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文言文劝学译文及注释

作者&投稿:浦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注释


  1、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2、已: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日晒。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经墨线丈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跂:提起脚后跟。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假:借助,利用。

  21、舆:车。

  22、利足:脚步快。

  23、致:达到。

  24、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25、绝:横渡。

  26、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27、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8、兴:起。

  29、渊:深水。

  30、蛟:一种龙。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3、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4、骐骥:骏马。

  3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锲:用刀雕刻。

  38、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40、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

  41、螯:蟹钳。

  42、躁:浮躁,不专心。

3.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XX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

4.通假字


  (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5.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义:用,因为;今义: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义:验,检验;今义:参加,参见)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义:安置,安身;今义: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6.词类活用


  (1)动词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3)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4)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

7.一词多义


  (1)绝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2)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记(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4)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

  (5)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8.文言虚词


  1.而

  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于

  (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

  4.焉

  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9.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

  3.倒装句

  (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

荀子劝学的文言文
答:5. 帮忙找古诗《劝学》是《劝学》的古诗,不是文言文, 《劝学》 (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注释: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白首:人老了,指老人.译文: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

张咏劝学和劝学翻译
答:6. 《劝学》文言文翻译 《劝学》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 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

孔子劝学文言文阅读
答:孔子的教育家、思想家之谓由此可见一斑。 寓意:人不能光凭天资,还要勤奋学习,多加实践,才能提高自我! 4. 孔子劝学文言文 孔子劝学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

孙权劝学译文
答:一、译文 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裨益。”吕蒙才...

孙权劝学的文言文翻译
答:我国的文言文博大精深,历史长远,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下面我们来看看孙权劝学的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借鉴。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

孙权劝学原文及译文注释
答: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孙权劝学原文及译文注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师旷劝学原文及翻译(师旷劝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答:3、师旷劝学翻译注释。4、师旷劝学的翻译和赏析。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2.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3.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4....

文言文 孙权劝学 注释
答: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如今执掌大权,管理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哪里是要你成为研究经书,传授经学的学官呀!只不过是要你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往事罢了。你说你事务多,能像我(有那么多事务)一样?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读书对我)十分有效益。...

苏东坡教人写作文言文翻译
答:3. 苏轼抄书,这篇文言文的翻译,以及重点字词的解释学 【苏轼抄书】译文 司农朱载上曾经分教于黄冈县。当时苏东坡被贬谪居住在黄州,不认识朱司农。有位客人吟诵朱司农的诗说:“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 苏东坡惊愕地说:“什么人作的诗?”客人回答是朱司农所作,苏东坡再三称赞,认为很有幽雅的情趣 有一天,...

《孙权劝学》的文言文翻译。
答: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