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个生物的研究新学习课题 。帮帮我啦~~~~ 大家帮帮我啦~~~~~~~~~~~~~~~~~~~

作者&投稿:希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课题:光对绿色植物生物钟的影响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一、参加人员:
××××
二、选题目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最重要的机能。科学研究表明,在植物生物钟作用下,植物光合作用也具有一定的节律。那么光对绿色植物生物钟又有没有影响?是何种影响?作为兴趣小组成员,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开始了本课题即光对绿色植物生物钟的影响的探索性研究,并试着利用研究结果解释城市绿化中的一些问题。
三、实施过程:
(一)实地考察
●考察时间:×年×~×月●参加人员:×●考察对象:×考察内容:考察对象在×~×月生长状况
(二)模拟对比实验
●实验时间:×年月 ●实验人员:×××××××××
四、参加班级:
××××××××
五、时间安排:
利用生物实验课及辅导课时间
生物研究性学习总结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生物知识一旦用于实践,在许多领域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明白知识就是生产力,也为了了解本地区的环境问题,本学期的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定为“光对绿色植物生物钟的影响”。
本课题从学期第四周开始,学生自愿报名形式,选拔了6名同学分组参加本课题研究。第五周开始,学生查找资料,2007年10~12月期间,组织学生利用生物实验课及辅导课时间,调查渊明公园至步行街所在地道路沿线绿化树木生长情况。2008年1月期间,开展模拟对比实验。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了解了光对绿色植物生物钟能造成巨大影响。受人类干预最强烈的城市生态呈特殊的“倒金字塔”形,城市绿化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合理利用城市中的自然光源(阳光)和人造光源,促进城市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积极的意义。在学习课外知识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这次研究性学习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其他教师的鼎立配合,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研究性学习,在次,本人表示衷心地感谢,但也存在实验条件和水平的问题,学生得不到深度的探究,很多方面有待总结提高。
研究性学习总结
我与几名同学利用生物实验课及辅导课时间在10~12月对渊明公园至步行街所在地道路沿线绿化树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做了详细的记录。
考察地点:渊明公园至步行街考察对象:渊明公园至步行街所在地道路沿线绿化树木考察内容:考察对象在10~12月生长状况考察结果:A.闹市区(商业街、大型超市)附近树木(多为杨树、香樟)生长状况比其它位置(居民小区、公路等)的树木差。B.深秋季节(11月)大部分梧桐树落叶已尽,而路灯旁的梧桐树(朝向路灯的枝叶)却还长有绿叶,到12月才逐渐凋落。结果分析:A.由于商场通宵营业,商业街遍布发光广告牌等人为因素,该处树木光照时间长且光照强度、时间分配毫无规律,植物生物钟紊乱,生长缓慢。B.路灯每天定时发光照明,延长了梧桐的光照时间且具有规律性,植物生物钟稳定,光合作用持续进行,故深秋仍保持绿意。研究性学习——我的植物长势情况
实验基理:豆科植物幼苗对光照敏感,其叶子有定时抬起、定时下垂的似昼夜节律表现,这种节律受植物生物钟控制。实验材料:豌豆苗12株(温室培育,生长状况相似,茎高11cm)。人造光源:40W日光灯,照相机用镁光灯实验过程及结果(每次观察以5分钟为时间单位):实验(一)1.取10株幼苗(NoA10)置于露天,观察其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所表现的生物钟节律并记录,T(时间)=3天2.将另2株幼苗(NoB2)移入黑暗环境。
结果如下:
 
