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地球上的星星读后感50个字

作者&投稿:磨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昨日晚上看了印度影片《地球上的小星星》,触动颇深。影片中的小主人公因为拼写障碍曾一度被老师宣布为智障。被第一所学校开除后,父母无奈把他送到一所寄宿学校。重复以前学校的故事,他被罚到教室外面罚站,门门功课得零分。他彻底自闭了,不再说话,不再玩耍,甚至他最爱的妈妈打电话给他他也不再接听。直到一个年轻的美术老师的出现才改变了他,他发现这个小孩存在的问题,帮忙他克服了拼写障碍,并使他的天生的绘画才能得到充分发掘,他的画征服了所有的人,他成为学校里的明星人物,每个老师学生都喜爱他。他彻底告别了以前的那个他,笑容重新回到脸上,自信活泼健康快乐。是那个美术老师拯救了他,如果没有他,他或许会被这个社会,这个教育制度扼杀至死!
是啊,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小星星,都有他的闪光点。但是社会却简单粗暴的用学习成绩衡量一切,成绩好就是好孩子,有前途有期望。成绩不好就是坏孩子,不听话,惹事,一无是处。学校老师双重打压,孩子自卑痛苦。正如影片中那位美术老师说的那样,此刻很多父母不是在养育孩子,而只是在养一匹“赛马”,把他的各种期望压在孩子身上,逼迫孩子实现自我的目标。孩子的天性被完全打压。家长不会理解尊重自我的孩子,也体会不到孩子内心的苦楚。当孩子达不到目标的时候,便指责孩子懒惰,不听话不懂事。并拿成绩好的孩子与之相比较。孩子在成绩面前变得一无是处,他其他方面的优点被完全忽视。身为老师家长双重身份的我,不是有时候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吗?想想自我的简单粗暴可能会给自我的学生带来的伤害就有些惭愧!以后真的就应从学生自身出发,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思考,或许会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吧!
其实每个孩子都就应有他绚烂多彩的童年,家长老师更就应走到孩子的内心,找到真正适合他自我的学习方式。孩子认识的字多或者比较大的数字的算术题会做家长就会很高兴,所以有时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就生硬的去教。小孩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枯燥乏味的学习对她根本就没有任何吸引力,或许作家长的就会不高兴。有天早上,泉泉告诉我:“妈妈,我爱学习。”我十分高兴,她之后说:“我想让妈妈高兴,所以我爱学习。”听完女儿的话我内心真的好沉重,孩子并不是从心底里爱学习,她是为了让妈妈高兴才学习,或许我的教育方法也有些急功近利了。如果单单追求孩子多认识部分字或会几道算术题,而让她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那就得不偿失了。
作为家长的我真的就应抛弃功力思想,走进孩子内心,让她更加自由健康快乐的成长!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这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教育意义的电影,是一部充满爱的电影。 《地球上的星星》讲述一个小男孩,他有着读写障碍症,却被认为弱智,因此差点崩溃,所幸被美术老师鼓励,展现绘画天赋,重拾自信。看完这部电影,不由想起《放牛班的春天》,感觉两部电影异曲同工。
小男孩伊桑大门牙、瘦弱、眼睛大大的。在他眼睛里,世界神秘可爱充满色彩,他喜欢天空、白云、飞鸟、河流、小鱼,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视小水坑,欣赏它被人踩出的水纹和倒影。
伊桑上三年级,他的世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未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他所有的功课从来都是不及格甚至是零分,所有的字母和数字他都会写错,老师们经常让他罚站在门口,父亲对他呵斥、打骂,同学们瞧不起他,说他是个傻瓜。只有妈妈一如既往的爱他、关心他,可是最终也阻挡不了伊桑被学校开除,被送到寄宿学校的命运。伊桑很伤心,甚至到了绝望的边缘,他不再对任何事情感兴趣,包括不再和任何人说话,成了一个自闭儿。到了新的环境,他更加沉默,就在学校准备通知他的父母把他领走的时候,故事情节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美术代课老师尼库巴的出现了,尼库巴一出场就体现了与众不同:未见其人,先闻笛声,他引起了孩子们莫大的好奇。
在笛子欢快的调子中,小丑装扮的老师笑哈哈的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影片的背景音乐更是一大亮点,不仅旋律配合影片所渲染的情绪恰到好处,歌词的内容也是极符合情节的需要,似乎都是为影片特意度身制作的,不仅烘托了气氛,让观众的情绪被调动的和影片的节奏平行,琅琅上口的歌曲恐怕也会流行起来,为这部影片的宣传起到很好的作用。
细心的尼库巴老师发现了伊桑的不同,通过他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家访,他发现伊桑是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但是他却有着别的孩子没有的绘画天赋,他在伊桑家里发现了伊桑的画和伊桑画的伤心故事书,他深深地被伊桑打动,他决定帮助伊桑。

