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而后工》文言文翻译文,谢谢!(⌒∇⌒) 文言文翻译 以的用法

作者&投稿:陀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诗穷而后工
【译文】诗人(总是)在仕途不顺、穷途末路以后诗歌才会写得好。
【出处】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原文】
《梅圣俞诗集》序
作者: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有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生平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文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古文观止》)
【译文】
我听见世上的人说:诗人得意的少,穷困潦倒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世上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古代困窘不得志的诗人的作品。大凡读书人胸里怀藏他所有的学问、抱负,却无法在当世施展的,大都喜欢游山玩水,过着隐居的生活,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这一类东西,往往探索描述它们种种奇怪的形状。他们心里充满着忧虑、愤慨的情绪,产生怨恨、讽刺的念头,倾诉羁旅之臣和寡妇的哀叹,因而能写出人们难于表达的话语,诗人愈是穷困,写出来的诗就愈是技巧高明。既然这样,那么就不是诗使人穷困,原来是诗人穷困了然后才写出技巧高明的诗呢。
我的朋友梅圣俞,青年时凭借先辈的功勋做了官,但屡次参加进士考试,每次都被主考官压抑了,只能在州县做小官,总共有十多年。他年纪快五十了,还接受聘书,做人家的幕宾,压抑着胸中怀藏的本领,不能够在事业上施展出来。他的家在宛陵县,小时候就学习写诗。从做孩童的时候起,他所写的诗就使年长的人惊叹。长大后,致力于六经仁义学说的研究,他写的文章,简洁古雅精粹,不想苟且迎合来博得世人的欢心。世上的人也只知道他的诗罢了。可是当时不论是贤能还是庸愚的人,一谈到做诗,必求教于圣俞;圣俞自己也喜欢把他不得志的心情在诗里表现出来;所以他平生所写的,以诗最多。世上的人已经知道他了,可是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从前王文康公曾经见到他,叹息说:“两百年来没有这样的作品了!”王公虽然很了解他,也终究没有推荐。如果能够使他在朝庭发挥作用,做了《雅》、《颂》一类的诗,来歌颂大宋王朝的功业和德泽,把他奉献到宗庙里去,赶上《诗经》中的《商颂》、《周颂》和《鲁颂》,难道不是伟大的事业么?怎么使他到老也不得志,却写些穷困人的诗,只是借虫、鱼一类的东西来抒发羁旅、愁闷的感叹?世人只是喜欢他诗作的技巧,却不知道他长期穷困潦倒并且将要衰老了,这难道不可惜吗?
圣俞写了很多诗,不肯自己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他的诗多了容易散失,就把他从洛阳到吴兴居留期间所写的诗,编成十卷。我特别喜欢圣俞的诗,曾经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现在看到谢景初能够替他分类编排,我立刻高兴起来,就写了这篇序,把它珍藏起来。
过了十五年,圣俞因为患病在京城去世。我在哭吊之后,为他写了一篇墓志铭,趁便向他的家人索取遗作,得到他的一千多篇遗稿,和原先收藏的,选择其中最好的六百七十七篇,编成十五卷。唉!我对圣俞的诗已经论述得很详细了,因此这里就不再说了。

我听到世上的人常说:诗人显达得意的少,困厄潦倒的多。难道果真是这样的吗?大概是因为世间所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作品。大凡胸藏才智、抱负,却又不能在当世施展的士人,大都喜爱放任恣纵于山头水边。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外部事物,常常探索研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而他们内心郁结着的忧愁感慨愤激等情绪,感发寄托在怨恨讽刺的作品之中,倾诉着逐臣寡妇的的哀叹,写出了人们所难于言传的感受。大概诗人越是困厄,写出来的诗就越高妙。如此说来,那么就不是写诗能使人困厄,而应该是诗人遭遇困厄以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文言文翻译技巧~

