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基本概念

作者&投稿:召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凡事不可急躁,学习新东西都是日拱一卒。

“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

从这一定义来看,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

知识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

韦伯斯特词典1997年的定义: 知识是通过实践、研究、联系或调查获得的关于事物和状态的认识,是对科学、艺术或技术的理解,是人类积累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总之,广义的知识:知识是人类积累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这个定义说明,知识是人类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反映,是大量有组织的信息,是关于事实和思想的有组织的陈述,提供某种经过思考的判断和某种实验的结果。

-知识的分类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CED)出版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认为:

第一类“知事” know-what,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 know-when,know-where,就是在什么样的时间,什么样的地点或条件下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第二类“知因” know-why,指自然原理或规律方面的科学理论,该类知识的生产是在专门的研究机构,如实验室或大学完成

第三类“指导怎样做的知识” know-how,指做某些事情的技艺或能力,被称为技术情报或商业秘密,其典型代表是企业开发和保存于其内部的技术诀窍

第四类“谁以及是怎样创造知识的” know-who,侧重于对创造思想,方法,手段,过程,以及特点等的了解

其中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第一类和第二类知识,即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运动规律、原理方面的理论体系,可称为狭义的知识概念。从形式上来说,有人称之为“有形知识”,非常容易编码(信息化),可通过各种传媒获得。第三类、第四类知识更多地是没有记载的经验类知识,有人称之为“隐性知识”或“无形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得。

-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的认识

认知心理学是从  知识的来源 、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  及表征形式  等角度 知识进行研究。

例如,皮亚杰认为,经验(知识)来源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种经验可分为两类:

一是物理经验,它来自外部世界,是个体作用于客体而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认识;

二是逻辑--数学经验,它来自主体的动作,是个体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如儿童通过摆弄物体,获得关于数量守恒的经验,学生通过数学推理获得关于数学原理的认识。

皮亚杰对知识的定义是从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来表述的

布鲁姆对知识的定义是“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这是从知识所包含的内容的角度来说,属于现象描述。

-而现代认知心理学加普遍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两大类:

        ①陈述性知识

        ②程序性知识

从作用上考察,陈述性知识是用于回答事物“是什么”问题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做”问题的知识

从测量角度看,看一个人是否掌握某一知识,不仅要看他“怎么说”,还要看他“怎么做”,其中包括难以言传的知识

例如,检查学生掌握几何知识的情况,既要看他是否理解几何的概念、命题(定理),又要看他是否能够熟练运用那些可以用于几何问题解决的启发式。

-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一种个体具有明确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通常包括有关某一具体事件、事实、经验性的概括的断言以及反映真理本质的较深刻的原理等,主要用以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从而区别和辨别事物。

陈述性知识是描述性的,其认知单位是命题。

-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一种个体没有明确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活动形式间接推测出来的知识,通常包括启发式、各种方法、策划、实践、程序、常规、方略、策略、技术和窍门等,用以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

程序性知识主要是说明性的,其基本的认知单位通常采用具有一般形式的规则:目标,情景→行动

1.陈述性知识是一般性的,但难以应用。

程序性知识易于应用但受到特定情境的制约

2.陈述性知识涉及一个人的环境

程序性知识涉及一个人的目标和行动

3.陈述性知识的总量有时可称为知识结构

程序性知识的总量则可称为启发式结构

人的任何智力行为都同时需要这两种类型的知识

例如,”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是一个命题,属于陈述性知识

而”要证明线段 AB 和 CD 相等(目标),如果它们是同一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平分线(情景),则要证明这两个∠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行动)“ 是一个启发式,属于程序性知识。

前者是关于等腰三角形图形特征的客观描述,不涉及目标以及由他所指示的行动。

后者是推荐在特定情境中采取的行动,该行动由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所面临的情景所决定。

命题有真假之分,命题的真实性是前者价值所在。

启发式的价值则在于能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启发式源于原理但不等同于原理。

显然,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主要靠理解和记忆;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主要靠实践活动、实际操作训练、必须通过学习者的亲身实践方可获得。

程序性知识主要从个体会做什么中推测出来的,所以程序性知识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套操作规则或程序,控制了和支配了人的行为。

所以现代认知心理学实际上包含了技能概念。

”认知策略“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如何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规则或程序,也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范围。

上述知识观是广义性的。它包含了我们平时所指的技能、认识策略等,甚至还包含了元认识知识。

进一步的说,认知心理学家从两个维度对程序性知识进行分类:

①自动与受控

如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审题、确定解题方案、调整解题过程等一般是受主体意识控制的,而已有知识的提取、组合等则是自动进行的,一般不需要有意识的注意。

②一般与特殊

一般的程序性知识:分析法、归纳法、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

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数学归纳法

当然这两种划分是相对的,实际还存在许多”中间类型“的程序性知识

-知识的来源与获取

主要是两类:

一、直接源于产生信息的客观事物;

