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意义

作者&投稿:貊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沟通中我们相互之间传递什么?

信息。

还有呢?

我们来看看这一段沟通。

笑过以后再看一眼,你会发现,沟通中双方传递的不只是信息,还有 意义 。

信息的传递相对容易,失真度较少;意义的传递很难,经常会传得面目全非。

为啥呢?

因为意义是附着在信息上面的,它是你在打包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的,它依赖于你打包的方式,打包的手法,当时的情境,更重要的是,打包者这个人。

信息和意义传递过去以后,对方打开包就能看到信息,而意义的获取依赖于对方开包的方式,开包的手法,对方当下所处的情境,更重要的是,开包者这个人。

所以,意义的传递,出岔子是很正常的事。准确地传递了意义,那才是稀有的事,所以人们才千古传颂“心有灵犀一点通”。

甚至有时候,不用语言反而能更好地传递意义,语言反倒成了一种干扰。因为语言最容易作假,相比之下,行为,动作,表情的保真度却很高。所以老子才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在沟通中,“信息”是被传递的,而“意义”是被重新创造出来的。

我说“好久不见”,这句话传递什么意义呢?我意图传递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听到这句话时,你的内心产生了什么样的意义。所以说,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对方的回应。

意义是我们各自制造出来的,是我们各自的内在地图的产品,即便我坚信是你的意思,实质上也是“我”的产品,然而我们常常否认版权所有。

所以,不是你伤害了我,而是我在你的回应上“附加”的意义伤害了我。

小的时候,当面叫人家父母的名字,是一种极大的侮辱,马上要找老师告状。现在不会了,因为时代变了,内在地图改变了,相当于旧的生产线更新了,听到别人叫我父母的名字时不会再生产“侮辱”这个意义了。

这样看来,我可以自由地制造我所想要的意义,这是个好消息,意味着命运掌握在我自己手里,我可以选择受伤还是不受伤。不好的消息是,这个生产意义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很高,常常不听我的指令。

人每时每刻都在制造意义,因为人生需要意义,人可能是地球上唯一一个需要意义的物种,未被赋予意义的事物在我的世界里是不存在的。

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来看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但不在我的内在地图里,因此也不在我的世界里,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佛说是我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世界。

既然意义是我的内在地图的产物,那么我们可以推论说,如果我的内心没有爱,我将看不到爱;如果我的内心没有恶,我也将看不到恶。我喜欢一个人,是这个人的言行触发了我的内在地图中“喜欢”的那个部分;我讨厌一个人,是这个人的言行触发了我的内在地图中“讨厌”的那个部分。我对一个人的好恶,是我内在地图中的某些东西投射到对方身上。

所以,有句话说得好,“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意义是我们大脑的作品,如果意义只存在于我们的大脑,这个世界便不会有悲欢离合了。意义一经产生,便会传遍我们的全身,我们的身体对意义的反应就是情绪。我们的情绪触发了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行为按照我们内在地图的样子塑造了我们周围的世界。

意义在我们身体里堆积,形成了我们的记忆和历史。麻烦在于,有积极的意义(丰盈我们生命的意义),也有消极的意义,甚至有毒的意义(戕害我们生命的意义),如果有毒的意义在身体里堆积过多,你的生活就悲催了。

怎么办呢?佛道两家建议干脆不要在心中堆积意义,积极的消极的都不要,让心成为一个空明宁静的所在,就像明朝洪应明在《菜根潭》里说的那样,“风过疏竹,风去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过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可是这实在太难了!有没有次一等的法子呢?

