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该怎么系统的学? 想去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怎样系统的学习?

作者&投稿:汪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知晓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的历史,时间长,内容多,如果面面俱到,势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也会有教不完之感。因此,对课程内容进行精选是十分必要的。

《标准》中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限定在“重要的”范围内,这是指中国古代历史上主要的、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人物、事件和现象,这些重要的人物、事件和现象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掌握的。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最先学习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史。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还要使他们初步学习如何去了解历史和认识历史,掌握一些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中国古代史,也为他们以后的历史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导言在这方面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识读历史图表,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较为清晰地叙述相关的史事,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

扩展资料

历史不是尘封的记忆,也不是埋没于故纸堆的故事。毛泽东同志说过,“读历史的人,不等于是守旧的人”。领导干部学习历史,是为了创造新的历史,重在以史资政、古为今用。

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具有历史文化素养,最重要的是具有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即想问题、作决策要有历史眼光,能够从以往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

比如,不追求一时显绩,多下打基础、利长远的苦功;不依赖个人主观,多做察实情、汇民智的工作。“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读史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要不读死书、经世致用,才能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句话说得好: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千年未有的大变革中,从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的落实,到推进治理现代化的考验,再到破解种种现实问题矛盾,各级领导干部格外需要镜鉴启迪,格外需要从历史这部教科书中汲取继往开来的力量。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不断提升历史素养、增厚历史底蕴,我们就能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写下勿忘昨天、无愧今天、不负明天的雄浑篇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评论部:读点历史,开阔视野



一是听课。如果可以听好的老师讲国史概论或者听一些断代史的课程,那应该就比较好了,课间还可以请教一下周围的同学什么的——我都不太敢和老师说话。但如果自己长得丑以至保安不让进的话,也有其他的办法,比如可以去超星看视频,有邓小南老师讲隋唐五代宋,张帆讲元明清等等。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听邓老师,做梦都梦见我戴着耳机在听……仔细一点的话应该认真做一下笔记,把她讲演的脉络梳理下来,她提到的文献做一些更深入的了解,通过“知网”进一步追索有关的研究。她问问题的话,想一想自己是否知道,不知道的话回过去再听一次。再深入一些的话可以尝试体会一下邓老师的措辞,比如她有时会说“有的学者就说了”、“有的学者有这样的观点”,我们一方面可以探索一下这里的学者是谁、文章是哪篇。我自己还会想一想邓老师的态度——她显然认为这个观点有道理,也很重要,但似乎她还有一些保留,是不是还有一些讨论的空间呢?还是我多想了……

二是泛读断代史系列。人民出版社有“中国断代史系列”系列,最近有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讲谈社有中国史系列(除了最后一卷都有中译),哈佛大学出版社有中国朝代系列(History of Imperial China,目前没有中文翻译),此外,剑桥史的中国史系列已经广为大家所知。除了剑桥系列以外,其他单册都比较薄,从先秦读到明清不需要太久。大部分是由各个断代好的学者撰写,综合了比较多的新近的研究成果。可以选择精读一种,通过比较细致的笔记,我们可以积累基本人物、事件、制度、专名等等。如果自己有一本名词解释小本就更好了。之后可以泛读其他几种,体会不同时代、不同学术传统下对于国史的不同梳理与把握。比如关于府兵制,王仲荦、气贺泽保规等各自是怎么说的。有了一些这样的意识就是进一步探索的开始。

三是阅读研究入门与批判性的研究回顾,了解学术史中的范式、思路与取径。从涉猎国史的角度说,我们一方面可以了解一下现代中国史研究的形成,读一点民国的学术史,可以读综论,如王泛森《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也可以追索专人,陈寅恪傅斯年等等。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阅读各种研究入门——如山根幸夫编的《中国史研究入门》。在这基础上,我们要认真阅读介绍性较强的学术史回顾,比如谷川道雄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基本问题》做的导论、张广达《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及其影响》,宋元明转型的思路也有两篇专文,明清史不同专题下的回顾就更多了——也许可以从关注他们家微信号开始。总体而言,平时对这样的专文有所留意,兼读一些有代表性的论文,勤作笔记整理,就可以比较好的把握学界对历史脉络的梳理与反思。即使自己不一定从事具体的研究,但是自己平时产生的想法就会在比较正确的道路上。这时自己便会有一些问题,或者说产生一定的问题意识。可以给自己做个测试:如果自己关心的具体问题在近期《历史研究》上有人讨论,大致就说明自己在正确的道路上了;反之,如果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出现在了某挖煤学报上,那就要停下来想一想了……当然,如果完全没有讨论,这或许是根本没有史料的缘故。

