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怎样应对孩子心理问题 怎样缓解孩子临高考前,家长的心理压力?

作者&投稿:大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高考无疑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广泛,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过去那种“一考定终身”的思想虽然不再完全占据人们的思想,但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却仍然成为许多学生和家庭的热切期盼。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作为高三学生,在高考之前的压力依然有增无减。这时,如何缓解高考前的压力,就成了十分重要的事,它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也可能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环节。
1.良好应考素质的重要性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在影响高考成功的20个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考试时的心理状态,其次是考前的心理状态,第三位是学习方法,学习基础则排在了第四位。由此可以看出,考试之前的心理状态与否非常重要,与考试成绩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
克拉克是澳大利亚著名长跑运动员,在1963-1968年的5年时间里,曾17次打破世界短跑记录。在其运动生涯高峰时期,他也曾两次参加奥运会,但都因发挥失常而与奥运金牌失之交臂,他自己也承认,自己比赛之前的心理压力成为发挥失常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后来,人们在惋惜的同时,把运动场上的这种现象称之为“克里克现象”。
考场如赛场,有一些学生也有此类现象的发生。平时学习成绩优异的他们,在考试之前也准备充分,然而到了考场,特别是高考这种重大时刻,却发挥不出自己的真实水平,留下深深遗憾。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状态和人体生物规律息息相关。当人体体力、情绪、智力处于高潮期时,人的心情就会舒畅、头脑灵敏、精神旺盛、记忆力强、理解能力强。此时,人容易进入处理事件的最佳状态。但如果由于心理压力的影响和准备上的不足,便会产生疲乏无力、无精打采、心情烦躁、迟钝健忘等现象,影响水平的发挥。可见,形成良好的应考素质对于学生迎战高考至关重要。
2.考前常见的不良心理现象及原因分析
2.1 畏惧
某高三女生在第一次模拟考试时,因为成绩不理想而对即将到来的高考产生惧怕心理。在她看来,高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怕考不好,怕分数低。于是,在平时的复习中,她满脑子都是理想大学,但一想到模拟成绩时,就十分害怕,经常发呆,教学内容听不进去。考生到了这个时侯,对较高的分数都会有一种期待和盼望,这是正常的。但不能不现实地幻想,目标过高。不现实的目标引起的不再是持久的努力,而更多的是恐惧或抑郁。人们做事的动机和效果之间不是成正比的关系,适当的期望值对目标的实现有利,但期望值过低或过高都会引起不良的效果。
2.2 浮躁
很多时候,一些平时成绩较好的同学在考前容易出现浮躁心理,多表现为觉得自己模拟考试成绩和名次都不错,继而有了胜券在握的心理,觉得没有什么新鲜的内容能吸自己,兴趣下降,甚至时而莫名兴奋,浮躁不安,希望高考早日来临。这种现象的产生虽与学生自身有关,但与学校对模拟成绩的过分重视也不无关系。一方面,一些学生自认为平时很努力,成绩也不错,于是就自以为是,很容易出现骄傲心理而放松自己的复习。另一方面,学校把模拟成绩等同为高考成绩,让学生从前绷紧的脑子一下子轻松起来,容易盲目乐观,急于求成。
2.3 失眠
考生自感肩上责任重大,担心在高考中出现任何失误,容易过度担心一些事情,思想负担重,因此容易产生失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还有一些考生过于迷信“好的状态”,以至于处处要求完美,出现一点不如意就会导致情绪烦躁,夸大不良后果,造成失眠。而这时,越担心自己会失眠,往往越睡不着。此外,一些考生即使真的失眠了,因为年龄小,马上又要高考,就会对药物产生抵触心理,担心产生副作用,也不愿求助于专业的医疗机构。
2.4 担心
一位家长这么说:“高考在即,这关系到孩子的命运,不紧张那是假的。”家长们持有这种心理状态是正常的,但过度紧张的他们还需要安慰孩子不要紧张,尽量放松。但越是这样,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一位高三学生说,母亲一天到晚让她别紧张,反倒让自己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到了晚上,母亲一再对她说要好好休息,即使孩子关灯休息了,她还会蹑手蹑脚地走进房间看到到底有没有睡着。这么一来二去,反而让孩子睡不着了。家长的这种行为,往往会让孩子产生担心的心理,生怕自己的成绩会影响到父母的情绪,而这种担心会成为考试期间最为不利的因素之一。
2.5 焦虑忧郁
这种心理与前述的畏惧心理有许多相似之处。有这种心理的考生把考试结果看得过重,有的把考试当作对自己命运的“定音锤”,有的把考试当作是对自己能力、水平评价的唯一因素,还有的是怕“砸了锅”后“无颜见江东父老”,等等,往往产生考前焦虑综合症及突发性神经衰弱等现象。
2.6 敷衍应付
有这种心理的学生由于平时成绩不好,明知自己考不好,本不愿意参加考试,但由于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压力,不得不被迫参加,于是走过场,敷衍了事。
