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一词出自那里

作者&投稿:滑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应该是《论语》: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一种想思,两处闲愁”出自哪首词~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卷中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过一段记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今人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则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第25页)王说甚是。这首词肯定不会写于新婚后不久。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34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这首词应该作于这一段时间。 婚后,李清照与赵明诚志趣相投,相互爱慕,多年的婚姻生活使他们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夫妻感情。丈夫外出做官,分离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李清照还是无法忍受离别所带来的相思痛苦折磨,她将这种情感淋漓尽至地倾吐到这首作品之中。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就为相思怀人设置了一个凄艳哀婉的场景:色彩鲜艳、气味芳香的红色荷花已经凋零殆尽,坐在精美的竹席上可以感觉到秋的凉意。秋的萧瑟枯萎,叫离人更难以抵御相思愁绪的侵袭,这秋凉,甚至一直穿透离人的心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曹丕《燕歌行》),自古以来,冷落的秋天就是一个典型的悲伤怀人的环境。在这样的季节里,丈夫只身赴任,将自己留在家中,离别的愁苦意绪就时时涌上心头。“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暗含对轻易别离、独自登程的怨苦之意。为生计、前程奔波,离家为官,这在普通夫妻之间都是十分平常的事情,而且还是一件为家庭带来光明前景的令人高兴的事情。对丈夫一腔深情的李清照却并不注重光宗耀祖或丈夫的前程,在乎的只是夫妻的恩爱。所以,她才会埋怨丈夫的轻易离别,将自己独自留在家中。这种埋怨是没有道理的,正是词人这无理的埋怨,才透露出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感。既然离别已经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李清照只能盼望着早日重聚。“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三句,充满着热切的期待之情。自从夫妻分手之后,李清照经常翘首遥望“云中”。其间,或许也有“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之类的误会,有满怀的希望和时时的失望,但是,李清照坚信丈夫对自己的爱情,坚信丈夫牵挂自己如同自己对他的思念。当“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时候,大雁会捎来丈夫的书信,夫妻团圆的日子便指日可待。这种期待与自信,是对丈夫的深情眷恋,是对美满婚姻的最好回味,是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希望。李清照在古代社会里是幸运的,她有了一位心爱的丈夫,有了一段美满的婚姻。甚至是分手之后牵肠挂肚的思恋,也令人羡慕不已。 下片写别后的相思,脱口而出,自然感人。“花自飘零水自流”,写别离已成事实,令人深感无奈,就象春花不由自主地飘零、随着流水消逝而去一样。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词人感觉到一种“长恨此身非我有”的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悲苦。况且,舜华转眼即逝,人生又有多少如春花一般的美好时光呢?词人不禁为此长长叹息。李清照深深懂得丈夫对自己的思念也是相同的,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对丈夫的理解,更增添了思念之情。于是,这种恋情别思就再也没有办法排解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说明词人不堪相思的折磨,也曾做过多种努力,想把自己从痛苦中摆脱出来。然而,所有的努力都归之失败,表面上眉头虽然舒展开来了,但心头的愁结依然如故。相思之情从外在的“眉头”深入到内心的深处,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解脱了。李清照注定要在相思愁苦中煎熬下去,一直等到丈夫归来的那一天。 这首词集中抒发了作者对丈夫的深挚情感,吐露了不忍离别之情以及别后的相思之苦,将一位沉湎于夫妻恩爱中独守空闺备受相思折磨的妻子的心理刻画得细腻入微。作品的语言自然流畅,清丽俊爽,明白的叙述中包孕了无尽的情思。

《爱民堂为涪陵卢使君题》 宋 沈继祖

“学思并重”是什么意思
答:“学思并重”,是孔子的教育观点,他认为学习与思考是进修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环节。《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和学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学是思的前提,只有在学习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思考,才能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如果一味的思考,而不知道掌握知识...

翻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4)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关于学与思的古诗句
答: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有关思考的古诗句 1.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2.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3. 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汤恢《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4.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带思的古诗句有哪些
答:——俞彦的《长相思》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乐府《古相思曲》...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孔子的哪句名言?
答: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译文:意思是在读书的同时更加要善于去思考,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然而只是埋头苦思不进行书本知识的汲取,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得不得解决。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什么?
答:出自《论语·为政》。【作品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品注释】学:学习。而:但是,表转接。思:思考。则:连词,相当于"就""便"罔:迷惑、糊涂,通“惘”。殆:疑惑、危险。【作品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

“学习”这个词的具体来历?
答:①意思是,学了之后及时、经常地进行温习和实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很明显,学习这一复合名词,就是出自孔子的这一名言。按照孔子和其他中国古代教育家的看法,“学”就是闻、见,是获得知识、技能,主要是指接受感性知识与书本知识,有时还包括思的含义在内。“习”是巩固知识、技能,一般有三种含义:温习、实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的殆是什么意思
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寓意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

学而不思则罔后面一句是什么?
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意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

名言———,是孔子对学与思关系的思考??
答:”即:只读书不思考,就会使人迷惘;只空思不读书,就会使人迷惑。思由己出,学自外入;学而不思,则内无自得之明,只是两脚书橱,故迷惘;空思而不学,则外无多识之益,只是井蛙之见,故迷惑。所以学习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只有这样广博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