四是阅读史料学导论。研究入门中一般会包括对有关基本史料的介绍,我还是想把这一点单独提出。因为康德曾经说过:Gedanken ohne Inhalt sind leer——大概是说思想如果没有材料的话那就是空的。我们要大致了解一下,我们正在学习的时段有哪些史料,它们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以及,如果要找到他们的话,要依靠哪些目录、索引或电子资源等等。这样我们的感受与思考才能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古代史的话我们会先读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此书对于战国至唐五代的简帛、石刻等新材料有比较全面的综述。如果传世文献的话我们就可以回到要籍解题。这是告诉我们一种古书的基本信息(如作者背景、版本源流等),以及大致内容与史料价值。比如黄永年有《史部要籍解题》、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籍举要》、黄永年《唐史史料学》。宋开始随着史料的增加可能会复杂一些,尤其是蒙元史,但也有不少专书,比如傅吾康(Wolfgang Franke)有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s of Ming History(明代史籍考)。当然并不需要把每个时段的史籍举要都一一细读,如果有很感兴趣的时段可以认真追索,其余可以每天翻一种史籍的提要——这样一段时间之后,仿佛自己知道很多的样子。当然,由于我们时代大多数读者的基础都比较不好,很多时候还需要补一些基本知识,比如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五是选择一个自己的切口,再摸一些史料。之前只是泛泛而论,但到了一定的阶段总是会有自己更感兴趣的时段与主题——历史系修完断代史导论也要进入更加高阶的课程。即使是出于爱好的阅读,有所侧重以点及面也是好的。比如宋代的盐法,虽然只是一个时段的一个问题,但与之前之后息息相关,也可以由此思考经济、财政乃至技术、饮食等等。有了切口就可以摸一些史料。摸和读是不一样的。读前四史通鉴应该是一种修养,读许多史料其实是非常浩大的工程,且不说对史家史源的把握,一页页读下来就是很长时间。我以前读过巴尔扎克的La Peau de chagrin(《驴皮记》)。驴皮帮主人公满足心愿,满足之后就变小,没了以后主人公就死了。读历史的话,心愿大概就是读史料,每读一种,生命之驴皮都会少很多。所以开始读的时候要慎重。摸一下的话比较简单。比如很喜欢某人的文章,他用了这种史料,他集中使用了某一部分,那么自己就可以把这部分史料找出来,把这部分按照史料本身的顺序读一下。这时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勾稽与梳理,也能直接地感受史料的特征与局限,有时也会有些自己的理解。如果有一天开始读史料的话,这会是很好的准备。

学习历史需要一个系统的学习。
古代史 个人认为应当以朝代为主线,因为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特点,它的经济、文化、科技、政治都有不同的色彩。所以古代学习应当以朝代为主线,然后了解这个朝代的各方面情况。
近代史 同样以年代为主线,像清末阶段的政治、文化、科技等,然后民国时期、战争时期等等,然后其中又可以分为许多小时期,像新中国就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一系列时期。
系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学习,同样也要注意一个思考,从一个问题,要发散思维,比如说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它能够发生的前提又是什么,它发生的基础是什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只有不断的发散自己的思维,对历史的认识才会深刻,对于历史的认知才不会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观点。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帮助你。
顺便小吹一下,我历史学的还不错,虽然现在不是学的历史专业,高中的时候,考试有90来分吧,高考,弄了个88.所以上面的东东,应该多少有点作用。
错误的,还望海涵。高手路过,请求一笑。

要系统的学历史。上楼建议先看简史,再系统的看各个断代史的意见很好。我详细的提一些具体看书的方法,
将历史分为1.、先秦两汉,这段时间是中华民族的产生、形成之处的时期。2、三国魏晋至鸦片战争前,这段时期中华文明形成并蓬勃发展。3、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即近代史,民族的前途探索。4、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即现代史。
历史不光是时间的前后相继,读史要读史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就是要了解历史的发展来龙去脉。即是要弄清楚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结果、意义)。
不是搞研究,知道大概就可以了。

建议你先从简史看起。
由于中国历史长达5000余年,且朝代与割据政权较多,所以要从通史看,当然先看通史的简史版,为的是对历史的大致有个概述印象。
随后可以选则中国通史的稍微详细的版本。上下五千年,中国通史,等等都是您的较好选择。
如果要学术一点的,可以选择断代史的研究。

