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底的地质现象有哪些?

作者&投稿:始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21世纪的十几年里,国际海洋地质学界关注的问题是从“全球变化”这个层面,探索人类活动之前的地质时期,或宇宙范围内的地球自然环境变化周期和发展趋势。揭示地球系统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水圈与其他圈层的内部反馈机理以及相互作用,预测地球未来的环境变化趋势。科学家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 地球板块构造和地球构造仍然是海洋地球物理学家们关注的课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对新的地球板块构造理论进行论证。其研究领域多集中在大洋地壳、被动陆缘和主动陆缘等方面。从早先的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等基础,发展成了板块构造理论,并为今天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人们关心的问题是,关于板块运动的驱动力的作用方式和内在机理,或者说,造成板块运动的驱动力受哪些因素影响?板块的刚性程度、板块动力学以及相关的地质作用是什么?其发展过程又是如何进行的?
2. 古海洋学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古海洋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产生的新学科,主要是把大洋水体的变迁作为研究对象。在海洋系统中,依靠海洋沉积,研究过去海水与水团、海水化学和海洋生产力、生物地理等方面的演化规律,讨论它们对全球大气和大陆环境的影响。国际古海洋学界正积极投入“全球变化”的研究,其研究的重点是探索人类活动以前或地球以外的全球自然环境变化详清纯的周期和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古海洋学已经被许多国际组织列为海洋地质学的重要内容。由于古海洋学本身固有的学科多,有跨学科性质,能建立探索机制模式等特点,与“全球变化”的总研究目标十分吻合,已成为“过去全球变化”、“全球海洋通量计划”等核心研究项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关注大洋热液循环研究课题。20世纪70年代后,通过载人深潜器等,人们对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若干洋底进行调查。人们陆续发现几个大的洋底热泉区。热泉区的发现,表明洋底热液活动对大洋地壳、沉积物和海水的地球化学研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海底扩张理论,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洋底热液是含量极高的热液矿床。这一发现,立即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极大兴起。毫无疑问,洋底热泉将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矿藏,为21纪人类开采矿藏提供了新的可能。人们在洋底热泉区的周围,发现大量的特殊生物区系,以及高温缺氧条件下,海水中有极高浓度的有机物,也就是类似原生生命体的细菌。科学家们称,洋底热泉好像是一片生命的绿洲。地质学家们为此设想,洋底热泉的环境,酷似前寒武纪早期生命诞生时的环境。如果这一命题能够成立,那么,它将为地球生命地源研究提出很正拍多新研究课题。洋底热泉中还有高浓度的化学物质,例如,硅和钙等。这就提出一个课题,如果热泉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测量值有代表性的话,那么,硅可能是由热液过程以与大陆侵蚀过程相同的速率进入大洋的。假如这个推断能够成立,这对于估算在过去2亿年中,大洋化学收支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个过程,应当与海底扩张的速率有某种关系。
4. 海洋沉积学已经形成,并发挥巨大作用。在全球变化研究中,人们采用比较沉积学、碳酸盐浊流沉积和事件沉积进行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例如,确定了第四纪以来的海面变化,特别是渐新世以来变化的可比性。资料显示,它与全球气候的变化曲线有某种一致性。再如,对灾变事件研究表明,灾变事件对沉积物的影响,要比长期正常沉积作用大许多。20世纪80年代后,幕式沉积研究和现代灾变理论逐渐引入沉积学。陆架沉积动力学研究重点,开始转向事件沉积学的研究,特别是旋回和事件沉积在陆架沉积层中的作用和地位,愈显重要。大洋沉积物具有明显的韵律性和旋回性,它反映出一系列交替的气候状况。这与人们普遍关心的海平面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大陆及其边缘地带的显生代沉积地层资料,反映了全球海平面的变化。地质时期全球海平面变化范围在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研究表明,长期的海平面变化,可能与洋盆体积变化有直接关系,而短时期的海平面变化,则是由气候因素引起的。显然,海平面变化的确切原因,应该说还没有完全为人们所认识。在南大洋进行的若干深海钻探获得大量资料信息,使人们对南极大陆及其周围的古气候演变过程有初步了解。但是,当南极冰川在第三纪中期发生大量扩展时,北半球的冰川并不存在。这种极大的反差,让地质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这是大自然给人们设置的一道课题。
5. 海洋地质学家们也致力于海洋沉积物的研究,以了解其应力状态、触变性、蠕变性等特点,以及它们对海底地形地貌的影响。同时,研究海底沉积物移动——块体运动,以及深海中的砂层——浊流沉积,陆隆上的沉积物——等深流沉积,半深海沉积物,深海沉积物,深海扇沉积等现象。这些研究对于理解海底构造、预测海底工程和灾害地质具有重要意义。

