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古代官衔 韩国古代官职(从大到小排列)

作者&投稿:岑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韩国与现在朝鲜统称朝鲜,古代朝鲜的官职按官位大小排序如下:

1、议政府

议政府为最高中央行政单位,长官有领议政和左右议政各一名(均为正一品),另有左右赞成(从一品)各一名,左右参赞(正二品)各一名。

2、检详和舍人

都是议政府所属的官职,舍人是正四品,检详是正五品。

3、宗亲府

朝鲜时期宗室办公场所,管理历代王室系谱还有王肖像,还有王与王妃的服装管理。1392年(太祖元年)设置诸君府,1433年(世宗15年)改称宗亲府,1864年(高宗元年)又名宗簿寺,1894年(高宗31年)又改名为宗正府。

4、敦宁府

朝鲜管理有关王室与宗亲系事务的地方。

5、仪宾府

朝鲜时期作为驸马爷办公的地方。1894年(高宗31年)甲午改革时改成宗正府办理。

6、汉城府

朝鲜时的首都,就像现在台北市政府一样地位,原名汉阳府,长官为判府,府尹。

7、开城府

是高丽朝的首都,是京畿道的首府。

8、六曹

六曹是指吏护礼兵刑工六曹-就是中国的六部,六曹隶属议政府管辖。

扩展资料:

朝鲜后宫主要称谓

朝鲜君主称国王,尊称为“殿下”或“主上殿下”,自称为“寡人”。国王的正妻相当于中国的皇后,但是称为王妃,尊称为“中宫殿”或“中殿娘娘”。在王妃之下,还有嫔、淑媛、淑容、贵人这些等级,剧中连生即被册封为淑媛。

王位继承人(通常是国王的长子)称世子,尊称为“邸下”或“世子邸下”,国王诸子皆称“大君”。王世子的正妻称“王世子嫔”,尊称“嫔宫娘娘”。当今国王的母亲称“王大妃”;二代先王的正妻称为“大王大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鲜古代官职



  朝鲜李朝
  朝鲜王朝的官职称为两班,仿照中国分为正从九品,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十八品。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称为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称为堂下官或参上官。正七品以下为参下官。
  敕任官为正一品至从二品
  奏任官为正三品至从六品
  判任官为正七品至从九品
  武将制度
  大将为一品
  副将、参将从二品
  正领、副领、参领、正尉从三品
  副尉、参尉从六品
  正校、副校、参校另外决定
  辅佐机关——议政府
  领议政、左右议政,正一品
  左右赞成,从一品
  左右参赞,正二品
  舍人,正四品
  检详,正五品
  公事官,从六品
  司录,正八品
  吏、户、礼、兵、工、刑六曹(相当于我国的六部)
  判书(尚书)
  参判(侍郎)
  司宪府
  官职表官位 官衔 人数
  从二品 大司宪俗称台长、都宪 一员
  从三品 执义 一员
  正四品 掌令 二员
  正五品 持平 二员
  正六品 监察 二十四员
  司谏院
  官职表官位 官衔 人数
  正三品 大司谏 一员
  从三品 司谏 一员
  正五品 献纳 一员
  正六品 正言 二员
  宗亲、忠勋机构有宗亲府、忠勋府、仪宾府、敦宁府(相当于驸马)等
  国学为成均馆
  其他机构有奎章阁、经筵厅、弘文馆、艺文馆等
  史馆称春秋馆
  内廷供奉机构有内医院、尚衣院、司仆寺、内资寺、内赡寺、礼宾寺、济用监、内侍府等
  此外还有宗庙署、社稷署、长兴库、义盈库、冰库、平市署、图画署、惠民署、造纸署、瓦署、归厚署、典狱署、典牲署、掌苑署、司圃署、养贤库等机构
  武职机构有五军营、内三厅、训练院、世子翊卫司、扈卫厅、捕盗厅、镇抚营、管理营、龙虎营等
  兵曹(兵部)下有义禁府
  外职分八道,道下为府(大都护府、都护府)、牧、郡、县。
  汉城府判尹为正二品
  四都(开城府、江华府、水原府、广州府)长官称留守,为正、从二品。
  地方官职为从二品府尹、正三品堂下大都护府使、牧使
  从三品都护府使、从四品郡守、从五品县令、从六品县监等等
  武官外职包括兵马节度使、三道水军统御使(均为从二品)
  水军节度使、兵马/水军节制使、兵马虞侯、水军虞侯、兵马/水军佥节制使、兵马/水军同佥节制使、兵马万户、水军万户等品级
  中央外派官职有观察使、中军、察访等