1.A10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叶片完全抬起时间 6∶30 6∶35 6∶30
叶片完全下垂时间 20∶10 20∶10 20:15
2.B2(黑暗环境)幼苗叶片保持下垂,3天后枯黄死亡
备注(自然光照)幼苗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出现似昼夜生物钟节律,周期约24小时,节律表现稳定备注:无光照,光合作用停止,生物钟停止
以前,在课本中学习了光的植物的影响,也在生活中体会到了,但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体会到了科学的严谨性,也懂得了团队的力量。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也使自己的心情得到了调整和放松,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学习了课外知识,也加强了课本知识,收益非浅。
 研究性学习报告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知道科学是要讲究重复性和科学性的,我在模拟实验中不断总结,每一次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反思都是我进步的标志,现在看着自己培育的花苗无比自豪。
实验(二)1.对A10组幼苗中的7株幼苗(NoC7)进行连续光照;每天10:00将幼苗移至室外接受自然光照,16∶30移入室内日光灯下,保持24小时不间断光照。T=3天2.A10组另3株幼苗(NoN3)保持自然光照实验。T=12天结果如下:
1.  C7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抬起时间 6∶35 6∶35 6∶35
下垂时间 20∶10 20∶10 20∶10
 
2.  N3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 第12天
抬起时间 6∶35 6∶35 6∶35 …… 6∶30
下垂时间 20∶10 20∶10 20∶10 …… 20∶10
 
生物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高二(13)班   张晓琴
我的实验内容是用模拟的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情况的研究,在四组实验中难度较大,在次我真诚地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帮助。在此次研究性学习中我真的体会到了“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所以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发挥团体精神,做为一名班干,我的体会太多太多,我要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共同进步。
实验(三)
1.每天23∶45运用镁光灯(模拟强闪光照射)对日光照射下C7组幼苗进行闪光照射约3分钟。T=4天
2.停止对C7组的定时强闪光照射,但保持连续光照。T=3天
结果如下:
1.C7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抬起时间 23∶50 次日0.05 次日0.05 次日0.05
下垂时间 次日19∶50 20∶10 20∶10 20∶10
 
2.C7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抬起时间 0∶05 0∶05 0∶05
下垂时间 20∶00 20∶00 20∶00
生物研究性学习
这次研究性学习我懂得了许多,我觉得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已经很大很大,我们作为一名高中生更应该从自己身边做好每一件小事,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我们的母亲——地球。
实验(四)
1.将C7组幼苗中的3株(NoD3)移到室外自然光照条件下T=5
2.保持C7组余下的4株幼苗(NoE4)连续光照。T =5天
结果如下:
1.D3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抬起时间 0∶50 0∶00半抬起 0∶00微抬
6∶40抬起 6∶35 6∶35
下垂时间 20∶10 20∶05 20∶10 20∶10 20∶10
 
2.E4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抬起时间 0∶05 0∶05 0∶05 0∶05 0∶05
下垂时间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生物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我们完成了这一实验,必定经历了失败与成功,对于失败我们应该多总结经验,多反思,对成功,我们要从成功中得到启示,我们必须保持谨慎的态度去对待每一次实验,这样我们才能探究到更深的层次。认真谨慎是做任何实验的必要精神,它不仅是保证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我们对待任何事情的态度。
实验(五)
测量12株幼苗茎高(评估生长状况),整理数据。
结果如下:
(除B2组死亡外)各组平均茎高(单位:cm)
N3=18.2 D3=16.8 E4=21.5
生长状况:D3<N3<E4
研究性学习的结论及建议和体会
       光照的有无和光照时间的长短,光的相对强度化等可以形成、影响甚至重新设定绿色植物某些生物钟节律,植物能敏感地感知光照的变化,并调节自身生物钟节律(如实验Ⅱ中插入5分钟的闪光照射就改变了豆苗的似昼夜节律)。在理想光照(强度、时间等因植物类别而异,一般接近夏季自然光照)所形成的稳定生物钟节律调节下,植物能较快地成长。频繁变动的光照(如商场灯光、霓虹灯及实验中的镁光灯)能使植物生物钟处于不稳定的节律状态,影响植物生长。
综上可知,光对绿色植物生物钟能造成巨大影响。受人类干预最强烈的城市生态呈特殊的“倒金字塔”形,城市绿化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合理利用城市中的自然光源(阳光)和人造光源,促进城市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积极的意义。
一、建议如下:
1.加强城市绿化,开发城市绿化特色树种。在商业街种植喜光、降噪能力强的绿化树木,使树与所处的环境协调。
2.利用光等调节植物生物钟,使某些树木的净化、吸尘能力在工厂排污时间或公路繁忙时段达到最高峰,充分发挥城市生态卫士的作用。
3.将光与植物生物钟的关系用于种植业、花卉业等,如使作物生长、成熟期缩短,一年三熟或四熟而使作物产量加倍;使花卉定时开放,提高商品价值的同时也为人们生活增添情趣。
二、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收获与体会
本课题系学生从自身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以自然科学实验的方式主动求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是一次主动探究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实践。研究过程中,通过实验观察,查阅资料,学生学到了一些新知识和基本的科研方法,激发了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自身的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坚定了学生献身科学的信念。

