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世界史考研经验? 2014历史学考研问题:求解答~ 我想考南开大学的世界近现代...

作者&投稿:自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又到了历史学考研经验分享系列直播,第四期讲座博仁考研邀请到的是今年成功上岸南开大学世界史的学姐,来分享高分经验~如何复习能考到400+?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南开大学世界史的经验,感谢博仁和可可老师能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来让我跟大家一起交流考研经验。今天的讲座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一、南开大学世界史招考情况

计划招生是23人,推免12人。世界史报考95人,进入复试人数为15人,最终录取11人。

今年初复试的分数占比是:初试65%,复试35%(由于今年疫情影响,复试形式跟往年不同,采用的是网络面试,这个占比是除去复试里面的笔试环节的)
世界史今年的初试分数线是:政治60分,外语60分,专业课200分,总分350分。

南开大学世界史的题型近几年来是三道:名词解释(9道,10分/道)、简答题(3道,20分/道)、论述题(5道,30分/道)。

二、时间安排以及备考规划

我建议大家复习时间不用过于早,但是一定不要晚于七月!不要操之过急,三月到五月一定要把准备工作做好,而且要做到有弹性地学习,这样一旦有什么学习方法和规划上的问题,可以及时做好调整和规划。

要确保从暑期开始,正式进入全方位备战状态。前期复习要做到从基础做起,立足于教材,可以靠思维导图来打好框架;后期要留意答题规范,看名词解释和论述题的同时,也别忘了对基础的夯实。

关于每天的学习安排,大家可以不用起太早,七点钟正常就好,也不用太晚睡,十二点之前睡觉最佳,精神饱满,学习背诵效率也高。不要刻意凌晨五六点钟起来刻苦学习,不然的话几个小时后你可能会困;也不要熬到凌晨三四点都不睡,不然的话第二天肯定起不来,而且身体也会受影响。

但一定要做到坚持学习,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心血来潮去图书馆狂学一天,然后接下来在宿舍躺了两三天,这是不行的!每天都坚持看书学习一定要保持这个节奏,形成习惯。

三、专业课的学习

需要强调的是,历史学专业课没有统一的学习方法,就像它考试题的作答一样,没有统一的一个模版要求每个人都必须一模一样,我这里只是提供一个建议和参考。

首先,专业课的学习要立足于教材,世界史备考一般用吴齐本,

北师大的教材也是可以的,历史事件是不变的,就是看书上体系清不清晰,用什么样的教材其实不太重要,我们能把知识掌握好就行。我们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框架的梳理,最好自己亲自构建框架,做笔记,因为考试的时候肯定不是按顺序考察的,打乱顺序以后,要做到脑子里也有一个整体的框架。

其次,关于要不要背诵的问题,这个也是可可老师一直强调的一个重点,因为历史学的知识点浩如烟海,想要把所有内容都一字不落记在脑子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与其背得精疲力竭口渴万分,而且一上午只背了十个不到的名词解释,不如静下心来,坐在屋里,翻看教材和备考资料,构建框架,并理解性记忆考题里的要点。然后这里建议大家,前期把框架打好或者笔记整理好以后,再进行名词解释等的记忆,不然很容易白费功夫。

最后,关于要不要记笔记的问题,要根据个人的情况量力而行。有些同学需要自己亲自整理一遍知识点才能记得住,那么记笔记是有必要的。当然,我们需要考虑到效率问题,如果需要记笔记的话,应该是对已有内容进行补充或者精简,而不是把已有的内容再度拿来整理,我们的目标是掌握知识点,至于采用何种方法,相比于记在脑子里,都是不那么重要的。

四、报班问题

看个人条件吧,我自己是报了博仁的精品全程班和史学研读班,精品全程班的内容主要有:基础精讲班、框架梳理课、暑期强化班、真题汇编解析班以及学术素养班,课程很系统很详细很全面,每种课程各自针对不同阶段,能从3月一直听到11月。这个容量我个人觉得是很足够的,对跨考生很友好。


精品全程班之外的就是可可老师主讲的史学研读班,这里给人气特别高的可可老师打call!他主讲的史学研读课非常精彩,老师会选择一些经典的世界史、中国史的史学专著、论文、专题等进行分期讲解,一共5期,备考前期听这套课程,有助于培养大家的学术素养,每期都有作业,而且可可老师还会给大家改作业。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试着听听这套课程。