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

这位充满爱心的美术老师为了帮助伊桑重新找回自信,在搜集很多资料后,在一节美术课上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从前有个小男孩,他不会读不会写,尽管他已经很努力了,他还是记不住X是在Y之前的,字母是他的敌人,在他眼前跳舞,使他痛苦又烦恼,学习使他厌倦,可是没有人来分担他的忧愁,他的小脑袋瓜里充满了幻想,连字母表都在跳迪斯科,大家都取笑他,但是他仍然很坚强,但突然有一天,他一举成名,但他的理论被广为传播时,全世界都震惊了。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故事讲到这儿,伊桑瞪大了眼睛不敢抬头,觉得老师是在说他,可老师拿出一个人照片,孩子们大声喊:“艾伯特.爱因斯坦。”尼库巴接着说:“对了,爱因斯坦,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以一出“相对论”震惊世界,布朗运动、光电反应,他因此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奖。”这时的伊桑以从来没有过的惊奇地眼神紧紧地盯着尼库巴的一言一行,老师拿出一个直升机的草图继续说:“这不是普通的直升机,著名的艺术家莱昂纳多.达芬奇,这是他的作品一幅直升机草图,在15世纪,比第一架飞机的诞生造了400年,达芬奇在读和写方面也有很大的困难,他有时候这样写字。”尼库巴写了一句英文,孩子们都看不懂,但当老师拿来一面镜在放在那句英语旁边时,孩子们发现达芬奇所写的英语字母全都是反的,在镜子里是一句正确的语句。
接下来,尼库巴让伊桑去开一下电灯,伊桑怯怯地低着头去把电灯打开。尼库巴这时问:“是谁发明了电。”伊桑马上回答:“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老师大声赞扬他:“完全正确,伊桑,可是他也背不出字母表。”他让伊桑回到坐位,不要关灯,说:“让我们感受下爱迪生带来的光和热。”接着,尼库巴又举出很多名人的例子介绍他们同样小时候存在着读写困难,他们中有画家、音乐家、作家,他们由于无法识字,用画画和音乐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在老师叙述过程中,伊桑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和放松感,整个课堂呈现出愉快地氛围。尼库巴最后说:“为什么我要给你们讲这些,我是想告诉大家,在我们周围那些用独特眼光看待世界的人,最终改变了整个社会,他们的思维很独特,常常让人难以理解,他们是少数派,一旦他们的成绩被世人所知,大家都震惊了,今天的美术课,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些伟人,让我们把这些人铭记在心,让我们走出去,创造出些不同的东西。任何你感兴趣的东西,石头、木棍、垃圾。”孩子欢呼着跑出教室,

