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天的球状闪电(有名滚雷)是不是最后都会爆炸? 或者是随着能量的减弱而后消失? 滚雷是怎样产生的?

作者&投稿:革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些会模仿周围的物体运动,有些直冲大地。有些球状闪电似乎在“调查”其他物体。大部分被引向金属性或磁性物体,会发生强烈碰撞,有时会造成很大损伤。闪电球会跳动、分解、重组、衰减、爆炸或同时发生这些变化。998年,一位西班牙物理学家认为,所谓的神秘球状闪电其成因并不神秘,这一现象很可能是闪电产生过程中,磁场约束发光等离子体所形成。他建立了闪电磁场模型,认为关键是闪电过程中形成的水平磁场和垂直磁场磁力线圈相互交织而成的磁力线网。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这一磁力线网有可能会呈现出球形,而发光等离子体会被这一网所“俘获”而形成球状闪电。这一火球效应会一直持续到等离子体开始冷却。研究人员指出,根据他们的预算,火球持续时间最多可达10至15秒。当等离子体冷却后,电子开始被原子所束缚,等离子体内部电阻变大、电流趋弱,周围的磁场也将随之瓦解,最终火球不复存在。
  按照这一理论,球状闪电绝大部分较冷,但在沿磁力线方向局部温度则极高。研究人员指出,据此就可很好的解释为什么火球并不发热而触到物体后往往容易着火。

为什么有滚雷现象~

也被说做是球状闪电 球状闪电至今仍是人们不能解释的奇怪自然现象。许多目击者认为,球状闪电的运动就像是 有智慧的,好像它知道要去哪里,如果它进到一个房间,它通常是穿过门口或窗户再到走廊 。当然,这只是人们的想像。 根据众多的目击材料,我们大概可以勾勒出球状闪电的基本轮廓。这种发光的球体大小在高 尔夫球和足球之间,颜色有白、绿、黄、橙之分,其亮度可与100瓦灯泡相当。球状闪电持 续时间一般在5~10秒左右,它会随气流的起伏在近地的空中自在飘飞,有时逆风而行,可 穿门窗,进室内,甚至穿过炉子烟筒。有时会悬停,有时会无声消失,有时又会碰到障碍物 爆炸发出巨响而消失。球状闪电运行速度缓慢,有时与人跑速度差不多,极少情况下它会发 出轻微的唿哨声、嘁嘁声或咝咝声。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球状闪电几乎总是发生在雷暴天。 下面是球状闪电的特点: 大小 球状闪电直径从15~30厘米不等,但也有人见过直径1~2厘米和5~10米大小的。能 以固定的频率改变其直径大小,可逐渐衰弱变小,爆炸可使其体积增加并使其终结。能靠分 解或重组改变大小。 形状 大部分报道为球形或卵形,还有扁长方形、立方体、圆环状、哑铃形、云雾形、圆柱 形、子弹形、雪茄形、锥形、透镜形、盾形和螺旋形等。 颜色 两种最常见的颜色是白色和橘黄色,其他较常见的是红、蓝、黄和绿色,银色和黑色 很少见。有些球状闪电会变色。 速度 可从静止到难以想像的高速(每小时2万多公里,但这种情况不是在雷暴中),一般速 度约为每秒5米,即每小时18公里。 结构 似乎是某种等离子体或云雾状物质,有的球状闪电中心是透明的,有的是中空的,或 根本没有明显的固定结构,有些球状闪电似乎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运动性 有时是静止的。大部分为直线运动,有些是在一静止位置旋转,有些是不停地转动 ,有些是按明显的复杂路径来运行的 寿命 球状闪电一般会持续几秒钟,如7~8秒钟,有些可长达1分钟以上。 行为 有些会模仿周围的物体运动,有些直冲大地。有些球状闪电似乎在“调查”其他物体 。大部分被引向金属性的或磁性物体,会发生强烈碰撞,有时会造成很大损伤。闪电球会跳 动、分解、重组、衰减、爆炸或同时发生这些变化。 声音 极少情况会形成噼哩啪啦或嘶嘶的声音。 味道 目击者说有烧焦的或硫磺的味道。还说有时有烧焦油或氨水或臭氧的气味。 混合性状 温度:触到球状闪电的人都说它相当凉——即没有热的感觉。但它却可以煮开锅、熔电线和 加热金属。 亮度:球状闪电一般都像路灯一样亮。它们有时白天即可见到,但人们通常是夜间见到它们 照亮了大地。 发生:它们通常发生在雷暴之时,但极少也会发生在之前之后。大多数的球状闪电都伴随着 普通闪电——盘旋着待机而发,但有时它们也像普通闪电一样从云端直击大地。 回答者:尼尼微常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6-9 09:43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好 100% (1) 不好 0% (0)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共 1 条 有点像UFO 评论者: GWpigeon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其他回答 共 5 条 一个大火球突然从一头飞速的滚到另一头,所过之处,电器损坏,家具可能稍有焦黑,不知道人碰上回如何。 76年地震时我看见过3次。 回答者:桩何梅差 - 秀才 二级 6-9 09:20 这种雷不是在空中形成而是在地面形成的,随风而动,遇缝而入,通过感应有可能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害。 也被说做是球状闪电 球状闪电象一个大火球,在田野林间飘飘忽忽,忽高忽低地移动,常使夜间行路的人大惊失色。球状闪电能穿过门、窗的缝隙、升堂入室、钻进人家,飘来飘去象幽灵似地跟随路人。它有时发生爆炸,毁坏建筑物,造成人畜伤亡。它在行经的沿途,遇到任何障碍物时无坚不摧,却又不烧坏周围的可燃之物。球状闪电爆炸时释放出的能量,约相当于10公斤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而且当球状闪电消失后,一般无任何气味。

