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论证当代西方建筑中的高技术倾向

作者&投稿:江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当代西方建筑思潮(图文笔记整理)-[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0-01-03 15:55:25
一、多元论思潮
上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现代建筑思潮向多元化发展,在建筑领域中指的是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这种趋向获得了建筑与环境的明显的地区性特征。
路易斯。康和柯布西耶是探索多元论建筑的先驱人物。

1、粗野主义:保持建筑的自然本色,混凝土不加粉刷,构件直截了当、生硬。
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史密森夫妇的亨斯特顿学校

马赛公寓
2、典雅主义:(形式主义、新古典主义)吸取传统建筑的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偶有装饰、不用柱式,以传神代替传统形式。
密斯的西柏林美术馆 斯东的美国驻印度大使馆 雅马萨齐(山崎实)的纽约世贸中心

西柏林美术馆
3、隐喻主义:(象征主义)强调艺术造型和象征含义,个性强烈。
具体象征,小沙里宁的肯尼迪侯机楼 乌特松的悉尼歌剧院
抽象象征,汉斯的柏林爱乐音乐厅 林璎 美国越站纪念馆

肯尼迪侯机楼
4、新乡土主义:建筑构思结合地方特色,适合人们的生活习惯,使人、建筑、环境较好的融为一体,继承了阿尔托的主张,是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建筑主流创作现象。民族的样式和地方的材料,具有历史感和人情化特色。
伦佐。皮亚诺的让-玛丽。吉芭欧文化中心 安藤忠雄的塞维利亚博览会日本馆

吉芭欧文化中心
5、光亮式(银色派):大片的玻璃幕墙,国际式的延伸。
SOM的纽约利华大厦 1952 第一座全玻璃幕墙建筑
贝聿铭 波士顿汉考克大厦

汉考克大厦
6、高技派:建筑造型注重高度工业技术倾向。建筑电讯派是高技派的激进派,电报式建筑语言,设备暴露。
罗杰斯、皮亚诺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 斯特林的斯图加特美术馆新馆

斯图加特美术馆新馆
7、探索共享空间与新颖空间:共享空间的七点手法①既有规律又有变化②动态③水④交往空间⑤共享的空间⑥自然⑦照明、色彩、观光电梯
波特曼的旧金山海亚特旅馆 亚特兰大桃树街广场旅馆
贝聿铭的美国国家美术东馆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8、新陈代谢派:插拉式建筑,立交方式,过时建筑随时可以撤换。
丹下健三的山梨县文化会馆 黑川纪章的中银仓体大楼

山梨县文化会馆
9、奇异建筑:奇形怪状。
吕卡多。波菲尔 西班牙森纳杜别墅

上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建筑思潮有后现代主义、晚期现代主义、解构主义。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
1、建筑特点:起源于60年代后期的美国,70-80年代成为美国盛行的建筑流派。对正统现代主义派的批判、修正,后现代主义重情、人文主义;吸取历史传统,用新技术表达变形、装饰,历史题材符号化;隐喻主义象征、大众化,激进的折衷主义,双重译码;
2、哲学基础:人文主义。
3、理论基础:罗伯特。文丘里 1966年,《建筑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后现代主义的宣言书,指出建筑要混杂,不要纯净,宁要丰盛不要简单化。
4、建筑美学观:追求复杂、矛盾性,不完整,不和谐,不统一,与传统美学相对立。
1972年文丘里《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提出创作大众化欣赏需要和平民口味的建筑,丑或平庸也可。
5、代表人物、作品:
罗伯特。文丘里:母亲别墅,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堂

母亲别墅

詹克斯《后现代建筑语言》1977年
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历史主义,以非传统方式对待传统;
复古、传统与大众,忠实反映传统建筑;
新乡土派;
文脉主义;
隐喻+玄学;(高迪的米拉公寓)
后现代空间。(非理性、混杂、暧昧)
查尔斯。摩尔 美国新奥尔良 意大利广场

意大利广场

格雷夫斯 波特兰市政厅 (符号化建筑)
斯特林 斯图加特美术馆新馆
汉斯布雷 维也纳旅行社
1978 西柏林住宅 后现代主义建筑汇展
6、后现代主义出现的历史根源:
新的消费方式(简洁、经济)、工业文明的负面影响(怀旧情绪)、人文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共感、艺术和审美风尚出现新的变化(波普艺术、行为绘画)。
7、评价: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①批判了国际式的僵化教条主义,促使当代建筑探索新道路
②它不能和现代主义等价对比,它更多解决的是表面问题、形式问题,历史价值逊于现代主义 ③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修正和变体,是和后工业时代特征结合在一起的。
④它只是多元化思潮的延续,不能解决所有建筑问题,从指导思想和表现手法上强调注重形式和更新传统。