央官制

李氏王朝官制主要跟随模式官职九品由品九品共计十八级其三品三品堂三品堂品至三品堂称堂官三品堂七品称堂官〔或参官〕七品参官今受宗册封御医官职三品堂官说男尊卑代贱民身高位确史前例震惊朝野

王面央机关面高议政府议政府吏、户、礼、兵、工、刑六曹相于六部其首判书〔二品相于六部尚书〕及参判〔二品〕

六曹

吏曹
负责封爵、内外命妇职牒、官吏升迁监督等

户曹
负责户籍、赋税、家财政预算等

礼曹
负责仪式制度、外交接待、葬宴、科举等

兵曹
负责军任命、兵备、兵器、防御等

刑曹
负责刑罪覆审、令调查、监狱奴婢

工曹
负责营造、工匠物品制造、车辆宫廷桥梁建造

今十岁入宫宫医、御医与王宫结解缘现少属六曹内廷供奉机构包括内医院、内侍府、内赡寺、司饔院、内需司等做医曾服务机构则典医监、署等

品 品 二品 二品 三品堂 三品堂 三品 四品 四品 五品 五品 六品 六品

嫔 贵 昭仪 淑仪 昭容 昭容 淑容 昭媛 淑媛 尚宫 尚寝 尚仪 尚功 尚服 尚 尚食 尚记

议政府
领议政 左右赞 左右参赞 舍 检详 公事官 左右议政

承政院
都承旨 左右承旨 左右副承旨 同副承旨

司宪府
司宪 执义 掌令 持平 监察

司谏院
司谏 司谏 献纳 言

内医院
都提调 提调 副提调 佥 判官 主簿

内资寺
提调 副 佥 判官 主簿

内侍府
尚膳 尚酝 尚茶 尚药 尚传 尚册 尚弧 尚帑 尚洗 尚烛

司饔院
都提调 提调 副提调 提举 提检 佥 判官 主簿 提举 提检 宰夫

内需司
典需 别坐 别提 副典需 别坐 别提

掖庭署
司谒 司钥 副司钥

典医监
提调 副 佥 判官 主簿 医教授

惠民署
提调 主簿 医教授


提调 提调

昭格署
提调 令 别提 提调

义禁府
判事 知事 同知事 经 都事

内禁卫
事官

兼司仆
事官

羽林卫
事官

捕盗厅
左右 事官

中央官制

李氏王朝的官制主要跟随中国模式,官职分为九品,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十八级。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称为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称为堂下官〔或参上官〕。正七品以下为参下官。长今受中宗册封为御医时,官职为正三品堂上官。以当时来说,在男尊女卑的时代,贱民出身的女子可得此高位,确是史无前例,震惊朝野。

在国王下面,中央机关方面最高的是议政府。议政府之下有吏、户、礼、兵、工、刑“六曹”,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其首长为判书〔正二品,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尚书〕及参判〔从二品〕。

六曹

吏曹
负责封爵、内外命妇职牒、官吏升迁监督等。

户曹
负责户籍、赋税、国家财政预算等。

礼曹
负责仪式制度、外交接待、国葬宴会、科举等。

兵曹
负责军人任命、兵备、兵器、防御等。

刑曹
负责刑罪的覆审、法令调查、监狱和奴婢。

工曹
负责营造、工匠物品制造、车辆宫廷桥梁建造。

长今十岁入宫,从小宫女到医女、御医,一生与王宫结下不解缘,在她的日常生活中,出现过不少从属六曹的内廷供奉机构,包括有内医院、内侍府、内赡寺、司饔院、内需司等。做医女时曾服务的机构则有典医监、活人署等。