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

球状闪电就是一个呈圆球形的闪电球!这是一个真实的物理现象,绝非科幻小说或卡通片集的能量炮。这种现象早於 1838 年便有文献记载,科学家已研究逾160 年,有关的报告多达数千份,也有二千多份科学论文已出版;但是我们对此现象仍未有合理的解释

探索球状闪电的本质

到底什么是不可思议的球状闪电?多少年来,科学界都认为球状闪电是子虚乌有的现象,直 到最近几十年才承认它的真实性

早在1955年,苏联物理学家便提出球状闪电是雷暴中所产生的电磁干扰效应所引起的。1991 年,日本科学家报道了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微波干扰所产生的一系列类似球状闪电的现象, 他们的人造等离子球也显示出球状闪电的一些特性,如它可沿与主气流相反的方向运动,并 可穿越固体物质。

1998年,一位西班牙物理学家认为,所谓的神秘球状闪电其成因并不神秘,这一现象很可能 是闪电产生过程中,磁场约束发光等离子体所形成。他建立了闪电磁场模型,认为关键是闪 电过程中形成的水平磁场和垂直磁场磁力线圈相互交织而成的磁力线网。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这一磁力线网有可能会呈现出球形,而发光等离子体会被这一网所“俘获”而形成球状闪 电。这一火球效应会一直持续到等离子体开始冷却。研究人员指出,根据他们的预算,火球 持续时间最多可达10至15秒。当等离子体冷却后,电子开始被原子所束缚,等离子体内部电 阻变大、电流趋弱,周围的磁场也将随之瓦解,最终火球不复存在。

按照这一理论,球状闪电绝大部分较冷,但在沿磁力线方向局部温度则极高。研究人员指出 ,据此就可很好的解释为什么火球并不发热而触到物体后往往容易着火。

2000年,两位新西兰科学家提出了他们的新理论。当一般的枝状闪电击到土壤中,土壤中的 矿物质会转换成纳米纯硅和硅化合物颗粒。这些尺寸不足十分之一微米的微型颗粒,会在闪 电的能量作用下由土壤蒸发进入大气。这一过程,就像抽烟者从嘴中吐出烟圈。进入大气的 含硅颗粒会首先连接成链,然后组成能随气流运动的球状细丝网。该球状细丝网中的颗粒具 有很高活性,会在特定条件下缓慢燃烧,并释放出光和热而形成所谓球状闪电。

一些目击者曾报告说,他们看到的球状闪电能穿墙越窗,甚至能通过飞机的机身,这一理论 对此也能解释。大多数房屋的门窗周围都有缝隙,而含硅颗粒组成的球状细丝网极具弹性, 只要空气能过的地方细丝网也应能通行。也就是说,如果空气能穿过门窗,那么该细丝网也 能“挤过”,并会随后重新恢复形状。

科学家以闪电样本的放电来试验土壤样本,结果确实产生了聚合的纳米粒子,这些离子的氧 化速度与球状闪电一致。

研究又有新进展

2002年1月15日英国皇家学会在其学术杂志《哲学学报》的专刊上发表了一组有关球状闪电 理论的文章。这些理论分别由物理化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工程师提出。他们提出了3个解 释球状闪电缘由的新理论。其主要内容分别是:

1.球状闪电是由含有水合离子的小水滴组成的,它通过离子反应来释放能量。在这个理论中 ,球状闪电是一个包含等离子体的电化学结构,这一结构是由温度、压力、电磁场和重力场 的微妙平衡来维持的。

2.球状闪电是由聚合体细丝缠绕而成,通过表面放电来释放能量。在该理论中,灰尘中的自 然微粒,像来源于纤维素、煤烟或硅土中的微粒都能形成细丝状结构,这些细丝聚合起来就 变成了一个高度充电的球体,当它表面放电时,就发出了光和热。

3.球状闪电是由金属纳米粒子链构成,其能量释放是通过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氧化来进行的 。在这个理论中,普通的闪电能引起像土壤或木材这样的物质释放金属蒸气,这种带电的金 属蒸气浓缩成一个网状的金属纳米粒子球。

这些理论都有些说服力,特别是第三个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球状闪电能够穿过墙壁和关着 的窗子,似乎更有说服力。

