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阴盛阳衰”,学前阶段女性教师接近98%

作者&投稿:绪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小学教师“阴盛阳衰”,学前阶段女性教师接近98%

  中小学教师“阴盛阳衰”,学前阶段女性教师接近98%,近些年,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不均衡问题的确比较突出。根据教育部数据,近年来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男性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中小学教师“阴盛阳衰”,学前阶段女性教师接近98%。

  中小学教师“阴盛阳衰”,学前阶段女性教师接近98%1

  近日,一张“厦门教师招聘资格复审名单”截图引发网友关注。网友质疑,进入该名单的男教师考分与女教师差距过大,有性别歧视之嫌。随后,尽管组织方就招聘背景和规则作出解释,但相关的讨论仍未停止。

  这一讨论背后的现实是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衡。近年来,这一问题愈加凸显。根据可查到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报告中的数据,全国高中、初中和小学阶段的女性教师占比分别为54.37%、57.8%、70.02%,学前阶段这一比例更是高达近98%。

  部分地区和学校女教师的比例远高于上述总体比例,不少小学只有清一色的女教师。与20年前相比,各学段男教师都减少了近20个百分点,而且最近几年新入职教师中,女性教师数量超过男性教师的状况还在发展且加剧。

  中小学教师的性别严重失衡,客观地说,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教育教学合作以及教育教学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在招聘教师环节采取协调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的举措是合理且必要的。而且,这还关系到未成年人性别角色定位和品格发展。而这是关系每个个体乃至整个社会未来的大问题,对此全社会应该形成共识。

  针对当前中小学阶段教师男女比例失衡的现状,近几年各地纷纷探索招收和培养更多男教师的措施,但未能有效解决问题。也由此,各地普遍在教师招聘中依据实际需要明确设定男女教师招聘的岗位数。

  当然,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仅仅局限在招聘环节,需要从源头上改进整体教育评价,激发男性优势潜能发挥。至少在师范院校招生环节应根据需要确定合理的男女招生比例,改进培养机制。

  这需要我们坚持系统性、实质性公平,同时将学生、家长、应聘者、在岗教师和男女教师的家庭与社会角色纳入公平的`系统加以平衡考虑。现实中,中小学教师普遍收入不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提高教师待遇,创新岗位设置政策,增强教师岗位对男性的吸引力。

  在一定程度上说,教师性别结构失衡是包括教育评价、社会观念、学校管理、经济社会发展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满足人民对教育发展的需求考虑,需要顺其机理,多措并举,从整个过程和系统上解决男性愿意当教师、能当好教师等一系列问题。

  尤其需要建立更加人性化、多元化的教师管理与评价机制,让男女教师都能充分发挥自己所长,能够收获成就感与荣誉感,从而激励更多优秀男性当教师。

  在招聘环节,为了确保公平,可根据实际情况事先确定各项量化指标的合理区间,减少人为因素和超底线的操作。但必须重申的是,仅在招聘环节作出调整,是不能解决好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失衡问题的。社会的关注和压力也不能只聚焦这一环节。

  政府相关部门即便短期内难以在更大范围采取有效措施,也需要挑选出若干个关键点,促进男性教师比例上升到合理区间。简而言之,依据需求、综合评价、平衡各方、兼顾公平,理应成为处理教师招录中性别问题的基本原则。

  中小学教师“阴盛阳衰”,学前阶段女性教师接近98%2

  最近,一张“福建厦门教师招聘资格复审名单”截图引发网友关注。在这份名单中,“小学语文教师(男)”这一岗位的第六名笔试成绩为20.13分,而女老师候选岗第六名的笔试成绩为56分,相差了35.87分,都在资格复审人员名单之列。

  对此,厦门市教育局回应称,进入复审名单,并不等于被录取。之所以有些学校招聘教师分设男女岗位,是为了解决某些学段、某些学科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

  近些年,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不均衡问题的确比较突出。根据教育部数据,近年来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男性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20年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中,男教师占比分别为28.83%、41.19%和44.37%,相较于2015年分别降低了7.44%、5.3%以及4.29%。

  基于这一现象,一些学校希望提升男性教师比例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用“降低招聘门槛”的方式吸引男性教师力量,不仅让笔试考核失去了意义,也未免有舍本逐末、性别歧视之嫌。

  一个最朴素的体认是:候选人在笔试中考出20分的成绩,无论是从备考态度还是专业知识储备上都令人堪忧。很多人的担心不无道理:这样的水平能教好孩子吗?会不会误人子弟?即便如当地教育局回应的,进入复审并不等于被录取,但只要有机会,就存在被选上的可能。

  更何况,当地分设男女岗位的初衷就是要适度向男性倾斜,如此,评审在面试环节是否会将这一因素纳入考量,也未可知。这样一来,男女教师不均衡的问题表面上看是解决了,可教学专业水平存在明显参差的更大问题却也出现了。

  择优录取本该是招聘考试的基本原则,如果不为笔试成绩设置基本的合格线,让明显低分的考生也能过关,无疑会给教育质量“埋雷”,也存在别有用心者借此进行利益输送的空间。

  而且,人为按性别给招聘设限,也会在事实上造成对女性应聘者的不公。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有律师曾分析,教师岗位不属于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作或岗位,以性别进行分数排行分别录取,无形中造成就业不平等现象。

  事实上,除了少数岗位外,中小学女性教师应聘者笔试分数普遍高于男性的情况的确存在,这也是部分学校选择分设男女岗位的原因。只是这样机械地设限,势必会加剧女性候选者的“内卷”趋势,甚至导致“高分惩罚”的状况。如果仅仅因为是女生,就要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而男生则可以“低分轻松过”,不免会让人对考试的公平公正性产生质疑。

