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对饮,是怎么回事? 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对饮,是怎么回事?

作者&投稿:吁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什么场合下都有礼仪,哪怕是夫妻之间,也提倡举案齐眉。

曾几何时的中国,更是个等级森严的国度,尊卑贵贱处处存在,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一套执行得有条不紊、中规中矩,不能越雷池一步,不然不说是大逆不道,也会贻笑大方。

"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就是无数规矩中的规矩,来自儒家的教条。因为君臣父子夫妻的讲究,就来自儒家思想。

据考证,"父子不同席"最早来自于《论语·曲礼》,它是一部关于道德规范和礼仪的权威著作,里面有很多的讲究,现在看来也很有道理。

比如"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在一起吃饭的人达到5个人,应该给长辈另外设席面。

"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作为孩子,平时在家中不能占据中间的座位,坐席更是如此,不走当中的过道,不要站正门中间。

"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

女人一旦结婚,就是名花有主,朋友要有所避讳,没有重大事情不能随便到人家那里去。

“侍饭于长者,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

"侍饭于长者,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跟长辈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要是长辈给你递酒过来,赶紧站起身来,毕恭毕敬表示感谢。

"外言不入于捆,内言不出于捆。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父子不同席。"

男人就该是顶天立地、遮风挡雨的,男人再苦再累到家了就不要轻易说出口;女人有什么烦恼也不要轻易给丈夫说,省的丈夫外出了做事情不专心。

自己的姑姑、姐妹一旦出嫁,跟他们相处的时候就不能像以前那么随便了,作为侄子或者兄弟在吃饭的时候就不能跟她们在一起。即使是父亲跟儿子,吃饭的是时候也不能在一起,要显示尊卑,不能搞乱了。

后人继承发扬了儒家的学说,将里面的规矩进行了引申,既然父子不能在一起吃饭;那么以此类推,叔叔跟侄子也不能在一起,因为他们也不是一个级别的,辈分不同。

"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不仅是形式上的,其实也是内容上的,它时刻提醒人们,要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地位有多高,不能以下犯上,要服从自己的长辈,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不能乱说乱动。

除此之外,子女跟父母在一起还有很多规矩,都必须严格遵守:"子不服暗,不登危,惧辱亲也。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

孝顺的孩子不能对父母隐瞒什么,也不能到处乱跑,去危险的地方,让你的父母为你牵肠挂肚,彻夜难眠;这都是不孝敬父母的行为。

而且父母在不远游,更不能为别人赴汤蹈火,当炮灰献出自己的生命。还不能私自积攒私房钱,这都是不孝行为。

作为子女,在父母健在的时候,穿衣戴帽也要处处注意,不能穿颜色过于暗的衣服,不能戴素色的帽子,以免看起来像服丧一样。

一旦失去了父母,就不能穿色彩艳丽的服饰,不能戴过于时尚的帽子,以表达自己的哀思。

当父母不在了,也不能自由散漫,要服从叔叔的领导;叔叔也不在人世了,则要听兄长的。

老父亲病危的时候,一般就会把儿女们叫到一起,谆谆告诫大家要听哥哥的话:"除父长兄",没有我,你们一切要听哥哥、嫂子的。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有的观念已经过时,有的依旧有积极意义,我们应该遵守。

比如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已经过时,成为老古董规矩了,记得父亲健在的时候,经常把我们堂兄弟们几个都叫到家一起喝酒,还对我们说你们都别客气,一醉方休。而叔侄更是亲密无间,像知己一样在一起聚餐。

所以说,“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对饮”这种陈芝麻烂谷子的说法,早就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这句话是出自《礼记.典礼》,主要是为了体现长辈在晚辈面前的一种威信和名望,也表达了对晚辈对长辈的尊重与信仰。

父子不同桌,讲的就是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要知道父亲是一家之主,而且有着非常高的威严和威望。所以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严,子女是不能和父亲同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叔侄不对饮则指的是,农村对辈分十分看重,叔叔和侄子之间本来就存在着辈分差异,叔叔是长辈,侄子是晚辈,这两个人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上,所以更不能在一起饮酒

在儒家思想里边非常讲究伦理纲常,父亲是长辈,所以做孩子的不可以和长辈同桌吃饭。做侄子的不能和叔叔辈的人对着喝酒。

俗语“父子不同桌 叔侄不对饮”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双方之间存在辈分差距。其实儿子、侄子这些小辈不被允许与父亲、叔叔这一辈的人同桌共饮,也是为了体现对他们这些长辈的尊敬。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礼法的国家,在古时候更是尤为强调长幼尊卑。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就慢慢形成了这句俗语所描述的场景。

不过除了表示尊敬之外,这种做法也是为了长辈与晚辈双方吃饭、喝酒都能够更尽兴一些。按照辈分进行划分的话,父亲与叔伯,儿子与侄子才属于同一辈人的。同一辈人之间因为年纪相仿,所以共同话题也就比较多,相处起来自然也就比较自在。但是如果将父亲与儿子,叔叔与侄子安排在一起的话,双方很难找到共同话题,往往聊不了几句就会陷入沉默。如此一来,吃饭、饮酒的兴致就会大打折扣。

再有就是父亲与叔伯作为长辈需要在众多小辈面前树立威严、稳重的形象,这样这些小辈们才会真心尊重他们。如果将他们安排与小辈们同桌吃饭、饮酒时,他们有可能因无话可说而专注于喝酒。如果不小心喝醉,有可能出现失态,从而影响他们在这些小辈中的形象。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长辈与小辈最好不要同席。

虽然现在已经步入了现代化社会,但是“父子不同桌 叔侄不对饮”的做法依旧存在。现在很多人在举办宴席时,依旧会将同辈人安排在同一桌,而不是根据亲疏关系来进行座位分配。