但是,人们至今尚未在实验室中制造出真正的球状闪电,虽然已模拟出了极微型又短命的球 状闪电。事实上,所有的理论在球状闪电的复杂多变性面前都显得那么单薄。一个真正的球 状闪电理论应说明所有的现象,包括没有雷暴的情况和球状闪电持续很长时间及球状闪电大 如房屋的情形。而要说清这一切,需要更强大的理论。

有人认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应是接近冷聚反应领域,与等离子体现象相关的理论。更有人 提出球状闪电和龙卷风一样都是等离子团的现象。还有人设想,最佳的理论可能是把电磁学 、电学和等离子及纳米理论综合起来的想法。

总之,球状闪电不仅有趣,而且包含了很多秘密,一旦了解了它的本质,对我们人类的生活 或许会有深远的影响。或许,我们不仅能找到人体自焚和通古斯大爆炸的元凶,更能由此找 到高效、清洁的新能源。

神秘的“球状闪电”是自然现象吗?它如何形成的?
答:8. 球状闪电有时会进入室内,如通过窗户或烟囱,造成更严重的破坏。它可能会在接触障碍物时爆炸,瞬间释放能量,或者无声无息地消失。9. 自19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和解释球状闪电的成因。尽管已获得一些资料,并有科学家亲眼目睹,但球状闪电的确切形成机制仍然不清楚。10. 人们提出了多种关于...

球形闪电是真的吗
答:球状闪电,也被称为“滚雷”,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罕见现象。这种明亮的无声火球在空中缓慢移动,持续时间可长达几秒钟。球状闪电有时能够穿过玻璃窗而未被破坏;在另一些情况下,它却能将玻璃击碎。它们有时会进入建筑物内部;有时则会在飞机舱内出现。球状闪电甚至能在导线上滑动,并在接触物体时突然...

梦溪笔谈记载的球形闪电究竟是什么?
答:大多数的球状闪电会悄咪咪的消失,而有的“幸运儿”会碰到人或物,即一些导体时,内在平衡被破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所以球状闪电具有一定危害性,对人畜都有致命威胁。关于球状闪电的成因和内在组成,其实还有很多令人困惑的地方,仍在研究当中。人们争议不断,各有说法。由于比较罕见,加大了...

闪电与滚雷有什么区别?
答:有一种奇特的闪电,总是飘飘忽忽,缓慢地移动,能持续几秒钟,民间称它为滚雷,科学家叫它球状闪电。球状闪电是一个无声的火球,直径大多为0.1~0.2米,消失的时候可能有爆炸声,也可能无声无息。球状闪电不放白光,可能是红色、黄色,也可能是橙色。它有时会出现在高空,有时会出现在地面附近,...

球状闪电学名叫什么?
答:球状闪电俗称“滚雷”,它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奇异现象。这种明亮而无声的火球会在空气中慢慢地飘过,能持续几秒钟的时间。有时,它能穿过玻璃窗而不被损坏,有时,它又会把玻璃打碎;有时,它可以飘进建筑物内;有时,它还会进入飞机舱内;有时,它可以在导线上滑动,遇人遇物后立即发生爆裂,造成...

球状闪电可以摸吗
答:球状闪电不可以摸。球状闪电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发生的罕见,再加上持续时间短,让很多人认为是一种幻觉。球状闪电也多发生在雷暴天气下,这种闪电不仅仅在形态方面给普通闪电不同,这种闪电还不是发生在高空乌云下,而是只会漂浮在离地近的空中,这让很多人称其为地滚雷。球状闪电出现的时候,不可以触摸...

什么是球状闪电?
答:有一种奇特的闪电,总是飘飘忽忽,缓慢地移动,能持续几秒钟,民间称它为滚雷,科学家叫它是球状闪电。球状闪电是一个无声的火球,直径大多为0.1米至0.2米,消失的时候,可能有爆炸声,也可能无声无息。球状闪电不放白光,可能是红色、黄色,也可能是橙色,它有时会出现在高空,有时会出现在地面...

滚雷是怎样产生的?
答: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是一种呈现为圆球形的闪电现象,早已在1838年的文献中有所记载。科学家们经过超过160年的研究,发表了数千份报告和2000多篇科学论文,但对此现象的解释依然存在争议。探索球状闪电的本质,科学界曾一度认为这种现象并不存在,直到最近几十年才普遍承认其真实性。1955年,苏联物理学...

什么是球状闪电?
答:有一种奇特的闪电,总是飘飘忽忽,缓慢地移动,能持续几秒钟,民间称它为滚雷,科学家叫它是球状闪电。球状闪电是一个无声的火球,直径大多为0.1米至0.2米,消失的时候,可能有爆炸声,也可能无声无息。球状闪电不放白光,可能是红色、黄色,也可能是橙色,它有时会出现在高空,有时会出现在地面...

球状闪电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通常在雷暴时发生,为圆球形状的闪电。这是一种真实的物理现象。它十分亮,近圆球形,直径约15至40厘米不等。通常仅维持数秒,但也有维持了1至2分钟的记录。颜色除常见的橙色和红色外,还有黄色、紫色、蓝色、亮白色、幽绿色的光环,呈多种多样的色彩。球状闪电是形成雷电的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