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苏州园林》第二段中说明方法的妙处?

作者&投稿:昌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作比较

例如: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增强了说明效果。

2、举例子

例如: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苏州园林的游览者为例,具体形象的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3、打比方

例如: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园林比作美术画,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的特点以及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原因。

扩展资料

《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本文是叶圣陶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

叶圣陶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之暇,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

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香港那家出版社,但图片册一直不见出版。《百科知识》编辑部知道叶圣陶有这样一篇文章,便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

发表时删去了序文最后的几句话,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序文的第一段,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也随之改为“苏州园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州园林



~

求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答: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2)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二)把握说明对象和特征 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

初中议论文、说明文、文学作品答题模式
答: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二. 阅读技巧(一)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招:善于找准说明对象。第二招:善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第三招:善于...

要有说名方法的说明文(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_百 ...
答: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2)给段落标上序号。(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如1999年卷第1题,可做如下标记:“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标记。第...

谁可以给我20篇一上的阅读理解啊
答:1.文中有一个词语“单调”,形容开窗对着白色墙壁的感觉,请你具体释补上竹子或芭蕉就可以去掉单调感觉的原因。有色彩,减少单调感觉;有图画,增添观赏兴趣。2.这两段文字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哪一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第一段中的“适当的位置”这一短语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有关说明文的资料
答:二、把握说明事物对象的特征 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所谓特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例如《死海不死》主要说明了死海咸度高的特征,死海水中的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海水的23%-25%(这和一般的淡水湖不同)。再如《苏州园林》,文章主要写苏州园林...

语文阅读理解
答:1、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8、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

初中事理说明文范文
答: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第三、仔细阅读,归纳说明方法 阅读说明文时,要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第四,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句、尾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

初二语文的考题,上册的?
答:7请不要在此乱抛杂物(或:清清之水,污之何忍?/欢迎您常来此照镜子。/我们的追求是清澈见底,全赖您的支持。)8、略。 二.9.略10.略11.三峡一年四季变化多姿的景色。12.水势大,水流急。正面写水势大,用侧面烘托的方法和对比的方法写水流急。13说明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配合的特点。14第一个“这”指“高树...

什么是说明文??
答: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说明文侧重于记载事物的稳定的,不变的一些特性...

画线部分的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答:有何作用。……然后,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第三处是选择答案的标准、描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先读原文通大意,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也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内容作用,使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