我花了5财富值才弄下来的,好好用,分一定要给我啊

先查每种树的科属种,产地,做用(观赏,木才)特征。那么多植物,够你写的了

学校里面种的树一般是大叶榕,铁树之类的。原因是



高一研究性学习课题~

【研究性课题】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近期报刊杂志等媒体的调查,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近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初步学会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技术信息的方法。
3.通过在班级内做交流报告和讨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二、教学建议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本课题研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学生提供本校或本地区所拥有的报道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媒体种类名称,如报纸、杂志、书籍、电视节目、广播节目、互联网,并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媒体报道的信息特点,重点比较它们在及时性、准确性、通俗性和权威性等方面的差异。
2.为了尽可能减少学生的重复性劳动,教师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至少分成6组,分别调查不同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
3.最好规定调查媒体报道的时间范围,如近1~2年内的消息报道。
4.教师应对收集信息的范围作大致规定,如新发现、新发明、新技术、新进展等。还应要求学生同时收集其他自然学科的新进展,用以与生物科学技术的新进展作量化比较。
5.对学生通过媒体调查获得的信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可有不同的归类方法)。
6.教师应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报告,报告的形式可不作统一规定,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确定能发挥自己特长的报告形式。例如,文字说明,能图文并茂表示最好;绘制图表,要求简明扼要,能说明问题;制作投影片,可集图片、图表、简要文字说明为一体;制作录像带,可将有关电视节目中播放的同类内容加以组合,自制成录像片段,最好配有画外音加以说明;也可以制作计算机课件。
7.报告的交流、展示方式,可以根据本校的条件来安排。例如利用班内的板报,定期登载学生收集到的生物科学技术发展信息。也可以以生物科学技术发展信息小报的形式,集中展示,并组织班内、班际之间学生参观阅览。还可以利用1个小时左右的课外活动时间,集中播放学生自制的录像片段或课件,由学生自己进行讲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进行“学术报告”。
8.组织学生讨论时,要求学生对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的时效性和权威性做出评价。
---------------------------------------------------------------------
【研究性课题】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设计一个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方法。
2.学会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得出你的结论。

二、教学建议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该研究性课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1)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参考资料,如大学的《植物生理学》教材、《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实验类书籍、生物科技活动类书籍、花卉栽培类书籍等。

(2)给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中文名与英文缩写的简称对照。例如,吲哚乙酸(IAA)、吲哚丙酸(IP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

(3)给学生介绍生长素和几种生长素类似物的特点,为学生设计实验提供选材依据。

IAA:在植物体内不稳定,容易被强光分解,效果不稳定,不如IBA和NAA。

IBA:不易被氧化分解,容易保留在被处理的部位。作用强烈,作用时间长,诱发的根多而长,但价格较贵。

NAA:效果与IBA相似,诱发的根少而粗。价格便宜,使用安全。

(4)介绍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使用方法。进行实验时,常用水溶液、粉剂或含药物的羊毛脂软膏这三种不同的物质进行处理,其浓度单位为mg/L。使用时,将需要处理的植物器官部位在水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或蘸取粉剂,或涂抹羊毛脂软膏。

2.设计实验之前,教师应教给学生设计实验的思路。

(1)确定课题 因为该“研究性课题的题目范围较大,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本校的条件,指导学生选择一个较小的合适课题进行研究,如“NAA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或“2,4-D对××植物结果的影响”等。

