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景观要素类型的划分

作者&投稿:亥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景观要素即组成景观的个体成分.包括地形、气候、水、生物、土壤.以及社会文化因素.例如山百、动植物、水体、大气、建筑、音乐等。景观的自然要素部分.是物质的.并且是可见的.通常被客观地描述或定量化表达:关于社会文化等人文要素.有些为非物质状态。按照景观要素是否受人为影响(或附加人类活动、人类文明)可将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以相似方式重复出现的异质性陆地区域。按照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景观要素可以分为斑块廊道基质3种类型。

斑块
斑块是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部分。其大小类型形状边界位置数目动态以及内部均质程度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有特定的生态学意义。斑块面积的大小不仅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生产力水平,而且影响能量和养分的分布。一般来说,斑块面积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斑块数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物栖息地的增减上,减少一个斑块就意味着抹去一个栖息地;增加一个斑块,则意味着增加一个避难所,一份保险。一般而言,两个大型的自然斑块是保护某一物种的最低斑块数目,4~5个同类型斑块对维持物种的长期健康与安全较为理想。斑块的形状对生态学过程和各种功能流有重要的影响,例如,紧密型斑块有利于保储能量养分和生物,松散型形状易于促进斑块与周围环境物质能量生物方面的交换。

廊道
廊道是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是联系斑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它不同于两侧的基质,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廊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间的连通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间物种营养物质能量的交流和基因交换。廊道的生态功能取决于其内部生境结构长度和宽度及目标种的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廊道有着双重性质:一方面将景观不同部分隔开,对被隔开的景观是一个障碍物;另一方面又将景观中不同部分连接起来,是一个通道,最显著的作用是运输,它还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廊道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为物种提供特殊生境或者栖息地;②增加物种重新迁入机会;③促进斑块间物种的扩散(6)。

基质
基质是景观的本底,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好对景观控制力最强的景观要素。基质对斑块嵌体等景观要素内及景观要素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生物迁移觅食等生态学过程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因而作为背景的基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关键作用。景观基质至少在3个方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着关键作用。

景观要素即组成景观的个体成分.包括地形、气候、水、生物、土壤.以及社会文化因素.例如山百、动植物、水体、大气、建筑、音乐等。景观的自然要素部分.是物质的.并且是可见的.通常被客观地描述或定量化表达:关于社会文化等人文要素.有些为非物质状态。按照景观要素是否受人为影响(或附加人类活动、人类文明)可将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以相似方式重复出现的异质性陆地区域。按照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景观要素可以分为斑块廊道基质3种类型。

1,斑块是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部分。其大小类型形状边界位置数目动态以及内部均质程度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有特定的生态学意义。斑块面积的大小不仅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生产力水平,而且影响能量和养分的分布。一般来说,斑块面积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斑块数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物栖息地的增减上,减少一个斑块就意味着抹去一个栖息地;增加一个斑块,则意味着增加一个避难所,一份保险。一般而言,两个大型的自然斑块是保护某一物种的最低斑块数目,4~5个同类型斑块对维持物种的长期健康与安全较为理想。斑块的形状对生态学过程和各种功能流有重要的影响,例如,紧密型斑块有利于保储能量养分和生物,松散型形状易于促进斑块与周围环境物质能量生物方面的交换。

2,廊道是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是联系斑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它不同于两侧的基质,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廊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间的连通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间物种营养物质能量的交流和基因交换。廊道的生态功能取决于其内部生境结构长度和宽度及目标种的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廊道有着双重性质:一方面将景观不同部分隔开,对被隔开的景观是一个障碍物;另一方面又将景观中不同部分连接起来,是一个通道,最显著的作用是运输,它还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廊道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为物种提供特殊生境或者栖息地;②增加物种重新迁入机会;③促进斑块间物种的扩散。

3,基质是景观的本底,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好对景观控制力最强的景观要素。基质对斑块嵌体等景观要素内及景观要素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生物迁移觅食等生态学过程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因而作为背景的基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关键作用。景观基质至少在3个方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着关键作用。

