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河津市古镇村历史 古城村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前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河津,是山西省运城市的一个县城.位于晋陕交界的河津市,人口36万人,面积593平方公里,多为汉族,无少数民族聚居,偶有做生意及迁居此处的回族。

虽然是运城地区中最小的一个县,但河津市却因其周边具有丰富的煤炭、铝土矿、石灰石和水资源而成为全国最大的氧化铝基地及世界最大的氧化铝和电解铝联产基地;早在2004年就实现了“两年当首富、三年进百强、四年财政收入翻三番”的发展目标。
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187.3亿元,财政收入27.3亿元,居全国百强县72位,也是山西省惟一的一个百强县。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99%,农业只占1%;民营企业总产值197.7亿元,全市民企中,亿元产值以上的近50家,10亿元以上的8家。

河津,古称龙门,以跨黄河两岸的龙门山而得名。传说黄河的鲤鱼游到这里,凡能跳过龙门山的,便化作巨龙,跳不过的就摔下来,额上落下一个黑疤。这便是“一登龙门,身价百倍”成语的由来。\

目前此县污染比较严重.

求采纳

古城村的发展历程~

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努尔哈赤于宁古塔(今古城村)派兵镇守。1631年(后金天聪五年),修筑宁古塔城(史称旧城)。1636年(后金崇德元年),以梅勒章京(协领,副都统)驻防。后因南方战事,从宁古塔调兵入关,宁古塔守将降为牛禄章京(佐领)驻防,后又将守将升为梅勒章京。1653年(清顺治十年),清廷决定宁古塔守将升为昂邦章京(总管)。1662年(清康熙元年),改宁古塔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地方将军”,以巴海充任之。宁古塔旧城,濒临今海浪河南岸。据《宁古塔山水记》载,“城方二里,垒石为垣,城内居民,寥寥数家。东西各一门,以通往来。大帅府在焉。”石城外有边墙(外城)周围5里余,四面各1门。1631年(后金天聪五年),昂邦章京吴巴海监造。及至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时,随着清军军事上的节节胜利,东北地区的统治日趋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宁古塔城也更加繁荣。后因宁古塔旧城常遭水患和为了抗击沙俄用兵的需要,宁古塔将军选定忽尔哈河(今牡丹江)旁建造宁古塔新城。1666年(清康熙五年)宁古塔将军率全体官兵及全城百姓移驻宁古塔新城,旧城年久失修,遂废。清代晚期,1881年(清光绪七年),清廷解除了对宁古塔地区的封禁,大批汉人进入垦殖,先后规划为16个社区。中华民国时期,宁古塔旧城属宁安县自新乡。东北沦陷后期,设旧街村。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旧街划分为两个大村,即西旧街和东旧街。由于人口增多,西旧街又分成旧街和古塔两个村,东旧街分成古城、宁古、农牧场3个村,宁古塔旧城在古城村内。宁古塔旧城遗址,仅存内城东北部残墙部分段落,约310米,外城已无存。宁古塔旧城,在清初几十年间统一“东海”、“索伦”诸部过程中,始终是北疆的政治和军事中心,遴选昂邦章京镇守。在1643年(清天聪十八年)至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的历次抗俄斗争中,以宁古塔为基地多次击败入侵者。1981年1月27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宁古塔旧城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翌年6月,正式设立“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标志。

21世纪的鄢陵县城是后来搬过去的,原址在彭店乡古城村(现保存有遗址)。东周列国中曾经写到“楚军已到古鄢城,晋军屯留彭祖岗”。古鄢城遗址位于县城北9公里彭店乡古城村,含赵家、古城、前步等村庄,城址是长方形,座北向南,东距鄢尉公路2公里,北临双洎河,南临田岗,西临范家等村庄。据《国语》等书记载:“鄢为 云姓之国,陆终第四子名求言,为 云姓,封于郐,在封郐的同时,别封十邑。即:郐、虢、鄢、蔽、补、丹、依、茅、历、华。这里的鄢,即古鄢国。从古鄢城遗址断壁上发现有大量窖穴,陶片以及出土的石铲、石斧、兽骨等大量遗物,证明是原始社会文化遗址,属大汶口文化,证实古鄢城在五千年前已为人类所聚居。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这时,由于“鄢侯纳仲任之女,贪冒爱吝,蔑贤简能”,故于公元前769年,鄢为郑武公所灭,废国为邑,属郑地。此时名鄢。因古鄢城坐落在一南北土陵之上,故又名鄢陵。公元前722年“郑伯克段于鄢”,公元前575年爆发的“晋楚鄢陵之战”,皆发生于此地。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鄢陵属韩。公元前319年,秦伐韩,鄢败之;次年,即魏襄王元年,鄢陵又归属魏。因古代安、鄢同音,故战国时,鄢陵又名安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鄢陵入秦,属颍川郡(郡治设阳翟,今禹州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鄢陵属韩国。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在复置颍川郡的同时,正式设置鄢陵为县,属豫州颍川郡,东汉前期,在黄河第二次大徙之后,即公元69年以后,因古鄢城被水冲毁,始移县治于今城。

