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派、方法派、表现派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投稿:荤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体验派、方法派、表现派意思如下:

1、“体验派”对表演的要求就是:从自我出发,生活在角色的情境里。体验派是在中国被误读最多的一个表演学派,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对体验派的理解基本都是错误的。只有“自我”能完成真正的体验,即“真听、真看、真感觉”。

如果你已在模仿一个臆想出的形象,或把自己套入一个与你的生活常态不同的表演的状态下,那是无法完成真实体验的。所以必须要强调的是,“从自我出发”是体验派表演整个塑造角色过程中的基础,而并非其中一个阶段,也就是说体验派要求演员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始终从自我出发”。

2、“方法派”传承自体验派,同样要求演员达到下意识的真实反应,但有一点显著不同,那就是方法派允许演员替换交流对象,而体验派不允许。方法派允许直男演员将对手替换想象成一个女人,而体验派则要求你必须从这个同性身上找到你爱的部分。

这是因为体验派认为替换交流对象不利于捕捉对手反应的细微变化,尤其对于舞台剧表演来说,一出戏演几十上百场,替换交流对象容易让演员在重复中失去临场新鲜感,最后使表演僵化。

不过在电影的拍摄中,演员不是每次都能有一个真实的交流对象,而且最真实的表演只需要一条就够了,不用反复重复。所以在电影拍摄中,演员替换交流对象有时既是必须也无伤大雅。美国的电影演员有许多使用方法派的成功例子。

3、“表现派”不强调从自我出发,而是强调在内心中先构建出一个“角色的形象”,强调模仿。同时表现派不提倡下意识生活在情境里,而是强调“跳出来”拿捏和设计。

有人说体验派就是斯坦尼,表现派就是布莱希特。前半句是对的,后半句不对。布莱希特提倡的“间离”是一种演出效果,更多通过编剧和导演手段来达到,而非一种表演手段。

布莱希特在他自己的演剧实践中,希望观众能间离,但仍然要求演员是体验的。国内某些表演者为了给自己的表演方法找理论依据,拉了布莱希特来当大旗而已,很多人受骗了。

各个派别的追求和方法之间泾渭分明,但在实际表演中不可能做到100%纯粹。表现派演员不可能完全不动真情实感,体验派演员也不可能完全不设计。所以“某派的演员”是说该演员认同某派的美学追求,主要使用某派的方法,而不是说他完全不使用别的方法。

另外,由于国内缺少成体系的表演教学,大部分演员并不遵循某一个派别,而是在实践中摸索合适自己的表演方法。

优秀的演员往往是感性强于理性,加上他们需要综合运用各个派别的方法,所以演员自己阐述自己的表演派别,未必能说得清楚准确。比如有的演员主要使用的是表现派的方法,却说自己是斯坦尼的追随者。这样的例子很多,也造成了大众的一些误会。



~

国内外影视明星拍戏成功后入戏太深
答:你好 演员的表演形式分为方法派,表现派和体验派。方法派是主要通过演员外在的肢体和表情深入地挖掘出人性、人心的复杂性。演员必须精于观察事实,揣摩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想像出演绎角色的心理状况,创造角色本身的性格及生活,通过表情肢体语言,和观众建立情绪上的联动,引导观众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营造出...

电影表演艺术有哪些流派?
答:美国方法派虽然起源于对斯氏体系的补充,但其核心仍是体验,演员需要完全沉浸在角色之中,创造出角色的个性和生活背景,以实现角色的生动演绎。每一派别都是电影表演艺术的瑰宝,它们各具特色,共同构建了表演艺术的丰富内涵。无论是体验派的深刻沉浸,表现派的外在技巧展示,还是方法派的内心挖掘,都是...

方法派和体验派的区别
答:也就是说并不是直接让自己进入人物去揣摩人物应有的心情,而是通过调用自身的内在情感表现爆发带回到人物,不局限在人物的机械化演绎上,由自身情感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一系列极具创造力的表现。方法派训练出的表演以细腻、真实、凝练、饱满的情感见长。体验派分析 体验派的基本观点是演员不能仅凭自己的形...

演员会不会因戏生情是自己能控制得了的吗?
答:不是说现在演员表演派系主要有分两种,一种是体验派,一种是方法派 ,非科班出身的演员大多都是体验派,让自己与这个角色契合,喜欢他喜欢的人,所以拍一部戏就会爱上里面的角色,如果出戏不及时的话,将这段感情延续到现实生活的也有很多。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他的“方法派”的详细解释?
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继承并发展了他们的观点,结合俄罗斯现实主义表演传统创立了自己的表演体系,自称体验派,以与法国哥格兰为代表的表现派相区别。他的体验艺术的特征是演员“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下意识的创作”。他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

方法派简介
答:“体系表演”分为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演员自我修养,二是角色塑造。其中,方法演技是一种深入角色的表演方式,它要求演员不仅要具备个人特质,还要能够创造出角色的独特性格和生活背景,以求真实地展现角色。这种方法源于俄国戏剧大师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论,他被誉为表演艺术的泰斗和莫斯科艺术剧院的...

谁能给我介绍一下方法派?
答:“方法派”是一种心理学方法,需要演员以自身经历来激发表演,而不是仅仅作为僵化的类型人物。“冲动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表现方式。”或者说:方法演技派标榜的是,心中有所体验,才能融入脚色,所谓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也就是对角色感同身受。罗伯特.德.尼罗在演《出租车司机》时就亲自开了一段时间出租车...

方法派演技是什么?
答:方法派演技(method acting),又称“方法演技”或“方法派表演”,是一种影视戏剧表演技巧,脱胎自前苏联戏剧家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创立的写实主义表演体系的演技训练,主要通过演员外在的肢体和表情深入地挖掘出人性、人心的复杂性。它要求演员在镜前幕后都要保持同角色...

方法派演员
答:方法派演技(method acting),又称“方法演技”或“方法派表演”,是一种影视戏剧表演技巧,脱胎自前苏联戏剧家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创立的写实主义表演体系的演技训练,主要通过演员外在的肢体和表情深入地挖掘出人性、人心的复杂性。它要求演员在镜前幕后都要保持同角色一样的精神状态。后辗转传入...

新喜剧之王 豆瓣影评
答:体验派、方法派和表现派:《演员的自我修养》和《新喜剧之王》到底在讲什么? 先说一下电影的整体观感:格局比较小,故事基本发生在片场,从而导致戏剧感强,电影感弱,但这样做也让叙事线索更清晰明了。《新喜剧之王》是周星驰导演技巧最成熟的作品,出于他对功夫片和奇幻题材的迷恋,或许也将会是他以后少有的现实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