当然关于报不报网课还要根据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来。因为在备考后期阶段,时间紧任务重,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而报班的优势就是,很多资料都是现成的省的自己去找了,专心学习就行。

五、公共课政治英语的复习

关于公共课,很多大神都详细介绍过经验,我这里不会详细展开介绍,但是会简单说一下,因为南开的公共课都是最低60分,也确实需要重视一下。

关于政治的复习,1000题要多刷几遍,很多题第一次做对了,很可能第二次、第三次又错了,甚至选的还不一样;第一次做错的题,第二次、第三次还会做错。《知识点提要》和《形势与政策》大家一定要好好看看。

后期我主要用的是肖八和肖四,每天做一套选择作为模拟,然后对答案算出分数,我们班同学好几个也考研,因为我们都是跨专业,只有一个政治是一样的,然后大家还经常互相比较选择题都打了多少分,我平时做的话都是35-42分左右,最后选择题得到的分数也跟这个范围差不多,当然平时的得分只是个参考,具体还要看考试你的发挥情况。关于背题方面,我个人是11月底-12月初开始背大题的,背题材料基本上是人手一本肖四大题和小黄书。

关于英语的复习,需要强调的是,前期一定注意基础和单词的积累和掌握,可以靠一些背单词app来巩固记忆。阅读不能停,不论每天练的量有多少,重要的是保持手感,自己平时练习的时候要以真题为主,错题要多看几次。总之就是外语的学习贯穿始终,也许所占时间不多,但是不能断掉,要注意时间分配,分清主次。

提问答疑环节
Q1:我是统考的。世界史的复习有点找不到方向。中国史按部就班完全可以。但世界史现在落下很多。很急又很陌生,看一遍教材没用。

A:教材看一遍肯定是不够的,需要多看几遍。第二遍第三遍看教材的时候可以结合课程和辅导资料,记忆名词解释等的同时,需要构建框架。

Q2:硬背也不现实。自己整理 看过的 感觉还是忘很头疼。

A:忘是很正常的,需要重复记忆。

Q3:我想问一下南开大学的世界史题目里面每一部分都有一道中国史的题目,对于中国史部分应该怎么复习呢,或者说复习比重怎么分配呢

A:看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分数比就能明白复习时的侧重。此外,名词解释主要考察中国古代史的内容,简答题和论述题主要考察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那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史的简答和近现代史的名词解释可以适当忽略。

Q4:学姐您好,请问英语很薄弱的话该怎么复习好呐?

A:外语的学习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从长计议。单词是一定要背的,语法知识也一定要梳理,不然的话阅读题的准确率、翻译和作文的精准度是没办法保证的。

Q5:第二轮复习,中国史笔记该如何做呀?

A:这个要看你第一轮复习达到什么水平:是否做到中国古代史每个名词解释基本掌握,是否做到近现代史论述题有话说。

Q6:过完一遍后印象不是很深

A:那需要多过几遍加深记忆。笔记的话我刚才也谈过,不一定非要做,但也不一定就不做,如果你个人觉得做笔记做一遍才能加强记忆效果的话,可以将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名称按类型归类,将中国近现代史按照时按专题归类。

Q7:那世界史部分除了六卷本之外,还需要看其他的参考教材吗?或者其他专著。

A:能把六卷本看好就行,学有余力可以看北师大等的教材作为补充。专著是你在备考前期甚至是备考之前要读的,可以跟着可可老师的史学研读班读几本,他史学研读班大概是推荐有五本经典专著以及总结课。

Q8:到这个时候大概6月下旬,第一轮刚复习结束,会拖慢进度吗?

A:不会的,很多人比你开始还晚,暑假时间抓紧利用就行。

Q9:就是觉得时间轴太难建立,主要是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

A:手写的话确实很难,可以借助相关构建框架的软件建立,知乎上有很多构建框架的app推荐,你可以都下载了试试哪个比较好用。

Q10:10本第一遍刚看一半,用不用加紧时间?