(2)提出假设 对自己的实验内容提出假设。如NAA可以使插条基部(经NAA处理过)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不定根。

(3)设计对照实验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为了探索某种生长素类似物在何种浓度范围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必须多设计几个不同浓度的实验组作为相互对照。设计实验装置时,须提醒学生装置的设计应有利于观察,如观察促进生根的实验可以用水培法。

(4)观察和记录 实验中要注意观察现象或结果,认真记录。

(5)验证 实验完成后,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将原实验重复一遍。如能重复成功,说明假设成立。

3.为了尽可能减少学生之间的重复实验,教师应将实验内容(子课题)尽量分配开。如同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对不同种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同种植物不同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种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某种植物某一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束时,再组织同一实验内容或同类实验内容的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4.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进行观察,如实做好记录,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植物生长发育的变化。不但要记录与预期一致的现象,还要记录与预期不一致的现象。对于实验过程中能采集到的数据,应尽量多采集。

5.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教给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结果,科学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如尽量用列表式或函数图表式表示。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实验事实进行科学推理,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6.本课题的实验部分,全部安排在课外或家中进行。

7.课题报告完成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报告时,不但要让学生交流自己所做的实验报告,还要让学生汇报完成本课题的体会,如经验、教训、克服困难的方法等。

三、参考资料

IAA的生理作用

1.促进作用。IAA促进不定根和侧根的形成,茎的伸长,叶片扩大,老叶脱落,某些植物花的形成,雌花增加,子房壁生长,单性结实,果实生长,某些果实座果,种子生长,种子萌发。

2.抑制作用。IAA使侧枝生长,块茎形成,幼叶脱落,花的脱落,果实脱落。

IAA对叶片的脱落是促进还是抑制,取决于IAA的来源。若IAA沿茎向叶片运输,促进老叶脱落若IAA从叶片向茎运输,则抑制它本身叶片的脱落。IAA对果实脱落的促进和抑制,也有类似情况。

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

1.IBA、NAA和2,4-D均可促使一些不易生根的植物(如油桐、苹果、梨、梅、杏)插条顺利生根,使用浓度一般为10~100 mg/L。

2.促进结实。用10 mg/L的2,4-D溶液喷洒番茄花簇,可以促进座果,促进无子果实的形成。

3.促进菠萝开花。凡是达到14个月营养生长期的菠萝植株,在一年内的任何月份,用5~10 mg/L的NAA或2,4-D处理,都可以在2个月后开花。

4.阻止器官脱落。施用10 mg/L的NAA或1 mg/L的2,4-D,可使棉花保蕾保铃。

5.抑制花芽分化,延迟开花。用0.01mg/L的2,4-D喷洒的菊花,花蕾呈初花状态;用0.1 mg/L的2,4-D喷洒的菊花,花蕾膨大而透色;用5 mg/L的2,4-D喷洒菊花的花蕾,花蕾尚小;而对照组菊花则盛开。

用250 mg/L的IBA喷洒落地生根植株,可延长开花2周。

用50 mg/L 的NAA在蕾期喷洒离层部位,可延长盆栽叶子花的花期20d。

6.抑制果实成熟。用10 mg/L的2,4-D在蕾期或幼果期喷洒盆橘,可延长挂果时间。

含有生长素类似物的水溶液、粉剂和羊毛脂软膏的配制方法
1.水溶液(以NAA为例)

NAA为无色粉剂,纯度为99%或80%不等。难溶于冷水,而易溶于酒精、醋酸和沸水。配制某浓度的药液需要多少某一纯度的NAA粉剂,可由下面的公式算出:

原药含量×原药用量(mg)=使用浓度(mg/L)/1 000×使用药液量(mL)。例如,配制浓度为1000 mg/L的100 mL NAA母液时,先算出需要多少99%的NAA粉剂:99%×x=1 000/1 000×100,x=101 mg。然后,称取101 mg 99%的NAA粉剂,溶于少量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中,再用蒸馏水稀释到100mL,就可以得到1000 mg/L的NAA母液。

