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蓬九月里的,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什么意思 帮忙找首歌,歌词里面有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还有远方的风,...

作者&投稿:荀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木头是指制作马头琴琴身的材料,而马尾是指制作马头琴琴弦的材料。

《九月》是中国内地男歌手周云蓬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海子作词,张慧生谱曲。

歌词: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我的泪水全无

我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我的泪水全无

我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念白:)

“亡我祁连山,使我牛羊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在草原 映照千年的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我的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其实指的就是马头琴

周云蓬九月表达的是什么寓意?画面感么?~

寓意:优美、孤寂、悲壮、忧伤。我仿佛看到了海子走过草原孤独的身影,马头琴声在草原的天空飘荡着,飘向远方。草原野花一片,生机勃勃。时间与空间交错,生死纠结。
在诗人对明明如镜的皓月映照草原和千年岁月的描述中,我们再次被带入到阔大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而阔大空间与悠长时间的写照,再度引发诗人无端的愁绪与感叹,诗人不禁又一次重复地表白了“琴声呜咽,泪水全无”的情感态度。
诗歌的最后一句实属神来之笔,“只身打马过草原”,看似轻轻的一笔带过,却是语重千钧,蕴意丰富,作为草原上的一个匆匆过客,诗人在这里领悟到时空的无垠和人生的渺然,感觉到世间蕴藏的宗教意味的高远和哲理玄思的深邃。
这首歌改编自海子的《九月》,叫九月是因为这首诗是写的九月初秋的。
全诗如下: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马头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海子《九月》

扩展资料:
《九月》一诗写于一九八六年,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作者已经大学毕业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近三个年头。此时的作者思想上是相对较成熟的,对于世界、生存、死亡、时间与空间等已经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认识框架。
这首诗就是诗人思考的结果,认识的反映,它以充满神秘色彩、闪烁神性光芒的意象和独具特色的语言构造,对上述事物进行了诗性的言说与烛照。海子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是很深刻的,从存在主义哲学出发自然就可以解开海子诗歌中的重要思想环节。
海子在草原之上寄寓的沉思并非纯然是存在主义的,从他对邈远时间与旷阔空间的无限感慨中,我们似乎读到了陈子昂似的感时伤逝的古典情怀。当海子“只身打马过草原”,发出“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的歌吟时。
我们依稀读到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叹惋;而面对“琴声呜咽泪水全无”的诗句,我们又怎能不联想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伤感呢?事实上,感时伤逝是中国古代文人骚客的一致之思。
从孔夫子的“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到曹子建的“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赠白马王彪》),到李太白的“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拟古十二首》之九),再到苏东坡的“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沁园春》)。
多少诗人用他们手中的笔撰写出了关于时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感叹。海子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之中,只不过他在传统诗思中添设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意味,他又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中掺杂了中国传统的诗思,他的诗歌体现出存在主义与传统诗思的融通。
周云蓬,盲诗人、民谣歌手。1970年12月15日出生于辽宁,9岁失明,留在视觉中的最后印象是动物园里的大象用鼻子吹口琴。15岁弹吉他,23岁大学毕业,其后游历十余城市,以弹唱为生,目前暂居浙江绍兴。周云蓬的诗歌《不会说话的爱情》获得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月

这是海子的一首诗《九月》
海子 九月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海子《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