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从苏美尔人到巴比伦人,此地如何成为人类文明发祥地? 苏美尔文明是如何灭亡的?

作者&投稿:德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美索不达米亚,一个美丽的名字,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奔腾流过广阔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这里带来了充足的水源与耕地,将这里从贫瘠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富饶的人间天堂。从苏美尔人到巴比伦人,各个民族先后到次,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两河”文明。

两河流域位于今西亚地区,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共同作用下,这里形成了广袤的冲积平原,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不同于西亚其他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土地肥沃水利充足,十分适宜人类居住。受此影响,各地人类不断到此并定居下来,共同创造出了两河流域最早期的文明。





最先来此定居的是苏美尔人。

在约6500年以前,一批苏美尔人来到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两河流域丰富的物产,发达的水利以及肥沃的土壤吸引他们最终定居于此。这里发达的水利推动他们创造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灌溉农业。为此,苏美尔人建立起了复杂且庞大的灌溉系统,其中包括汲水吊杆、运河、水渠、堤坝、堰和水库。在灌溉系统的推动之下,苏美人的农业生产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包括大麦、鹰嘴豆、扁豆、黍子、小麦、洋葱、大蒜等都是苏美尔人的粮食作物。除此之外,苏美尔人还大力发展畜牧业:羊、牛、猪都进了他们的围栏。为了扩展食物种类,苏美尔人还保持了打猎的习惯。充足的食物来源提高了苏美尔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了他们的文化发展。




随着文化经济的不断积累,大约4900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城邦国家”出现了。每一个城邦都是一个独立的政治集团。一个城邦只有一位最高统治者,往往由实力雄厚的大家族成员担任,城邦统治者需要负责整个城邦从引水灌溉到宗教祭祀再到发动战争等等所有事物,拥有较大的权力。苏美尔人尚武,由此导致各个城邦之间战争不断,

大约在最早的城邦出现600年后,在城邦之间的战争当中,阿卡德人异军突起,成为了苏美尔地区最为强大的城邦。其首领萨尔贡是一位杰出的统治者,在他的带领下,强大的阿卡德人逐一征服了苏美尔地区的其他城邦,建立起了两河流最早的统一国家。同时,萨尔贡还建立起了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统一两河流域之后,苏美尔人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继续向北扩张,一直打到今土耳其地区。直到萨尔贡之孙纳拉姆辛时期,阿卡德人建立的帝国达到鼎盛。

有意思的是,在阿卡德人国力达到鼎盛之后不久,他们便迅速从世界的舞台上消失了。关于阿卡德人消失的原因,史学界有三种说法:其一是外族入侵,其二是高度集中的权利和财富导致国家内部崩溃;其三是气候异常导致阿卡德人集体撤离。不管怎样,曾经创造了灿烂文明的阿卡德王朝确确实实的灭亡了。

在此之后,两河流域再次陷入了城邦混战的局面,直到100余年之后,一个新的统一国家才又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之上,即乌尔第三王朝,又称新苏美尔王朝。




乌尔第三王朝的鼎盛时期出现在乌尔的儿子舒尔统治时期。在这一时期,经过不断的征服扩张,乌尔第三王朝已然成为了两河流域有史以来版图最为辽阔的国家。除此之外,舒尔的另一个伟大的贡献便是颁布了世界上的第一部法典《乌尔那木法典》,后来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就是以此为基础写就的。




但辉煌的乌尔第三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百年时光,在其灭亡之后,虽然苏美尔人再没有建立起类似的统一王朝,但是他们对于两河流域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苏美尔人尚武,其统治时期多次发动的军事扩张行动,延伸了两河文明覆盖的范围,促进了被征服地区的发展;苏美尔人敬神,在他们统治的区域建立起了大大小小的众多神庙,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苏美尔人好学,他们创造了最早的学校教育,开设了包括苏美尔语法、代数、几何在内的多种学科,是如今学校教育的始祖;苏美尔人善经商,在阿富汗,印度,小亚细亚都能找到他们的足迹。