文化:每所校园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把握校园历史的延续,保留文化的部份,应适当地考虑将校园的文化、历史体现在校园的环境设计中。让师生在其中能感受到学校的文化气息。  ②学习: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各教学楼、宿舍楼前进行绿地的设计,为在校人员提供一个或赏、或游、或学习的完美空间。  ③交通:大学校园师生众多,一般人数都在一万以上,要让校园内的道路既能疏导交通,又能让穿越其中的师生感受经过设计的环境的美丽,尽量减少无效的道路设计,使得在校师生能更高效率的工作学习。  ④休闲娱乐:在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让学生能够多方面方展,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功能、定位特点:是园林景观项目成败的关键,是园林景观区别于纯粹艺术设计的重点,是园林景观设计方向的指导核心。2.主题、立意特点:是形成园林景观特色的主要因素。3.空间、尺度特点:复合项目环境定位,一般以强调舒适宜人为主,少数以体现大气简洁为主。4.材质、元素特点:包含绿化苗木、硬质景观材料、以及装饰小品的运用,特点是要强调项目特色,考虑人性化、考虑经济性、安全性、合理性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5.造型、细节特点:是体现项目设计价值和品质的重点,是点睛的部分。6.艺术、文化特点:是园林景观长期性价值体现的重点,只有艺术性较高、具有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作品,才会突破视觉感知的局限,
景观设计要素是组成居住区环境景观的素材。常见分类分为九类:1.绿化种植景观,包括植物配植、宅旁绿地、隔离绿地、架空层绿地、平台绿地、屋顶绿地、绿篱设置、古树名树保护2.道路景观,包括机动车道、步行道、路缘、车档、缆柱3.场所景观,包括:健身运动场、游乐场、休闲广场4.硬质景观,包括:便民设施、信息标志、栏杆或扶手、围栏或栅栏、挡土墙、坡道、台阶、种植容器、入口造型5.水景景观,包括:自然水景、泳池水景、景观用水6.庇护性景观,包括:亭、廊、棚架、膜结构7.模拟化景观,包括:假山、假石、人造树木、人造草坪、枯水8.高视点景观,包括:图案、色块、屋顶、色彩、层次、密度、荫影、轮廓9.照明景观:人行照明、车行照明、场地照明、