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可用NAA母液配制。如配制40 mg/L的NAA溶液,可吸取4 mLNAA母液,用蒸馏水稀释到100mL就可以了。

2.粉剂

首先将药剂溶解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中,然后将配制的酒精药液均匀地搅拌在惰性粉(如滑石粉)中,适当加热,待酒精全部挥发掉,就得到粉剂了。

3.羊毛脂软膏

先将药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再与熔化的羊毛脂混匀就可以了。例如,配制1500 mg/L NAA羊毛脂软膏时,先称取1.5 gNAA,溶于1 mL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中,然后倒入大烧杯内,加蒸馏水至1000 mL,加热搅拌至充分溶解,如因加热使体积减少,应补足到1 000 mL;再取500 g羊毛脂,放入1000 mL大烧杯中,微微加热,使它熔化然后取250 mL的1500 mg/L NAA溶液,注入熔化的羊毛脂中,充分搅匀,就得到1 500 mg/L的NAA羊毛脂软膏。

几种生长素类似物制剂的使用方法

1.喷洒 如用2,4-D水溶液喷洒花和果实。

2.浸泡 如用NAA的水溶液浸泡插条基部。

3.蘸取 如用插条基部蘸取NAA的粉剂。

4.涂抹 如用NAA羊毛脂软膏涂抹处理部位(如茎),外面最好用棉花轻轻包住。

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设计示例
1.实验题目:IAA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2.实验原理:IAA对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

3.目的要求:(1)初步学会设计观察NAA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的方法。

(2) 观察分析实验中的现象,得出适当结论。

4.材料用具:种子(如萝卜种子),试管,移液管,培养皿,滤纸,IAA溶液。

5.实验假设:一定浓度的IAA溶液对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

6.实验预期:经不同浓度的IAA溶液处理过的种子,1周之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会有所区别。

7.方法步骤:

(1)配制浓度分别为1000 mg/L、10 mg/L、0.1 mg/L、1 μg/L、0.01 μg/L的IAA溶液。

(2)取6个试管,编号。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不同浓度的IAA溶液,6号试管中加入5 mL蒸馏水。

(3)在6个试管中各放入20粒种子。

(4)24 h后取出种子。取6个培养皿编号(1~6号),每个培养皿内事先都垫上滤纸,1~5号分别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浸湿(序号应与试管号对应),6号培养皿内的滤纸用蒸馏水浸湿。将从1~6号试管中取出的种子,分别放入与之对应的1~6号培养皿中,均匀摆放。盖上培养皿盖,放暗处培养。

(5)观察统计。1周后进行观察,测量,统计。

8.实验记录:

9.实验结果和结论:

(1)分析实验结果

①分析数据的可靠性。

②根据所得数据绘制函数图表。

③根据函数图表分析萝卜种子的发芽率和幼根、胚轴的生长状况(长度)与IAA浓度的关系。

④找出促进萝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IAA溶液最适浓度。
(2)推导结论 根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
【研究性课题】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一 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基本方法。

2.通过调查,了解某些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3.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的能力。

二 教学建议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该课题研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每个小组的组成以自愿结合为好,人数不宜太多。

2.在调查研究之前,要求每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课题,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目的、方法、分工、完成时间、报告交流形式。另外,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来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不要有任何顾虑;同时,应教育学生不要对患有某种遗传病的人(或同学)有任何不敬或不正确的看法。

3.调查之前教师应向学生讲清调查时的注意事项。

(1)调查时要详细询问,如实记录。

(2)不搞重复调查,以免影响统计结果。

(3)对某个家庭进行调查时,被调查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必须写清楚,并注明性别。

4.社会调查结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 必须统计被调查的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2) 如有可能,最好对某个典型家族作具体分析,探索被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以及遗传病的类型。