~

海底两万里,遇到了哪些奇怪的地理现象?
答:当潜艇行驶到锡兰岛时,阿龙纳斯接受了尼摩船长的建议,步行到海底养珠场观看印度人在海底采珠。忽然,有条巨鲨向采珠人扑来。尼摩船长手拿短刀,挺身与鲨鱼搏斗,在尼摩船长被鲨鱼巨大的身躯所压倒,危在旦夕时,尼德.兰迅速投出利叉,击中鲨鱼的心脏,最后救了那个采珠人。4、巨型章鱼 在去北极的...

海洋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并简述其诱发因素
答:类型:海底地震引发海啸,火山爆发等;因素可分为:人为,自然,间接人为。地质灾害都是在一定的动力诱发(破坏)下发生的。诱发动力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人为的。据此,地质灾害也可按动力成因概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两大类。自然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规模和频度,受自然地质条件控制,不以人类...

海洋是如何形成的?
答:地球上的海洋总面积达到3.6亿平方千米,占据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的储水量超过13亿立方千米,大约占据地球水资源总量的97%,由此可见,海洋是地球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将地球称为“水球”也不过分。虽然总量如此巨大,但海洋并不是在地球一开始形成就存在的,而是日积月累的产物。地球刚形成的...

海洋环境有哪些独特的性质?
答:扭曲的深海流常常使某片海底形成集中的沉淀区,或上升流区。深海流的作用深深地影响了该区域的种群结构。沉淀集中的区域是深海穴居生物的天堂,而上升流从海底带来的大量营养物质更为浅水居住者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通常,这些“海底绿洲”出现在深海热泉、海底山脉或深水珊瑚礁等特殊海底结构的附近。在一些存在地质活动的...

海底扩张说的验证
答:以新的地质研究成果为依据的海底扩张说,对于海底地质现象的解释如此引人入胜,从而高度激发了人们进一步探讨的欲望。在海底扩张说提出后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新的研究成果又纷纷涌现,进一步证实了海底扩张说。其中最有意义的是海底磁异常条带研究、深海钻探成果及转换断层的发现,它们被称为验证海底扩张说的...

意大利卡塔尼亚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一种什么自然现象?为何会存在?
答:在岩浆冲出地面以后,被约束在岩浆中的水蒸气以及气体因为喷出地表而很快的分离,使得其体积迅速的膨胀,于是就发生了火山喷发的现象。二、火山并不是随处都是,并不是哪里都可以有火山喷发的。火山主要分布在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方。这个地方不仅仅是陆地,在海底也会发生火山喷发。而且,海底火山的喷发...

海底主要是由什么岩石组成的?
答:在大洋中脊下方形成地幔对流的上升流,软流圈地幔物质在上涌的过程中,由于负荷压力的减小,部分熔融产生拉斑玄武岩浆,溢出海底就形成广布的玄武岩被。板块内部玄武岩浆的形成,可能与热点或地幔柱有关。拉斑玄武岩浆和碱性玄武岩浆,可出现程度不同的分异作用,生成一些中、酸性和碱性岩石。

关于海底的知识?
答:当海岭和新的海底平原形成后,断裂谷的岩浆还会继续喷出,它们起着“传送带”的作用,把一条条新海岭从地壳岩层中推送出来,同时又把它们慢慢地从地壳岩层中推落下去,重新熔化到地幔中去,达到新生和消长的平衡。海底火山 形成于浅海和大洋底部的各种火山。包括死火山和活火山。地球上的火山活动主要集中...

海底和陆地地貌的不同
答:从形态上主要分为陆地地貌形态和海底地貌形态。从成因分,可分为内力为主和外力为主形成的地貌形态。 陆地地貌形态 陆地表面是起伏不平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陆地地貌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山地和平原两种类型。因为丘陵和山地的形态无大区别,海拔高度小于500米,相对广度小于100米...

海底峡谷的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答:同时,他们还根据海底电缆依次折断的时间,计算出这股浊流在坡度最大处流速高达28米/秒,在到达6000米的深海平原时,其流速不低于4米/秒,这也成为浊流侵蚀说的证据之一。后来,在大陆架的外缘、在海底峡谷谷底,人们发现有向下游移的砂砾和流痕。这种现象说明,海底峡谷中曾有强大的浊流通过。可是,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