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在农林牧,人类及生态系统中有何意义? 生态系统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作者&投稿:巩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土壤是地球三大圈层中岩石圈重要的一层,位于岩石圈表层,其最重要的成分可以说是粘土,是长期地质风化的产物,主要成分是铝硅酸盐。
粘土是微生物活性最高的场所,相比于大气和水体,土壤中微生物含量最高,他们为土壤演化提供了动力,例如N2在大气中是相当稳定的物质,人类通过工业合成的N仅占地球上合成的N的极小部分,而土壤圈层中固氮菌是地球固定N的主力军。另外土壤能够有效的含蓄水源,地球上除冰川外,淡水资源95%位于地下,其中3%以河流形式体现,2%位于粘土中,可见土壤在水循环中的意义。同时土壤还是地球上重要的污染物消化场所,其具有很强的阳离子交换性能,能够通过络合,氧化、吸附等一系列过程积累因人类开发而从岩石圈中释放出的重金属元素,是沉积物循环的重要层结。土壤中的微生物还能够降解人类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质,特别是有机物,甚至还可以在多种微生物的共代谢作用降解一些持久性污染物,保证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
土壤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含蓄有机质,即土壤肥力,土壤中的有机质是影响植物生长,微生物代谢的重要物质,当土壤有机质流失或者被破坏的情况下,植被的生长将严重受到抑制,影响农作物产量,这也就是古代一些地区实行轮耕制的重要原因,给予土壤适当恢复空间,而现在农业严重依赖化肥,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造成了一些列生态问题如土壤板结,重金属超标等等。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何意义?~

生物多样性这一概念由美国野生生物学家和保育学家雷蒙德(Ramond.F.Dasman)1968年在其通俗读物《一个不同类型的国度》(A different kind of country)一书中首先使用的,是Biology 和 Diversity 的组合,即Biological diversity。此后的十多年,这个词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传播,直到上世纪80年代,“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的缩写形式由罗森(W.G.Rosen)在1985年第一次使用,并于1986年第一次出现在公开出版物上,由此“生物多样性”才在科学和环境领域得到广泛传播和使用。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组成。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它的重要的社会经济伦理和文化价值无时不在宗教、艺术、文学、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与支持等方面反映出来。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正常的生态学过程对整个人类做出的贡献更加巨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1)直接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 (2)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如:食物、水和呼吸的空气),保护人类免受自然灾害和疾病之苦(如,调节气候、洪水和病虫害)。野生生物一旦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 (3)潜在使用价值: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使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对于目前尚不清楚其潜在使用价值的野生生物,同样应当珍惜和保护。

为什么说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食物、水和健康的保障呢?这是因为,人类是动物大家族的一员,动物都不能自己制造食物,需要绿色植物提供。在全球30万种植物中,人类经常利用的农作物不到200种,加上药用植物,所开发利用的也不到1000种。我们都知道,小麦、水稻、玉米提供了全人类主要淀粉来源,大豆、花生是主要的脂肪来源。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将土壤中的水输送到大气,然后参加大气水循环;地球如果没有绿色植被覆盖,水循环就绝对不是今天的样子。再谈健康,我们都知道,在化学制药没有发明前,我们的祖先就是用天然动植物成分来充当药物的,至今生物制药的主要成分依然是各种动植物;另外,最关键的是,我们呼吸的氧气也是植物制造的。光合作用、生物固氮作用是地球上发生的规划最大的两个化学反应,更难的是,这些反应是在常温、常压下发生的,没有任何环境污染的最完美的化学反应,这两个反应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水、氧气和优美的生态环境,这是无法用化学合成产品取代的。生物多样性还具有保持能量合理流动、改良土壤、净化环境、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众多方面的功能。

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地球生命的基础,包括人类生存的基础。除了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外,还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如艺术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旅游价值等。许多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种的价值现在还不清楚,如果这些物种遭到破坏,后代人就不再有机会利用,因此必须注意保护,才能使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为全球生态系统第一大国、生物多样性第三大国。我们有高等植物30000余种,脊椎动物6347种,分别占世界总种数的10%和14%。中国生物物种不仅数量多,而且特有程度高,生物区系起源古老,成分复杂,并拥有大量的珍稀孓遗物种。中国广阔的国土、多样化的气候以及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了类型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海洋与海岸自然生态系统,还有多种多样的农田生态系统,这些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中国有7000年的农业历史,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为适应形形色色的耕作制度和自然条件,形成了异常丰富的农作物和驯养动物遗传资源