A:需要快一点,至少暑假之前尽量把教材过完一遍。

Q11:学姐您好我想问一下,框架构建就是名词解释的完整梳理这种思路对吗?我是自己对着教材整理,然后发现就是在堆砌名词解释各种概念一样,我就担心我是不是做的有问题

A:不要担心,每个人的框架都不同。堆砌名词解释的框架很有好处,后期冲刺提升阶段可以直接拿来看,一目了然,堆砌方式和时间轴方式都可以的,都没毛病。

Q12:我是自己在对着教材做的时候发现有点怪,好像细分太多名词概念了,就感觉做的跟一堆名词解释一样。

A:市面上很多教辅资料有卖名词解释的,博仁也有一套汇编,你可以按照资料上面的记忆,有问题的或者不准确的自己整理好就行,如果要都抄的话感觉任务量有点大啊。

Q13:请问学姐,史学史哪个版本的好一些?

A:庞卓恒《史学概论》可以的。

Q14:我这么做着就会感觉好像还不如直接去背名词解释,但是都在说复习历史要构建知识框架,所以有点迷茫?

A:不要担心,现在做的工作都是为了之后能更节省时间,如果后期发现自己逻辑一片混乱,甚至是没时间做框架梳理的。当时也跟大家有一样的担心,但是后期的确节省了很多时间,只不过不要拖到太晚,十月十一月还在做这种梳理那就有点慢了。

Q15:列框架的速度怎么样呀,一天能做多少?

A:我当时曾经半个月只做了一个。


接下来仔细讲一讲初试复习经验吧


时间安排:

①暑假最好留校

暑假不留校基本就很难了,家和家人不仅影响你的学习效率,还会非常影响你的心理状态。为什么二战不是所有人都那么顺利,那就是因为在家复习和在学校复习是天壤之别。

②打造属于自己的时间表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暑假留校期间可以多多尝试自己适合怎样的时间安排。

我不同时期的时间安排都不一样,6-8月我早上7点多起,八点开始学到中午11点吃饭,吃完饭不午睡,休息一下继续学到下午六点正式休息。

9-11月,早上8-9点可能才起床学习到中午11点,吃饭休息,下午2点半左右继续学到五点,然后晚上从8,9点左右学到12点。

12月,早上7点起,8点开始背书背到11:30吃饭午睡,下午两点半到三点起床继续学到五点,晚上七八点继续学道十一点左右,

时间安排是柔性的。

如果你是一个能完美执行计划的人,那请你制定自己的时间表。

如果你是一个随性的人,那你只需要定下你每天所需要的总学习时长就行,不用规定的特别死。我定的是8小时,如果上下午没凑到8小时,我就会晚上多学会。

如果连自己定下的总时长都没法做到,那可能就……

③认清自己,分清主次矛盾,合理分配时间。

自己的水平怎么样,哪块是短板,哪块是长处,是一定要认识到的。我的各科总时间消费比例大概是 最擅长的专业课:最不擅长的日语:政治=3.5:3.5:1

虽然擅长专业课,不擅长日语,但因为专业课300分,日语100分,加上分数权重以后,学习这两者的重要性是差不多的。所以合理分配时间是极其重要的。、

我每天1小时,政治可以达到78,但是我每天2小时,政治可能最后是80,这种性价比是极低的。一定要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分配。


考研政治:考研政治和高中政治相差不大,本质差不多,而我高中政治就比较好。花的时间可能没有日语的五分之一,但分数却有78。政治依靠肖四肖八和一千题是绝对绝对够用了,主要多刷选择题,客观题能多拿分就能解决绝大多数问题。主观题我肖四后面两篇都没背下来,但是在考场上最重要的是读材料,用自己背过的知识点把卷面写满。而不是单纯的默写。


考研 语:日语最重要的就是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而完形填空更是重中之重,助词的用法一定要摸透,能摸透真题基本就能摸透助词的用法了。而作文这个东西很难自我提升,只能说多练加上考前多背点模板文,多加点自己觉得好的高级的书面语法凑凑就行。

然后单词是绝对不能停的,停一天单词基本上等于挺一周单词,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毅力。然后是单词背诵,我是比较偏向于自己抄写在书上,进行背诵和默写的。考研期间最好不要用手机背词。背的不牢不说,还有可能影响学习状态。


考研专业课:我考研的专业书是《日本史》

《新编日本近代史》

《日本战后五十年》

这三本。这三本我都做了电子笔记(方便修改,手写字太丑),并添加了很多日语著作里面日本学者的观点。并且我大学四年都一直在看日本史相关的书籍和史料。所以对于专业课,只要按部就班的背,并进行扩展即可。