这句话说的是父子不要在同一桌吃饭,叔叔跟侄子也不要一起喝酒,其实这就是一种尊重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长辈威严的体现。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叔叔,其实都是属于自己的长辈,对于自己的长辈而言,晚辈就应该尊敬他们,不跟他们在同一桌酒席吃饭,一起喝酒,因为他们应该跟他们同辈的人坐在一起,作为晚辈应该跟自己同辈的坐在一起,这是一种礼数的体现,如果没有按照这种礼数去做,就是一种不尊重长辈的行为,是会被人批评的。这就是我国古代尊卑有序的一种体现,长辈必然四高高在上的,但是现在其实已经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
“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对饮”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够跟自己的父亲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不能够跟自己的叔叔一起喝酒,这都是一种不太尊重长辈的行为。在我国古代,这种尊卑有序的规则是十分的严格的,是不能够被违反的,古时候甚至是一家人吃饭的时候,作为家中的长辈没有动筷子,下面的晚辈是不能够吃饭的,只能等到这个长辈开始吃了,他们才能够动筷子。所以这句话其实就是古时候尊卑有序的一种体现。
因为父子两个坐在一起吃饭,就是两个辈分的人坐在同一张桌子上,这在古代是不被允许的,长辈就是长辈,晚辈就是晚辈。而跟自己的叔叔喝酒,如果跟自己喝酒的时候失了态,必然会给晚辈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一般是不会一起喝酒的,因为这些长辈要保持一种威严的形象。
当然咯,这是一种古代封建社会的思想,对于现代的人来说,其实跟长辈们一起吃饭喝酒,还是比较常见的,也是一种家庭和睦的体现。

古人说,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这有何讲究?
答:在春秋时期,很多大儒提出了不少关于人行为举止的要求,特别重视道德和礼节。同时呢,我们的祖先还建立了大量的礼数,用来规范我们后人的行为,他们怕我们遗忘,于是把这些东西总结成一句句俗语。接下来,笔者就来给大家讲一条关于喝酒时礼节的俗语,说的是“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大家知道这句话是...

叔侄不对饮
答:3、在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约束下,君主地位至高无上,父亲作为家庭的长辈,享有最高权威。在家中,父亲应展现出家长的威严,餐桌上,子女须等待父亲动筷才能进食。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规矩逐渐放宽,但在正式场合,如宴客或子女婚嫁等,父子仍不宜同桌用餐。4、“叔侄不对饮”的礼节表明,长辈与晚辈...

俗话说,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到底是什么忌讳?
答:坊间有一句俗话,叫做"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这句话又是什么忌讳呢?"父子不同席",就是说即使孩子已经成年,也不能和父亲在一张桌子上喝酒,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在儒家三纲五常的说法中,父为子纲。封建社会的家庭,在多子多福这一观念的影响下,往往都是父子几代累世不分居。父亲作为一...

俗语“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说的是什么意思?
答:可以说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叔侄不对饮就比较好理解了,并且这个礼节大多在新人结婚的时候讲究的比较多,比如说这个时候叔叔和侄子的年纪差不多大,但是这个时候叔叔是万万不能向侄子敬酒的,否则就是坏了规矩。当然很多人觉得这些礼节和规矩有一些繁琐,不符合现代人的自由观,所以就导致很多的年轻人做事...

"父子不同席
答:“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这句话的意思是:父子两人不能够同在一个席位上坐,叔侄不能相互敬酒。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俗语“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实际上跟儒家思想有很大关系;父子之间也不能坐在同一个席面上用餐,因为父亲是长辈,长者为尊。在后来,人们对“父子不同席”的认识逐渐加深,把...

为什么古语说:“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对饮”?
答:我们是向来都是十分重视礼法规矩的。古代就有君为臣纲夫为妇纲父为子纲说法。咱们从古代开始就是一个十分重视家族辈分的。所以其实父亲在儿子面前是具有绝对的权威和地位性的。所以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对饮,意思就是你和我不是同一辈人,所以我们两个不能相提并论。在这个说法下,如果他父亲和儿子一起...

古人讲究“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对饮”,有道理吗?
答:对于女子来说,腰部是非常私密和敏感的部位,在没有非常亲密的关系下,也没有人会去碰触一位女子的腰部。所以如果随意去摸或者搂抱女子的腰,是一种非常轻佻不尊重的行为,在一些礼仪教条非常严格的朝代,说不定女子就要因此寻死觅活了。03 三、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对饮。这句话至今仍在乡间流传,农村...

有一句俗语是什么什么不能饮?
答:这句俗语是“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参加酒席的时候父亲和儿子不能同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叔叔和侄子不能一同饮酒。表面理解就是:一对父子,在去坐席的时候,是不能坐在同一张桌子上的。而一对叔侄,也不可以在坐席的时候,进行相互的敬酒。农村人自然有他们自己的一套规矩...

古人为什么说“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对饮”。
答:我国古人很注重“礼”,当然这都是受封建礼教的旧束缚。所谓父子不同桌,顾名思义,父亲和子女不能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当然事实上不现实。这仅仅是为了突出父亲是长辈的原则,长辈永远高于晚辈,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感,而这种规定在古代很难被更改。和父子不同桌一样,叔侄不对饮,也是这个意思,叔叔是...

老话“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对饮”,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道理?
答:这样的话对谁来说都是不好的,所以才会有“父子不同桌”的说法。“叔侄不同饮”的话其实跟父子之间也是类似,主要也是体现在礼仪方面,因为人一旦喝醉酒的话基本上做什么事都是比较随意的,如果被人看到叔侄之间喝醉后勾肩搭背的,说些胡话啥的难免令人嘲笑,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