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佛学高人指点迷津 懂佛学道理的高人请求开解烦恼,指点方向?

作者&投稿:伯牙吾台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学习佛法是为了解脱生活中的种种苦恼迷惑,但这不是必须出家修行,而是先从社会生活实践中开始,所以佛经有说“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佛的教导是如何思考善与恶,如何完成自己应做的责任,并没有说出家才能知道这些道理。
诸佛的教导不是让我们脱离生活或者厌弃现世,而是让我们知道如何以智慧来分析、理解、判断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寻找中道的解决方式。做好我们能够做的事、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如何依照佛法的思维去发现和分析乃至解决,则是我们自己的觉醒、觉察而后最终觉悟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自净其意”。也就是自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
第二,佛教指出的是人生的烦恼,但不是让我们脱离社会。只有正确操控自己的心理、自己的行为,就不会有烦恼产生。佛法的不执著不是要我们做事稀松,而是要我们知道什么是“妄”,什么是“实”。该做的工作一定要做好,该尽的义务一定要尽责,不懈怠、不迷惑、不固执。要我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执著,就是佛法带给我们的智慧。所以,生产、生活,乃至吃穿住用,都是社会生活中正常的行为,但是该如何做,用什么方法方式,这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事情。
最后,学习和实践佛法可能因人而异。就我所知所觉,那些整天听经念佛、不学习、不工作、不参与社会的人,并不是真正的修行人,而多半是迷恋于自我想象的执著者。

如果当真如您所讲,大家天天修行,男女无欲,不思饮食,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至少已经不是欲界天了。果真是那样,大家都不用吃东西,而是与宇宙同体。有着高深修行的行者是可以辟谷的。
从另一个角度讲,佛陀教育大家活在当下,一心一意干自己现在干的事情,这既是禅定,所谓行住坐卧无一不是禅定,世间法出世间法,无一不是佛法。佛法之所以圆满,是因为它圆融一切。
但是人们虽然本性是佛性,可是因为累劫以来的分别执着作茧自缚,不能证得清净法身。所以佛陀指导人们走解脱之路,佛法都是对治法,人有什么毛病,就会有什么方法来对治。所以佛应机说法,也就是说,佛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极其灵活圆融的。佛陀的教育可以说是最高形式的教育,虽然佛说四十九年法,却说无一法可说。按六祖大师的开示,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解脱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大菩萨行径是为众生服务。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佛也有嘱托,令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与其同事称叹佛乘。这就不存在您担心的世上没有人去做事了。

道友善问,在下姑妄言之
佛家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即“一切法由心想生”,万法唯心所造。道友所问的极乐世界,也是由具有无量福德的阿弥陀佛所发的宏愿化成,在那个世界中,人们有乐无苦,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有所谓现代科学的话来讲,就是能够直接让心念的能量转化为物质。至于极乐世界其他细节的描写,在《观无量寿经》中有十分详尽的描述。所以说,道友不必担心极乐世界中的温饱问题。
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凡夫一生碌碌,所有行为皆为欲望勾牵,追求种种不过是为了满足这个虚假肉身皮囊的欲望,不得自在解脱。佛说种种法,是为了让世人觉悟本来就圆满的自性,从而真正解脱,身心获得极大自由,哪里还用担心温饱?
出家是相对在家所说的,是为了断绝世间的种种诱惑,不做其他事情,专心悟道。同时,要像大乘佛学一直倡导的那样,在世间弘法利生。如果人人都是高人圣人,那出家人的任务就完成了,也就无所谓出不出家了,就像在极乐世界,就没有出家一说。这是出家的任务。
作为在家众,能够得闻正法,也要精进修行,让自心回归完善。同时,借着从事的种种事业之便,帮助更多的人。念佛是为了自利,做好事业是为了利他,这也正是大乘佛学所倡导的精神。再说,行住坐卧都能念佛,没要求人天天枯坐,所以并不妨碍工作。
希望我的回答能有一些帮助,阿弥陀佛!