然而,非常不幸的是,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是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原始森林长期受到砍伐、开荒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其面积以每年5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减少;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的影响,退化面积达87万平方公里,目前约90%的草地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中。中国十大陆地生态系统无一例外地出现退化,就连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也不能幸免。以红树林为例,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福建沿海以南,历史上最大面积曾达25万公顷,50年代约剩5万公顷,而现在仅剩1.5万公顷,仅为历史最高时期的6%!高等植物中有4000-5000种受到威胁,占总种数的15%-20%。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156种,约为其总数的25%,形势十分严峻

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到中国的生存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农业大国,70%左右的人口住在农村,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近年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口对环境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的压力。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恶化的态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会威胁到世界的发展和安全。

人类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没有生物多样性,人类不能在地球上生存。不会感受到树林的绿意、海洋的浩瀚,也不会有人类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喝的水。没有生物多样性,人类本身就会感到非常孤独,因为没有花鸟鱼虫与我们相伴,也没有飞禽走兽与我们为伍。如果没有多姿多彩的生命形式,仅仅只剩下人类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将会变得索然无味,更何况没有其它生命,人类根本无法生存。

生物多样性可以帮助清洁我们呼吸的空气以及喝的水;生物多样性可以提供我们丰富多彩的食物;生物多样性为建造我们的房屋提供原材料……生物多样性带给我们的好处太多,实在难于一一罗列。

正是生物多样性使这个星球上的生命得以繁衍和持续:通过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我们才得以自由而畅快地呼吸;通过土壤、微生物和水循环过滤了水中的污物我们才得以喝到洁净的水;此外,通过绿色植物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转化为碳水化合物,我们以及其它动物才有丰富的食物。地球上全部的物种,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人类组成了生命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所有的生命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循环建立了有机的联系,各种生命有机体互相依存,共同按照生态学规律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因此所有的生命都具有生存和繁衍的权利,都应该得到尊重。
关系大着呢

非洲大草原的生态系统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哪些?
答:高原雪域、沙漠戈壁,看上去十分荒凉,但它们不仅有生命存在,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同样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通常指江河、湖泊以及沼泽中淡水生物相互构成的依存关系和由此而形成的自然环境。在这一生态系统中,主体是淡水,其他各种水生动植物都属客体,只要主体的淡水环境不被破坏,客体一般不会...

土壤中含有哪些重金属元素?
答:由于重金属能进入所有生态系统中,释放到大气圈、陆地圈、生物圈和水圈,对植物、动物和人类产生严重问题,特别是重金属能在土壤和有机体中富集,在食物链中产生不可预见的结果。2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 对植物的危害 土壤中的重金属会对植物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引起株高、主根长度、叶面积等一系列生理...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有什么特点? 生态...
答:生态系统包括两部分组成: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其中,生物群落指的是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等生物种群;而非生物环境则包括地球表面的气候、水文、土壤和岩石等自然环境要素。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物质具有静态和动态的特征,包括有机物...

简单说黄土高原的黄土是怎样形成的
答: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这种治理措施已...古土壤,它是在不同地质时期的地表,在当时的气候条件下,经过成壤作用形成的。因此古土壤的类型、成分...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黄土高原...

农田生态系统的作用
答:农田生态系统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出现的,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为人们提供充足的食物供给。农田生态系统是以作物为中心的农田中,以生物群落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和相互作用构成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关系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不同...

蟑螂算是人类的公敌,它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
答:虽然蟑螂让家庭困扰已久,但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蟑螂在我们生态环境中持续存在的食物链中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蟑螂被认为是人人厌恶的昆虫,但它还是我们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蟑螂是几种鸟类,大鼠,节肢动物和其他食虫哺乳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蜥蜴,尤其是沙漠蜥蜴以蟑螂为食,其他自然捕食者...

森林资源在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中有何作用
答: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旺盛的生理活动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二、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有一定保健作用。有人曾对不同环境,立方米空气中含菌...

...上可再生自然资源及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
答:因此,必须在森林生产功能和保护功能之间找到平衡点。森林生态系统对人 类的贡献,在生态学研究中经常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来描述。然而, 由于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这些效益如何进行估价,一直是困扰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 的重要问题。能否给森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的贡献进行科学的估价,将直接...

水体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答:水体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人类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高阶的消费种群,环境污染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及生态环境的损伤和破坏最终都将以不同途径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体健康。各种污染物质通过饮用水、植物和动物性食物、各种工业性食品、医药用品及各种不洁的工业品使人体产生病变或损伤。 ...

森林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全部()以及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全部()
答:正因为森林生态系统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这样的优势,所以森林对环境的影响面大,持续期长,防护作用强大,效益显著。 (2)森林是物种宝库,生物生产量高。森林分布广,垂直上下4000多米。在这样广大的森林环境里,繁生着众多的森林植物种类和动物种类。有关资料说明,地球陆地植物有90%以上存在于森林中,或起源于森林;森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