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水上交通工具有哪些? 黎族有哪些水上交通工具?

作者&投稿:武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独木舟

是一种用单根树干挖成的小舟,需要借助桨驱动。独木舟的优点在于由一根树干制成,制作简单,不易有漏水,散架的风险。它可以说是人类最古老的水域交通工具之一。

二、楼船

楼船,中国古代战船,因船高首宽,外观似楼,而得名。因其船大楼高,远攻近战皆合宜,故为古代水战之主力。

三、筏

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具有取材容易,制造简单,稳性好,装载面积大,能穿过急流浅滩等优点。

四、乌篷船

乌篷船,是江南地区的独特水上交通工具,因竹篾篷被漆涂成黑色而得名。船身狭小,船篷低矮。船板上辅以草席,可坐可卧,但因船篷低矮和船身狭小,故乘客不方便直立,否则有失去平衡而翻覆的危险。

五、羊皮筏子

古代劳动人民“缝革为囊”,充入空气,泅渡用。唐代以前,这种工具被称为“革囊”,到了宋代,皮囊是宰杀牛、羊后掏空内脏的完整皮张,不再是缝合而成,故改名为“浑脱”。

浑做“全”解,脱即剥皮。人们最初是用单个的革囊或浑脱泅渡,后来为了安全和增大载重量,而将若干个浑脱相拼,上架木排,再绑以小绳,成为一个整体,即“皮筏”。



  古代水上交通工具有:筏子、独木舟、木板船、沙船等。
  
  1、筏子与独木舟
  
  然而究竟什么东西能够浮于水面而不沉?长期与自然界的抗争不断增添 着人们的智慧,自然现象的反复出现也给人以一定的启迪。“古者观落叶因 以为舟”,(《世本》)“古人见窾木浮而知为舟”(《淮南子说山训》), 古人终于认识到某些物体具有浮性,自然漂浮物成为人们创造舟船工具的最 早诱因。经过长期实践,古人创制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这是一 种用树干或竹子并排扎在一起的扁平状物体。原始人在实践中认识到单根竹 木虽具浮力,但因其为圆形,浮在水中易滚动且面积窄小,运载力有限,如 将数根并扎,则在水中可平稳漂浮且运载量增加,既可载物又可载人。筏子, 古时也称为“桴”、“泭”,或“箄”。
  继编木为筏之后,又有“刳木为舟”(《周易系辞》)。“刳”是割 开、挖空的意思,“舟”是指古代船舶的直系祖先——独木舟。它是一种用 独根树干挖成的小舟,其制做过程是:先选用一棵粗大挺直的树干,将不准 备挖掉的部位涂上湿泥,然后用火烧烤未涂湿泥的部位,待其呈焦炭状后, 再用石斧等工具砍凿,这样疏松的焦炭层很快就被“刳”尽,如此反复多次, 独木终被“刳”成带槽的舟。有了舟,人们尚不能在水中随意行驶,还必须 有推动独木舟行进的工具。“剡木为楫”(《周易系辞》),即是指古人 制桨的方法,“剡”的意思是削。“楫,捷也,拨水使舟捷疾也”(《释名;释 船》)。削木头做成桨,以推进舟的行驶。在舵未出现以前,桨还有控制方 向的作用。独木舟与桨相配合,人们才可较随意地在水面上活动。“舟楫之 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
  
  
  2、木板船
  
  在独木舟的基础上,人们创制出新型的船——木板船。木板船的问世, 在我国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商代。商代甲骨文中的舟字,写作均是象形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代船的结构:它已不是独木刳成的舟, 而是用数块木板组装的木板船。这表明,至迟在三千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 完成了由独木舟到木板船的变革,且此时的木板船已具有成熟的形制。当然, 这一变革并非一蹴而就,
  