第一节 嵌块体
一般是物种的集聚地,无生物群落或微生物。
1、 嵌块体的起源与类型(成因机制、物种动态、周转演替过程)。
大火过后,留下火烧迹地如:森林、草原、农田(黑钙土是采伐植被、种植的结果)。干扰机制:干扰环境异质性如人类种植造成残存(余)的环境资源。
1) 干扰嵌块体:干扰是引起生态系统格局显著偏离常态的事件。有内部(如风倒木)和外部(火)二种。外部干扰有自然和人为之分。
物种动态:最初,主要是群落大小的变化。许多种的种群大小变化较快,后因个体伤亡而急剧下降。然后是种的灭绝。某些物种在其领地范围灭绝,另一些生存下来。较低的种群甚至处于休眠。幸存种的种群大小发生急剧变化,数量上升,超过对初始个体损失的补偿。最终是种的迁入。此时有物种迁入,由先锋群落演替至顶极。
物种动态的特点是: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或平均年龄持续时间最短(消失最快)。
具体的类型有:
单一干扰:能使物种迁入灭绝速度大幅度增加,而后逐渐下降最后嵌块体消失。
长期干扰:灭绝速度大幅上升,迁入速度略增,后来的干扰阻止了物种演替的正常序列。主要为人类干扰,存留时间长并重复干扰如大气污染,形成某种稳定性。而自然干扰使物种趋向适应。
2)残存(余)嵌块体:由包围着一小块未受干扰地区的大范围干扰(火烧、虫灾)造成的
相同点:A都是干扰
B初始,种群大小迁入、灭绝(主要是种群小,需要领地大的物种)变化较大,随后进入演替阶段。当基质与其融为一体时消失变动速率处较高时期,具较高的周转率且生态交错区窄。
独特点:有较长的调整期。物种变动速度增高之高不是稳定而是由迁入走向灭绝。
松驰期:种和灭绝种数量超过侵入种(最初的侵入种消失了)仍交替整个生命过程。侵入取决于远处的种源地;一般较为缓慢。
长期干扰:造成长期隔离,物种灭绝速度更高。种群小,松弛期更长,损失的种更多。
3) 环境资源嵌块体
起源于环境异质性。例如森林景观中的沼泽地其尺度小在林中中下部。像兴安落叶松中的樟子松林在山坡顶部。草原上的白桦林,热带稀树草原的低洼地的泡子。
特点:1、生态交错区宽。2、边界较固定。3、周转率低。4、种群变动、迁入、灭绝变化水平低,无松驰期和调整期。
4) 引入嵌块体
A、种植嵌块体:种植嵌块体内的物种动态和嵌块体周转率取决于人类的不断管理活动。由自然进入至人为引入。动物(像牛羊群)亦如此。该嵌块体是动态发展的,从急剧变化的短暂的初始时期到管理期间相对稳定的长久期,最终到拓荒和演替期间的另一短暂重大变化时期。
B、聚居地:人为干扰,在物种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人为地引进的动植物;二是不慎引入的害虫和异地移入的本地种。这种干扰取决于人类管理的程度和恒定性。在城市和郊区里人和非本地物种占优势,而在城镇、乡村、农业区、孤立房舍的农业区等则以当地物种、人以及非当地物种为主。
补充概念:短生嵌块体——物种的短暂聚集现象,它是由群落相互作用或环境因素正常而短暂波动引起的。
2、 嵌块体的大小
物种、物质能量差异明显它直接影响到管理上所需嵌块体的最小面积是多少?最佳面积是多少?这两个数学参数极重要。对于采伐区大小、形状、排列等问题;自然保护区的更新、持续生产、生态经济效益等密切相关。
1)对能量和养分的影响
一般地,能量养分总量等于面积乘以
例外的残存嵌块体A、边缘:物种密度高,单位面积生物量高。这是由于阳光利用率高并且其开敞性减弱竞争。B、内部:高营养级物种对大小最敏感。
因此,一个拥有许多大嵌块体,并且环绕小嵌块体和廊道的边缘地带特别长的景观。拥有敏感的内部种和边缘种的野生生物宝库。
2) 对物种的影响
[1] 岛屿:岛与嵌块体相类似。1967年(美)麦克阿瑟和威尔逊创立了生物地理学理论,认为岛屿种的多样性取决于物种的迁移速度、面积、隔离程度及年龄。
物种多样性(S)=f(生境多样性—干扰+面积—隔离程度+年龄)
对于岛屿面积A、大面积则生境多样性高
B、中等面积则稀有种出现的机会多
C、小面积种群小,只有近亲繁殖,年龄结构小易被干扰或灭绝。
[2] 陆地景观
A、与岛屿的区别
<1>边界并不都是明确的,有些边界呈梯度变化吸引动物运动。
<2>基底远比海洋异质性高。
<3>隔离程度低。
B、生物多样性(S)=F(生境多样性—干扰+面积+年龄+基底异质性—隔离程度—边界不连续性)
基于这个原理,在自然保护区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高数量的物种。2、维持稀有种、濒危物种。3、生态系统的稳定。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C、森林岛 所谓岛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任何有别于周围生境的景观或生态系统。与海岛情况相似,由于工业化的发展使得林地变成非林地,同周边生态系统相隔离。其结果将是1、一小片具有类似动植物的土地单元间隔。2、生境的变异和大小受到限制,可预期岛上的一些种将灭绝。
森林岛与海岛的区别在于:1、障碍物不同,隔离程度上水体大,风播和飞翔动物活动困难而森林岛相对容易。2、形成的时间大相径庭。3、与周围群落的作用区别上:森林的破碎化及其生态后果较严重,存在物种生存危机。
[3] 嵌块体与自然保护区
物种多样性原则:
A、多样性程度高的物种其嵌块体要大于多样性程度低的物种。
B、单一的大的自然保护区要好于与其等总面积的几个小面积的保护区。
C、小保护区必须尽量靠近以减少隔离度。
D、嵌块体簇状分布要优于线状分布。
E、走廊连接,便于物种扩散。
F、尽可能使其成圆形。
3、 嵌块体的形状
1) 生态学意义 用形状系数表达:D=L斑块/2*(3.14*A)1/2 其中A为斑块。
具体表现为:
A、种的分布、种的动态(稳定、扩展、收缩、迁移及路线)
B、生物的散布和觅食:动物领地范围一般是细长的,容易发现与迁移方向相垂直的狭长的采伐迹地。
C、林中裸地形状与环境变化及更新过程密切相关。
D、不同景观要素的配置。
2) 边缘和边缘效应
{1}边缘:两个不同生态系统的交错区(过渡带)如森林与
沼泽。固有边缘是环境资源上的差异,其过渡缓慢连续性变化很小。诱导边缘则干扰显著且是短期现象。
边缘效应:边缘有不同于内部的物种组成和丰度。从而造成不同形状嵌块体中生态学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典型的物种被限制在边缘或内部环境之中。内部多样性与边缘多样性的比率说明了形状对物种的意义。一般地,圆形要大于长条形;狭长的则更小甚至为零。

