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望是指一个月中的哪一天

作者&投稿:鄂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农历每月十六

既望是指农历每月十六。一月内的有些天有特定的称呼,十六称既望。“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既”表示达到的状态,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一天。我们的古人创建农历的时候,把一些特定的日子给予了一些特定的名称,每月的第一日叫“朔”,每月的十五叫“望”。

“朔”的前一天叫“即朔”,也就是上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就这个比较绕一点)。“朔”的后一天叫“既朔”。这两个字:“即”读二声,“既”读四声。读声不一样,意思也不一样哦。那么,“望”的前一天就是叫“即望”,是农历十四;“望”的后一天叫“既望”,是农历十六。

我们在读古文时,经常会看到“望”、“即望”、“既望”这样的表示日期的词,比如:

苏轼的《前赤壁赋》第一句是:“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

他的《后赤壁赋》第一句是:“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南宋文人周密的《观潮》中,第一句是:“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农历

农历,是中国现行的近现代历法,属于阴阳合历,也就是阴历和阳历的合历,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参考太阳回归年为一年的长度,并加入二十四节气与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融合阴历与阳历形成为一种阴阳合历历法,因使用“夏正”,古时称为夏历。

农历是1970年以后使用新的历法,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起草的国家标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朔日为农历月的第一个农历日,也就是说每个农历月的初一一定是朔日。每个农历月反映了完整的月相变化周期,因此属于阴阳历中的阴历部分。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即回归年周期,因此属于阴阳历中的阳历部分。



~

月相中 ,朔指新月?望指满月?
答:是的,月相中,朔指新月,望指满月。月相,天文学术语。(phase of the moon)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朔:日月黄经差为0°,这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

可以解释一下什么是朔日和望日吗
答:1、朔日:指每月的第一日。中国农历将朔日定为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2、望日:指月亮圆的那一天。通常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相关介绍:人们把每月朔月、望月这样循环的变化过程称为朔望月。 就是农历的一个月。农历每月初一是朔日,朔日当天的月亮称为朔月,朔月又称新月。

望朔都是什么?
答:因此,每两次朔之间的时间是不相等的,最长与最短之间约差13小时。在中国古代历法中,把包含朔时刻的那一天叫作朔日,把有望时刻的那一天叫作望日;并以朔日作为一个朔望月的开始。在历日的安排中,通常为大小月相间,经过15~17个月,接连有两个大月。东汉以前的历法中,都是把月行的速度当作不变的...

每月的农历十五日叫望,初一、十六和每月最后一天叫什么?
答:农历的十五日或十六日被称为望日,是月亮圆满的时候。望日的后一天则称为既望,表示月亮已经圆满。农历的第一个月,习惯上称为正月。十一月和十二月通常被称为冬月和腊月,尽管冬月这个称呼已经不常用了。我们常说的“寒冬腊月”指的是农历的最后几个月,意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农历的前十天按照顺序...

望日是农历每月什么时候
答:望日是农历哪一天望日是农历每月什么时候望日,指月亮圆的那一天。通常指旧历每月之十五日。古人还根据天上有没有月亮和月亮的圆缺来记月,称为晦、朔、弦、望。晦就是月终;朔是初一;弦分上弦(就是每月的初七、初八)下弦(每月二十四、二十五);望就是十五。农历十五日叫望,十六日叫既望。使用举例...

月是故乡明一文中提到望岳那么望日指农历的哪一天
答:望日:指月亮圆的那一天,通常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古时候的人们根据月的阴晴圆缺分别称为晦、朔、弦、望。既望是指小月农历十六日,大月农历十七日,朔指每月农历初一,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末一天。而望即十五,因此望月就是指十五的月亮。

中国古时所说的“望、朔”是指农历的哪两天?
答:“望”在每个阴历月的十五前后;“朔”在每个阴历月的月底廿九日期或三十日和下月初一。

一个月有几个朔月和望月?
答:在古代一个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公历的一个月可以分为上句、中旬、下旬三个时段。而农历的一个月却是分为朔、望、念三个时段。阴历每月初一的月是朔,朔即月与太阳位于同一方向,因而完全看不到月亮。望月指的是月的距角成180°,即日月黄经相差180°。此时地球在日月之间,月之光面适与地对,...

望的古义是哪一天
答:望的古义是农历十五日。“望”被用在阴历中,指的是每个月的十五日,跟望有关的时间名词有很多,比如既望、晦、朔等,在苏轼《赤壁赋》中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这里的“既望”指的是农历每月十六日,而在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中“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晦和朔指代的是不...

每月1一30日的雅称是什么?
答:公历的一个月可以分为上句、中旬、下旬三个时段。农历的一个月则被分为朔、望、念三个时段。每月初一的月相为朔,即月与太阳位于同一方向,因此完全看不到月亮。望月指的是月的距角成180°,即日月黄经相差180°。此时地球在日月之间,月之光面适与地对,从地球视月,恰是正圆,称望月,也称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