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濂《苏堤看桃花》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投稿:纪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濂:苏堤看桃花

高濂

六桥桃花争艳,赏其幽趣数种,赏或未尽也。若桃花妙观,其趣有六:其一,在晓烟初破,霞彩影红,微露轻匀,风姿潇洒,若美人初起,娇怯新妆;其二,明月浮花,影笼香雾,色态嫣然,夜容芳润,若美人步月,丰致幽闲;其三,夕阳在山,红影花艳,酣春力倦,妩媚不胜,若美人微醉,风度羞涩;其四,细雨湿花,粉容细腻,鲜洁华滋,色更烟润,若美人浴罢,暖艳融酥;其五,高烧庭燎,把酒看花,瓣影红绡,争艳弄色,若美人晚妆,容冶波俏;其六,花事将阑,残红零落,辞条未脱,半落半望,兼之封家姨无情,高下陡作,使万点残红,纷纷飘泊,或扑面撩人,或浮尊沾席,意恍萧骚,若美人病怯,铅花消减。六者,惟真赏者得之。又若芳草留春,翠茵堆锦,我当醉眼席地,放歌咏怀,使花片历乱满衣,残香隐隐扑鼻,梦与花神携手,巫阳思逐,彩云飞动,幽欢流畅,此乐何幽!

杭州西湖秀丽,其中苏、白二堤尤负盛名。堤上拱桥卧波、碧水流月,四时之景各异。每及春天,堤上桃花俏艳,游人往观如云,这篇《苏堤看桃花》即写这一奇景。流笔之下,极尽物态,真是写尽桃花韵致。

这篇文章开宗明义,发端便讲“六桥桃花,幽趣数种”。因苏堤上有六桥,故以六桥代指苏堤。而至于“幽趣数种”直接点出苏堤桃花之佳致乃在于“趣”。故其下细赏桃花也就立足于“趣”。谓其趣有六,又表明是由各个不同角度所作出的观察。所谓“趣”之所以成趣,不止于是桃花的静态现象,还包含着观察者的寻觅。本来,若是静态的桃花,虽然时间不同,桃花之态也有种种差殊,但就桃花自身来讲,却难说有多种变化。只有当观赏者能够专注于桃花,从时序的交替与风云的变幻之中细心观察其不同,并且由桃花之物态而及人情之风致,才能将目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桃花写成有生命的桃花,而桃花之“趣”,也就自然显露出来。所以作者讲“其趣有六”之后,谓此六点“惟真赏者得之”。

真赏桃花,觅其幽趣,表现在花自身的无非是其艳丽之态,惟观赏者能够从这种物态中得到启示,方成真赏之趣。所以高濂之观花先主要是写态。“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人面桃花”,这已是《诗经》及唐人诗中早就写过了的,桃花之妖艳,宛然美人,而高濂写桃花之态也不脱这一模式。但其独特之处,却在于能自桃花美人之中,寻觅到各种情态风韵的变化,刻划细致入微。其一是写拂晓景象,烟蔼未尽,晨曦初露,轻露匀洒花心,娇嫩明艳,宛然佳人晨起初妆;其二是写月下桃花,妙在朦胧之景,况且临湖映水,轻风徐来,和月流动,与美人幽闲漫步于月下相仿佛;其三写春色将阑,夕阳西下,一抹余晖飘洒在繁花之间,妩媚之态如美人醉酒,嫣红力倦;其四写细雨过后,花色湿润,鲜艳无比,如出浴美人;其五则讲赏花之人置酒花前,亦饮亦赏,酒醉人而花亦醉人,惟酒意微醺,花影扶苏,其俏无比;其六是讲春意将尽,风雨残红,零落飘泊,虽如美人之伤楚凄然,但其流连之态却有脉脉情意不尽之感。这便是苏堤桃花之态,时间不同,其趣也各异。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虽然六写桃花,然六次所写有一个共同点,在极写物态之时皆将其置于一种扑朔迷离之中,或轻烟未尽,或薄雾还存,或夜月朦胧,或细雨霏霏,或酒意微醺,或寄意恍惚。初看上去,以为这样写桃花终是“隔了一层”,未必得其真谛。其实作者写花之妙绝乃在于此。设若摹写花事,一枝一叶,巨细不遗,虽然表面真实,但至多是镜面映花,有形而无情,更不用说要写观赏桃花的真趣了。而稍施薄雾,轻云淡月,却往往含有一种欲显欲隐的意味,和意境朦胧的美感,这恰如隔户窥视佳人,虽然绣帘半掩,鬓云抛落,但铅净自然,却是本色。何况忧抱琵琶半遮面又正含有一种内中情态和无穷的想象。花如美人,道理自然相同。正因为这样,作者在六写桃花之后,虽说风雨残春,仍是对酒当歌,寄意咏怀,神思之中,但觉花香依旧,若梦若幻,甚而“梦与花神携手,巫阳思逐”,“幽欢流畅”,故而兴叹说“此乐何幽!”进入与花同化的灵幻之境,将真赏幽趣写得淋漓尽致,而韵味却是绵绵不绝,令人遐想不已。