  3、沙船
  
  沙船是我国古代四大航海船型之一(另三种是福船、广船、鸟船)。如 前所述,中国古船种类繁多,但如果仅从船体型制来看,它们大致又可归为 两大类:方头平底船型和尖首尖底船型。沙船就是前一类船型的代表。它是 在古代平底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船型。据专家考证,沙船始造于唐代的 崇明岛,“以出崇明沙而得名”。其船型特征是:平底,方首方尾,尾 部出方艄,身长体宽而且扁。正由于沙船具有宽、大、扁、浅的特征,所以 它具有以下这些优点:其一,船形宽大,横摇角度小。首尾俱方,又增强了 抗纵摇的阻力。船身扁浅,使重心降低;上层舱房少,使受风面积减小,因 而不易倾覆。再加上船舷两侧装有披水板、梗水木、太平篮等安全设备,所 以沙船的稳定性居诸船型之首。在七级大风下,其它船型的船均要进港避风, 唯有沙船可以与狂风巨浪搏击,仍旧航行无阻。所以后世有人赞道:“诸船 唯此(沙船)最稳”(明《兵录》)。其二,因是平底,吃水浅,不易搁浅, 尤适宜在浅滩上行驶,“恃沙行,以寄泊,船因底平少搁无碍”(清《日知 录集释》)。因此我国沿海的浅海水域广为使用沙船,特别是在江浙一带最 为流行。其三,吃水浅弥补了方头增加阻力这一缺陷,所以沙船航速较快, 驾驶起来轻便灵活。其四,船体宽大,可多置桅帆,充分利用风力。其适航 性强,不但顺风逆风可航行,甚至逆风顶水也能航行。正因为沙船具有这些 优点,所以产生以后,便很快为官方和民间广泛采用,不仅用作各式客、货 民用船,而且也充当各类军用战船,成为唐宋元明清各代内河、近海、远洋 船舶中的主要船型之一。沙船在唐代定型,宋朝称“防沙平底船”,元代名 “平底船”,明嘉靖初年已通称“沙船”。元明时期是它发展的鼎盛时期。