正一品 从一品 正二品 从二品 正三品堂上 正三品堂下 从三品 正四品 从四品 正五品 从五品 正六品 从六品

嫔 贵人 昭仪 淑仪 昭容 昭容 淑容 昭媛 淑媛 尚宫 尚寝 尚仪 尚功 尚服 尚正 尚食 尚记

议政府
领议政 左右赞成 左右参赞 舍人 检详 公事官 左右议政

承政院
都承旨 左右承旨 左右副承旨 同副承旨

司宪府
大司宪 执义 掌令 持平 监察

司谏院
大司谏 司谏 献纳 正言

内医院
都提调 提调 副提调 正 佥正 判官 主簿

内资寺
提调 正 副正 佥正 判官 主簿

内侍府
尚膳 尚酝 尚茶 尚药 尚传 尚册 尚弧 尚帑 尚洗 尚烛

司饔院
都提调 提调 副提调 正 提举 提检 佥正 判官 主簿 提举 提检 宰夫

内需司
典需 别坐 别提 副典需 别坐 别提

掖庭署
司谒 司钥 副司钥

典医监
提调 正 副正 佥正 判官 主簿 医学教授

惠民署
提调 主簿 医学教授

活人署
提调 提调

昭格署
提调 令 别提 提调

义禁府
判事 知事 同知事 经 都事

内禁卫
将 将 从事官

兼司仆
将 将 从事官

羽林卫
将 将 从事官

捕盗厅
左右大将 从事官

吏曹
负责封爵、内外命妇职牒、官吏升迁监督等。

户曹
负责户籍、赋税、国家财政预算等。

礼曹
负责仪式制度、外交接待、国葬宴会、科举等。

兵曹
负责军人任命、兵备、兵器、防御等。

刑曹
负责刑罪的覆审、法令调查、监狱和奴婢。

工曹
负责营造、工匠物品制造、车辆宫廷桥梁建造。

长今十岁入宫,从小宫女到医女、御医,一生与王宫结下不解缘,在她的日常生活中,出现过不少从属六曹的内廷供奉机构,包括有内医院、内侍府、内赡寺、司饔院、内需司等。做医女时曾服务的机构则有典医监、活人署等。