尼库巴留下伊桑,和蔼地说:“有一个人我没有提到,也许是因为他现在还没有那么有名,但是他有着同样的困惑,这个人叫尼库巴。”伊桑瞪大了眼睛看着尼库巴,尼库巴蹲下来继续说:“我小时候和你一样,我父亲从来就不理解我,他觉得我很调皮,想尽各种理由逃避学习,他对我不抱任何希望,他觉得,一个白痴怎么可能成功呢?可是现在,我却站在这儿。”尼库巴和伊桑来到池塘边,孩子们有的在打水仗,有的在做手工,伊桑找到一个僻静的角落,掏出一个小口袋,里面有绳子、小木棍、石头铅笔头、芭蕉叶,他竟然神奇般的只做了了一艘后面带着螺旋桨的能在水上滑行的水上飞机,在尼库巴和同学们的欢呼声中,伊桑却静静地离开了,他的心门还没有打开。
尼库巴带着伊桑的所有作品找到校长,校长正准备开除伊桑,尼库巴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伊桑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他只是有阅读障碍,并且主动要求为伊桑补课,并且告诉校长伊桑的兴趣点在绘画上,当校长看到伊桑充满想象力的绘画作品时,也被深深地感染,同意了尼库巴的意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尼库巴耐心地用尽了各种办法帮助伊桑记忆:在沙子上写、用皮肤感知、用橡皮泥捏字、用智力玩具锻炼手的协调能力、跟录音读,在愉快的日子里,伊桑一天天的在进步,不但书写的很漂亮,而且已经可以自己读书。伊桑和他的距离越来越近,最后终于打开内心快要关闭的门,走出了乌云 。
为了让伊桑显露他的绘画才华,尼库巴向校长建议要举办绘画比赛,这也是整个影片的高潮部分。当校长宣布获胜的画是那个九岁的三年级生,伊桑.那喀什.阿瓦斯时,背景音乐响起,全场掌声雷动,有很多教过他的老师都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而伊桑却躲在人群中不敢站起来,他是那样的惊慌失措,孩子们把他推了起来,在尼库巴鼓励的眼神下,伊桑一步步走向舞台,当评委亲吻他并给他颁奖的一刹那,全场的人都站了起来,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伊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眼泪夺眶而出,一下子扑到了尼库巴的怀里。
“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每一个人都可以用爱点亮星星,每一颗星星又会用自己的光照亮这个世界。最终伊桑的才华得到认可,笑容重新回到他的脸上。影片用细腻的笔法描述了伊桑的情感转变,让观众沉浸在伊桑的世界里,跟他一起哭,一起笑。影片用伊桑的故事讲述了一类人的经历,有些人可能和伊桑一样幸运,被

解救了出来,有些人却可能被吞噬在无情的现实社会里。但无论如何,都是时候该重视起对他们的关心与关注了。正是因为很少有人会耐下心来寻找、欣赏那些非正常人身上的优点,才造成了诸多我们未曾见到的悲剧发生。那些我们忽视,甚至蔑视的人,但当他们的理论公布于众时,世界震惊了,他们才是真正的赢家。就像影片中说的那样,“那些人可能就出现在我们当中”。平凡的我们虽然没有伯乐那样的能力可以发掘千里马的潜在能力,却可以用爱温暖他们,帮助他们,而希望多一点的人可以拥有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我们也需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美的地方。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也许他们看起来很平凡,但是我相信每个平凡的学生都有一颗不平凡的心。也许我们对学生的忽视会造成学生一辈子的遗憾。所以,我想,不管学生的缺点如何,每个人都是善良的,只要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通过耐心的引导,每个学生都会走上正确的道路。就像影片中的伊桑,如果没有美术老师尼库巴的细心与耐心、爱心,也许伊桑走上的就是另外一条路。这条路不再光明,不再多彩。我们可以想象,没有尼库巴,伊桑会是怎样的。在父母的责骂,伙伴的嘲笑,老师的刺激下,他有可能走向歧途。在这种不良环境中长大的他,以后性格将是孤僻、冷漠、心胸狭窄、充满仇恨的。对社会上的所有事情将是另一种态度,偏激的、执拗的。
每个老师,都有责任对任何一个学生负起责任,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乐观的、光明的道路。

