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作者&投稿:矣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谈谈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下面来谈谈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谈谈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选择调适心理健康的策略之一写一篇文章谈谈自身是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的。

  答,认知调节是调适心理健康的策略之一。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认知是心理发展的核心,帮助教师形成合理的认知方式,调整不良的认知结构,达到认知优化和认知重建,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认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会因对自己、他人、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而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认知是刺激与反应的中介,反应并不是刺激的直接后果,而是由认知而引起的。按照认知理论的观点,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常常是受其错误的、扭曲的认知影响而产生的,与其说是某种事件引起了心理问题,不如说是因为自己的认知偏差而产生了心理问题,因此,促进教师心理成长的重心在于改变或修正不良认知,而不是重点改变适应不良的行为。

  一、教师不良认知的表现

  所谓不良认知,是指由认知错误所产生的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观念。教师中常见的不良认知较多地体现在对自我、挫折、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观念和评价上。影响其生活和工作,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其中,最典型的是对自我的不良认知。

  教师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的两极上。一是高估自我。表现在对自我过分肯定地评价,肯定自我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夸张地看待自己的长处,而对短处则缺乏应有的认识,甚至视缺点为优点;对他人又总是过低评价,看不起别人,过多地看别人的不足,无视甚至贬低别人的长处。这些人常常自傲自大、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自我欣赏,表现出过度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现实生活中容易与人产生冲突,也容易因为愿望和要求不切实际而导致失败。失败又往往使其对原先的自我评价产生过分的否定,走向低估自我的另一端。认识水平欠缺、过多的成功体验、强烈的优越感,是造成教师过分肯定自己的重要原因。二是低估自我。过低地评价自我,表现在看不到或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在俯视自我的同时又总是仰视他人,常常拿别人的优点、长处比自己的短处与不足。表现为看不起自己、不喜欢自己、不容忍自己,一味地抱怨、指责、否定自己。“我越来越讨厌自己,在性格、风格、风度、能力方面简直一无是处,不善言辞、不会处理事情、又傻又笨、无才无貌”,这就是典型的自我否定、自我拒绝的写照。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什么都不如别人,处处低人一等,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厌恶自己并否定自己的自卑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显得自信心严重不足,对有利条件估计不足,对困难过高估计,视成功为机遇好,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因而,自卑者或是表现为缺乏进取心,甚至自暴自弃;或是为掩饰、代偿自卑而表现出过强的自尊心、虚荣心。情绪压抑、心烦意乱,做事既希望成功,又不指望成功,缺乏勇气、优柔寡断,不能正常发挥,屡屡坐失良机。导致教师低估自我的原因,有的是因为自身客观条件不理想,也有的是因为挫折感导致对自我的评价不足(如以往的挫折经历,现实的挫折,缺乏应有的社会评价和期待等)。

  (一)自卑

  自卑作为自我情绪体验,必然反应到人们的心理活动及行为表现。自卑烦恼催人老,自卑自艾遂人忧。自卑者总感到各方面低人一等,缺乏自信,悲观失望,心境恶劣。具体表现为:认知歪曲,适应障碍,意志薄弱,思想消沉,情绪压抑,心理不稳定,性格内向,孤独不合群,敏感脆弱。

  关计夫把教师自卑感对学生的影响列举以下六个方面:

  1.自我厌恶的投射现象。如家境清贫的教师反而嫌恶家穷的学生,性格孤僻的教师反而不喜欢性格封闭的学生等。

  2.官僚主义行为。由于在上司或同事面前抬不起头,而对自己属下的学生滥施淫威

  3.畏首畏尾。自卑的教师,万事取消极态度。教职员会议上总是保持沉默,教学工作唯命是从,因循守旧,缺乏创劲和活力。

  4.尊重行为。学生中有不少人在某方面优于老师,这种学生往往受宠。

  5.虚张声势。这表现在不愿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弱点而表现傲慢。当学生触及教师弱点时,教师会暴跳如宙,加倍惩罚学生。这并非正常的斥责,而是因触及自己的弱点所采取的报复行为。这种情况会人人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6.性格难于开朗。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朝气蓬勃、活跃积极的人。要达到目的,教师首先必须朝气蓬勃因为教师是以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来影响学生的。那么,因自卑而性格难于明朗豁达的教师,是难以担当此任的。当今许多青年教师厌教的原因之一,正是担心自身的性格被像老教师那样异化,甚至当今一些青少年学生之所以厌学、轻师,也与一些教师的形象不合时宜有关。