有的。

让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意义的形成过程。

拥挤的地铁上大波堵在眼前,刹那间浑身都被电到了。看了脸热心跳,转头不看心里又想。忽然觉得生命很美好。忽然觉得自己很好笑。

心中荡过的涟漪是第一层,这是直接体验。感觉到左右为难,是在第一层直接体验上附加的意义,这是第二层。体会到生活是如此美好,坦然欣赏飘来的美丽是第三层。意识到这个情境下的自己很好笑是第四层。

意义就像俄罗斯套娃,是一层套一层的,最先是直接体验,每退后一步观察,产生新一层意义,所有的意义又同时作用于最里层的直接体验,仿佛是给直接体验染上了色彩,从而改变了我们的记忆。

从这里我们得到一个启示,意义一经形成,是很难删除的,但是我们可以退后一步观察,再附加一层意义,从而改造直接体验。比如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可以退后一步,带着好奇心观察,为什么我会生气呢?我生谁的气呢?这样我们就给“生气”染上了“好奇”的色彩,变成了“好奇的生气”。

退后一步,带着积极的生命色彩,比如好奇、接纳、平静、感恩等等,来观察消极的人生经验,从而转化消极的经验,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丰盛而美丽。

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帮助他人创造更加丰盛而美丽的生命,这也是教练的工作方法之一。

~

息,是什么意思?
答:息又有停止之义,引申指歇息。又用于使动意义,引申为安宁。(基本信息栏主要参考资料:[4])中文名 息 汉语拼音 xī 注音字母 ㄒㄧ 平水韵 入声十三职[5]部首 自/心 快速 导航 详细释义古籍释义字形书法韵书集成

息是什么意思
答:息指气息、呼吸。息拼音:xī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鼻子出气,本义指气息、呼吸。战国之后的篆体加心旁。呼吸是有生命的象征,因此又引申为繁殖、滋生,再引申指子女。利钱是由本钱生出来的,于是引申出利息之义。由气息又可引申指消息。息又有停止之义,...

古代汉语中“息”字为何有“生”和“死”两种意思
答:在古代汉语词汇中,这种一个字有正反两个意义的情况是很多的。例如沽,其中一个义项是买,像沽酒、沽名钓誉。与其相对的义项就是卖,比如待价而沽。但你说的息,没有与死相对的“生”的义项。此字的构造是会意兼形声的,从心、从自,自也是它的声旁。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是喘...

法定孳息与天然孳息的意义
答:孳息指由原物所产生的收益。在民法上,孳息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指因物的自然属性而获得的收益,如果树结的果实、母畜生的幼畜。法定孳息指因法律关系所获得的收益,如出租人根据租赁合同收取的租金、贷款人根据贷款合同取得的利息等。拼音:fǎ dìng zī xī ;tiān rán zī xī 造句:...

利息在经济中的作用
答:利率可以看成是货币的价格。利率会影响消费,原因是通过利率变化调节消费者一定时期的货币收入在消费支出和储蓄之间的分配比例。存款利率越高,居民的储蓄倾向越大,实现的购买愿望越小,居民的消费支出就会减少;反之,存款利率越低,居民的储蓄倾向越小,实现的购买愿望越大,居民的消费支出就会增加。(三)...

贷款中的几离几分利息是什么意思
答:利息,从其形态上看,是货币所有者因为发出货币资金而从借款者手中获得的报酬;从另一方面看,它是借贷者使用货币资金必须支付的代价。 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利息的意义:资金时间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 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x100 影响利率大小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

什么息组词
答:太息、停息等。二、基本释义 1、呼吸时进出的气:喘息。鼻息。一息尚存,此志不懈。2、消息:信息。3、停止:息怒。息兵。自强不息。偃旗息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4、休息:歇息。作息时间表。5、滋生;繁殖:蕃息。生息。6、利钱;利息:年息。月息。还本付息。7、指子女:子息。8、姓。

降息的作用机制
答:一、RRR降息的意义:RRR降息是央行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之一。降低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影响银行可贷资金的数量,从而增加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释放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准备金只是对硬着陆风险的对冲,可以用来炒股。如果政策力度超出市场预期,银行股表现最好;但对于未来的经济形势,货币政策并不是...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感悟
答:从生命的角度看,生命是那样的伟大,从个人角度看,生命是那样的微小,所以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从世界的生命来体验个人的生命,从个人的生命来领会世界的生命,是谓生命之生命。生命,是一次艰苦的遭遇;生命,是一场欢畅淋漓的戏纯和剧;生命,是人生路上的邂逅。当我们的生命即将逝去时,我们摩挲最后剩下...

如何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答:价值: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傲然屹立。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