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力量是如何从思想转变来的

作者&投稿:集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文题目:

关键词:马克思 恩格斯 物质 力量

稍微熟悉马克思著作的人都知道马克思的一句名言:“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①这话之所以正确,不仅仅是因为它是马克思说的,而主要是它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里的理论,应作广义的理解,泛指一切来源于实践而有系统的思想。我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一辑)的“前言”中指出:“凡够得上称为思想的,起码应具备几个必要的条件:(1)有实际针对性,是针对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而做的思考,不是胡思乱想。(2)有系统性,对问题的发生、发展及其利弊,应对的方法,都提出见解,不是散漫无稽的只言片语。(3)有一定的影响,在社会上不发生任何影响的思想,在思想史上不可能占有地位。”②

我是研究思想史的,对思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自然是十分重视的。假如思想对于社会发展不起什么作用,研究思想史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西方有学者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话有点夸张,但不无道理。历史是人创造的,而人是有思想的,人们都是按照一定的思想去行动的。尽管历史所成就的模样,并不是参与创造历史的人们事前所预想的那样,但也正因为历史的创造者们思想各不相同,所以历史才和他们每一部分人的想象都不一样。由此,我们研究历史的创造者们的思想,即追问他们是为什么起而行动,又为什么是那样去行动,就不是没有意义的。

思想是为应对现实问题而产生的。能够产生思想的人,一般来说,不会是那些为求得起码的生存而碌碌奔波的劳苦大众,而通常是受过一定教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有比较稳定的生活来源,并可以享有超过一般生存线以上的生活条件的人。当然,即使这样的人,也并非都能产生合乎我们前述三种条件的思想。思想需要训练,没有一定的训练,很难产生有价值的思想。这就是为什么迄今在我们所闻和所见的社会中,能够提供出有价值的思想的人总是极少。至于能够称得上思想家的人就更少了。

但重大的历史运动,总是有很多很多人参加的。那么,这很多很多人是被什么样的思想鼓动起来的,是如何被鼓动起来的呢?在我们上引的那句马克思的话之后,马克思又接着说:“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③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根本,照我的理解,一是大众心理,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把握到这两点,看准了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就能掌握群众,思想就能变成很大的物质力量。在我国清朝末年,政治腐败,百业萧条,外受列强侵凌, *** 日削,国将不国,内部民不聊生,危机四伏。绝大多数人都感到,必须有某种根本的改变才能延续国命与民命。革命党人和立宪派都看到了必须从根本上幡然改途,否则糜烂而已。双方取径不同,但从根本上改变制度、体制之意相近。所以,各能抓住一部分群众,演出革命与改革的一幕一幕的历史活剧:或者是屡败屡起地发动武装起义,或者是一波一波地掀起立宪运动的 *** 。而到了1910年,立宪运动一再遭挫折之后,立宪派也认识到,革命之危机已不可免。梁启超发表《论中国国民生计之危机》与《国民破产之噩兆》两文,表明他已认识到清朝必将灭亡的趋势。所以,后来立宪派陆续转变到拥护革命的立场上来,形成两大势力联合,迫使清帝退位。

清末革命与立宪两大历史运动,很可说明思想变成物质力量的道理及其机制。由于王朝的政治腐败,官吏贪庸,官府失去公信力,人民遂有思变之心理。而时势的发展趋势是必须做制度与体制的某种变革。这是革命党人与立宪派藉以发动群众,吸引群众参加革命运动或立宪运动的客观基础在这种客观基础之上,革命党和立宪派的领袖们逐步提出有系统的革命思想或立宪思想,再利用报刊、演说、相互间的串联等方式和渠道,加以传播,以影响和掌握群众,使其加入到自己领导的运动中来。革命党人还利用了明季以来深潜于民间的反满心理,作为其动员群众最有力的武器。而1910年后,立宪派之态度转变,他们敏锐地觉察到时势发展趋势的变化和大众心理的变化,及时地修订其思想、路线和策略,造成清末两大社会力量的合流,迅速摧垮清王朝。这一点,更有力地显示出思想变成物质力量的历史真实性。

