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姓氏,五百年前真是一家人吗? “同姓的人五百年前是一家”,五百年前真的会是一家人吗?

作者&投稿:歹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一个性质上面判断,500年前是不是一家人从科学的角度上已经变得没有意义了,但是作为一种文化传统,这种说法是依然保持有一定价值的。毕竟中华民族是源远流长的,姓氏的起源也是多种多样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各种性质也在不断的演变,这样也让很多人难以判断同一个姓氏在500年前是不是真的一家人。

500年本身就是一个约束,也许在一两百年前两个姓氏的祖先就会这样说,100年以后还是这样说,也许在从我们现在数往后100年还会这样说,所以说时间上是不成立的。抛开时间限制相同姓氏的企业是一家也是不一定的,中国古代的姓氏起源是十分复杂的。在最开始的时候,性和事是分开的,一般来说性是指来源,氏是指去向。就比如说两个人是都是一样的姓,但是氏是不一样的,虽然起源都是一样大,但是形成了不同的部落是有区分的,于是就分为不同的氏。氏族形成以后,由于子女比较多也需要区分,所以就会根据分地来确定姓氏。

其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一个当士官的,也许他就是史氏,如果是一个杀猪的,那么他可能就是屠氏。而我们经常听到的姚信是最有意思的,舜帝叫姚重华,他家的附近有个姚区,还有一条妫河,所以他的姓姚,也姓妫。除了这些以外姓氏的形成,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说皇帝赐信这在历史上是十分常见的。而在近年来更是考证出了许多来历神奇的姓氏。

被改动的姓氏历史上也是很多的,主动还姓氏的也不少,到了近代,改姓的人依然也是会有的。就比如有的人是是幸福星黄埔的,因为早些年家里为了避免复姓的惊世害俗,所以改姓皇。



有可能。姓氏传承这件事已经绵延了很久了,同一个姓氏的人往上数几代,都是沾亲带故的,要说五百年前是一家也不奇怪。

不是,这只是现在人说话时的一种拉近距离的一种方式而已,比如姓氏比较多的如:李,张,王,刘都是皇帝的姓氏,是皇帝封给取得功绩的大臣姓氏。

其实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没有依据的,而且这个“五百年是一家”中的五百年也并不是指真的五百年,而是一个很长的概念

同一个姓氏,五百年前真是一家人吗?~

这个是不一定的,因为中国古代的姓氏跟现代不同,中国古代的姓氏除了祖传的之外,还有赐姓的和改姓的,所以说500年前是一家人,这个说法并不成立。
500年前是一家,这句话出现在700多年前的元代。这句话是从一部戏之中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老百姓口口相传的。这部戏的名字叫做《布袋和尚忍字杂剧》。这是元曲家郑延玉写的一部剧,在当时很受欢迎,戏里的一个角色叫做刘均佐,这句话就是出自这个角色之口,然后一直传到了现在,不得不说,一句受欢迎的软文化,比文物还要传播的更加悠久。
而500年前是一家,这个500其实是一个虚拟的概念数字。古代人喜欢用三、五、八这几个数字,比如说孙悟空在五行山下压了500年,也是这个同样的概念。但是这句话确实是有出处的,这句话来自一个历史上有名的事件,它的名字叫做洪洞大槐树移民,在元末明初的时候,那个时候每天都有战事。并且天灾人害频发,全国只有山西因为东有太行山作屏障,所以山西那个地方社会稳定,比起全国其他的地方更加的太平。因此那个时候全国好多人都移民到山西。在明朝当局的时候,为了将人口分布均衡,在汉代的大槐树下设局驻员。让洪洞和周边的很多缺席的老百姓在这里编排队伍,发放完凭证之后再分去各地。
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的移民活动,历经50年左右。较大规模的移民总共打18次。之前从全国各地迁到山西的人。经过明朝的迁徙,省份遍及北京,河北,安徽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共有800多个姓氏,总数达一百万左右。所以才有了500年前是一家这个说法。

其实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没有依据的,而且这个“五百年是一家”中的五百年也并不是指真的五百年,而是一个很长的概念,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时间长度。因为古代认为同姓都是由一个祖宗,但是这个说法也是不科学的。
其实,“五百年前是一家”这句话,早在我国700多年前的元代,就已经出现在书面上了。元曲家郑廷玉在剧本《布袋和尚忍字杂剧》中,留下了“五百年前是一家”这句话。

