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张骞使西域》

作者&投稿:线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翻译文言文《张骞使西域》

一、译文 大宛这地方是由张骞发现的。

张骞是汉中人,汉武帝建元年间(前140--前145)当过郎官。这时,天子问投降的匈奴人,他们都说匈奴攻打并战胜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当饮酒的器皿。

月氏逃跑了,因而常常怨恨匈奴,只是没有朋友和他们一块去打匈奴。这时汉朝正想攻打匈奴,听到这些说法,因此想派使者去月氏联络。

但是去月氏必须经过匈奴,于是就招募能够出使的人。张骞以郎官身份应招,出使月氏,和堂邑氏人原来匈奴奴隶名叫甘父的一同从陇西出境,经过匈奴时,被匈奴抓到,又移送给单于。

单于留住张骞,说:“月氏在我们北边,汉朝怎能派使者前去呢?我们要想派使者去南越,汉朝能允许我们吗?”扣留张骞十余年,给他娶了妻子,生了孩子,但是张骞一直保持着汉朝使者的符节,没有丢失。张骞留居匈奴,匈奴对他的看护渐渐宽松,张骞因而得以同他的随从逃向月氏,向西跑了几十天,到达大宛。

大宛听说汉朝钱财丰富,本想与汉朝沟通,却未成功。如今见到张骞,心中高兴,便向张骞问道:“你想到哪儿去?” 张骞说:“我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拦住去路。

如今逃出匈奴,希望大王派人引导护送我们去月氏。若真能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汉朝赠送给大王的财物是用言语说不尽的。”

大宛认为张骞的话是真实的,就让张骞出发,并给他派了向导和翻译,到达康居。康居又把他转送到大月氏。

这时,大月氏的国王已经被匈奴杀死,又立了他的太子当国王。这位国王已把大夏征服,并在这里居住下来。

这地方土地肥美富饶,很少有敌人侵犯,心情安适快乐。自己又认为离汉朝很远,根本没有向匈奴报仇的心意。

张骞从月氏到了大夏,终究没有得到月氏对联汉击匈奴的明确态度。张骞在月氏住了一年多,回国而来,他沿着南山行进,想从羌人居住的地方回到长安,却又被匈奴捉到了。

他在匈奴住了一年多,单于死了,匈奴左谷蠡王攻击太子,自立为单于,国内大乱,张骞乘机与胡 *** 子和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汉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父为奉使君。

张骞为人坚强有力量,心胸宽大,诚实可信,蛮夷之人都喜欢他。堂邑父是匈奴人,善于射箭,每当穷困危急之时,就射杀飞禽走兽当饭吃。

最初,张骞出使时有一百多随从,离开汉朝十三年,只有他和甘父两个人回到汉朝。张骞所到的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传说这些国家的旁边还有五、六个大国,他都一一向汉天子陈述了情况,说: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朝正西面,离汉朝大约一万里。

当地的风俗是定居一处,耕种田地,种稻子和麦子。出产葡萄酒。

有很多好马,马出汗带血,它的祖先是天马的儿子。那里有城郭房屋,归它管辖的大小城镇有七十多座,民众大约有几十万。

大宛的兵器是弓和矛,人们骑马射箭。它的北边是康居,西边是大月氏,西南是大夏,东北是乌孙,东边是扜罙、于寘。

于寘的西边,河水都西流,注入西海。于寘东边的河水都向东流,注入盐泽。

盐泽的水在地下暗中流淌,它的南边就是黄河的源头,黄河水由此流出。那儿盛产玉石,黄河水流入中国。

楼兰和姑师的城镇都有城郭,*近盐泽。盐泽离长安大约五千里。

匈奴的右边正处在盐泽以东,直到陇西长城,南边与羌人居住区相接,阻隔了通往汉朝的道路。二、原文 大宛之迹,见自张骞。

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

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馀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绎,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

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馀,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馀,单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馀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曰: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

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

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有城郭屋室。

其属邑大小七十馀城,众可数十万。其兵弓矛骑射。

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扜鰛、于窴。于窴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

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

而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盐泽去长安可五千。

2. 翻译文言文《张骞使西域》

一、译文大宛这地方是由张骞发现的。

张骞是汉中人,汉武帝建元年间(前140--前145)当过郎官。这时,天子问投降的匈奴人,他们都说匈奴攻打并战胜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当饮酒的器皿。

月氏逃跑了,因而常常怨恨匈奴,只是没有朋友和他们一块去打匈奴。这时汉朝正想攻打匈奴,听到这些说法,因此想派使者去月氏联络。

但是去月氏必须经过匈奴,于是就招募能够出使的人。张骞以郎官身份应招,出使月氏,和堂邑氏人原来匈奴奴隶名叫甘父的一同从陇西出境,经过匈奴时,被匈奴抓到,又移送给单于。