  平衡男女教师比例可以有,但不该用不合理挤兑女性资源的方式进行,更不该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对男女候选人进行“双重标准”的选拔,显然不是这一问题的最优解。

  更合理的思路,应该是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自身的吸引力。吸引力提升了,相关竞争就会更加充分,自然不用为男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发愁了。

  对此,除了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等规定,切实改善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外,还要综合考虑教师发展空间、工作自由度等问题,减少“男性劝退”的理由。比如,“女性更适合当老师”“男生考师范类院校没前途”等刻板印象,社会也有必要进行校正和反思。

  总之,均衡教师性别比例,靠的不是一味降低标准。当教师职业本身的待遇体面,发展前景光明,自然会进入更多人的择业视野之中,优秀的男性教师力量也会随之而来。

  中小学教师“阴盛阳衰”,学前阶段女性教师接近98%3

  近日,一份“2022年厦门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中小学职业学校教师公开招聘进入资格复审人员名单”在网上流传,不少人质疑进入名单的男教师考分与女教师差距过大,有性别歧视之嫌。

  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岗位,男教师的最低分只有20.13,而女教师最低为56分。

  尽管有关方面很快澄清了招聘背景、规则,但依然无法平息质疑。

  《光明日报》刊文指出,这其实折射了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的问题,而且越发凸显。

  根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报告中的数据,全国高中、初中、小学阶段的女性教师占比分别为54.37%、57.8%、70.02%,学前阶段女性教师更是接近98%。

  对比20年前,各个阶段的男教师比例都减少了近20个百分点。

  更进一步,上述数字还只是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地区和学校女教师的比例更高,有些小学甚至清一色都是女教师!

  有教育界人士评论指出,在一定程度上说,教师性别结构失衡是包括教育评价、社会观念、学校管理、经济社会发展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客观地说,这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教育教学合作、教育教学管理。



~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哪个更有发展前途?
答:根据我对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了解,就发展前途而言,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发展空间。学前教育指的是3-6岁儿童的教育,是一种早期教育,旨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小学教育则是从6-12岁儿童开始的正式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以下是我对两者发展前途的观点:学前教育方面,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

如果你是一名数学教师,你认为小学阶段哪个年级最不好教
答: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良好的学习教育如果你是一名幼师你将如何诠释实施学前教育 0-6岁是人生必须经历的阶段 从事学前即是研究人的初始阶段 学前教师需要多种技能 能学到弹唱跳画 多种技能 教育的研究 对教育自己孩子有积极作用 如果你是农村的小学教师你是怎样想的? 我曾经是农村的小学教师,现在非常留恋那个无忧无...

各学段男教师减少近20个百分点,中小学教师性别严重失衡,怎么解决?
答:这一讨论背后的现实是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衡。近年来,这一问题愈加凸显。根据可查到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报告中的数据,全国高中、初中和小学阶段的女性教师占比分别为54.37%、57.8%、70.02%,学前阶段这一比例更是高达近98%。部分地区和学校女教师的比例远高于上述总体比例,不少小学只有清一色...

教师性别失衡的影响
答:根据可查到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报告中的数据,全国高中、初中和小学阶段的女性教师占比分别为54.37%、57.8%、70.02%,学前阶段这一比例更是高达近98%。部分地区和学校女教师的比例远高于上述总体比例,不少小学只有清一色的女教师。与20年前相比,各学段男教师都减少了近20个百分点,而且最近几...

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哪个工作前景比较好?
答:那到底是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哪一个工作前景更好呢?我认为小学教育工作前景更好,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前教育是打基础阶段,而小学教育才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开始。二是国家更加重视小学的教育,开办了多个公立的小学学校,相对而言公立幼儿园就很少了。三是从工资待遇来说,小学教师比幼儿园教师工资...

学前教育阶段是指哪个阶段?
答:学前教育阶段是指儿童在2-6岁的年龄阶段。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诞生之日,就是学前教育产生之时。学前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最初阶段,是人生第一个教育阶段。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所有对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有影响的活动...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
答: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教师对儿童在生活上的照料明显减少,生活主要靠儿童自理。3、师生关系的不同 学前阶段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关系密切、具体。小学阶段师生接触主要是在课堂上,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窄...

教育问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1、素质教育未破题。抓素质教育多年,但一直局限在‘’音体美‘’圈子。素质教育抓什么、怎么搞,仍值得研究探讨。2、教师工作考核成难题。教师职称评聘、评先树优、绩效工资及奖金补贴发放等,均以考核结果为基础。但教师考核没有成型的机制和成熟的办法,成为教师诟病的焦点。3、中小学教师阴盛阳衰。

河南教师招考体检现场:万花丛中一点绿,中小学男老师为何稀缺?
答:我们都知道,教师招聘工作一般要经历网上申报、资格审查、考试、体检、签约等程序。体检就是考试合格了,只待体检合格便可签约上岗,而这些”准老师“中,只有一名男性,这种”阴盛阳衰“的现象引发了很多网友的担忧。中小学老师比例失调的问题引发关注,为何现在的男生鲜有选择当中小学...

为什么现在中小学女教师越来越多?
答:女教师成家后,老公挑起养家的重任,经济压力少,女生大学毕业后大多选择当教师。女教师越来越多,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并不是好事,学校女教师多了,学校安全管理难,学生缺少阳刚之气。学校阴盛阳衰,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希有关部门制定措施,改变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吸引优秀男生从事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