楼船,战舰,小乌篷船,小木筏,画舫,竹筏

楼船,战舰,小乌篷船,小木筏,画舫

木筏 马 驴 小推推车 马车 轿子

水路交通工具都有哪些发明?~

长期与自然界的抗争不断增添了人们的智慧,自然现象的反复出现也给人以一定的启迪。古人终于认识到某些物体具有浮性,自然漂浮物成为人们创造舟船工具的最早诱因。
从独木舟到木板船是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在此基础上,此后的各种弘舸巨舰、楼船方舟也陆续产生。
我国古人对单根竹木浮力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由于单根竹木浮在水中易滚动而且面积窄小,运载力有限,于是,古人就将数根并扎,以利于平稳漂浮和运载量的增加,这样可载物又可载人。
古人创制的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是一种用树干或竹子并排扎在一起的扁平状物体。筏子,古时也称为“桴”、“泭”,或“箄”。
继编木为筏之后,《周易·系辞》中说“刳木为舟”。“刳”是割开、挖空的意思,“舟”是指古代船舶的直系祖先独木舟。
有了舟,人们尚不能在水中随意行驶,还必须有推动独木舟行进的工具。《周易·系辞》中说“剡木为楫”,即是指古人制桨的方法,“剡”的意思是削。削木头做成桨,以推进舟的行驶。人们才可较随意地在水面上活动。
独木舟具体出现的时代尚不能断定。
1977年在浙江省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一柄用整木“剡”成的木桨,表明至迟在大约7000年前,我国已开始使用独木舟。同时也说明,我国发明和使用舟船的历史较之车马出现的时代要早数千年之久。
我国古代独木舟的形制,大致有3种:一种头尾均呈方形,不起翘,接近平底;一种呈头尖尾方形,舟头起翘;一种头尾均呈尖形,两头起翘。
独木舟的优点就在于一个“独”字,舟身浑然一体,严整无缝,不易漏水,不会松散,而且制作工艺简单,所以沿用的历史很长。直至今日,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独木舟还被用作渡河工具。
筏子与独木舟的相继出现,是人类开拓水域交通迈出的第一步。有了它们,人类的活动范围便从陆地扩大到水上,人类从此可以跨江渡河,大大缩短了地域上的阻隔。
在独木舟的基础上,人们开始直接用木板造船,创制出新型的船,这就是木板船。
早期的木板船是由一块底板和两块板组成的最简单的“三板船”。全船仅由3块板构成,底板两端经火烘烤向上翘起,两侧舷板合入底板,然后用铁钉连接,板缝用刨出的竹纤维堵塞,最后涂以油漆。
舟船的出现原本是人类为了满足载货、运输和生产的需要,但在奴隶制社会的夏、商、周时期,舟船和马车一样,也成为战争的工具。
战舰是从民用船只发展起来的,但由于战舰既要装备进攻武器,又要防御敌舰攻击,所以其结构和性能均比民用船只要优越得多。因此可以说,战舰是当时造船技术水平的最高体现。
秦汉时期的船只类型多,规模大,而且行船的动力系统、系泊设施基本完备。
从文献记载看,当时水军的战舰种类繁多,有“艅艎”、“三翼”、“突冒”、“戈船”等。
“艅艎”又称“余皇”,船头装饰鹢首,专供国君乘坐,因此又称“王舟”。战时则作为指挥旗舰。“三翼”指大翼、中翼、小翼,即3种同类型轻捷战舰的合称。“突冒”是一种冲突敌阵的小型战船。“戈船”是一种船上安有戈矛的战船。
魏晋南北朝时期至隋唐五代,我国船舶制造有两个方面值得提出来,一是沙船的出现;二是设置水密舱。
沙船是我国古代四大航海船型之一。它是在古代平底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船型。据专家考证,沙船始造于唐代的崇明岛,首尾俱方,又增强了抗纵摇的阻力。成为唐宋元明清各代内河、近海、远洋船舶中的主要船型之一。
将船舱用隔舱板隔成数间,并予以密封,这种被隔开的舱称为“水密舱”。
水密舱的出现也是我国对世界造船技术的一大贡献。世界其他国家直至18世纪末,才吸收了我国这一先进技术,开始在船上设置水密舱。
宋元时期的造船较之前代又有改进,更为完善。海船在中部两舷侧悬置竹梱,称“竹橐”。其作用是消浪和减缓船只左右摇摆,以增强航行的稳定性。同时它也是吃水限度的标志。
大船都有大小两个主舵,舵可升降,根据水的深浅交替使用。这种平衡舵的舵面呈扁阔状,以增大舵面面积,提高舵控制航向的能力。而且又因一部分舵面积分布在舵柱的前方,可以缩短舵压力中心对舵轴的距离,减少转舵力矩,操纵更加灵便。
船上已装备,经常测量水深,可防船只搁浅。另外,还可以用测深砣测知海底的情况,确定船舶所处场所能否停泊,以及辨别船舶所处的方位。
宋元时已开始使用仪器导航。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导航标志,以指示船舶安全进港。
明代是我国造船史上的第三次高峰,最能反映明代造船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当属郑和所乘坐的宝船。大型宝船长约150米,阔约60米。
据推测,郑和每次出洋的船舶数量当在100艘以上,其中大型宝船在40多艘至60多艘之间,另外还有马船、粮船、坐船、战船等大小辅助船只。
明代造船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船舶的种类也很多。有运输船、海船、战船等。如此种类众多的船舶,其船型除沙船和福船船型以外,还有广船与鸟船船型。

黎族“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水上交通工具有独木舟、筏、桥、葫芦等。黎族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乘独木舟来到海南岛,传统民居“船形屋”就是根据倒扣的独木舟外形盖的。
独木舟多用木棉树干整段刳成,又大又直的木棉树易得,而且木棉树的材质松软,容易刳制,它干了之后很轻,搬动方便。
独木舟两头削尖,舟壁削成弧形,厚两三厘米,舟底和舱底削平。舟长2米至6米,宽0.4米至0.7米。根据大小、长短可坐1人至4人,用小木桨划水。船舷外侧及头尾有时还雕些图案花纹,甚至把头尾雕成龙头和龙尾,造型独特,花纹精彩,内涵丰富。

最早发明的水上交通工具是什么?
答:人们还发现,圆柱形的树干在水里不稳定,它会翻滚,人在上面坐立不稳,人们根本无法在这种圆柱形树干上面活动。 就这样,人们就用石斧、石锛、锸等工具,将圆圆的树干削平。后来,发现用火比石斧加工木材更为方便。人们将树干上不需要挖掉的地方都涂上厚厚的湿泥巴,然后用火烧掉要挖去的部分。这样被...