根据老师的推荐,我在家里(在哪都无所谓)观看了一部印度儿童影片《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影片很感人,让我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这部片子讲述了一名9岁的小男孩伊桑的故事。伊桑虽然学习很差,但是他的画画得非常好,想象力丰富。上课时,他的注意力很不集中。因为他总喜欢观察池塘里的小鱼、树上的小鸟、地上的小水坑他觉得这比上课有意思多了。可是伊桑的成绩太差,老师觉得他已经没救了,经常罚他站在门外,不让他听课。而同学们呢,也天天嘲笑他。爸爸实在没有办法,就把他送到了寄宿学校。到寄宿学校后,伊桑难过极了,一句话也不说,除了他的同位没人愿意理他。直到有一天,美术老师拉姆来了,他发现伊桑有绘画的天才。拉姆老师从字母开始教伊桑,伊桑的学习慢慢有了进步,也有了自信。后来,伊桑在绘画比赛中赢得了第一名,当老师同学看到他画的那么好时,他们都目瞪口呆、非常惊讶。当我看着伊桑拿着奖状,向拉姆老师跑去,伊桑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伊桑很幸运,因为他遇到了一位真正关心他、了解他的好老师——拉姆。拉姆老师用很多有趣的方法帮助伊桑学习读写。他们在沙堆里用手指写字母、用彩色的橡皮泥捏成字母,拉姆老师还带着伊桑到操场上,在台阶上跳来跳去地练习计算,就这样,伊桑慢慢地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我一边看,一边想:拉姆老师用这种方法教学,太有趣了!
  我不由想到了我的老师。说实话,有些课,我一上就想睡觉,真希望能早点下课;但也有一些课,老师上得妙趣横生。如果世界上多几位像拉姆一样的好老师,把每一节课都上得生动有趣,让同学们天天都开开心心,该多好呀!
  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大教育:一、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有些只是成绩不好罢了,他或许在其它方面有特长,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请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更不能用显微镜去看我们的缺点,那不是刺激我们幼小的心灵吗?拉姆的与众不同在于他教育小孩主张用爱去感化教育他们,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落入人间的晨星,要去发掘每个孩子的天赋,不能用成绩去衡量一个孩子的价值。爸爸、妈妈们要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这样孩子会得到鼓励和帮助。二、爸爸、妈妈你们也有过成绩不好的经历,为何要为难我们呢?我们何尝不知那怎么也学不会的感受呢?有了问题,不要什么不做就只会埋怨,埋怨有用吗?找到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我们是会改变的,爸爸、妈妈们应该相信这一点。还给我们一片蓝天,带走你们给我们的乌云,让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三、我们都是一颗会发光的星星,我多么希望老师和爸爸妈妈能关心、爱护、帮助每一个孩子,让我们都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呵呵,给个好评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说的是一个叫依夏的小男孩,整天调皮捣蛋,对学习更是提不起劲,已经读了两次三年级,却还是不知悔改,自己就读的学校已经再也无法容仍他了,尽管他的父母再三央求,也无法挽回老师的决定。他的父母很心寒,决定忍痛割爱,将他送进寄宿学校。他整天闷闷不乐,以泪洗面,认为他发亲是把他送进去折磨的,也从此不理他家人了,其实他的家人也挺难受的。 

看到这里,我又忍不住泪流满面啊,难怪电视剧里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从这部电影中我很清楚、很明白父母对我的那些批评都是为我好,可有时总是忍不住嘴快,与父母顶嘴。  记得有一次,我拿着圈着75分的试卷回家,心里充满内疚与不安,但更多的是恐惧,不得已自己签爸爸的名字,最后还是被爸妈发现,面对爸爸严厉的面容,妈妈含着泪的眼神,我情绪很低落,但还是被臭骂一段,父母的骂声使我不知咋的,有了勇气顶起嘴来即使知道错的人是我,趁了一时的嘴快后,随后是一阵阵后悔。 