苏美尔人退居幕后,巴比伦人粉墨登场。




当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的统治力逐渐减弱之后,一股新势力逐渐崛起,那便是缔造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人。1901年,今伊朗境内的苏萨遗址内发现了一块黑色的石碑,上面的文字所记述的正是建立了巴比伦王朝的伟大领导者汉穆拉比。他的一生征战不断,将巴比伦王朝缔造成了两河流域最强大的国家,同时,除了在军事领域的成就,汉穆拉比的另一项伟大成就便是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汉穆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王朝的繁荣景象持续了约400年,之后为来自小亚细亚赫梯王国所攻灭。但由于赫梯人与两河流域的文化差异较大,最终退出了这一地区,取而代之的是由喜特人建立的中巴比伦王朝。

然而,新兴的喜特人却并无开疆拓土之志,导致王国内部积贫积弱,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大大降低。就在这一时期,亚述人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在中国巴比伦王朝灭亡之后,迦勒底人创建了新巴比伦王国,在他们的统治之下,新巴比伦王朝的统治范围再度扩大到了两河流域的南部地区。除了军事方面,新巴比伦人还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其整理的《巴比伦日记》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记录之一。到了尼布贾尼撒二世执政时期,新巴比伦王朝发展到了顶峰。传说中的“空中花园”据说就是尼布贾尼撒二世为自己的王妃建造的。然而,在伟大的王朝也终有灭亡的那天,随着亚述人的崛起,巴比伦王朝最终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而由他们创造的文明却并没有因此消失。从苏美尔人到巴比伦人,无论两河流域朝代如何更迭,民族如何变化,文明的传递始终没有停止。靠着两河的滋养,加上各个民族不断的进取与开拓,两河流域最终成为了人类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巴比伦人与苏美尔人有何联系?~

巴比伦人和苏美尔人不生活在一起,也不是同一种人。
苏美尔人是第一批在这两个流域建立文明的人。他们的统治中心在两江下游。他们使用楔形象形文字,他们的语言不属于符号语言。在第三个乌尔王朝之后,这个地区由说某种语言的人统治。今天,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属于这个语系。
巴比伦城位于幼发拉底河(伊拉克巴格达附近)底部格里斯河两河之间最窄的地区。可以说这是一个战略要地。巴比伦古城国就是从这里兴起的,统一了两个流域的中下游,称为巴比伦尼亚。
亚摩利人在古巴建立了巴比伦王国(著名的哈莫拉比和他的法典是巴比伦),迦勒底人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圣经中巴比伦的监狱就是这个王国)。
此外,阿卡德、亚述、米底、海民、以拦人等也曾在这里参与。这些人基本上是萨米人或雅利安人,与苏美尔人无关。他们大多继承了苏美尔的楔形文字,而拼音文字。

扩展资料
大约在2000BC,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1792BC,汉谟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巴比伦人在和洪水斗争中,学会了修堤筑坝,开渠造河。当洪水被制服以后,他们和埃及人一样,也享受到了河流定期泛滥的好处。

语言
苏美尔语使用了一定时间,后消亡。后期主要使用的是闪语。现在的阿拉伯语和犹太语都属于闪语族。

货币
古巴比伦人也就是阿摩利人,远远早于波斯人, 而世界上最早的铸币是由吕底亚人发明的,当时吕底亚人还没登上政治舞台,所以阿摩利巴比伦没有金属货币,他们主要采用的是以物易物的贸易手段,大宗货物一般会用一些金银铜等金属块。

生活地域
古巴比伦(约前30世纪-前729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
“美索不达米亚”—《圣经》称为“伊甸园”,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这平原上发展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颂布了第一部法典,流传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巴比伦人