正一品 从一品 正二品 从二品 正三品堂上 正三品堂下 从三品 正四品 从四品 正五品 从五品 正六品 从六品

嫔 贵人 昭仪 淑仪 昭容 昭容 淑容 昭媛 淑媛 尚宫 尚寝 尚仪 尚功 尚服 尚正 尚食 尚记

议政府
领议政 左右赞成 左右参赞 舍人 检详 公事官 左右议政

承政院
都承旨 左右承旨 左右副承旨 同副承旨

司宪府
大司宪 执义 掌令 持平 监察

司谏院
大司谏 司谏 献纳 正言

内医院
都提调 提调 副提调 正 佥正 判官 主簿

内资寺
提调 正 副正 佥正 判官 主簿

内侍府
尚膳 尚酝 尚茶 尚药 尚传 尚册 尚弧 尚帑 尚洗 尚烛

司饔院
都提调 提调 副提调 正 提举 提检 佥正 判官 主簿 提举 提检 宰夫

内需司
典需 别坐 别提 副典需 别坐 别提

掖庭署
司谒 司钥 副司钥

典医监
提调 正 副正 佥正 判官 主簿 医学教授

惠民署
提调 主簿 医学教授

活人署
提调 提调

昭格署
提调 令 别提 提调

义禁府
判事 知事 同知事 经 都事

内禁卫
将 将 从事官

兼司仆
将 将 从事官

羽林卫
将 将 从事官

捕盗厅
左右大将 从事官

我想知道韩国古代的官职~

  朝鲜王朝的官职仿照中国分为九品,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十八级。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称为堂上官,官服也是仿照明朝式样制作的。在剧中穿红袍可以与国王在殿中议事的那些官员就是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称堂下官或参上官。正七品以下为参下官。可见正三品堂上和堂下是职位高下的分水岭。
  在国王之下,有最高辅佐机关——议政府,其长官为“领议政”,相当于中国的内阁首辅。领议政之下为左右议政,与领议政同为正一品。再下为从一品左、右赞成、正二品左、右参赞。再下有舍人等职官。
  议政府之下有吏、户、礼、兵、工、刑六曹,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其首长称判书,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尚书。检察谏议机构为司宪府和司谏院(两府)。此外还有承政院,为国王起草旨意。
  � 宗亲、忠勋机构有宗亲府、忠勋府、仪宾(相当于驸马)府、敦宁府等。国学为成均馆(相当于中国的国子监)。其他机构有奎章阁、经筵厅、弘文馆、艺文馆等。史馆称春秋馆。
  在《大长今》中出现的从属于六曹的内廷供奉机构有:内医院(服务于宫中王室的专属医疗单位)、内侍府(掌宫廷内膳食、传令、守门、打扫等事)、内赡寺(掌管宫中各殿以及朝中二品以上大臣食物、酒饮及油等物)、司饔院(掌管御膳以及宫廷内三餐之事)、内需司(掌宫廷内用的米布、杂物和奴婢宫人等事)等,其他机构还有典医监(负责训练医官)、活人署(负责救治都城病人)、义盈库(掌管油、蜜、黄腊、素物、胡椒等事)、司圃署(掌管园圃、蔬菜等事)等。
  教育科举制度
  《大长今》里的男主角闵政浩出身士大夫家庭,精明干练、学识渊博,才16岁便通过司马试。他是文科及第的书生出身,却有高强的武功,被选为内禁卫从事官。闵政浩对长今的聪明好学非常钦佩,更被她的坚毅与学识所倾倒,在帮助她的过程中渐渐情根深种。政浩多次因为长今而陷入险境,后成为内医院副提调。他独排众议支持长今当中宗主治医师时,受朝中官员弹劾,被迫流放异地。这位近乎完美的闵大人不仅赢得了长今忠贞不渝的爱情,也是长今竞争对手今英的梦中情人。剧情讲到长今刚入宫时,每晚都会被骄横的令路赶出寝室,无处休息。长今无奈,只好利用这个时间在宫中偷偷蹓跶,想要到退膳间去寻找母亲留藏的遗物。一天,正好碰到今英在偷偷地对着一间殿宇行大礼。今英满怀崇拜之情地对长今介绍她所喜欢的这位大哥哥(即闵政浩)刚刚通过了司马试,国王正在召见他。想必大部分电视观众会同小长今一样,对今英提到的司马试懵懵懂懂,所知不多。
  朝鲜王朝的科举考试分为小科(司马试)、大科(文科)、武科、杂科四种。大科为高级文官考试,最受重视,只有“两班”子弟才有资格参加,考试合格者发给“红牌”证书。小科又分为以“四书”、“五经”为考核内容的生员科和以诗赋、表策等为考核内容的进士科。武科为高级武官考试,合格者发给“红牌”证书。杂科为技术官考试,分为译科(主考汉语、蒙古语、女真语、倭语)、医科(主考医学)、阴阳科(主考天文、地理、命理学)、律科(主考律学)。其中医科考试在典医监进行。两班的庶子或中人,在技术馆中学习技术,等熟练之后便可以参加杂科考试。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创立的一种以考试成绩优劣为主要标准,面向社会公开竞争的选官制度。它起始于隋,兴于唐,鼎盛于宋,延续于明、清,至1905年废止,前后实行1000余年,被誉“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高丽太祖在建国之初,即确立“惟我东方,旧慕唐风,文物礼乐,悉遵其制”的基本国策。高丽“文物之盛,拟诸中华”,其目的就是学习借鉴当时中国先进的儒家文明以发展其本国的民族文化。958年,高丽实施科举制,而其考试内容就是儒家经典,主要以三礼(《礼记》、《周礼》、《仪礼》)、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为考试内容。

  从此,科举制成为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此后的朝鲜王朝也实行科举制,直至1894年朝鲜王朝实行“甲午更张”废除科举制为止,实行了长达千年之久