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以相似方式重复出现的异质性陆地区域。按照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景观要素可以分为斑块廊道基质3种类型。
斑块
斑块是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部分。其大小类型形状边界位置数目动态以及内部均质程度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有特定的生态学意义。斑块面积的大小不仅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生产力水平,而且影响能量和养分的分布。一般来说,斑块面积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斑块数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物栖息地的增减上,减少一个斑块就意味着抹去一个栖息地;增加一个斑块,则意味着增加一个避难所,一份保险。一般而言,两个大型的自然斑块是保护某一物种的最低斑块数目,4~5个同类型斑块对维持物种的长期健康与安全较为理想。斑块的形状对生态学过程和各种功能流有重要的影响,例如,紧密型斑块有利于保储能量养分和生物,松散型形状易于促进斑块与周围环境物质能量生物方面的交换。
廊道
廊道是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是联系斑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它不同于两侧的基质,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廊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间的连通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间物种营养物质能量的交流和基因交换。廊道的生态功能取决于其内部生境结构长度和宽度及目标种的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廊道有着双重性质:一方面将景观不同部分隔开,对被隔开的景观是一个障碍物;另一方面又将景观中不同部分连接起来,是一个通道,最显著的作用是运输,它还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廊道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为物种提供特殊生境或者栖息地;②增加物种重新迁入机会;③促进斑块间物种的扩散(6)。
基质
基质是景观的本底,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好对景观控制力最强的景观要素。基质对斑块嵌体等景观要素内及景观要素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生物迁移觅食等生态学过程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因而作为背景的基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关键作用。景观基质至少在3个方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着关键作用。

景观要素的分类~

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以相似方式重复出现的异质性陆地区域。按照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景观要素可以分为斑块廊道基质3种类型。

景观要素的划分是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它是指研究地区在景观尺度上可分辨的相对同质单位。根据研究地区的景观特点,结合航片的分辨率和研究的需要,综合植被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 和地形特征构成景观中相对同质的景观要素,确定以土地利用类型及森林群落优势树种为主要依据的景观要素分类体系( 肖笃宁等,2001) 。笔者根据白河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经营活动目的,采用了三级分类系统。
第一级:根据土地利用情况,把斑块类型分为有林地和无林地两大类。有林地即指乔木层植被盖度≥0.4的地段;无林地指乔木层植被盖度<0.4的地段,包括非林业用地。
根据2000年森林资源调查,白河林业局总经营面积190470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82445.8hm2,非林业用地面积8024.2hm2。在林业用地中有林面积171354hm2,疏林地面积10hm2,灌木林面积1088hm2,无林地面积2758hm2。在有林地中,禁伐区50975.8hm2,占全局有林地面积的29.7%;限伐区71580.4hm2,占全局有林地面积的41.8%;商品林区48797.8hm2,占全局有林地面积的28.5%。禁伐区、限伐区和商品林区的面积比大致是3∶4∶3,全局森林覆被率为90.5%。说明该地区森林景观状态良好,森林覆盖率高,禁伐区、限伐区和商品林区的面积比大致合理,一级景观类型现状分析见表3-1。
表 3-1 一级景观类型现状分析表