河津市石庄村西窑沟什么时候建的
答:1949年。西窑沟,1949年设立,2001年废止。1949年至1952年属沁源县第一区,1953年至1955年属沁源县第一区友仁乡,1956年至1957年属沁源县支角乡1958年至1983年为法中乡友仁大队,1984年4月25日,因政社分设,由原友仁大队更名为友仁村民委员会,属沁源县法中乡辖,2001年成为历史地名。

河口古镇有多少年的历史
答:上书“天乳寺”相传为康熙手迹。河口古镇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奉旨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她从长安出发,历经陇山、天水、陇西到兰州,由河口渡过黄河,经过3年长途跋涉,终于抵达拉萨。河口古镇村北有座莲花山,藏传佛教传说,文成公主正是在河口莲花山被点化成佛的。

山西历史悠久,古村落比比皆是,这些村落历史究竟有多悠久?
答:位于山西省临县城南50公里的碛口古镇,背靠吕梁山,面朝黄河水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古镇,而镇中的西湾村,更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里面有着许多老店铺,很多老房子上有明显的明清风格,木雕,砖雕,到处是艺术的文化成果,走在这条街上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历史文化之中,一切都显得那么深远厚重。西火...

千华古镇的前身,有什么深厚的文化历史故事呢?
答:千华古镇的前身,历史还是非常深厚的,坐落在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脚下的千华古镇,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名字是杨柳泉村,相传名字还是乾隆皇帝钦赐的,所以在整个清朝中具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正是因为乾隆曾多次来到此处,所以说古村有了盛大的名声,随着古村改造工作的完成,生活在此处的村民大都已经搬...

柳桥古镇历史
答:柳桥古镇历史悠久,据传远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时期就有人在此居住。西汉初年,居民集聚在乌河两岸,开始建村,因村中有一棵大柳树被风刮倒,横卧在乌河上,自然成桥,便利了人们的来往。后来,为了方便交通,人们就地取材,伐柳建桥,故名柳桥庄。**明洪武四年(1371),韩氏兄弟两人从北直(今...

河曲县三道堰村简介和历史 河曲县三道堰村的历史背景
答:河曲县三道堰村简介和历史 河曲县三道堰村的历史背景1、三道堰其得名因古望帝和丛帝在柏条河治水期间,用竹篓截水做成三道相距很近的堰头导水灌田而来。2、三道堰古镇充分利用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筑成依河而居、傍花随柳的居家环境,形成了“川西民居,水乡特色” 的生态风格。以“亲水性” 为主题...

五王村历史
答:他们象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1、傅说,古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人。 历史上著 名...周村古镇旱码头原名周村古商城,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位于山东省中部,属山东省淄博市辖区之一。 早在明末清初,周村作为商业名镇,与中国南方的佛山、景德...

陕西省百年古镇清水村,风景独特,可为何都说那里家家“住”在温泉上...
答:四、石雕木雕很多 走在古老的街道上,我们能够看出当年繁华的样子,能够看到一些精美的石雕或者木雕,而且在门匾上面也有很多古老的文字,这些东西都是对于历史最好的见证,现在有很多人都会来到这个小村庄感受一下,因为这个村子已经入选了国家传统村落的名录。如果你也感兴趣的话,可以来到这个清水村,亲自...

西沱古镇的历史沿革
答:这就是长江上唯一一个全程垂直于等高线的场镇布局,因此,西沱有石梯千步,号称登天云梯,又称为云梯式场镇。云梯长约500米,高差近160米。古镇中还有至今保护完好的汉砖和罕见的第三冰川世纪巨大的古树化石群。 早在清朝乾隆时期,这里就“水陆贸易、烟火繁盛、俨然一郡邑。”古老的历史,为这里留下了...

探询古镇的历史
答:地理:黎里镇地处江苏省吴江市东南部,距苏州市区40公里,位于苏、浙、沪之要冲。太浦河穿越古镇,东接汾湖,西连京杭大运河。318国道及市建公路交错纵横,水陆交通极为发达。城镇以市河为主干,形成以市河为发展轴的双面沿河街道。河、街、巷形成古镇空间的主体骨架。历史:唐末名为黎花村,宋朝就成市集,因在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