  宫女制度
  小长今在一次给客人送酒的途中,被正在策划宫廷政变的朝中大臣相中,让她给晋城大君送酒,并传递信息。长今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还趁机表达了想入宫当宫女的心愿。中宗即位后,宫中派人到姜德久家接小长今入宫。听到消息的姜德久夫妇反应激烈,极力劝阻。这一方面是因为担心缺少了小长今这个得力的帮手,他们会有诸多不便,但更多的则是出于对小长今命运的担忧。长今入宫后先是成为御膳房宫女,后遭诬陷,被流放到济州岛。不甘沉沦的长今学了一身精湛的医术,又以医女的身份重新入宫。可以说在长今故事中,她的主要身份就是宫女和医女。围绕在长今身边,与她发生关联,产生恩怨纠葛的主要人物也都是宫女和医女。
  宫女即“宫中女官”的简称,指的是在宫中担任官职的女人。朝鲜王朝王宫中的大殿、大妃殿、中殿、东殿等,内设不同部门,如御膳厨房、退膳间、饼果房等,宫女们就在这些部门当差。此外,国王、王妃、王子和公主的日常起居饮食也都由宫女负责,宫女的需求量很大。王宫每年从民间招收女孩入宫,中人、白丁的女儿都可以报名。这些女孩入宫以后从小宫女做起,以后可以晋升为内人、上赞内人、尚宫、最高尚宫、提调尚宫等。女孩入宫当小宫女的年龄,由四五岁至十多岁不等。宫女要接受很长时间的训练,要熟悉宫廷礼仪,以备长大以后派往大殿,担任国王身边的“至密尚宫”。每个入宫的孩子会由一个内人或尚宫管教,尚宫担任老师兼母亲的角色,大家在同一个房间生活。小宫女在宫内学习礼仪以及技术,大约8至10年后可参加考试,合格后正式成为九品官阶的内人。宫女通过内人考试即意味着正式成为国王的女人,一生不能婚嫁。内人再经过数十年的磨练后,可以参加尚宫考试。通过考试获赐碟纸与发盘,取得正五品官阶。以后,可以升任更高官阶的最高尚宫、提调尚宫。王宫内所有妃嫔及宫女,均属内命妇,内命妇之首是王妃。作为宫女,要离开王宫只有两个可能,一是年老体衰、疾病缠身,再有就是服侍的主子病逝,守丧3年后才可离开宫廷。宫女离开王宫以后仍不能婚嫁。
  朝鲜王朝内命妇的品阶:
  正一品:嫔 从一品:贵人
  正二品:昭仪 从二品:淑仪
  正三品:昭容 从三品:淑容正四品:昭媛 从四品:淑媛
  正四品:昭媛 从四品:淑媛
  正五品:尚宫 尚仪 从五品:尚服 尚食
  正六品:尚寝 尚功 从六品:尚正 尚记
  正七品:典宾 典衣 典膳 从七品:典设 典制 典言
  正八品:典赞 典饰 典药 从八品:典灯 典彩 典正
  正九品:奏宫 奏商 奏角 从九品:奏变徵 奏徵 奏羽 奏变宫
  朝鲜王朝尚宫品阶:
  一品提调尚宫(以大殿的最大)、大妃殿指定尚宫(大妃指定)
  二品东宫(世子)殿提调尚宫
  三品副提调尚宫
  四品最高尚宫
  五品正殿尚宫(包含至密、烧厨房等)
  六品东殿尚宫(包含至密、烧厨房等)
  七品偏殿尚宫(包含至密、烧厨房等)
  八品训育与监察尚宫(未能直接侍奉上殿或偏殿,品阶较低)
  九品上赞内人
  正殿、偏殿的尚宫除了有特别指定的之外,其余均交由提调尚宫分派,东宫殿则由东宫殿提调尚宫分派。另外,生前有特殊贡献或功绩的尚宫,可由国王下旨,封为正四品尚宫。
  医女制度
  医女制度是1406年(太宗六年)建立的。因为男女有别的观念越来越严格,内宫女眷忌讳被男性医官诊治,即使病入膏肓也不就医。为方便内宫女眷及其他女性的就医需要,培养医女就成为必须。医女属一种看护性的工作,一般中人都不情愿让自己的女儿去做这些事。该制度创立之初,便由官厅指定由贱民身份的婢女充任。当时选择汉阳官衙的女性官婢在惠民署学习。在地方也挑选10到15岁左右的官婢前往惠民署接受教育,学成后从事医疗工作。这样,地方上的妇女在生病时也能得到救治。在世祖时代,还设立奖惩法,规定医女每月必须阅读的书籍,并进行严格的考核,成绩优秀者由政府提供俸禄,不合格的则在官署中做杂役,到医术稍有进步才能恢复医女身份。成宗时,将医女分为内医、看病医及初学医三个等级。
  燕山君时,医女制度逐渐变质,医女被迫参加宴饮等娱乐活动,身份等同妓女。中宗即位后,着手革除弊政。他明文禁止召唤医女参加达官贵人的宴会,但并没有彻底消除这种陋规。在电视剧《大长今》中就有长今因拒绝出席宴饮活动而受到老师报复的情节。
  医女接受教育时,需先修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道家经典及其他诸子经典,学好经典后,才学习看病、助产、把脉、针灸等医术及研读医书。在剧中有这样的情节,医女阿烈在陪护连生时朗读的是老子《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长今在医女考试的时候能流利地背诵《孟子见梁惠王》。韩医与中医是一脉相承的,但在医理上,韩医除了阴阳五行思想外,对道家的有无辨证、《周易》的象数辨证、儒家的天人合一等思想综合引申为医学哲学,分析病理,辨症施治。熟读、背诵儒家及先秦诸子经典,是韩医医德、道行和医术的体现。医者儒学修养与朝鲜王朝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根本的国策有直接关系。
  社会等级
  朝鲜王朝时期的社会等级观念很重。两班阶层族世代承袭贵族身份,不用向国家纳税,不用当兵打仗。所谓“两班”,是指经过文、武两科考试而进士及第的文官武将,其中文官比武将地位高,朝中的重要官职大多由文官担任。两班之下的阶层,称为中人,主要担任技术官职,例如医官、译官等。比中人低一等,比贱民高一等的是民人、良人、军丁、保人等。地位最低的阶层称为贱民,奴婢、优倡、白丁、僧尼等为贱民。奴婢分为公贱和私贱。公贱属于官府,分私奴婢、官奴婢等。官奴婢可通过训练成为医女。此外,在朝鲜王朝时期还有“茶母”,她们负责搜查女犯。当时,婚嫁讲究门当户对,士大夫不能娶平民或奴婢为妻,只能纳她们为妾。她们所生的子女,依然保持平民或奴婢身份。同样,士大夫的女儿也不会与平民或奴婢通婚。
  这些社会底层人物不仅在经济上遭受盘剥,政治上没有地位,就是在受教育上也被限制。幼年长今聪明可爱,求知欲强,常常瞒着母亲跑到学堂去偷听上课。母亲对长今的这一行为非常生气,甚至用木棍将她的小腿抽得条条血痕。只有了解了这些社会底层人物的真实处境,才能真正理解母亲阻止长今认字读书的苦衷。在母亲看来,天资聪颖却又身处下层,也许无知才是自保的最佳良方。