3.对策
考前不良心理错综复杂,形成这些不良心理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涉及到家庭背景、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及本人的人格特征等方方面面。预防和控制这些不良心理,需要家长、老师及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3.1 正确对待高考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种种不良高考心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对高考缺乏正确的态度和认识。高考只不过是社会分类培养人才的一个测试。高分只是说明高中的课程学得得心应手,大学的专业与高中课程联系不大,或者只是某一科联系大一些。重点与非重点的大学生活实质差别并不大,并不是上了重点大学的学生都是优等的,每天都是开心的。所以考生不必太过担忧,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不能因为高考的胜利得意忘形,不能因为高考的失利自暴自弃。即使上的不是向往的学校,学的不是心仪的专业,也不能颓废度日,要积极调整。所以,“正确对待”这四个字非常重要。要正确对待高考,就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两分法、两点论,辩证地看待人生、社会,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顺境和逆境、升学和就业、成功和失败等,使自己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从而保持心理平衡与稳定。
3.2 突破
高考前复习的“高原期” 学生在高考之前的一段时期内会出现学习效率下降,头脑昏昏沉沉等反常现象,被称为考前复习的“高原期”。在这一阶段,考生一方面要抱着坚持到底的决心,做到勇者无惧,同时还应该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顺利度过这段最难熬的时期。同时,“高原期”是大多数同学必经的学习阶段,也是下一次飞跃的前奏。因此,要设法适当休息,听听轻音乐,看看电视,打打球,做点儿自己感兴趣的事,合理使用大脑。此外,还应该在“高原期”内积极转变学习方法,如果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该轮复习内容不相适应,也容易造成“高原现象”。
3.3 劳逸结合
在狠抓专业知识复习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应试能力要有客观的估计,尊重规律并适应确定自己的目标和期望值,以便正确定位。同时,为减轻压力和保证目标的实现,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可将考试目标细化为保底目标、稳妥目标、冲刺目标,这样可以有计划地进行针对性复习。在此期间,应该根据生物钟安排学习和作息时间,定时睡觉、定时起床。维持每日6至8小时的休息时间。研究证明,每日上午6至8时,人的体力和精力最为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段;8至9时,人的耐力处于最佳状态,可攻坚难度较大的题目;9至11时,记忆力最强,突击识记会事半功倍。
3.4 松弛疗法
放松自我,是调节高考前的不良心理的重要手段。松弛疗法是心理学中的行为矫正的常用方法,它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声音、运动、想象等方面降低对周围的感应能力,以减轻交感神经的活动,使肌肉松弛、思想放松。建议考生在休息时间,采取步行冥想、留意脚步的每次运动,如抬起、向前移动及放下等,感觉脚掌每次触及地面的感觉,留意行走时身体是如何移动以及手臂是怎么前后摆动的。这种细致的观察的形式,不失为排解压力和和焦虑的很好办法。此外,还应该尝试采取音乐疗法缓解高考前的紧张情绪。音乐疗法是一种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于一体的边缘交叉科学,是音乐的作用在传统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音乐疗法是一种自然、无创伤性疗法,应用于学生群体,使学生在接受繁重的学习和考试压力的同时,能够聆听到优美、欢快愉悦的音乐声波,对身心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4.结束语
高考如战场,是实力的较量,更是心理的较量。二者相比较,更大程度上心理因素决定着最后的结局如何。心理为何?心态!心态是一个杠杆,好的心态一方面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加速提升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可以优化应试策略,让考生在高考中能够更好的展示出自己已有的实力,甚至超常发挥。所以,考生、家长、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措施缓解考生在高考前的心理压力以及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心理表现,让考生在一种既紧张有序又温暖体贴的氛围中应考,正确看待高考、正常发挥水平。同时,也应该对各种较为严重的不良心理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不能让考生乱了方寸。总之,良好的心理状态是高考成功的必备条件,好的心态、好的学态、好的考态是正常发挥的重要砝码,只要具备这“三态”,考生就一定能够让自己有个好的“状态”,全面迎接高考,考出最好水平。