约公元前3000年,从外部迁移到伊拉克南部干旱无雨地区的苏美尔人利用河水灌溉农田并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从而创造出一批人类最早的城市国家和灿烂的苏美尔文明。在苏美尔人的影响下,两河流域本地的说塞姆语的阿卡德人加入了文明历史的舞台并先后和苏美尔人并肩建立了阿卡德和乌尔第三王朝两个帝国。随后,虽然苏美尔文明不断向周围传播并把两河流域北部的亚述地区带入两河流域文明圈,发展成为著名的巴比伦--亚述楔形文字文明(现代人文学科亚述学由此得名),但苏美尔人口却似乎在不断减少。公元前2004年,苏美尔王室的乌尔第三王朝被新兴的说塞姆语的阿摩利人建立的伊辛和拉尔萨两个王朝所取代。从这一时期开始,以拉旮什、温马、舒如帕克为代表的一批苏美尔城市国家开始走向衰亡。许多城市开始衰败,最后沦为荒无人烟的废墟。新迁入两河流域的原为游牧部落的阿摩利人的一支在巴格达附近的巴比伦城建立的古巴比伦王朝战败南方的苏美尔地区的伊辛和拉尔萨王朝,一统天下。随着南方大批城市被逐渐放弃,苏美尔人完全消亡于巴比伦人之中了。一千年后,虽然巴比伦人和亚述人把两河流域文明推到顶峰,伊朗高原上的新兴的波斯人征服了两河流域地区并采用了楔形文字文化。公元前331年,代表希腊文明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征服了全部西亚,新的希腊化文明开始在西亚和北非取代旧的楔形和象形文字文明。不久,像一千年前的许多苏美尔城市一样,所有的巴比伦和亚述的古老城市也陆续废弃,两河流域文明不久便彻底失传了。持续了三千年的两河流域文明灭绝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外部的新兴文明如希腊和伊斯兰文明的征服和取代是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过度的农业开发恶化了先天不足的生态环境也是一个主要的内因。1982年,美国著名亚述学家雅各布森在《古代的盐化地和灌溉农业》一书中论述了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地区灌溉农业和土地盐碱化的关系,并指出这是苏美尔人过早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
南伊拉克(苏美尔)的土地是肥沃的冲积粘土,宜于谷物种植,但气候干旱少雨,只能依靠人工灌溉来进行农业和枣椰果园的生产。然而,当地的土地和河水中都含有可交换的钠离子和盐。通常,钠离子和盐分被水带到地下水层中。只要地下水位与地表层保持一定的正常距离,含钠和盐的地下水就不能危害农田。古苏美尔人只知浇灌而不知土地中积存的盐分必须用充足的水加以过滤、疏导并完全排泄出去。结果是当地地下水层中的盐分随着大量的浇灌而逐年加浓。当过度的积水渗入地下水层时,含盐的地下水位就会上升,在土地的毛细管作用下侵入地表层而使土地盐碱化。从苏美尔城吉尔苏的遗址中,法国考古队发现了从苏美尔城邦争霸时期(约公元前2300)到乌尔第三王朝末年(公元前2004年)的大批农业经济泥板文书。这四百年中的文献告诉我们,从一开始,随古代灌溉农业而来的土地盐化问题就一直困扰着苏美尔的农民和贵族。很可能这一恶性循环最后导致了在古巴比伦晚期(约前1700年)以吉尔苏为代表的大批苏美尔城市被永久放弃。生态环境的恶化可能使两河流域文明的创造者苏美尔人人口逐渐减少,一些城市被完全放弃。文明的中心因此由南部的苏美尔地区转向塞姆人为主的北方巴比伦地区,从而导致苏美尔人种、语言和文明过早地灭亡。
苏美尔地区的农田盐碱化还反映在当地的作物品种和单位面积产量上。在文明刚出现时的乌鲁克文化遗物中发现装小麦的容器(74)和装大麦的(43,39)差不多。 [8] 当土地开始盐化后,不耐盐的小麦作物开始逐年减少。在公元前2400年的吉尔苏的几块地中,小麦占16%,其余则是大麦。在约一百年后的阿卡德王朝时,小麦降到种植面积的3%。据一件乌尔第三王朝的文件,此时在吉尔苏的一块地中小麦仅占1.86%。随后,苏美尔地区的人民几乎不能种植不耐盐的小麦了。尽管大麦比较耐盐,但土地的盐化会减少它的产量。吉尔苏出土文献表明:约公元前2400年,大麦每公顷收2537公升,到公元前2100年,降到1460公升。约公元前1600年,很可能吉尔苏城土地的严重盐化导致了它这时的完全被弃。此时,其邻近的拉尔萨城某-地区的大麦产量仅为每公顷897公升。
直到近代,南部伊拉克的农民仍一直在和土地盐碱化作斗争。他们长期的实践表明每季的休耕种草可以减慢含盐的地下水位上升。当因多年的浇灌使地下水终于达到地表并使农田完全盐化时,他们就完全放弃了这些劣质农田。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干燥蒸发,当地下水位降到相当的深度时,后代农民会再次回到这些休养好了的土地上。
——转自 《泥板上的苏美尔文明》(吴宇虹)