  (二)自负

  上面所报道的教师缺乏对学生最基本的尊重的现象,除了反映着教师在道德素养方面存在着巨大问题外,就其心理层面来说,也可能源于教师另一种不良认知问题——自负。

  自负的一般表现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自视过高,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别人都不行。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这种人时时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不顾及别人,不求于人时, 对人没有丝毫的热情,似乎人人都应为他服务,结果落得个门庭冷落。

  第二,看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这种人固执已见,唯我独尊,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 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总爱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第三,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这种人有很强的自尊心,当别人取得一些成绩时,其妒嫉之心油然而生,极力去打击别人,排斥别人。当别人失败时,幸灾乐祸,不向别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同时, 在别人成功时,这种人常用“酸葡萄心理”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无论是对青年教师,还是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自负心理都是需要我们警惕与重视的。那么自负这种自我意识的偏差又是如何在我们的个性中沉淀下来的呢?自负心理形成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作生活中的一帆风顺。第二,片面的自我认识。

  第二,片面的自我认识。

  自负心理认识上的偏激和情感上的过分敏感,无形中带来固执已见,自命清高的特殊心理,这与交际互补、平等待人的原则是不相符合的。所以,老师们也需要广泛交际,善于在交际中交流信息和感情,交互作用,取长补短,就必须改变这种心理。

  首先,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即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方法。它并不是让教师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 改变过去固执已见、惟我独尊的形象。

  其次,与人平等相处。自负教师很容易视自己为上帝, 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学生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的教师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尤其是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等的地位上来看待。

  第三,提高自我认识。要全面的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未免失之偏颇。认识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评价,应该放在社会中去考察,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又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第四,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你过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

  我相信,只要我们善于调节自己的认知,我会健康的去面对生活和工作,做一个健康快乐的教师!

;

~

谈谈大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答: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益与塑造健康的人格。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大学生能敏锐的而客观地认识世界,在工作中富有创新和开头精神,敢于并乐于把爱慷慨地献给他人与社会。第二、 要有健全的自我意识 首先,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对自我有一个全面清晰地认识。一个人只有对自己有了清楚的认知,才能发现...

谈谈大学生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答:4.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大学生应该避免任何有害的生活方式,例如吸烟、酗酒、不规律的作息时间等。相反,他们应该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充足的睡眠、饮食、锻炼等。5.寻求帮助 如果你发现自己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并且无法单独解决它,寻求专业帮助是明智的选择。大学生...

浅谈如何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答:6、家庭-学校-社会联动原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源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7、教师专业性原则: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校应保证教师...

如何保持健康的心态?
答:不要过度要求自己。定期锻炼:体育锻炼有助于释放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心理健康。要记住,保持健康的心态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自我关注和努力。不同的人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来保持心理健康,所以要找到对你有效的策略,并坚持实践。如果你感到心理健康问题影响了你的生活,不要犹豫寻求专业帮助。

结合心理健康的标准,谈谈大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答:结合心理健康的标准谈谈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如下:1、提高挫折适应能力,正确认识挫折。挫折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挫折对人的影响与其说取决于挫折本身,不如说取决于对挫折的评价和态度。所以,面对同样的挫折,有的人焦虑不安、怨天尤人、悲观失望,有的人却心平气和、冷静应付、乐观进取。2...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维护心理健康。
答:前面自己补充些 下面就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简谈一下本人的理解: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答:心理健康是指自我意识良好。其核心就是自知和自爱。自知是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量力而行”。自爱就是爱惜自己、保护自己、重视自己。要能做到:(1)通过比较来培养自知,但绝不作为衡量的唯一尺度。(2)扩大生活领域,多接触人和事,积累经验,展现自己的品质与才能。(3)认真对待自己的功与过。(...

如何让自己保持健康心态
答:定期锻炼:体育锻炼有助于释放身体中的紧张情绪,提高情绪和心理健康。每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健康饮食:均衡的饮食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素,避免过多的加工食品和糖分。充足睡眠: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每晚获得足够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情绪和认知功能。学会应对压力:学习有效的...

谈谈教师保持健康心理的有效方法
答: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人身目标,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2.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些教师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在事业...

如何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呢?
答:四、是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艺术的基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爱抚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老师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在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