父母为子女操心一辈子,得来的是不理解的答案,他们的内心是多么可悲啊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的男主角是八岁的小男孩伊桑,一个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男孩。在他眼睛里,世界神秘可爱、充满色彩,他喜欢天空、白云、飞鸟、河流、小鱼,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视小水坑,欣赏它被人踩出的水纹和倒影。伊桑的哥哥尤汗显然和他是两个极端,尤汗成绩优异,在成人以家庭作业、分数、整洁为标准的世界里尤汗无疑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伊桑常常上课捣乱,然后他的家长被叫去学校,被老师一顿批。但他自己却一点也不害臊。最后,他竟然逃学!还谎编请假条,让哥哥尤汗来写。成功后,又一个人在街上闲逛。最后被爸爸发现了,骂了一顿,直接把伊桑送进了技术学校。他刚刚进去,十分害怕,还好有班里成绩最好的一个朋友和他一起玩。后来,来了一位代课老师,这位老师出场是十分怪异。穿着一身小丑的服装,吹着我们中国传统的笛,出场了。他十分可爱、善良、顽皮。伊桑在他的开导下,渐渐变好,学习成绩也慢慢跟了上去。后来又展开了一次“画画比赛”。老师和伊桑的画不相上下,但最后还是伊桑的画,赢得了冠军!开家长会的一天,伊桑的父母以为又要挨批了,结果迎来的是老师们对伊桑的赞扬。当场伊桑父母高兴不已。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这样幸运的遇上伯乐的。我只是希望通过这个电影,让社会和更多的家庭知道,该如何去爱我们的孩子。孩子们如同地球上的星星,他们需要爱,更需要自由,阳光,有了这些才有能力去赢得残酷的竞争和挑战。让我们放开对孩子的束缚,让他们更好的去享受生活,成为闪着光芒的星星。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
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
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观后感:
昨日晚上看了印度影片《地球上的小星星》,触动颇深。影片中的小主人公因为拼写障碍曾一度被老师宣布为智障。被第一所学校开除后,父母无奈把他送到一所寄宿学校。重复以前学校的故事,他被罚到教室外面罚站,门门功课得零分。他彻底自闭了,不再说话,不再玩耍,甚至他最爱的妈妈打电话给他他也不再接听。直到一个年轻的美术老师的出现才改变了他,他发现这个小孩存在的问题,帮忙他克服了拼写障碍,并使他的天生的绘画才能得到充分发掘,他的画征服了所有的人,他成为学校里的明星人物,每个老师学生都喜爱他。他彻底告别了以前的那个他,笑容重新回到脸上,自信活泼健康快乐。是那个美术老师拯救了他,如果没有他,他或许会被这个社会,这个教育制度扼杀至死!
是啊,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小星星,都有他的闪光点。但是社会却简单粗暴的用学习成绩衡量一切,成绩好就是好孩子,有前途有期望。成绩不好就是坏孩子,不听话,惹事,一无是处。学校老师双重打压,孩子自卑痛苦。正如影片中那位美术老师说的那样,此刻很多父母不是在养育孩子,而只是在养一匹“赛马”,把他的各种期望压在孩子身上,逼迫孩子实现自我的目标。孩子的天性被完全打压。家长不会理解尊重自我的孩子,也体会不到孩子内心的苦楚。当孩子达不到目标的时候,便指责孩子懒惰,不听话不懂事。并拿成绩好的孩子与之相比较。孩子在成绩面前变得一无是处,他其他方面的优点被完全忽视。身为老师家长双重身份的我,不是有时候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吗?想想自我的简单粗暴可能会给自我的学生带来的伤害就有些惭愧!以后真的就应从学生自身出发,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思考,或许会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吧!
其实每个孩子都就应有他绚烂多彩的童年,家长老师更就应走到孩子的内心,找到真正适合他自我的学习方式。孩子认识的字多或者比较大的数字的算术题会做家长就会很高兴,所以有时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就生硬的去教。小孩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枯燥乏味的学习对她根本就没有任何吸引力,或许作家长的就会不高兴。有天早上,泉泉告诉我:“妈妈,我爱学习。”我十分高兴,她之后说:“我想让妈妈高兴,所以我爱学习。”听完女儿的话我内心真的好沉重,孩子并不是从心底里爱学习,她是为了让妈妈高兴才学习,或许我的教育方法也有些急功近利了。如果单单追求孩子多认识部分字或会几道算术题,而让她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那就得不偿失了。
作为家长的我真的就应抛弃功力思想,走进孩子内心,让她更加自由健康快乐的成长!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步探索孩子内心世界的影片,我相信每个老师看完后都会觉得感触很多,震撼很大。
小男孩伊桑,有着读写障碍症,所以在学习上,总是遇到很多困难,周围的老师、同学,甚至父母都觉得他很调皮,智商低,大家都在排挤他。后来所幸被一位叫尼克的美术老师发现并给予及时的帮助、鼓励,让他重拾信心,展现着他绘画的天赋.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答:伴随着笑和泪看完了这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深深的被里面的剧情所吸引,同时也被震撼到了。突然在一瞬间明白了这句话:“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看完影片,我从尼库巴老师身上学到了“读懂孩子”和“不放弃”七个字。或许在班级中,很难做到真正的了解每一位孩子,但是...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500字
答: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500字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5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看了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让我触动颇大:触动一:伊桑的学习成绩在学校一直处于最差的'状态...