单于留住张骞,说:“月氏在我们北边,汉朝怎能派使者前去呢?我们要想派使者去南越,汉朝能允许我们吗?”扣留张骞十余年,给他娶了妻子,生了孩子,但是张骞一直保持着汉朝使者的符节,没有丢失。张骞留居匈奴,匈奴对他的看护渐渐宽松,张骞因而得以同他的随从逃向月氏,向西跑了几十天,到达大宛。

大宛听说汉朝钱财丰富,本想与汉朝沟通,却未成功。如今见到张骞,心中高兴,便向张骞问道:“你想到哪儿去?”张骞说:“我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拦住去路。

如今逃出匈奴,希望大王派人引导护送我们去月氏。若真能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汉朝赠送给大王的财物是用言语说不尽的。”

大宛认为张骞的话是真实的,就让张骞出发,并给他派了向导和翻译,到达康居。康居又把他转送到大月氏。

这时,大月氏的国王已经被匈奴杀死,又立了他的太子当国王。这位国王已把大夏征服,并在这里居住下来。

这地方土地肥美富饶,很少有敌人侵犯,心情安适快乐。自己又认为离汉朝很远,根本没有向匈奴报仇的心意。

张骞从月氏到了大夏,终究没有得到月氏对联汉击匈奴的明确态度。张骞在月氏住了一年多,回国而来,他沿着南山行进,想从羌人居住的地方回到长安,却又被匈奴捉到了。

他在匈奴住了一年多,单于死了,匈奴左谷蠡王攻击太子,自立为单于,国内大乱,张骞乘机与胡 *** 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53962子和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汉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父为奉使君。

张骞为人坚强有力量,心胸宽大,诚实可信,蛮夷之人都喜欢他。堂邑父是匈奴人,善于射箭,每当穷困危急之时,就射杀飞禽走兽当饭吃。

最初,张骞出使时有一百多随从,离开汉朝十三年,只有他和甘父两个人回到汉朝。张骞所到的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传说这些国家的旁边还有五、六个大国,他都一一向汉天子陈述了情况,说: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朝正西面,离汉朝大约一万里。

当地的风俗是定居一处,耕种田地,种稻子和麦子。出产葡萄酒。

有很多好马,马出汗带血,它的祖先是天马的儿子。那里有城郭房屋,归它管辖的大小城镇有七十多座,民众大约有几十万。

大宛的兵器是弓和矛,人们骑马射箭。它的北边是康居,西边是大月氏,西南是大夏,东北是乌孙,东边是扜罙、于寘。

于寘的西边,河水都西流,注入西海。于寘东边的河水都向东流,注入盐泽。

盐泽的水在地下暗中流淌,它的南边就是黄河的源头,黄河水由此流出。那儿盛产玉石,黄河水流入中国。

楼兰和姑师的城镇都有城郭,*近盐泽。盐泽离长安大约五千里。

匈奴的右边正处在盐泽以东,直到陇西长城,南边与羌人居住区相接,阻隔了通往汉朝的道路。二、原文大宛之迹,见自张骞。

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

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馀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绎,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

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馀,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馀,单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馀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曰: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

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

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有城郭屋室。

其属邑大小七十馀城,众可数十万。其兵弓矛骑射。

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扜鰛、于窴。于窴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

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

3. 张骞使西域全部译文

白话译文: 去大宛国的足迹,出自于张骞。

张骞是汉中人氏,建元 (汉武帝年号) 中做了郎官。此时,汉武帝询问了匈奴投降汉朝的人,那些人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用月氏王的头骨作饮酒器具。

月氏人逃跑了,时常仇恨匈奴,却没有人与他们一起去攻打匈奴。 这时,汉朝正打算灭掉匈奴,听说了这些话,就想派使者和月氏国相通,但是,去月氏必然要经过匈奴那地方。

于是,便招募能够担任出使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募而出使月氏,他与堂邑县一人家从前的胡人奴仆名甘父的一同走出陇西。

在路经匈奴时,匈奴将他们捉了去,就将他们带到单于那里。 单于将他们扣留住,说: “月氏国在我的北面,汉朝怎么能够通往使臣。

假如我出使越国,那汉朝肯听从我吗?” 于是,把张骞留在匈奴十多年。给他娶妻,生了儿子,然而张骞没有丢失手中所拿的出使符节。

在匈奴居住久了,匈奴看管他愈来愈宽松。张骞因此与他的手下人向月氏逃亡。

向西走了几十天,到达大宛国。 大宛国早就听说汉朝物产富饶,打算相通而没有办到。

见了张骞,很高兴地问道: “你打算往哪里去呀?” 张骞说: “我替汉朝出使月氏国,途中被匈奴捉去,阻止我前行,而今我逃亡到你们这里,只有请大王你派人引导护送我。如我能到达月氏,返回汉朝,汉朝必定赠送你很多财物,这是不用多说的。”