借代的翻译、夸张的翻译、互文的翻译、委婉的翻译、用典的翻译。借代的翻译。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借代的使用上差别很大,在古代汉语中,如果把借代直译过来,会让人很困惑,无法理解,所以借代应该意译,译为它所代指的人或物。夸张的翻译。状态、程度方面的夸张,在翻译时前面加上“像要”或“快要”。互文的翻译。互文又称为“互辞”,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翻译。委婉的翻译。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等等,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而把话说得很含蓄,很委婉。我们在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用典的翻译。古人为了使文章典雅,言简意丰,常常会引用典故。翻译典故常采用点义法,即不照抄典故,只点明典故的内涵。

文言文中“以”作为助词的用法是什么

“穷而后工”的文言文翻译
答:白石道人姜 尧章气貌若不胜衣,而笔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图史 翰墨之藏充栋汗牛,襟期洒落如晋宋间人,意到语工,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黄 景说谓造物者不以富贵浼尧章,而使之声名焜室耀于无穷,正合前意。甚矣士之贫 贱不足忧,而学不充道不闻深可虑也! 展...

人有恒言:“文章穷而后工。”非穷之能工也,穷则门庭冷落,无车尘马足...
答:译文:人们经常说:“文章只有在一个人困苦的时候才会精细(或者工丽)。”不是穷困才能工丽,穷困的时候门庭冷落,没有车马来往的烦恼;事情简单,没有信件公文应答的繁琐;亲友不来往,没有追逐宴会的愁苦。生活困难,没有到别人家去拜访的辛劳。每天关起家门独自坐着,和书结成伙伴,想要文章不工丽,...

穷而后工文言文原文
答:1.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 “诗穷而后工”说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认为“诗人少达而多穷”,“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愈穷则愈工”。 “诗穷而后工”,是说诗人在受到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这种思想司马迁、钟嵘、韩愈等人的诗文...

士穷乃见节义 文穷而后工的意思
答:士穷乃见节义。”翻译:呜呼,读书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节操来 士:读书人;穷:困窘;见:看出;节义:节操,气节。“穷而后工”出自”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翻译: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工:精巧,精彩。

士穷乃见节义 文穷而后工的意思
答:“文穷而后工”这句话,则是指在困境中,一个人的文学创作才能更加精湛。这是因为,在困窘的境地中,人们往往会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社会和世界,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和体验。这些感悟和体验可以成为文学创作的灵感和素材,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例如,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在作者...

诗必穷而后工(张潮) 帮忙翻译一下,谢谢
答:就是说:诗人,不达志,不如意,他的诗才会写得好 这里的穷,特指不得志。与“达”相对。《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战国策·秦策三》:“穷而不收,达而报之,恐不为王用。” 元 揭傒斯 《与萧维斗书》:“道行於天下,谓之达;道不行於天下,谓之穷。” ...

穷而后工
答:(一)“穷而后工”的解释——工:精巧,精彩。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二)“穷而后工”在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例子——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如何理解士穷乃见节义文穷而后工的哲理
答:翻译:呜呼,读书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节操来,士:读书人;穷:困窘;见:看出;节义:节操,气节。“穷而后工”出自”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翻译: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穷而后工”的背后 “穷而后工”...

...记与欧公言》《树怨》《文章穷而后工》翻译!(会有重赏)
答:生杀的想法在它脑中旋转,而离开后回来是想法的应征。些许的感谢回应,难度不细微有明显吗?”之后我到了都城,一直担心它无人照养。将来一定找一个一定不杀它的人,把鹿给它,这是我所以放生它的用意。3) 欧阳修曾经说过:“有一个患有出冷汗毛病的人,医生问他患病的原因,他说 :‘乘船时遇到...

梅圣俞诗集序译文
答:大概诗人越是困厄,写出来的诗就越高妙。如此说来,那么就不是写诗能使人困厄,而应该是诗人遭遇困厄以后才能写出好诗来。(提示:欧阳修提出的“穷而后工”说上溯可联系屈原《九章》、《抽思》中的“发愤以抒情”,司马迁的“发愤著书”,李白的“哀怨起骚人”,杜甫的“文章憎命达”,白居易的“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