下列属于商用水上交通工具的是什么
答:一般有游艇,邮轮,客船,货船,气垫船,水上飞机等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安全常识:1、不乘坐客船,渡船以外的船只 ,不乘坐无证船只;2、不乘坐超载船只和客货混装的船;3、上下船要排队按次序进行,不拥挤争抢,以免造成挤伤落水;4、天气恶劣时(如大风,大浪,浓雾)尽量避免坐船;5、不在船头甲板等...

古代船舶有哪些种类
答: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有木桨出土,说明至迟在大约7000年前就已经有独木舟。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浙江杭州水田畈和吴兴钱山漾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也都有木桨出土,说明当时独木舟已成为浙江地区的水上重要交通工具。目前,在我国历史博物馆中,珍藏着一条古老的独木舟,身长11米,宽0.9米,据测定制...

古代的交通工具是怎么样的?
答:独木舟:交通工具的滥觞 早期的人类大多是沿河而居的,跟水打交道多了,便渐渐发现了水的浮力,一些轻的东西在水里竟然不会下沉。为了适应捕鱼和渡河的需要,人们便用简单的工具创造了最早的水上工具一独木舟。这个时候大概是石器时代。有的学者曾在丹麦马格勒莫塞发现了一些古代的桨,经分析竟发现它们是公元前8000年左...

属于商用水上交通工具的是有哪些?
答:一般有游艇,邮轮,客船,货船,气垫船,水上飞机等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安全常识:1、不乘坐客船,渡船以外的船只 ,不乘坐无证船只;2、不乘坐超载船只和客货混装的船;3、上下船要排队按次序进行,不拥挤争抢,以免造成挤伤落水;4、天气恶劣时(如大风,大浪,浓雾)尽量避免坐船;5、不在船头甲板等...

渔船游轮摩托车消防车吊车货船救护车科学考察船除了这些交通工具
答:渔船游轮摩托车消防车吊车货船救护车科学考察船除了这些交通工具是轿车。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陆上和水上的交通工具有轿车,救护车,摩托车,消防车,渔船,货船,油轮,科学考察船等。

人类最早发明的水上交通工具是什么
答:人类最早发明的水上交通工具是独木舟。独木舟又称划艇是一种用单根树干挖成的小舟,需要借助桨驱动。独木舟的优点在于由一根树干制成,制作简单,不易有漏水,散架的风险。它可以说是人类最古老的水域交通工具之一。原始的独木舟几乎在全世界都有发现,在英国约克郡一个沼泽里,发掘出了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

交通工具有哪些?
答:自行车:自行车是一种环保、健康的交通工具,人们可以通过脚踏骑行来行驶,既锻炼身体又减少碳排放。2、水上交通工具 船:船是一种水上交通工具,可以运输人员和货物,广泛应用于海洋运输、河流运输等领域。游艇:游艇是一种用于休闲和娱乐的船只,通常配备有豪华的设施,可供人们在水上享受休闲时光。3、...

藏族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是什么
答:藏族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是牛皮船。牛皮船以木架作龙骨,用牛皮、藤条和树脂胶缝制而成,一只牛皮船,最多可以载5至10人左右。牛皮船的船只结构 牛皮船以木架作龙骨。船身长3米多,高l米、宽2米左右,重30至40公斤。一般而言,制作牛皮船至少需要两张口径六尺左右的牛皮、加上藤条和树脂胶缝制牛皮船...

交通工具有哪些
答:摩托车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交通工具,它的最大优势是节省空间,可以在拥挤的街道上行驶,是城市出行的不二之选。自行车是一种绿色出行工具,它不仅可以节省燃料,而且可以锻炼身体,是健康出行的首选。其次,在水上行驶的交通工具有轮船、游艇等。轮船是最常见的水上交通工具,它可以让人们快速、安全地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