5.如有可能,可以与当地卫生保健部门搞联合调查,这样实用性更强,效果会更好。

三 参考资料

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唇裂、各种先天性心脏病

调查示例

1.调查目的 调查中学生中的红绿色盲发病情况。

2.调查对象 天津市三十一中初三年级学生,天津市一H九中学98届初二年级学生、99届初三年级学生。

3.调查方法 生物教师与本校医务室老师联合调查,对学生逐个进行红绿色盲检查。

4.调查结果

(1) 天津市两所中学部分初中学生红绿色盲调查表

(2)两个色盲男生家族遗传病史调查

学生甲: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均正常,外祖母色盲。

学生乙:父亲、祖父、祖母、外祖母均正常,母亲、外祖父均色盲。

5.调查结果分析

(1)红绿色盲的发病率

被调查人数为2 747人,其中色盲患者为38人(男性37人,女性1人),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1.38%。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1.35%,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0.03%。二者均低于我国社会人群男女红绿色盲的发病率。

(2)红绿色盲的男女比例

男:女135:345:1,此比例也低于我国社会人群中红绿色盲的男女比例(14:1)。

(3)从两个男生家族遗传病史调查中分析,可知红绿色盲的遗传符合该病的遗传特点。

6.结论 我国社会人群中,红绿色盲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
【研究性课题】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调查,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利影响。

2.初步学会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建议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课题研究开始之前,教师应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或者由学生自愿结合组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并由小组长负责本组的课题研究工作。

2.教师应根据当地条件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调查题目,并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调查方法可采用野外观察法、社会调查法、文献调查法、或三者相结合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走访当地环境保护部门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城市中学和农村中学在选择调查方法上可以有所侧重,如居住在城市或人口密集地区的学生,可以看重调查污染物(如生活污水、厨房里及煤燃烧等产生的废气、生活垃圾、噪声)对人类的不利影响;居住在农村的学生,可侧重调查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对农作物产生的不利影响。如果是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利影响,一般可采用野外观察法,以获取第一手资料。观察时,要嘱咐学生认真观察生物体受污染后某些部位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异常生理反应的表现。

3.由于环境污染涉及面广,教师在指导学生确定课题时,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调查的题目不宜过大,每个小组以一个题目(或内容)进行调查为宜,各小组之间的调查题目如能错开最为理想。

4.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好调查方案。调查方案一般包括调查课题、调查方法、调查结果等。如采用野外观察法进行调查,还应包括调查时间、调查路线、结果分析、结论等。

5.对于采用文献调查法进行调查的学生,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见“参考资料”),或指导学生从何处(如图书馆、互联网等)去查阅资料。

6.对于采用野外观察法进行课题研究的学生,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某种生物受污染的具体症状入手,进行仔细观察,然后再调查污染物的来源(污染源)。如果有多个污染源,则需进一步查明各污染源的大小、远近等,最后确定主要的污染源。教师应提醒学生,在调查、观察过程中,如有条件应尽可能地照像或录像。

7.调查工作结束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调查报告,并及时在班内交流。调查报告可有文字报告、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照片说明、播放自制录像片等形式。

8.凡采用野外观察法进行课题研究的小组,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报告中增加一项“防治环境污染的建议”,以便供有关部门参考。

三、参考资料

野外观察法示例

1.研究课题 调查马路餐饮业煤炉的热辐射和烟尘对行道树的危害。

2.调查目的 调查马路餐饮业对行道树的危害。

3.调查方法 野外实地调查、观察。

4. 调查时间 1996年6月3日至6月7日。

5. 调查地点 天津市南开区某农贸市场中段。

6. 调查结果

(1)调查地段概况

该农贸市场中段长540 m,马路两侧的行道树全为白蜡树,共156株。马路南侧餐厅、早点部共12个,马路北侧餐厅9个,共计21个。污染源是餐厅和早点部的煤炉,其污染物主要是热辐射和烟尘。