李氏王朝的官制主要跟随中国模式,官职分为九品,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十八级。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称为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称为堂下官〔或参上官〕。正七品以下为参下官。长今受中宗册封为御医时,官职为正三品堂上官。以当时来说,在男尊女卑的时代,贱民出身的女子可得此高位,确是史无前例,震惊朝野。 在国王下面,中央机关方面最高的是议政府。议政府之下有吏、户、礼、兵、工、刑“六曹”,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其首长为判书〔正二品,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尚书〕及参判〔从二品〕。 六曹 吏曹 负责封爵、内外命妇职牒、官吏升迁监督等。 户曹 负责户籍、赋税、国家财政预算等。 礼曹 负责仪式制度、外交接待、国葬宴会、科举等。 兵曹 负责军人任命、兵备、兵器、防御等。 刑曹 负责刑罪的覆审、法令调查、监狱和奴婢。 工曹 负责营造、工匠物品制造、车辆宫廷桥梁建造。 长今十岁入宫,从小宫女到医女、御医,一生与王宫结下不解缘,在她的日常生活中,出现过不少从属六曹的内廷供奉机构,包括有内医院、内侍府、内赡寺、司饔院、内需司等。做医女时曾服务的机构则有典医监、活人署等。 正一品 从一品 正二品 从二品 正三品堂上 正三品堂下 从三品 正四品 从四品 正五品 从五品 正六品 从六品 嫔 贵人 昭仪 淑仪 昭容 昭容 淑容 昭媛 淑媛 尚宫 尚寝 尚仪 尚功 尚服 尚正 尚食 尚记 议政府 领议政 左右赞成 左右参赞 舍人 检详 公事官 左右议政 承政院 都承旨 左右承旨 左右副承旨 同副承旨 司宪府 大司宪 执义 掌令 持平 监察 司谏院 大司谏 司谏 献纳 正言 内医院 都提调 提调 副提调 正 佥正 判官 主簿 内资寺 提调 正 副正 佥正 判官 主簿 内侍府 尚膳 尚酝 尚茶 尚药 尚传 尚册 尚弧 尚帑 尚洗 尚烛 司饔院 都提调 提调 副提调 正 提举 提检 佥正 判官 主簿 提举 提检 宰夫 内需司 典需 别坐 别提 副典需 别坐 别提 掖庭署 司谒 司钥 副司钥 典医监 提调 正 副正 佥正 判官 主簿 医学教授 惠民署 提调 主簿 医学教授 活人署 提调 提调 昭格署 提调 令 别提 提调 义禁府 判事 知事 同知事 经 都事 内禁卫 将将 从事官 兼司仆 将将 从事官 羽林卫 将将 从事官 捕盗厅 左右大将 从事官