但是,人们不应误解,以为只有正确的理论和思想才有可能和有机会变成物质的力量。事实上,错误的、有害的思想及理论也能变成物质的力量,因而造成巨大的社会灾难。例如日本军国主义者为实现其黩武和侵略的野心,也曾提出他们的思想和理论来影响和俘虏群众,发动侵略战争。德国的希特勒及其纳粹党人,也曾提出他们的思想和理论以影响和俘虏群众,夺取权力和发动侵略战争。人们何以会接受他们的错误的思想理论呢?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时势的发展并不是直线前进的,有时会发生曲折,甚至逆转;另一方面,大众的心理并非总是健全的,在某些社会条件下,人们的心理会发生扭曲。这时,错误的思想理论便会借机乘虚而入,在扭曲和病态的心理中发酵,像传染病似的迅速蔓延开来。日本军国主义者利用了日本人民对天皇的迷信与崇拜的心理,以及广大民众幻想迅速改变贫穷困苦的境遇的心理,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及亚洲许多国家的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希特勒及其纳粹党人,利用了德国下层群众对现状的极端不满的心理,遂得以夺权上台,并进而发动侵略战争,造成世界性的大灾难

既然正确和错误的思想都有可能变成物质的力量,并造成重大的社会后果,人们就不能不对思想及其后果抱持非常谨慎的态度。而要使大多数的民众能够对某种思想有一定的鉴别的能力,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提高教育的程度。在教育不发达的社会里,谣言和迷信总是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教育就是尽量地缩小这个市场。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应当大力提倡言论思想的批评自由。马克思说,历史从矛盾的叙述中清理出来,真理通过辩论而益彰显。通常,用错误的思想欺骗和愚弄群众的人,最怕公开的讨论与辩论。所以,在一个言论思想可以自由讨论和自由批评的社会里,错误的思想影响乃至俘虏群众的可能性是最小的。

我们自命可以产生思想的高层知识分子,应当特别注意训练自己的思想,随时用事实来检验自己的思想,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在讨论与辩论中,使自己更加接近真理,用真理的声音去影响群众,并在群众的实践中验证自己的思想的真理性。

注释: ①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页。

②见《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1辑,第4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③同①。

~

先进的思想,一旦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物...
答:原话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 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出自哪儿
答: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页)

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
答: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力量如何转化为物质力量?求助大佬们_百度知 ...
答: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 主要两个方面,一是要内化于心,可以通过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并强化制度保障,形成个体意识、情感认同、信念形成、意志坚定。二是要外化于行。要落实、落细、落小,不尚空谈,脚踏实地,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精神力量等于物质力量?
答:总的来说精神力量是不存在的,物质力量是一种客观存在。精神力量就是指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中产生出自信、自强的激情与活力,及其与之相对应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约束力。是部存在的。物质力量是在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切领域里,可以改变一种以上的事物原先运动或发展状态的各种能力都叫做...

如何理解思想的力量?
答:“思想”一词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想法、以及对事物发展规律揭示的理论等等。与思想力量相对的是人本身的物质力量,即人的体力、武功、身体特长等。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物质力量是最基本的:脚没有力气则不能走路,手没有力气则不能作业,生产食物,吃饭等。所以抽去物质力量的人类将...

人的本质力量是什么
答:实际上是审美产生的基础,在审美活动只能够,人在直观的层次上市审“对象”,而在深蕴的层次上,确实通过对象来间接的审“自己”。只有在先在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审己”。而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通过创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尽情展现出来。

如何才能提高自我的管理能力
答:一、沟通能力。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需要善于倾听。一般来说,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应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提高理解别人的能力;二是提高表达能力。惟有如此,才能更多的认同感、理解程度及共鸣。二、决断和应变能力。对于情节严重的冲突,或者对立面的矛盾事件,要有正确加以排解的能力。即使在状况不明、...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儿来的?
答: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

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谁说的
答:雷锋 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