帮帮我!
答:分,南边叫巴比伦尼亚,北边叫亚述。就今天来说,两河流域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两河流域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他们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就来到了这 里。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就是他们建立的。属于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阿摩列伊 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人的...

通常所说的两河流域,是指中东地区什么河
答:中东的“两河”流域是指 幼发拉底河和 底格里斯河 最终流入波斯湾 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两条)河流之间的地方”,这两条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苏美尔人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发明的楔形文字、 公元前2100年左右尼普尔的书吏学校、三四千年前苏美尔人和巴比伦...

神秘的苏美尔文明,人类已知最古老文明,强大的文明为何陨落
答:很少有人知道在古巴比伦文明之前,还有一个古老的苏美尔文明在两河流域,它也被古希腊人称作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为何它最古老? 苏美尔这个名字最早来源于阿卡德人,苏美尔人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前(大概是7000年前)就定居在了两河流域,在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建立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 苏美尔文明有着6000多年的历史文字...

古代两河流域的住宅和宫殿建筑是什么式的
答:阿卡德人的雕刻具有更强的写实性。对角线的构图使浮雕具有动感和空间感,简单的风景刻画表现了特定的环境。 2.巴比伦美术 巴比伦人在文化上继承了苏美尔人—阿卡德人的传统。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是汉漠拉比法典石碑。汉漠拉比建立了庞大的巴比伦王国,并颁布了著名的汉漠拉比法典。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

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两河流域是指
答: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也叫尼罗河)之间的区域,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和叙利亚一带。这个地区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因为早期的文明在这里兴起,形成了一些古代的城市国家,如苏美尔、巴比伦等。苏美尔人是居住在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流域的古代民族,他们在约...

前3500年,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奴隶制小国
答:)文明(又称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理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之间的流域——苏美尔(Sumer)地区(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亚是古巴比伦(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国境内。 大约在2000BC,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1792BC,汉莫拉比(Hammurabi)即位...

出自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是什么?
答:2,古巴比伦时代的科学以数学和天文最为发达,计数法采用十进位和六十进位法。六十进位法应用于计算周天的度数和计时,至今为全世界所沿袭。在代数领域,古巴比伦人可解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3,在天文学方面,则已知如何区别恒星与行星,还将已知的星体命名。当时的历法为太阴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

巴比伦人与苏美尔人有何联系?
答:巴比伦人和苏美尔人不生活在一起,也不是同一种人。苏美尔人是第一批在这两个流域建立文明的人。他们的统治中心在两江下游。他们使用楔形象形文字,他们的语言不属于符号语言。在第三个乌尔王朝之后,这个地区由说某种语言的人统治。今天,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属于这个语系。巴比伦城位于幼发拉底河(...

两河流域早期国家产生于什么时候?主要有哪些古代民族建立的?
答:苏美尔早王朝时期与早亚述时期 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美尔早王朝时期 两河流域文明最早的创造者是前4000年左右来自东部山区的苏美尔人。前30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 《汉谟拉比法典》 域建立了众多城邦。 从考古发现已经得到的史料来看,从公元前2900年开始,苏美尔城邦进入一个“诸国争霸”的时代。比较大的城市有...

...根据歌词谈谈你对两河流域文明的感受以及对那时侯人们生活的猜测...
答:史诗主要讲述了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一生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大约公元前2006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古巴比伦人在苏美尔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更加绚丽的文明。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里,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世界上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和最早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全文共3500行,内容涉及盗窃动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