大宛也认为是这样,便遣送张骞。为张骞发出驿站向导,一直到康居。

康居又转送他到大月氏。大月氏的国王已被匈奴杀了,立了国王的太子为王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53862,已经臣服大夏国而为君主。

这里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很少贼寇,其志向是安居乐业。月氏又自认为远离汉朝,一点没有要报复匈奴的意思。

张骞又从月氏到大夏,竟然得不到月氏的复仇意向。张骞在此留住一年多,便返回汉朝,经过南山,打算从羌人地界回归,又被匈奴捉住,扣留一年多。

单于死了,匈奴中的左谷蠡王攻太子而自己立为王,匈奴国发生内乱。张骞便和他的胡 *** 子及堂邑父一起逃亡回到汉朝。

汉朝封张骞做了太中大夫,堂邑父做了奉使君。 张骞这人力气很大,待人宽厚大量,讲信用,西域国的人很喜欢他。

堂邑父本来是胡人,善于射箭,在出使途中,每遇到穷途末路时,他就射猎禽兽作为食物。当初,张骞出行时,所带的人是一百多,外出十三年,只有他二人得以回还。

张骞亲身所到达的地方是: 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 而且,听说这些国的旁边还有大国五六个。

所有这一切,张骞都对武帝作了汇报。说: “大宛国在匈奴的西南面,在汉的正西面,离汉可能有万里。

他的习俗是务农的,百姓种田,田中种稻子和麦子。产葡萄酒,多良马,马出的汗是血色,这马的先祖是天马子。

国中有城郭房屋。 他所属的城邑,大大小小有七十多座。

民众可能有几十万。他的兵器是弓箭、长矛,士兵是骑马射击。

他的北面是康居,西面是大月氏,西南则是大夏,东北则是乌孙国,东面是扞罕和于阗。于阗西面的水流都向西流入西海; 他东面的水流就流入盐泽湖,盐泽湖水在地下潜流。

盐泽湖的南面,就是黄河的源头出处了,那里多玉石,黄河流入中国。而且楼兰和姑师城就有城郭临近盐泽湖。

盐泽湖离长安城可能有五千里。匈奴的右方就位于盐泽湖以东,一直到陇西的长城的南边,与羌相接,阻隔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

原文: 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故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之,曰: “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 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 “若欲何之?” 骞曰: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驿抵康居。

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

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余,单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国内乱。

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故胡人,善射。

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 曰: “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 有葡萄酒; 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

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小七十余城,众可数十万。其兵弓矛骑射。

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扞罕、于阗。 于阗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 其东,水东流注。

4. 张骞使西域全部译文

白话译文:去大宛国的足迹,出自于张骞。

张骞是汉中人氏,建元 (汉武帝年号) 中做了郎官。此时,汉武帝询问了匈奴投降汉朝的人,那些人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用月氏王的头骨作饮酒器具。

月氏人逃跑了,时常仇恨匈奴,却没有人与他们一起去攻打匈奴。这时,汉朝正打算灭掉匈奴,听说了这些话,就想派使者和月氏国相通,但是,去月氏必然要经过匈奴那地方。

于是,便招募能够担任出使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募而出使月氏,他与堂邑县一人家从前的胡人奴仆名甘父的一同走出陇西。

在路经匈奴时,匈奴将他们捉了去,就将他们带到单于那里。单于将他们扣留住,说: “月氏国在我的北面,汉朝怎么能够通往使臣。

假如我出使越国,那汉朝肯听从我吗?” 于是,把张骞留在匈奴十多年。给他娶妻,生了儿子,然而张骞没有丢失手中所拿的出使符节。

在匈奴居住久了,匈奴看管他愈来愈宽松。张骞因此与他的手下人向月氏逃亡。

向西走了几十天,到达大宛国。 大宛国早就听说汉朝物产富饶,打算相通而没有办到。

见了张骞,很高兴地问道: “你打算往哪里去呀?” 张骞说: “我替汉朝出使月氏国,途中被匈奴捉去,阻止我前行,而今我逃亡到你们这里,只有请大王你派人引导护送我。如我能到达月氏,返回汉朝,汉朝必定赠送你很多财物,这是不用多说的。”

大宛也认为是这样,便遣送张骞。为张骞发出驿站向导,一直到康居。

康居又转送他到大月氏。大月氏的国王已被匈奴杀了,立了国王的太子为王,已经臣服大夏国而为君主。

这里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很少贼寇,其志向是安居乐业。月氏又自认为远离汉朝,一点没有要报复匈奴的意思。