中国人见了面,总是要问姓名,如果发现跟自己是同一个姓就会倍感亲切,并笑称“五百年前是一家”。
也有人会主动和名人搭关系,比如姓孔的就认为自己是孔子后代,姓关的认为自己是关羽后代,姓曹的自称是曹操的后代……

但是,这种说法也并不准确。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个大姓可能有上百个来源,比如说中国第二大姓‘李’,有些是来自‘嬴’姓,有些是来自‘赵’姓。唐朝时‘李’姓被李世民分赐给了开国元勋,甚至在后魏时期,鲜卑的复姓也有改成‘李’的。

更重要的是,在姓氏流传和演变过程中,会影响一个姓氏“血统”的纯正。大量的赐姓、改姓,还有姓氏避讳等,都使得“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说法难以成立。但是,虽然说这个说法并不科学,但是这个“五百年前是一家,出门在外的时候确实能够增进人们的感情,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为什么见到跟自己同姓的都说五百年前是一家呢?
答:中国人的姓代表了自己的家族,同一个姓基本上就是同一个祖先的后裔。所以,见到同姓的人都认为是同一个祖先传下来的。这句俗语也是某些人为了套近乎而挂在嘴上的。其实中国人的姓氏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有许多人的姓并不是祖先传给他们的,这句话放到现在已经不太准确了!

据说500年前赖、钟、陈是一家?怎么回事?
答:在客家地区有一个现象,有客家人的村落就有陈、钟、赖、邬、田,陈、钟、赖、邬、田 5个姓氏的人只要见面都是香烟茶酒相待,亲切的互相称为本家,所谓“本家”顾名思义就是过去或现在是一家人。500年前是一家,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

是不是同一个姓氏,追溯到很久之前,是一家人?
答:不一定。历史上姓氏的变迁多种多样。同一个姓有很多不同的来源,不仅不是一家人,很可能连不是一个民族,或不是一个种族。比如,汉族大姓,张姓的起源,有记载的就有:①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这一支张姓以青阳(即清阳,在今河北清河县东面)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

“有千年的本家,没有百年的亲戚”,这句话到底是何意?
答:这种以同姓为基础形成的家族关系曾经长期主导着中国农村的社会关系,强大的宗族力量可以在战争期间保持村庄的基本稳定。之后,在社会逐渐发展开来后,村里的年轻人开始外出打工。因此,同姓的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地方,而是遍布了全国。大家都认定同姓氏的人在五百年前是一家,是同一个祖先。所以,一旦遇到困难...

在亚洲五百年前姓李的是一家人吗
答: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起源地都不一样,当然就不是一家了 五百年前是一家这个说法...

姓杨人在几百年前一家人吗?
答:通常都说500年前是一家,不过姓氏起源复杂,也不一定的,也许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所有同一个姓氏的都是一家人吗?
答:不过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说法也有一定原理。每个姓氏的人,在最早应该都是同一个祖先的,上古时期,黄帝随便封个人,他就有了自己的姓氏,然后他的后代,从血缘上说就是一家人。后来历朝皇帝都会把自己的姓氏当封赏分封给有功的人,所以几个大姓都是当了很多年皇帝的姓,比如李、王、张、刘等。A...

为什么同一姓氏的人会有"五百年前是一家"这种说法?
答:也就时说,全国大约有一半的人都是六百多年前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的后裔,而姓氏又是代代相传的,所以,上溯到六百年之前,祖籍都是同一处,自然同姓者就是一家人了。五百年前是一家就是由此而来,不过这句话比较久远了,到现在应该是六百多年了,不过还是那个意思。

王李张三姓,在500年前真的是一家吗?
答:就唐朝300年的时间,一共产生了差不多15个宰相,这个数目真的是太恐怖了,而宰相的地位是非常恐怖的,每一个宰相背后都是一个大家族,所以说张姓自然数目就很多了,而且我们都知道道教的张天师,绝对是超级厉害的存在,传承到现在差不多2000年时间,这点来看,王李张三姓也不可能是同一家。

看看这几个不同姓氏,却是一家人的,有没有你家的姓氏呢?
答:“您姓李啊,这么巧啊,我也姓李,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啊”,看电视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还有姓张的、姓王的、姓赵的,基本上同“姓”的,五百年前都有可能是一家人。但是不同的“姓”的呢,有没有可能五百年前是一家呢,我们来盘点下,那些不同的“姓”有可能几百年前就是一家。一、同和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