二、通过信息载体或媒介的传递、交流而间接获取的

其中,皮亚杰认为知识是通过行为的逐级内化而来的

布鲁纳认为知识,首先以程序的形式出现----中介图标(视觉)的形式-----符号(陈述性)形式

因此,参与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个人将理论(陈述性知识)转化为问题解决的程序(程序性知识)

-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区别:信息是有形的、独立于行动和决策、经过处理而发生了形态的改变、物质产品、与环境无关、可以复制的

例如,动物发出“危险”的信号,“狮子来了”

信息也有主客观参与,只不过比较简单

            知识是无形的、与行动和决策有关、经过处理而发生思维的改变、精神产品、环境改变含义、经过学习才能转让、无法复制(隐形知识)

联系:知识是有组织的大量信息,获得知识有赖于获得信息;信息是知识得以形成和传播的中介,而不是知识本身,知识是经过精心研究、领会后的有用信息,是人类对信息加工处理后的产物;并非所有的信息都可以成为知识,在信息时代,源于众多复杂客体的大量信息,只有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并通过掌握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认知主体,才能真正转化为知识。

~

识别的基本概念
答:识别又称为归类和定性,是指在适用冲突规范时,依照某一法律制度,对有关事实或问题进行分类和定性,将其归入一定的法律范畴,并对有关冲突规范进行解释的过程。 是国际私法中的特有概念。在国际上有关识别的依据主要有如下几种主张:依据法院地法识别说,依准据法识别说,分析法学和比较法说,对不同...

认知和认识是不是同一概念,两者有区别吗?
答:“识”主要表示“知觉”、“识别”、“知道;了解”、“知识;见解”和“思想意识”等涵义.所以,“知”与“识”涵义不尽相同.当“识”表示“知觉”、“识别”、“知道;了解”和“知识;见解”等涵义时,“识”与“知”的涵义基本上是相同的,这种情况下,“认知”与“认识”可以作基本相同的解释.我们看到“识”...

初中 数学基本概念
答:3.2.2.3数字问题:(了解几个相关名词的概念,如连续自然数、连续整数、连续奇数、连续偶数,并懂得多位数的几种表示方法)。 3.2.2.4增长率问题:基本关系式:①原产量+增产量=实际产量②增长率=增长数/基础数③实际产量=原产量(1+增长率) 3.2.2.5利润问题:基本关系式:利润=售价-进价。 3.2.2.6利率问题:(了解几个...

色受想行识五蕴的具体解释
答:识是指人的意识和认知能力,包括知觉、洞察、记忆、理解等。它是个体对外界事物进行辨识和认知的能力。佛教强调观察和了解识的运作和变化,以实现对于自我执著的认知和觉悟。拓展知识:1.五蕴是佛教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主要源自《阿含经》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经典。通过对五蕴的观察和了解,可以认知...

知识的概念
答: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基本信息 中文名:知识 英文名:Knowledge 拼音:zhi shi 属性:文化概念 相关衍生:认识论 定义:指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 定义 知识 知识到底是什么,中国目前仍然有争议。中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博弈圣经》中...

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答:协同学涉及的基本概念:序参量、耗散结构、涨落、自组织;协同学基本原理概括为三个,即不稳定性原理、支配原理和序参量原理。3.1.1.1 基本概念 协同学是研究各类完全不同类型的系统内各子系统互为矛盾而又互为协调,共同促使系统整体具备新的有序状态所呈现出来的特点、规律的交叉科学。它是研究一个...

基础知识的概念是什么?
答:1、基础知识就是学习中基本的知识,包括常识、简单实用的、容易记忆的。2、基础知识的重要性:(1)没有基础,何来进阶,知识体系环环相扣,没有夯实的基础,知识体系只会是漏洞百出,只懂表面,不懂原理,学习任何事物想要学好必须学好基础,懂其原理,万丈高楼拔地而起,还要靠地基打的好。(2)...

小学数学基本概念大全
答:一、基本概念 1.描述统计。 通过调查、试验获得大量数据,用归组、制表、绘图等统计方法对其进行归纳、整理,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反映其分布特征的方法,如:小学数学中的制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都是描述统计。另外计算集中量所反映的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如算术平均数、中位数、总数、加权算术平均数等...

佛教讲解《唯识》里边第六识与第七识如何正确运用了
答:基本概念是说,第六识就是这个意识心,他配合前面的眼识,耳识乃至说身识形成了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机制,能够对于视觉等产生微细的分辨,意识本身还能够配合过去,现在的事情产生思想,还能够联想到未来,他是个很重要的机制,很重要的识(识就是了别的意思),在梦中如果没有进入深层...

投影基本知识
答:(一)投影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日光照射物体,在地上或墙上产生影子,这种现象叫投影。按投射线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将投影方法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两种。1.中心投影法 投射线汇交一点的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法。用这种方法所得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图1-31)。2.平行投影法 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