~

高濂的(六和塔夜玩风潮)的翻译
答:译文:春天时幽赏:我在月光下看梅花,八卦田看菜花,虎跑泉试新茶,西溪楼吃烤笋,保钱塔看明白山,苏堤看到桃花。夏天的时候被奖赏:苏堤看到新绿色,三生石谈月,飞来洞避暑,湖心亭采莼。秋天时幽赏:满家巷赏桂花,胜果然寺望月,乐洞水雨后听泉,六和塔晚上玩风潮。冬天的时候被奖赏:三茅山顶...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的翻译
答:翻译为:我当时被夭然桃花所迷恋,竟然不愿再迈开到湖上的脚步,该句出自明代袁宏道的《西湖游记二则》,原文节选如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译文:我当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

论琴高濂文言文
答:西泠桥玩落花 三月桃花,苏堤落瓣,因风荡漾,逐水周流,飘泊孤踪,多在西泠桥畔堆栈。粉销玉碎,香冷红残,片片似对骚人泣别,豪举离樽,当为高唱渭城朝雨。 天然阁上看雨 灵雨霏霏,乍起乍歇;山头烟合,忽掩青螺;树杪云蒸,顷迷翠黛,丝丝飞舞遥空,濯濯飘摇无际。少焉霞红照水,淡日西斜,峰峦吞吐断烟,林树零瀼...

苏堤杂花原文及翻译注释
答:原文:《苏堤杂花》宋 释惠明 苏堤春晓色如烟,江上风清柳自闲。宛在中央堪系马,欲从何处学观鱼。翻译注释:苏堤春晓景色美如烟,江上清风柳枝舞自闲。美景就在西湖中央,可以拴马停留赏景,在何处去学观鱼。苏堤:即杭州西湖的苏堤,是著名的风景区。春晓:春天的早晨。色如烟:形容景色朦胧如...

李韵的文言文
答:苏堤看桃花 六桥桃花,人争艳赏,其幽趣数种,赏或未尽得也。若桃花妙观,其趣有六:其一,在晓烟初破,霞彩影红,微露轻匀,风姿潇洒,若美人初起,娇怯新妆。 其二,明月浮花,影笼香雾,色态嫣然,夜容芳润,若美人步月,风致幽闲。其三,夕阳在山,红影花艳,酣春力倦,妩媚不胜,若美人微醉,风度羞涩。 其四,细雨湿...

叶飞文言文
答:苏堤看桃花 六桥桃花,人争艳赏,其幽趣数种,赏或未尽得也。若桃花妙观,其趣有六:其一,在晓烟初破,霞彩影红,微露轻匀,风姿潇洒,若美人初起,娇怯新妆。其二,明月浮花,影笼香雾,色态嫣然,夜容芳润,若美人步月,风致幽闲。其三,夕阳在山,红影花艳,酣春力倦,妩媚不胜,若美人微醉,风度羞涩。

翻译句子,(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2)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
答:出自:袁宏道 〔明代〕《晚游六桥待月记》原文: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沉衣中流文言文
答:苏堤看桃花 六桥桃花,人争艳赏,其幽趣数种,赏或未尽得也。若桃花妙观,其趣有六:其一,在晓烟初破,霞彩影红,微露轻匀,风姿潇洒,若美人初起,娇怯新妆。 其二,明月浮花,影笼香雾,色态嫣然,夜容芳润,若美人步月,风致幽闲。其三,夕阳在山,红影花艳,酣春力倦,妩媚不胜,若美人微醉,风度羞涩。 其四,细雨湿...

高濂《山满堂观柳》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答:高濂 苏堤跨虹桥下东数步,为余小筑数椽,当湖南面,颜曰“山满楼”。余每出游,巢居于上,倚栏玩堤,若与檐接。堤上柳色,自正月上旬柔弄鹅黄,二月娇拖鸭绿,依依一望,色再撩人,故诗人有“忽见陌头杨柳色”之想。又若截雾横烟,隐约万树;欹风障雨,潇洒长堤,爱其分绿影红,终为牵愁...

苏堤春晓的原文及翻译
答:苏堤春晓的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北高峰上月轮斜,十里湖光共一涯。破晓春天青白色,东风吹冷碧桃花。翻译:北高峰上圆月斜挂,洒下淡淡月光,湖光显山色,明暗成对比,十里西湖引向深远处。春天的破晓时刻天空一片青白,一阵东风吹来,乍暖还寒,但鲜艳的桃花已经报告春天醒了。《苏堤春晓》是清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