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作者&投稿:秋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净土法门特别谈到出世间法的特点,就是讲「真为生死」。我们来修行佛法——念佛,不是为了求人天福报、不是为了得二乘的化城、不是为了开悟得神通,真的是为了了生脱死而至诚求往生的。

真为生死,其中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念死」,思惟死亡这个问题。印光大师写过一个很大的「死」字,下面有一行小字:「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自成!」因此他才一再告诫我们「将死字挂在额颅上」。

在菩萨「八念」和「十念」的修法当中,都有「念死」这一项。对这一点,可能我们要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来体认:为什么要念死?首先要知道我们必定会死,要正视这么一个问题。但是众生都具有与生俱来的身见我执,很留恋这个生命,贪生怕死。怕死的一个表现就是他不讨论这个问题,回避这个问题,认为死跟他无关,都是别人的事情。所以现在一定要想到,我必定会死,这是谁也避免不了的,要把这个「死」放在眉梢上。当你想到自己必定会死的时候,就自然会淡化对这个世间五欲六尘的贪恋执著,就会把虚荣心、我慢心降伏下来。

如果你觉得在这世间还活得很滋润,寿命还很长,身体很健康,荣华富贵也都有,那一定会增上炽盛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回避「死亡」的问题,甚至都不敢谈论。

你看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比如自己家里的一位亲属得了癌症,无论是医生还是家人,本能的反应就是隐瞒。其实这对病人并不好,毕竟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隐瞒让他没有心理准备。

那你为什么会隐瞒?或者病人为什么也不想知道真相?实际上都是怕死的表现,都是身见太强的表现。

实际上我们要知道死亡是必定的,这个由地、水、火、风四大组合而成的肉身,从一出生开始,就念念地生灭,就在走向死亡,就好像一块石头从山顶上往下滚,迟早要滚到山底一样。

而真正学道人就要像彻悟大师说的那样:「沙门者,学死者也。」沙门就是学死的,如果真为生死的心发不起来,一切开示都成戏论。

要思惟在尘点劫以来,我们在轮回过程当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从这个皮袋钻到另外一个皮袋,从地狱转生到畜生、到天堂、到人间……我们曾经死亡过的身体超过大千世界微尘的数量。

我们在轮回过程当中因爱别离苦所流下的眼泪,多于四大海;我们沦落在狗道中仅多次成为一只白狗的骨头,堆起来都高于须弥山。轮回之苦不忍卒说。

思惟死亡的痛苦,就能生起修道之心。那怎样在修道中系念「死」?怎么叫精进不放逸「修死想」?有一次佛就向比丘们问过这个问题:怎么才能够为不放逸比丘修死想呢?

有一位比丘说:我就思惟我只有七年的寿命。佛就告诉他:这叫放逸修死想。另一位比丘说:我就思惟我的寿命只有七个月。佛说这也是放逸。

之后佛依次回答比丘们,思惟寿命只有七天是放逸,六天也是放逸,五天、四天、三天、两天、一天也是放逸,乃至于思惟寿命只有一顿饭的时间也是放逸修死想。

最后有一位比丘说:我思惟我的生命就在呼吸间,我这一口气呼出去,就保不准它能够吸进来了。佛这才认可:你这样思惟修死想,才叫不放逸,生命就在呼吸之间!

如果用这个标准来看,我们都是放逸懈怠者。我们总是认为自己的寿命还很长,念佛可以慢一点,还有的是时间。

所以我们要依佛所教,思惟死亡是必定的,生命就在呼吸之间,如救头燃地精进念佛!南无阿弥陀佛!



~

诚心请教佛家弟子
答:如果是生到天道或者往生极乐了,身体是非常非常柔软的,越柔软,说明去的地方越殊胜,如果非常非常的僵硬,那就有点不妙了。我们做超度,最讲究心诚,如果能为你姥姥在十斋日持斋,并做功德消除她的业障,回向给他的远亲债主,不久就可以得生善道,当然最好就是往生,不过这个也要看造化了。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