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有多严苛?商鞅本人最后是什么下场?

作者&投稿:禾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变法,中国古代有无数次,像晚清末年的百日维新,谭嗣同等六君子慷慨就义,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始……”百日维新虽然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是谭嗣同这句话却可谓是一针见血,所有的变法运动都是伴随着流血事件的,而中国古代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变法运动,更是连推动人自己都遭到了五马分尸的刑罚,那自然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秦国处于远离中原的西北之地,因为祖先秦非子善于养马而成为西周的附庸,又因为秦襄公在周平王狼狈出逃的时候出兵护送有功而被封为诸侯,也算是正儿八经的一方诸侯了,但是秦国却始终不被其他国家看得起。在中原大国眼中,西北边疆之地的秦国,多少有些与“弼马温”类似的野蛮人味道。

根据《战国策》的记载,当年周天子召开大会分封诸侯,根据国家间不同的国力与亲疏而赏赐下不同的礼物,连国力极为弱小的鲁国与宋国也得到了腊肉,但是秦国明明也去参加了,但是却空手而归,这让秦国上下深感屈辱。等到后来的六国会盟而未邀请秦国的时候,这种屈辱更是激发了秦国君臣的奋斗心,国君临终前握着继承人的手说:“有朝一日,定要扫平六国!”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继位的秦孝公开始励精图治,一继位就张贴了面向天下的“招贤榜”,在魏国得不到重用的卫鞅悄悄逃出了魏国投奔秦国。然而他在秦国的进阶之道并没有符合常规,他是先用了金银财宝买通秦国君王的宠臣,才得到了见面的机会,然后通过讲述自己的看法而得到秦王赏识,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后来更是被封为“商君”,所以被人们称为商鞅。

在商鞅变法的过程中,有几件重要的事情需要叙述一下,首先自然是“徙木立信”,商鞅通过一件很小的事情建立了民众对于变法的信任,另一件事情就是太子触犯了新法,但商鞅并没有处罚太子而是罚了太子的老师,也就是秦孝公的亲哥哥,这让变法得到了有效的贯彻,但是也让他与老贵族之间的仇恨不死不休。

等到秦孝公死亡以后,此时的秦国通过变法已经极其强盛,按理说商鞅的功劳是非常大的。但是新继位的秦惠文王立刻作为老贵族的代表,需要给自己的老师以及众多宗族一个交代,商鞅自然非常敏锐地洞察到了这点,于是他想要跑到其他国家去。

结果在跑到秦国边境的时候,守关士兵表示:“根据商君的法令,没有凭证任何人也不能出关……”商鞅无奈地退回去准备找家店住下来,结果店家又表示:“根据商君的法令,没有凭证而留宿的话是要被治罪的……”商鞅出店以后仰天长叹我可真是作法自毙啊!最后无奈之下他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不久就战死了,不仅尸体被车裂,而且全家都被杀。

其实商鞅变法,自然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想必他对自己的结局是有一定认知的,但可能一开始还是心存侥幸,觉得自己能够在最后关头跑出去,但是没有想到因为自己的变法过于严苛,以至于自己本人的下场朝着最惨淡的方向发展,一代名将的归宿竟然是亡于己国!



商鞅变法是非常苛刻的,因为他已经触犯到了贵族的利益,他也没有任何的好下场,皇帝死后他就已经被人整死了。

~

商鞅最终是否作法自缚?
答:并且商鞅缺乏容人之雅量,变法实行十年之后“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前来言令便,鞅曰:‘此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言令”,加上严苛的惩罚制度,民间也对其商鞅着不好的感官。 车裂之刑即五马分尸之刑,只有地位特别并且十恶不赦的人才会承受此种刑罚,商鞅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加上变法对秦国国力的综合提...

商鞅最终结局如何?
答: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诬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尸身被运至咸阳车裂,全家被杀。

提倡变法的商鞅最后是死于什么刑罚?
答: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秦朝的功臣商鞅,最终居然死于自己创造的刑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商鞅原名其实叫做公孙鞅,商并不是他原本的形式,只不过是因为他对秦国有功,被封为“商君”,并赐予了相应的封地,所以历史上大家都叫他商鞅,其实别看商鞅为了秦国能够变法成功,付出了很多,其实,商鞅并不是秦...

商鞅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答:被杀了。商鞅是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卫国国君的庶枝,因此商鞅又称公孙鞅,也称卫鞅。商鞅的妻子史无记载,但是他们的下场是被司马迁记下来的,他们都与商鞅一起被杀,商鞅是断子绝孙了。秦孝公死后,众元老陷害商鞅,秦惠文王也借此欲除商鞅这个权臣。荧玉痛骂秦惠文王,又深恨自己救不了商鞅,怨愤...

变法的商鞅是如何死的呢?
答:商鞅的两次变法,从权力到财产,主要都是在割旧贵族的肉。于是,割出了公子虔、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派政敌。二,功高震主作为秦国最大的贵族——秦王,对商鞅是怎么看的呢?毫无疑问,秦孝公对商鞅是感激与无限信任的,恨不得分他半壁江山,事实也的确差不多。秦孝公把军权、政权都放给了商鞅...

卫鞅最后结局如何?
答:卫鞅最后结局:商鞅失败战亡。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

秦朝是谁变法成功最后又死于自己的变法之下
答:在位执政十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但最后还是死于自己的法。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后,魏惠王...

商鞅有什么功绩?商鞅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答: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主张当时而...

商鞅变法对秦国功绩显著,为何商鞅死后要受“车裂之刑”?
答:经过卫鞅两次变法,秦国国力强大,奠定了秦国西方霸主的地位。之后秦孝公令卫鞅挂帅,率领秦军收复了以前被魏国侵占的失地河西,大大提高了秦国的政治地位。卫鞅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而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故被称之为商鞅。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

体现了制度严谨性的商鞅变法,有哪方面致命的缺陷?
答:商鞅主张的法制制度太过严苛。商鞅连老百姓的生活细枝末节生活习惯都加入了法律的行列,不仅如此商鞅秉公执法的同时,还杀法果绝,曾一口气连杀七百多号人。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是否不乏无辜受害者。就连商鞅最后也因为自己严苛的刑法而被抓获,当秦孝公死后商鞅没有了仪仗,他人又枉告商鞅蓄意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