佛法有出世与入世之分。
佛偈说: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圆觉经》说: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象不相违背。
古印度出家人是乞食的,到以农业为主的中国行不开。所以到唐朝由马祖道一和弟子百丈怀海创立了中国的丛林制度,出家人,也要种地,也要从事生产劳动。百丈高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成人后人的楷模。
现代人,应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去除五盖,成就六根,护持一念,降伏四魔。

首先,佛教并不是要强迫人出家,《金刚经》所表达的思想:“离欲”而不是要断欲!!释迦牟尼要表达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快乐,所以,修行的关键是个人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出家的形式。
释迦牟尼发现人痛苦烦恼的根本就是在于欲望,也就是贪欲过重,所以提出了让我们减轻欲望的方法论,帮助我们发现苦本,然后得到无忧挂碍的快乐,这才是佛家所追求的目的。明白吗?
极乐世界,你可以理解成为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国家,没有种族分别,人民没有任何人性缺点和矛盾的理想国,和共产主义的乌托邦比较接近。其实极乐世界在心中,即使全部人都出家了,人性的缺点没有改变的话,又怎么叫极乐世界呢?
希望大家都能公正,公平和客观的分析和看待中国目前共存的宗教信仰,毕竟这些都是能够导人向善的方法和途径。

请佛学人士指点迷津~

阿弥陀佛!
楼主你表弟是生在人道中和你们家结缘报恩的。这一世,可能和你们家族只有这21年的善缘。
还完了就走了。轮回到别的地方去继续他的善缘和业报。
对我们生者来说,失去亲人,而且是这样优秀的人,会很可惜很伤心。这样的好孩子父母都希望留在身边时间越长越好。
其实对你表弟本人,有些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佛法讲因果有轮回,因为善缘和恶缘的关系,人生存在这个世间的时间都是不由得自己说了算的。这个是我们很无奈的事情。如果希望他往生到好的地方去,那就应该在他走后尽量多地为他提供帮助。这个帮助就是念经超度他。让他在轮回的当口,能够听经闻法,受到菩萨的保护和接引。往生极乐,永脱轮回。得到真正的利益。
他一定知道你们和伤心。所以不要太悲伤,以至于影响到你表弟的轮回转世。
希望你们作为亲人,节哀顺变。
至于他会不会托梦给你们,末学私以为,如果你表弟的善缘完满,就不会有烦恼向你们诉说。
我们作为人,不能只站在自己这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希望他留恋人世。其实对逝者未必是个好事。应该理解六道众生轮回的痛苦和烦恼,以及佛菩萨的慈悲。
站在因缘果的高度上看待这个事情。

我就说说合适的具体的做法吧

我认为你丈夫在两个方面可以改进,就可以有很大的成效

一个是赌,你们一家都受累于 他的赌博恶习,赌博是属于盗业,和偷劫他财一样,

偷劫他财,有十恶事。何等十?贪餮深重;恒为众疑;能与重恶,行则非时,动则非法;亲友恶逆,贤良疏远;败戒果敢;常惧王伺;须财市命;种遗宝物贫弊之业;身坏命中生地狱中;设得为人饥寒困苦;致财良难,虽获少财五事共之—王、贼、水、火及恶妻子,今乃藏埋,会亦当失。是为十恶事。

但是,我认为让他改邪归正最好入手的地方,却不是赌,因为我有幸也曾从赌业,深知泥潭至深,非一两句话可劝,赌是越陷越深,在赌之人六亲不认。

所以我认为可以先从另外一项非常严重的恶习改起,会更合适,戒酒

饮酒有三十五恶。何等三十五?散尽财贿;致众苦患;怨诤增重;裸露形躯;恶名遐迩;慧明日减;应得不得;已得便失;显扬恶事;要务顿发忧戚之本;恍惚变没;颜貌鄙恶;轻慢尊长;不知供养沙门婆罗门;自于室家不辨尊卑;不宗敬佛;不崇大法;不敬事僧;返亲恶人;远离明能;崩坠邪道;无惭愧心;不护根门;惛荒淫欲;众所不爱;人不喜见;德士宿旧咸来咎责;集造众恶;要用之势;不豫识任;智德隐避;像类不别;去泥洹远;种狂惑业;身死命终生地狱中;设得为人,愚痴顽瞆。’

常喝酒的害处远远超过赌博,因为赌博只是散财,但是喝酒却会让他常与恶友相处,不明好恶,不计较利益,更会让他不能脱离赌博,他喝酒了也不会听你们的劝。
我亲身的经历就是,我也赌过,也赌的很厉害,但是恰恰是因为我不喝酒,所以我能钻研利益,从钻研利益过程之中明白这泥潭的至深,明白赌博的好与不好,哪种更符合我的利益,都能弄的明明白白,不会再做蠢事。