(2)观察记录

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3)结果

①不同餐饮部门排放的污染物对行道树的危害程度。

7个早点部排放的污染物危害行道树:6轻1重(树木死亡)。

13个餐厅排放的污染物危害行道树:3轻10重(树木死亡或部分死亡)。

1个烤鸭店排放的污染物危害行道树:较轻。

②污染物的排放量与行道树受害的关系。

路南的餐饮部门多于路北,污染物的排放量路南多于路北,行道树受害程度路南明显高于路北。

③行道树受害程度和行道树与烟囱的距离成反比关系。

④行道树的受害率。156株白蜡树中有39株受害,受害率为25%。

7. 调查结果分析

(1)早点部和烤鸭店周围的行道树,受害程度低于餐厅周围的行道树。其原因是,早点部和烤鸭店的营业时间短,热辐射时间短,排放的污染物数量较少;而餐厅的营业时间长,热辐射时间长,排放的污染物数量较多。

(2)离烟囱远的行道树受害较轻,离烟囱近的或烟囱上方的行道树受害严重,这说明煤炉对行道树的危害,主要是由热辐射造成的。热辐射将枝叶烤灼、致死,而枝叶变黑是由煤炉排放的烟尘造成的。

8. 结论

马路两侧餐饮部的煤炉(污染源),其热辐射和排放的烟尘(污染物)严重危害行道树,轻则使其枝叶变黑,重则使其技死叶亡。

9.建议

建议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在行道树旁经营餐饮业,对已开业的餐饮部应予以取缔,并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和处以罚款,并补栽行道树。

  百度知道 >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分享到i贴吧 添加到搜藏已解决
  九年级(人教版)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全一册复习提纲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9-7-21 21:29
  我是新初三的学生,想在这个暑假简单学习一下副科,如果不是很全也没有关系,(比较好的提纲啊,垃圾的不要)
  谢谢
  问题补充:有政治么?来个政治 政治提纲要好点啊 (中考政治开卷要用的 )
  还有化学,如果不全的也没关系
  拜托啊,同志们,我急用

  提问者: 永远爱庚饭 - 二级最佳答案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各星系团-----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地球及其它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粒子. 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3-0.4nm)。

  2: 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是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

  项目

  状态
  分子间的

  距离
  分子间作

  用力
  分子的运动

  情况
  特征

  形状
  体积
  流动性

  固态
  很小
  很大
  规则振动
  有确定的形状
  有确定的体积
  没有

  液态
  较大
  较小
  比较自由
  没有确定的形状
  有确定的体积
  有

  气态
  很大
  很小
  极度散乱
  没有确定的形状
  没有确定体积
  有


  3:物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夸克),核外电子

  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

  4:长度单位:光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二:质量

  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质量的 符号:m

  单位:千克(kg) 克(g) 毫克(mg) 吨(t)

  1t=103kg, 1kg=103 g 1g=103mg.

  2:质量的测量:

  工具:天平.

  原理:杠杆原理。

  注意事项:被测物体不要超过天平的称量;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把砝码弄脏、弄湿;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3:托盘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拔动游码,使游码位于标尺的最左端的零刻度处;(3)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使天平的横梁平衡.(4)测物体的质量(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从大到小,必要时拔动游码使天平平衡).(5)读数:左盘=右盘+游码.(6)整理好器材

  注:失重时不能用天平称量质量

  4:体积的单位:m3 dm3 cm3 mm3 L mL

  1m3=1000dm3 1 dm3=1000 cm3 1cm3 =1000 mm3

  1L=1 dm3 1 mL=1 cm3

  三、密度

  1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受到温度的影响,与质量、体积无关。

  公式:ρ=m/V

  单位:kg/m3 g/cm3 1g/cm3=1×103kg/m3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m/v

  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细线 水,石块;

  3: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读数是以凹液面的最低处为准。

  4:测固体(密度比水大)的密度:步骤: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

  (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能浸没物体,又不超过最大刻度)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拴好物体,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注:若固体的密度比水小,可采用针压法和重物下坠法。

  (4)、求出被测物体的密度:ρ=m/(V2-V1)

  5: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

  (1) 在烧杯里倒入适量的液体;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2)、把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液体的体积V;