怎样系统地学习整个中国历史~

首先要记得各个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尤其是新旧朝代交替这段时间的事情要弄清楚 其次 要记得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大分裂大融合时期 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 统一于秦 第二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统一于隋 第三次是宋辽夏金时期 统一于元 记得这三个重要转折点 并对新王朝的一些新举措有所把握 对理解整个中国历史是有帮助的 再次 要学会对比与分析 如每个朝代开国时的一些举措 他们和以前朝代的一些举措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析把握住这些相同与不同 最后 就是要熟记历史 多翻翻历史书 希望以上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

1,了解历史。可以多读一些中国历史书籍。2,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可以看一下【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决策】,或上网搜,很有效的。3,将政治制度与历史人物事件联系思考,这样就行了。如有不明白的,请追问。。

怎样系统地学习整个中国历史
答:首先要记得各个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尤其是新旧朝代交替这段时间的事情要弄清楚 其次 要记得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大分裂大融合时期 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 统一于秦 第二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统一于隋 第三次是宋辽夏金时期 统一于元 记得这三个重要转折点 并对新王朝...

学习历史的方法
答:评价意义时我们有"正面(积极)和负面(消极)"两个方面。你在答大题时会轻松地发现这些既定的思路可以迅速帮助你理解题目和入手分析。至于这些既定的方法你可以自己在学习中很容易地提炼出来,或者我建议你可以看《高中历史学考必备手册》最后一部分谈到的一些学习历史的思维和方法,都非常实在和具体!

中国历史常识如何教学
答:1. 掌握基本内容:教学前,教师需要掌握必要的知识点和历史事件等基本内容,确保掌握全貌,并了解最新研究成果。2. 分析历史事件: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包括时代背景、影响和原因等,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事件的内涵和历史背景。3.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人物情感、...

以怎么的逻辑顺序学习中国历史比较好?
答:我的专业是历史学,我建议,大的方面先按朝代顺序来,具体来说就是按帝王世系来,每朝各个帝王统治时期,再按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民族关系等方面来看。但是蒙元史不建议这样,因为国内研究蒙元史的人很少,可以按前四汗,中四汗,后四汗的顺序来研究,具体可以看一些名词,大的历史事件等。...

学习中国历史的过程
答:查看剩余1张图 2/4 第二步,学好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像一些老师或者专家请教学习,他们会以自己亲身经验给我们将一些比较容易学历史的技巧和方法。查看剩余1张图 3/4 第三步,学习好中国历史,我们也可以报一些历史兴趣辅导班或者历史培训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拓展自己的历史知识。查看剩余2张图 4/...

怎么样才能学好中国现代史?
答:分析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多角度学习: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切入,全面理解历史事件。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理解历史的连续性和断裂性。批判性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不盲目接受任何观点。学会从多个视角审视同一历史事件,...

如何学习历史
答:比较好的世界史书推荐全球通史,尽管有些错误,但难得在视角不是西方中心,作者又有完整的史识。帕尔默的现代世界史在学术上更站得住,但西方中心也比较严重。另外极简欧洲史脉络清晰,有史识也好读,可以看看。中国史推荐钱穆的国史大纲,配合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来看。你做的时间轴是否精彩不是关键,对比地...

高中历史怎样系统复习?
答:多读图画可以提高观察力,想象力,使新学的历史知识更直观,更立体,更丰厚。这些图画不少还是艺术精品,可以给我们以美感。(9).阅读书后年表,理清历史线索 课后的大事年表要反复读,每章节的大事年代一定要牢记。只有记住年代,才能对庞杂的历史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学生最怕记年代,因此要探究记忆方法,...

如何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
答:我也喜欢历史,只为娱乐,不为考试。楼主想深层次的学习真正的历史,确实是需要花点功夫和时间。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从全面和深度两个方面下功夫;第一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先读完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再读完世界历史,这样就能够广泛的系统的初步了解历史了;第二步,反复阅读历史做到非常熟练,自己能够推敲...

我想系统全面地学习中国近代史,该怎么学呢?
答:首先看书籍和资料,最好看一看国外或是台湾的资料,系统性的了解了之后,多看看网上的一些资料。中国近现代史,和现在的社会关联较大,所以高中教材中的很多表述与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大陆公开的出版物也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与历史事实有出入。要想真真的研究学习,就要带着批判的思想看资料与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