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道轻器什么意思,请解释得通俗点.. 3.什么是“重道轻器”?

作者&投稿:宋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重道轻器是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读音:zhòng dào qīng qì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所敢承。”

白话释义:我听说贤明的圣主,没有不尊师重道的。现在皇上作为天子,亲自到我们这里,这是崇敬致礼老师,使圣德增辉。至于说到光荣,是不敢承当的。

扩展资料

原文:

元和二年春,帝东巡狩,还过鲁,幸阙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命儒者讲《论语》。僖因自陈谢。帝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孙,焉有斯言乎!”遂拜僖郎中。

翻译:

元和二年春,皇帝巡视东方,回来时经过鲁地,去阙里,用牛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奏黄帝、尧、舜、禹、汤、周六代的音乐,命令儒者讲《论语》。孔僖因向皇上道谢。皇帝说:“今天的大会,难道不是对于您孔氏的一种光荣吗?”孔僖回答道:“我听说贤明的圣主,没有不尊师重道的。现在皇上作为天子,亲自到我们这里,这是崇敬致礼老师,使圣德增辉。至于说到光荣,是不敢承当的。”皇帝大笑说:“不是圣人的子孙,哪里说得这样好的话啊!”就授孔僖郎中。

《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



道与器是一重道轻器”的含义中国古代典籍六经之首《易经》有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是古代文献上首次将“道”与“器”并提,研究者对这句话的解释,比较通行的是抽象的、超出形体之上的精神因素叫做“道”,在形体之下、具体可见的事物叫做“器”。道具体指什么呢?《易经》又说:“一阴一阳谓之道。”。道有天道、地道和人道,“是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那么器又具体指什么呢?《易经》又云:“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这是说器物制作是仿照自然万物(象),而仿象制器的目的是什么呢?《易经》又说:“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奥秘,即道,笔者注)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这样,道、象、器三者的关系就比较清楚了,即“道”隐藏于“象”中,“器”借助于对“象”的模仿来体现“道”。从三者的作用来看,显然“道”重于“象”,“象”又重于“器”。既然“道”重于“象”,那么研究“道”的学问自然比制作器物的技术重要,从事于“道”的研究、学习的贵族文士自然比从事器物制作的工匠地位重要,这可能是“重道轻器”的基本含义。二、“重道轻器”是中国古代客观存在的一个事实1.
对哲学概念,“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道与器是一对哲学概念,“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重道轻器

道与器是一对哲学概念,“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谁能解释一下重道轻器中的道与器 举例最好~

道与器是一对哲学概念,“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也许文言文有点难懂,说穿了,道是指无形的东西,器是指有形的东西。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对象化、具体化,是学问“深入”的必由之路。当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一种学术,一种思想,还依恋与停留在“天人不分”的模糊性或模态性的于宇宙、世界之认知上,还停留在“天人不分”的于宇宙、世界的综括性的认识兴趣与叙述体式上,那么,它就没有走出古典文明的时代,没有走出古典学术的时代,也即没有走上近现代的学术之路。
恰恰是中华学术、学问的“重道轻器”,15、16世纪并没有实现大规模的“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分离(近代以来的西方哲学是严重的“科学化”,近代之前的中国科学则是严重的“哲学化”,如天文学和医药学等),16世纪以来直至19世纪乃至20世纪初,都还一直徘徊在古典文明的时代,乃至明末以来经史方面朴学的实证精神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与传承。

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道与器是一对哲学概念,“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是什么意思?
答:“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意思是:然后在诱导他们走向善良的道路,百姓也就很容易的听从了。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如下 :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

"有无相生”是什么意思啊
答:"有无相生"属于形而下之"器"的层面,在这个层面上只可以说"有无相生",而不可说"有生于无"。其中"有无"是一般名词,是相反相成的关系。"有生于无"属于形而上之"道"的层面,在这个层面上只可以说"有生于无",而不可说"有无相生"。其中"有无"是抽象概念,是同一的关系。老子在中国古代学术的概念思维方面...

捏面人的历史起源是什么?
答:捏面人真正始自何时已不可考,但从新疆土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面制人俑和小猪来推断,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三百四十多年了。面塑艺术源自中国,南宋《东京梦华录》记载七夕时,汴京街头贩卖的果食,“以油面糖蜜,造为笑靥儿,谓之‘果食’,花样奇巧百端。”指的就是捏面,而中国台湾也有捏面人传统...

“人微言轻”是什么意思?
答:词义是:指地位低,言论主张不受人重视。1、我在公司中只是个业务员,人微言轻,无力替你在经理面前说情了。2、江?源?微?轻,胳膊拧不过?腿,只好?在床上多躺了两天。3、还能怎样,费师伯是前辈,我?微?轻,我武功也不如?,这事是管不了的。

庄子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偷窃腰带环钩之类小东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杀害,而窃夺了整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诸侯之门方才存在仁义。出处:庄子的《庄子·胠箧》原文节选: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

得一人之使的之是什么意思
答:“之”的意思是“的”。出处:秦代吕不韦《穿井得一人》原文节选: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译文: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

上德若谷是什么意思?
答:出自老子《道德经》,形容具有崇高道德的人胸怀如同山谷一样深广,可以容纳一切。老子有曰:“上德若谷”。这一恰当的比喻蕴含着深意奥义:最高尚的道德犹如川谷,上仗大山之气象,下涌潺潺之流水,兼具刚与柔、重与轻之两脉。故而有川谷,才有山水,才有天下,才有情操与襟怀。

经络和穴位真的存在吗?它们是通过什么被发现的?
答:而经络现象对于东方医学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东方医学以实用为终极目标,具有重道轻器、重象轻体、重功能轻结构的特点。 在经络的本质在现代科学中得到充分理解之前,人们普遍喜欢用“经络现象”一词来表示对现象的认识和对尚未完全了解或难以完全了解的现象本质的表达。 对于中医来说,谈经络现象并非没有道理,因为经...

“肌肤”的意思是什么?
答:肌肤是包住脊椎动物的软层,是器官之一,在人体是最大的器官。皮肤挡住外来侵入,亦保住水份。有保暖、阻隔、感觉之用。肌肤是健康的最外在表现,皮肤很差的人一般身体会有异样。皮肤也是身体的第一道屏障,抵御寒冷和病毒。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是什么意思?
答:“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的意思是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这句话出自《战国策·燕策三》中的《荆轲刺秦王》篇。原文: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