三、晚期现代主义:
1、哲学基础:科学主义哲学思想;
特点:对现代主义技术方面的补充、扩大,现代主义在当代的延伸,重技;主张更多表现时代精神,应用高科技手段和新的表现方式;夸张了现代主义的若干方面,极端的逻辑性,强调流线和机械设备,形象上趋于后工业时代信息社会的高科技形象,是对技术进行夸张的装饰性运用,是国际式的复杂体现,是各种变型的抽象建筑语言。
2、①表现高技效果,强调地现代工艺的表现效果,强调设备、结构、管道等;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劳埃德大厦(罗杰斯)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

表现光感质地,运用金属、塑料面板、玻璃幕墙表现高技术产品的光滑表面,
波特曼 旧金山海亚特旅馆 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 ;球形电影院

拉维莱特公园

②表现新结构的力量:
悬索、拉杆、悬挂、壳体、网架结构给造型带来了新展示机会。
丹下健三的代代木体育场 小沙里宁的肯尼迪侯机楼、耶鲁大学冰球馆

耶鲁大学冰球馆

③表现虚空间:建筑表面或顶部作成许多装饰性的构架,造成多层穿透的虚空间,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得到有机结合。
埃森曼 住宅X

住宅X

④解构主义:
发源于俄罗斯,重视机会和偶然性对建筑的影响,对原有的建筑观念进行淡化,把建筑艺术提升为一种表达更深层次的纯艺术,把功能技术降为表达意图的手段。
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 盖里的西班牙比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西班牙比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3、评价:
①这是西方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一股修正现代主义理论的建筑倾向,把现代主义理论和风格推向了极端;
②晚期现代主义坚持的真理,产生于工艺技术的完美以及建筑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它的目的;
③晚期现代主义在空间处理上趋向混合暧昧与明确划分两个极端。

~

结合实例论述西方与中国建筑的异同
答:一建筑材料的差异 中西方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受其自然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文化心态的影响。中国建筑自古以来以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而西方主要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华夏文明,由于地理环境辽阔,而导致各个地域之间存在较大的自然差异,但是无论民居或者宫殿等建筑,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土...

为什么中国的古建筑中为什么很少有西方哪种高大宏伟的?
答:厚重的石材、粗壮的廊柱,强劲有力、线条粗犷的建筑风格表现了人们对征服自然的渴望和自信,西方建筑更注重的个体,因此个体的高度成为了西方建筑的一大追求。世俗和宗教的迥异 其实本文比较的这些宏伟建筑,不管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都不是普通人能住的起的高大上。东方修筑的华美建筑大多是为皇家所修建,...

有谁知道中西方建筑古代到近现代特点与风格的对比?
答: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高137米。这庄严雄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更多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三) 建筑的发展不同,表现了中西方对革新态度的差别 从建筑发展过程看,中国建筑是保守的。据文献资料可知,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变。与...

西方建筑艺术类别?
答:1、古罗马式: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 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 ,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

中外建筑的异同点是什么
答:同时,如果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那么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譬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米,“万神殿”高43.5米,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中央大厅穹窿顶离地达60米。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高137米。这庄严雄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更多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

西方近现代建筑有哪些流派?其建筑居哪些风格?希望能有图片说明!!!_百...
答:古希腊的纪念性建筑在公元前8世纪大致形成,公元前5世纪已成熟,公元前4世纪进入一个形制和技术更广阔的发展时期。 由于宗教在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古代国家的神庙往往是这一国家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的代表,希腊亦不例外。古希腊是个泛神论国家,人们把每个城邦,每个自然现象都认为受一位神灵支配着,因此希腊人...

西方建筑分有什么式样?
答:西方建筑就是西方国家的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近代用钢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按照西方人的构成理念建筑成的一种供西方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窑洞,水塔,教堂,寺庙等等。 古西亚建筑: 古西亚建筑在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建筑两河下游的文化发展最早,同埃及约略同时。 公元前四千纪,在这里建立了...

中西方建筑的对比有什么异同之处?
答:西方的建筑则是一种上帝神灵的情感,偏向与宗教方面的。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 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 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所以,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石头。如果说...

中国当代建筑几种设计倾向
答:5、乡土设计指在中国特定的地域文化圈中,运用自然生长的乡土建筑的形式、空间,建造满足现代生活功能的新建筑,这一倾向试图留住地域文化的根,但在追寻地方性的同时逐渐失去地方性。6、智能化设计己有萌芽。随着高科技成果的不断出现,人们将完全进入全信息社会,高科技智能化设计将成为21世纪建筑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