所以我认为,既然赌方面他不听,那就从酒方面劝,
我相信,当你和婆婆统一起来,一起向他试压,劝服,酒是可以让他戒掉的,不管是看得见看不见,都戒掉,才会有好结果。

酒戒掉了,人才能逐渐恢复神智,懂事情轻重,懂计较利益得失,才会懂得家中扶持他的家人才是他需要操心的,而不是沉迷于那些狐朋狗友的牌桌,酒桌这些没有丝毫利益的地方。

试一试吧,也希望你能让你丈夫及早脱离泥潭,东山再起,
现在的世道还是不错的,机会很多。如果他能清醒头脑,多操持家业,打理家庭,还是能过上合适的小日子的。

高分求助:今天我到大悲寺求得一签,请佛学人士入内。
答:很好啊,还有,您是学佛修行的,离开了人群,环境,您还如何修行啊?学佛的理不够透彻把?下面是建议:把净空法师的问答开示看看,体会下。。。真的有智慧的话,您会处理的很好的,妄语,未必就是烦恼的事情啊,出发点是什么啊,祖师大的不是也有开示吗?戒律有开,遮,持,犯吗。。。

那位高人能指点迷津:我妈十几年前就有农村所畏的巫师(通晓神灵的那种...
答:这是附体,对本人是不好的。建议多念大悲咒,发愿它听闻佛法咒语往生善道或佛国净土的愿,每天念大悲咒回向给它。不要追求有神通或和仙佛沟通,这样最易招不净的东西。

研究佛教词汇的人有哪些
答:你说的研究佛教词汇是什么意思我不明白。有一些佛学学者,他们是否是你说的研究词汇人呐?否则,就是你说的一些词汇学研究者。在佛学界,有几种佛学词典。编写佛学词典的这些人,或许应该就是你说的人。比如:佛学大词典(编者 丁福保)翻译名义集(南宋 法云)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等,这些学者,...

自己的一些关于佛学困惑
答:断分别、妄想、执著——这是通途法门,而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法门则是佛不问自说(一般的佛经要有人请佛才说),它是特别法门,即简易难信。既然你喜欢佛教,就要产生正信,正信由阅佛经典,看祖师大德开示,而现在网络发达,你可以搜索相关多方面的东西,然后你自己去思惟辨别,通过闻思修,有缘进入佛的...

给观音上香香断了怎么回事
答:千万不要担心,这些事许多供菩萨的人都有,就是不小心嘛。如果实在不放心,那你可以多念观世音菩萨啊,或者读普门品,多修善,没事

佛学中唯美的句子
答:63、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64、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65、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

谁可以教我佛学?
答:您想学佛法,说明您很有善根,特来随喜哦!俺给您介绍几位高人,您从网上看他们的音像就等于在网上教您佛法,有不明白之处,可以在这里发问,百度知道上有很多善知识啊,把您领进门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进门后,真正的修行,就只能靠自己了。阿弥陀佛!

想要出家,是直接出家修行呢?还是要先去佛学院进修?佛学院怎么申请入学...
答:阿弥陀佛,拙见仅供参考 佛学院是一种束缚,知识的束缚。开悟,是破掉第六意识。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观念。而现在许多佛学院,开设了许多课程,这是世间之法,一般法师就读佛学院是为了取得文凭,方便以后寺庙的管理。当然,有些法师因为众生无边,所以学习无量法门。修行,首先就是放下起心动念,开悟...

帮我介绍一下 “赵尔华”,是个对易学、心里学佛学有研究的女性,谁了解...
答:真实姓名: 赵尔华 性 别: 女 现居住地: 北京市 朝阳区 亚运村街道 自我介绍: 高级心理咨询师,皈依佛门多年,是素食倡导者。多年参禅悟道,朝拜许多佛教圣地。对佛学、易学、心理学等都有独到的见解和研究。曾为各界人士进行心理咨询,为他们解除了烦恼和困惑,并为一些事业成功人士指点迷津,开解心锁...

儒学和道学佛学哪个更深奥更有益人的心灵?
答:可以儒释道三修的,比如你可以拜个全真道的师父,他们就是儒释道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