结论与建议
答:三、国内外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实践,为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提供有益借鉴与启示 (1)国内主要阐述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伊犁河谷地土地开发工程,这两项重点工程主要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等南疆5地州和伊犁哈萨克斯自治州境内,这两项重大工程是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的范例。 (2)就...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答: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

1.新中国7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给我们带来哪些经验和启示?_百度...
答:我国取得辉煌经济发展成就的重要经验和启示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经济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引领发展迈上新台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尊重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