地球上的星星教育感悟有哪些?
答:教育感悟:所受的教育让你去顺从,配合,并调整自己去适应这个竞争的社会。其实这都算不上教育,而是一个程序,限制你去配合这个模式。其实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把你变成一个小雇员或政府官员,而是要帮助你了解这个败坏的社会结构,然后在社会中得到自由。《地球上的星星》(Taare Zameen Par)是一部儿童...

地球上的星星教育感悟有哪些?
答:刚刚进去,他十分害怕,后来,来了一位代课老师,这位老师出场是十分怪异。穿着一身小丑的服装,吹着我们中国传统的笛。伊桑在他的开导下渐渐变好,学习成绩也慢慢跟了上去。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范文 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或许成绩不理想,或许玩物丧志,或许冲动叛逆,如果用固化的评判标准,或者从成人世界...

儿童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答:导语:儿童的电影最主要的还是要扣人心弦,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儿童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欢迎借鉴!根据老师的推荐,我在家里观看了一部印度儿童影片《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影片很感人,让我流下了感动的眼泪。这部片子讲述了一名9岁的小男孩伊桑的故事。伊桑虽然学习很差,但是他的画画得非常好,...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答: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一)观看了此电影以后我对此感触颇多,首先我想到的是电影命名的独到之处。地球上的星星,看似一个很矛盾的组合,却表达出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地球上的星星,就好比是埋藏在泥土中的钻石一般,他们的存在需要我们去发现,他们的光亮需要我们去打磨,他们的光芒需要太阳去照耀。地球上...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答:看完某一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 你是否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美丽?印度影星阿米尔汗自导自演的一部获奖电影:《地球上...

心中的小星星——《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答:温暖和更多的爱;作为家长也一样,让我们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吧,我们的爱是孩子的第一缕阳光,会让他们一生受用。          每个孩子都是这地球上的小星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每一个孩子都散放出他自己的光芒,世界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人心里的爱。

家庭教育与成绩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答:家庭教育与成绩——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今天,我看完了《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印度电影,感触颇深。这部电影是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和一个小朋友合作完成的。我们都非常喜欢阿米尔汗,因为无论是喜剧还是励志的电影,他都演得很有感情,能演到人的心里去。我们看过他主演的《摔跤吧,爸爸!》和《三傻大闹...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答:一个人趴在高楼上眺望远方,一个人逃课去冒险在教室外面的世界,那样一种宁静的状态,你还能说他只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八岁小孩吗?他对生命的领悟,对美的触觉,对外物的思考已远远超出了他的年龄所能思考的程度,甚至更胜于普通的成人。于是他用色彩,用画笔,将这些美得事物和充满想象力的画面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