张骞又从月氏到大夏,竟然得不到月氏的复仇意向。张骞在此留住一年多,便返回汉朝,经过南山,打算从羌人地界回归,又被匈奴捉住,扣留一年多。

单于死了,匈奴中的左谷蠡王攻太子而自己立为王,匈奴国发生内乱。张骞便和他的胡 *** 子及堂邑父一起逃亡回到汉朝。

汉朝封张骞做了太中大夫,堂邑父做了奉使君。 张骞这人力气很大,待人宽厚大量,讲信用,西域国的人很喜欢他。

堂邑父本来是胡人,善于射箭,在出使途中,每遇到穷途末路时,他就射猎禽兽作为食物。当初,张骞出行时,所带的人是一百多,外出十三年,只有他二人得以回还。

张骞亲身所到达的地方是: 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且,听说这些国的旁边还有大国五六个。

所有这一切,张骞都对武帝作了汇报。说: “大宛国在匈奴的西南面,在汉的正西面,离汉可能有万里。

他的习俗是务农的,百姓种田,田中种稻子和麦子。产葡萄酒,多良马,马出的汗是血色,这马的先祖是天马子。

国中有城郭房屋。他所属的城邑,大大小小有七十多座。

民众可能有几十万。他的兵器是弓箭、长矛,士兵是骑马射击。

他的北面是康居,西面是大月氏,西南则是大夏,东北则是乌孙国,东面是扞罕和于阗。于阗西面的水流都向西流入西海; 他东面的水流就流入盐泽湖,盐泽湖水在地下潜流。

盐泽湖的南面,就是黄河的源头出处了,那里多玉石,黄河流入中国。而且楼兰和姑师城就有城郭临近盐泽湖。

盐泽湖离长安城可能有五千里。匈奴的右方就位于盐泽湖以东,一直到陇西的长城的南边,与羌相接,阻隔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

原文: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故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之,曰: “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 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 “若欲何之?” 骞曰: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驿抵康居。

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

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余,单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国内乱。

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故胡人,善射。

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曰: “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 有葡萄酒; 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

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小七十余城,众可数十万。其兵弓矛骑射。

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扞罕、于阗。于阗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 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

其南,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而楼兰。



~

读历史||张骞出使西域,你真的了解吗?(来源:话说乌鲁木齐等)_百度知...
答:张骞一次出使西域回汉后,向汉武帝报告了自己出使过程中所了解到的情况,"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而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泽,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天子欣然,以骞言为然,乃令骞因蜀犍...

西域文言文
答:2. 翻译文言文《张骞使西域》 一、译文 大宛这地方是由张骞发现的。 张骞是汉中人,汉武帝建元年间(前140--前145)当过郎官。这时,天子问投降的匈奴人,他们都说匈奴攻打并战胜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当饮酒的器皿。 月氏逃跑了,因而常常怨恨匈奴,只是没有朋友和他们一块去打匈奴。这时汉朝正想攻打匈奴,听到这些说法,...

求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答: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答:2、当时,正在伊犁河流域游牧的大月氏,是一个著名的“行国”,40万人。他们曾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一再打败后,刚迁到这里不久,并且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愿意再次打仗了。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因此,大月氏与匈奴是“世敌”。所以,张骞出使西域并没有完成本身任务。3、汉朝...

张骞出使西域西域指哪里
答:以下是关于”张骞出使西域西域指哪里“的讲解: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西域指的是今天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今新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地区。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但最终开辟了...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答: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汉武帝要求的政治目的,但是通过他的旅行观察,却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张骞把这些地理知识写成报告上奏汉武帝,后来司马迁即据此写成了《史记·大宛列传》,得以保存至今。这次出使西域,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

故事张骞出使西域出自哪本书
答:《史记.大宛传》和》《汉书.张骞传》有记载 《张骞传》是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所写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张骞的事迹。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和影响
答: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发展:张骞的西域之行是汉朝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一个标志。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不仅是为了推动汉朝的疆域扩张,也是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控制和管理,进一步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发展。张骞人物生平 汉文帝前元十六年(前164年),张骞出生。早期经历不详,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在朝廷担任名...

张骞出使西域背景!!!急!!!
答:张骞出使西域背景 汉武帝即位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利用种种借口剥夺了各诸侯国的爵位。并设立“太学”,通过“太学”来培养和提拔官吏,以加强忠于自己的政治力量。汉武帝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还把财经大权也集中到朝廷。第一,统一币制,由朝廷铸钱。第二,盐铁专卖。第三,算缗钱。第四,...

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是什么、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答:张骞在汉武帝刘彻手中接过了出行西域,所代表身份的符节。从此刻起他将要率领汉朝使团,踏上出使西域的伟大征程。对于2100年前的汉朝来说,西域无疑是个充满危险而又令人神往的地方。 张骞想必也知道自己西去的路上,也必定充满了艰辛与不测,但他不知道的是当他踏出长安城的那一刻,他的这次出行就将注定被后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