作为文科专业,该领域的学术动态一定要看论文集!单靠自己在知网上东一篇西一篇的看是理不顺逻辑的,并且你也不一定能判断你所看论文的学术价值。我当时用的《岩波讲座》《明治史研究的最前线》

都可以算是成名学者所总结出来的论文集,基本反映了大多数基本的学术动态。了解学术动态不仅有利于答题,还有利于未来的复试。

如果自己没经验,本科期间没怎么关注自己的研究方向,那么最好还是报一个专业课一对一辅导课程,不然很可能事倍功半。


三、复试准备经验

①不要害怕外语,要重视专业课

复试对外语没那么重视,我在复试前一直在复习外语口语,因为口语很糟,但实际上外语口语占得比重很低,并且口语不是短时间内能训练的,别太差就行。

专业知识才是面试的重点

②不要啰嗦,放慢语速,要有逻辑和中心

我复试的时候,由于特别想显摆自己看书多,所以语速特别快,说的内容特别多,还没说完就被老师打断问下一个问题了,最后面试分也不是特别高。

所以说话一定要有中心和逻辑,说的多不如说的适中,不要想显摆自己,老师都比你强多了。当然,如果你没什么话可说,那就走到更加错误的方式了,想有话可说,这和你的专业水平是密切相关的。

四、最后结语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但要认清自己。喜欢中国古代史但不愿意看文言文史料,喜欢英美史但不愿意学英语,那不是真正的“喜欢”,只是感受到一些趣味罢了。

不必强求自己像一个机器人一样学习,或许有人能这样上岸北大,但是他是他你是你,尝试不同的时间表,不同的学习方法,并从中选出最适合自己的,才是对自己最有利且最有价值的。



南开大学2016世界史专业考研考那几科怎么复习?~

楼上已给出考研考试的科目,怎么复习,要考虑你现在的学习情况,一般来说,考研复习的时间安排:
(一)从现在——5.1考研预备期
1、英语学习2.5小时(1.5单词、0.5语法、05精读)
2、专业课 1小时专业课指定教材
3、院校专业的选择,早选择早准备
4、全年规划——安排好细节,有所取舍。做精神食粮的准备
原因:考研分四个时间段:现在——四月亢奋期;5——8月量变,9、10迷茫期,11、12平静质变。很多人在9/10月放弃,做精神食粮的准备就是为了突破迷茫期。
方法:一般是考研之初准备励志书、励志音乐电影;或者储备现在的激情,(盲目乐观型幻想症)如写考研日记,录音日记,把自己对自己的承诺记录下来,还有每次的收获对自己的鼓励,记录生命的精彩,享受考研,快乐考研。
(二)5.1——5.1基础学习期
1、英语2小时(1小时单词,1小时阅读专项训练)
2、专业课(1.5小时)这个其实是他们考数学的复习数学
5、专业课(1.5小时)
2、亲临师哥师姐的复试现场(认识师哥师姐,收集复习资料,收集复试题)
(三)5.1——5.7阶段调整期
做一套模拟试题,针对性调整计划
(四)5.8——6、20基础学习期
1、政治的预习开始 20分钟/天 哲、历、法三部分内容 考研政治红宝书和大纲解析
2、1.5小时(0.5单词。1小时阅读)
5、专业课(一)1.5小时
2、专业课(二)1.5小时
(五)6.20——7.7期末考试周
期末考试期间仍要坚持看考研内容,持之以恒,时间可以稍短2小时/天
(六)7.8——9.1暑期,得暑期者得天下
建议:1在校学习不回家,或者回家几天再返校,选择一个学习氛围好的学校。
5利用暑期上好辅导班,整理笔记,注意老师讲的补充知识点/不上辅导班,政治,英语,专各2小时
(七)9.1——10.1迷茫期
1政治0.5小时(背笔记,做习题)
2英语1小时(作文,翻译)
5专业一1.5专二2小时,看导师的论文,专著、课题
(八)10.1——10.7阶段调整期
10.1、10.2全真模拟试题(大题要做,调整偏科)
(九)10.8——考研前2周 冲刺期
1、政治1.5(强化记忆,模拟训练五套就够)
2、英语1小时 模拟题
注意:1、报名9月在校生网上预报名,10月网上报名,11月现场确认,11月底缴费,电子银行转账
2、11月底 专业课命题完毕
3、12月,公共课命题完毕
(十)考前两周——考试当天 恢复调整期,主要做模拟训练
1、政治、专业课从头到尾看5遍
2、英语,被四篇作文板块
3、千万不要再考试前两天休息,如果要休息那就考试前两周,彻底放松一下
(十一)复试调剂
考研25天成绩公布,7天分数线公布,一定要再分数线公布前就联系调剂。