  (3)、用天平称出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

  (4)、求出被测液体的密度:ρ=(m2-m1)/V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2: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热膨胀最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

  3: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比较小。

  4:水的反常膨胀:4℃密度最大;水结冰体积变大。

  5:密度应用:(1)、鉴别物质(测密度)(2)、求质量(3)、求体积。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2: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3: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 V=s/t

  速度的单位是:m/s; km/h 1 m/s =3.6km/h

  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1: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单位:s min h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 km dm cm mm um n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厚的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在被测物体上.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力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的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

  六、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种类:平板测力计;圆筒测力计,条形盒测力计;

  平板测力计的结构:挂勾,吊环,指针,刻度,弹簧;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使用前(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看指针与刻度盘摩擦是否过大;

  使用时(1); 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使拉力与测力计外壳平行;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二、重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4:应用重垂线:检验墙是否直;检验台面是否水平;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3: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摩擦的分类: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2、动摩擦:(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加大物体所受的压力,加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同时加大物体所受的压力和加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使物体表面分离(加润滑油、形成气垫)。,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

  四、杠杆

  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F1l1=F2l2.

  4:杠杆的种类: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五、其他简单机械

  1:定滑轮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滑轮组:

  (1)、规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G为总重,n为承担重物绳子断数)S=nh(n同上,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2)、绕法:n为奇数时从动(滑轮)开始绕、n为偶数时从定(滑轮)开始绕。

  2: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作用在轴上费力。

  3:斜面:(为了省力)斜面粗糙程度一定,坡度越小,越省力。

  应用:盘山公路、螺旋千斤顶等。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压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

  压力产生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

  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公式: P=F/S 式中p单位是:pa,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积S单位是:m2。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增大;;(2)F不变,S减小; (3)同时把F增大,S减小。

  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3:液体压强计算:P=ρhg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据液体压强公式:P=ρhg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无关。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5: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容器,计算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时先计算压强,再计算压力.

  6:形状规则的容器底所受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

  三、大气压强

  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

  3: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1、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是大气压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2、课堂实验:用吸盘测大气压:4: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金属盒)气压计。

  5: 1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产生的压强=1.013×105pa。

  大气压的变化:和高度、天气等有关;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约 10.3m高。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上凸下平,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

  1:浮力: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

  (2)F浮 > G (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

  (3)F浮 = 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ρ物>ρ液(下沉);(2) ρ物<ρ液(上浮); (3) ρ物=ρ液(悬浮)

  3: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m排g= ρ液V排g

  4: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六、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排水量=轮船和载满货物的总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

  单位:焦耳(J) 1J=1Nm

  2: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机械效率

  1: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2: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

  机械效率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三、功率;

  1:物理意义:表示做功的快慢

  功率的符号:P 单位:瓦特(w)

  定义: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2:计算公式:P=W/t

  推导公式:P=FS/ t =Fv。(速度的单位要用m/S)

  四、动能和势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影响因素: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注:对车速限制,目的是防止动能太大。

  3: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影响因素: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的影响因素: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二: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影响因素:同一物体在相同物态下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相同物态相同温度的情况下质量越大内能越大;内能的大小还与物态和物体的种类有关。

  注: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被举高的高度无关。

  2: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三:比热容

  1:比执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

  符号:C

  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

  四:热机

  1: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

  在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又转化为机械能。

  2:燃料的热值:1㎏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是焦每千克(J/㎏)

  Q放=mq

  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十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能源家族

  1:能源:凡是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A:能源的分类:一次能源: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如电能等。

  B: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C:生物能源: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
  化石能源: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如煤,天然气等。
  二:核能

  1:核能:当原子核在某种条件下分裂或聚合时就可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分类:裂变,聚变

  核电站发电的过程中能量转化过程为: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三:太阳能

  太阳能:太阳能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轻核聚变。

  太阳能的利用:直接利用:用集热器和太阳能电池利用太阳能

  间接利用:利用化石燃料

  四:能源革命

  1人工取火---人类最早的技术革命

  2:蒸汽机的发明---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

  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的起,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