高考前最后一个月,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心理高~

当你的孩子出现“心理高原期”时,首先要理解同情孩子。不能说所有的考生都会有“心理高原期”,但是大多数孩子都将经历这段心理疲惫期,只不过是早晚、时间的长短而已。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出现“心理高原期”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告诉孩子无论他在高考中是否正常发挥,是否实现了他自己的目标,不是重要的事情,因为高考不过是人生中的驿站而已。

孩子考得好与不好,家长不必太担心。好是他,不好也是他,这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担心太多也无济于事,反而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你总不能跟着他一辈子,不如放手,让他学会自己去面对。

如何帮助孩子应对考试前的心理压力
答:️合理安排时间考试前的时间管理对于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至关重要。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复习和休息。同时,家长也应该教育孩子学会合理分配时间,避免临时抱佛脚。律学会放松学会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进行适当的放松对于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非常重要。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一些有助于放...

孩子考试前的心理疏导
答:不要给他太大精神压力,不要在他面前说如果考不好会怎样会怎样,这是对孩子施加心理压力。鼓励和奖励鼓励他,也可以许下如果考好了会得到怎样的奖励。律‍♂️用平常心对待考试教育他用平常心来对待考试,不要把考试看的太重,以后孩子还会继续生活,就算考的不好也可以有别的出路!好好学习和复习好好...

...心里特别紧张,怎样缓解孩子的心里压力,请大家告诉我?
答:1、认真倾听,学会认同而不是批判 父母首先要聆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要专心认真地听孩子说话。只有父母肯把自己的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也才能针对问题给孩子以实际的帮助。2、讲述自己,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 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

考试前的心理建设
答:考试只是对学习状况的一次检测,考试的成败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家长对自己的信任。樂考前避免谈论学习考前避免跟孩子提关于学习的事儿,说一些有趣的事情,这样可以缓解孩子的压力。竞争对手是自己要让孩子明白,考试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孩子自己,只要竭尽全力认真对待考试,就问心无...

如何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
答: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的方法如下:1、与学生们建立信任和良好的沟通关系,让他们感到被关心和支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困难,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分配时间,掌握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效率。2、让学生们认识到...

孩子考试紧张怎么疏导
答:1、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告诉孩子紧张是正常的,和他一起复习考试内容可以增强自信心。给孩子灌输“只要努力了,不管成绩如何都没关系”的想法,减轻压力。2、帮助制定备考计划:合理的备考计划可以避免临考时的挤压感,孩子会感觉时间充裕,压力得到释放。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日常复习计划和临考前的冲刺计划...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考前心理疏导
答: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考前心理疏导如下:1、家长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 虽然12岁以下的孩子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但是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家长的情绪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态。作为家长,应该掌握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进入复习阶段后,要多抽时间和孩子相处,让他们意识到父母非常关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

怎么克服孩子的考试恐惧症?
答:你好,克服孩子的考试恐惧症,你可以试着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要正视自己的能力,如果自己的能力有限,就不要给自己过高的压力,也不要盲目的拿自己和别的考生比较。你需要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力而为就好。第二,情绪释放。是克服考前紧张的有效手段之一,有些考生考前紧张是由于负面情绪不断...

孩子考前焦虑怎么开导?
答:1、给孩子积极暗示 不少家长平时都喜欢拿孩子进行比较,久而久之会让孩子自信心丧失。所以在考试前,家长不要质疑孩子的能力,而是积极鼓励孩子,可以从“你表现的相当不错”、“这方面做的很好”等话语,来给到孩子积极按时,让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心。2、带孩子户外放松 如果积极暗示效果不佳,可直接带...

如何指导孩子考前心理?
答:5.在辅导孩子的同时,你也要随时咨询老师,可以咨询老师某个题到底是怎么做等等,好好看看孩子的课内书,确保自己辅导孩子辅导的是正确的才行。做好以上几点,那么就没有什么大问题,等待下一次考试吧!但是,如果孩子还是因为相同的原因而考不好,那么还是要继续好好管管他。如果一方面好了,另一方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