1、世界史专业的初试科目是750世界历史。学校指定参考书目可以看出只考世界史,即

世界史 (共六卷) 吴于廑 齐世荣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按照规定一般在就读学校所在地报名、现场确认和初试。

3、复试肯定要去招生学校,因为复试除了笔试还有面试。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分享?
答: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分享 一、关于择校和定专业 择校是考研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我是3月份正式确定华东师范大学的目标院校的,原因是我不确定自己的未来发展道路,或者说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走学术道路,但是确定自己一定要考研,所以我要确定一个能够满足自己就业or读博两方面选择需求的学校。华东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历史学考研分中国史和世界史吗?
答:1、是的,南开大学历史学考研分中国史和世界史。2、南开大学历史学考研中国史的就不考世界史了,中国史的初试科目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29中国历史 3、建议去南开大学官网查看专业目录等考研信息,以学校官网发布的考研信息为准。

考研世界史专业是不是很难?
答:冬眠解答:作为比较冷门的历史专业方向,世界历史不会太难的,不过热门大学的难度会大一些,总体而言,历史学的考研,比较简单。

河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考研经验?
答:考研经验分享:严格要求自己,发下试卷,将考试时间根据题目数量按照以往的经验划分为不同的时长段,掐着时间答题,若时间到了题目没写完,请舍弃那道题目,不然它会直接影响你之后的时间分配。答题时就题论题,不要过度扩展,按照总-分-总结构尽可能地向老师展现你良好的逻辑思维。纯背诵的题目一定要快、准、狠(提高你的...

关于跨专业历史考研
答:复习 以历史专业的课本作为补充 当然 如果你准备的早的话 不妨把教材当小说翻翻 推荐吴于廑《世界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齐涛《世界通史教程(3卷本)》 (山东大学出版社)王桧林《中国现代史》(高教版);郭大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总的来说 历史考研相对文学过线分要低不少 但要记的东西...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的考研经验交流?
答:比如说,北师整个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每年就出一个,所以我当时把中古史重点放在了论述上。对于论述题,以世界史为例,一般是世界古代史一个(希腊罗马中世纪封建社会考的较多一些),近现代一个论述。所以根据真题总结出题规律,从真题中寻找经验。其他建议 考研考研,无非就是一场考试,希望大家能保持好的...

西南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分享?
答:西南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分享 择校与定专业 大家好,有幸向大家做一个考研经验分享。我个人认为选择院校与专业是一个非常主观性的一件事情,去年选择考研院校的时候,我主要考虑了专业、学校层次、报录比、地理位置等几个条件。最终选择西南大学作为研究生院校,主要是因为西南大学的中国史专业招生人数还算多,上岸几率略微...

历史专业考研怎么考?考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历史专业考研考试科目有:政治、外语、历史学基础,各院校考研科目各有不同,请以报考院校官网公告为准。历史专业主要学习内容为《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理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中外关系史》、《文化人类学》、《历史地理学》、《文献学》、《中国断代史》。部分高校按...

南开大学国际政治考研经验?
答:南开大学国关国政专业考察的两门专业课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关系史(周政院和日研院的试卷都是一模一样的)。 就我个人而言,大三上学期的时候主要是在读各种参考教材,之后去南开听了几次课(我本科就读在普通的二本学校),和南开周政院的国政班老师(比如韩召颖老师、王翠文老师)、日研院老师、还有在读的研究生学长...

南开大学哲学考研经验分享?
答:南开大学哲学考研经验分享 个人情况:先来介绍一下我自己吧,今年考的是南开大学哲学,专业课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成绩为116分,专业课二中国哲学史成绩为115分。初试复试综合排名均为第二名。 考试科目: 回忆拉回了去年三月,那时候全国都笼罩在疫情之下,我也在每天担心疫情发展情况之外面临着很大的心里压力,我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