中国古代官职大小,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
答:户部尚书---分管财政,经济,税务,土地,民政,农业,户口,军需,资源的副总理 兵部尚书---国防部长/武装部长 吏部尚书---组织部长兼监察部长 礼部尚书---分管教育,文化的副总理 工部尚书---主管重大工程建设的副总理 刑部尚书---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兼**部长 藩王相当于周朝、西汉诸侯国国王。东汉...

古代官职大小的排列?
答:清朝官职大小排名:正一品: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

中国古代官职名称有哪些?
答: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

古代的一~九品官位各是什么
答:唐朝官员品级是古代官员等级制度,唐朝官员品级依正、从、上、下分为九品三十级。包含官爵,文武职官,勋位等品阶。 1、正一品 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前的官职,之后不设)。 爵:亲王、公主 2、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

求古代官职名
答:三国时武将官职 大将军 战国置,汉因之,金印紫绶,地位因人而异,与三公相上下。汉武帝时起领录尚书事, 外主征战,内秉国政,权势过于丞相。东汉多以贵戚任之,位在三公之上。 司马《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 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

古代的官职和现代的官职对应表
答:古代的官职和现代的官职对应表如下: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现在的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

一品到九品与现代官职是什么?
答:中国古代官制最常被提到的就是“九品中正制”,在这个官制中,官职被分为九个等级,分别是“一品”到“九品”,而这些官职的特征因时代和地区而异。现代的官职制度则比较简单明了,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职务的名称以及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 先看看我给大家整理相关内容,通过以下内容分别阐述一品到九品与现...

中国古官制中的最高一级是什么?
答:古代官职从大到小排列具体如下: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古代的官衔问题
答:2013-04-25 关于古代官职等级的几个问题。 11 2009-06-27 古代官职问题 18 2017-03-03 古代官位等级 3 2009-11-17 关于古代官衔的等级排名 352 2016-05-25 古代官位等级的官位演变过程 2016-05-16 古代地方官位等级 7 2014-04-29 古代王朝有哪些官职?分别是干嘛的? 3 2013-09-22 古代和现代...

中国古代官职中的尚书 侍郎 等 各是什么级别?
答:鸿卢寺卿——钓鱼台国宾馆党委书记 内务府总管——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宗人府总管——国务院办公厅主任 顺天府尹——北京第一人民检查检查长 大学士——政治局常委 军机处军机——中央军委委员 上驷院总管——交通部长 督察院总管——第一法官 总督——省委书记 巡抚——省长 总兵--军区司令员 九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