第二级:采用森林二类资源清查所划分的地类标准为基础进行,即白河地区景观组成结构划分为13类景观要素类型,即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沙荒地、非林业用地、林业设施用地、沼泽地、林业其他用地共13个类型,根据复测样地的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宜林荒山荒地、火烧迹地、宜林沙荒地三种面积小,在此忽略不计,共分10个二级景观类型。研究地区景观组成结构现状分析见表3-2,图3-1。
研究地区的景观要素组成以有林地为主,面积171354hm2,占整体的91.53%,斑块数10993个,占79.95%,其相对优势度最高,达88.7%。因此,有林地的控制作用是明显的。其次是非林业用地,面积占3.94%,斑块占6.45%,优势度4.43%;林业其他用地和沼泽地面积分别占1.75%和1.35%,其他地类占比例很少,合计占1.42%,在斑块数的表现上非林业用地和林业其他用地基本相当,面积分别是8024.2hm2和3330.96hm2,而非林业用地的面积是林业其他用地的面积的两倍多,可见非林业用地的斑块比较大,破碎度小,原因是非林业用地基本上是居民地,往往连在一起所以斑块数较少。沼泽地、灌木林地和采伐迹地的斑块也比较多,分别占2.61%、1.95%和2.07%,而其优势度并不高,说明其广泛分布于景观中。
第三级:在第二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优势树种将其划分为红松、云杉林、樟子松林、落叶松林、臭松林、水曲柳林、胡桃楸林、黄波萝林、椴树林、柞树林、榆树林、色树林、枫桦林、白桦林、杨树林、杂木林、杨树原料林,按优势树种占5成以上划为17个林分类型。18-针叶林: 针叶树占 7 成以上的林分,19-针阔混交林: 针叶树和阔叶树各占 4 ~ 6 成的林分,20-慢生阔叶林: 在阔叶林( 7 成以上) 中,慢生阔叶树( 水、胡、黄、椴、柞、色、枫等) 占 4 成以上的林分,21-中生阔叶林: 在阔叶林( 7 成以上) 中,中生阔叶树( 榆树、白桦、杨树和杂木) 占4 成以上的林分。如表 3-3 所示,林分类型与优势度的关系如图 3-2 所示。
表 3-2 二级森林景观组成结构现状分析表



图 3-1 景观组成结构

由于本文要研究两期的数据,1987 年的数据林相图,其分类标准按表 3-4 进行,所以对2000 年资源调查表的优势树种进行统一标准处理,阔叶混交林包括椴树林、榆树林 、色树林、枫桦林、黄波萝林,经过处理之后,将林分类型合成为表 3-4 中的 11 种林分类型。由分析可知落叶松林和针叶林占绝对优势,优势度分别为 25. 77 和 30. 72. 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白桦林的优势度基本相同,分别为 9. 55、10. 18 和 9. 51( 图 3-3) 。
表 3-3 三级景观类型现状分析表



图 3-2 三级景观类型与优势度的关系

表 3-4 三级景观类型表



图 3-3 三级景观类型与优势度的关系

类型的主要要素包括什么
答:这一概念主要包括惯例和模式、文化与观念以及生产与制作。1、例和模式可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并在特定社会或领域中起到规范和稳定的作用。2、文化与观念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社会交往方式,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认知、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3、生产与制作通常指的是将原材料或资源转化为商品或...

类型电影的基本要素
答:类型电影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故事情节:类型电影通常遵循特定的故事结构和情节模式。例如,科幻电影通常有一个关于科技进步、外星生物或未来世界的故事;恐怖电影通常包含一些悬疑、惊吓和逃生的元素。这些情节模式为观众提供了预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故事中。2. 角色设定:类型电影中的...

单要素,两要素,四要素,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要素有哪些?
答:经过处理的气象要素数据按规定的格式编排,经资料发送装置用有线或无线方式传给用户,或存贮在介质上,由用户定期回收。电源是为气象站正常工作提供动力的 ,在野外通常使用太阳能电池。整个系统由一部微机自动管理。自动气象站观测项目通常为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雨量等基本气象要素,经扩充后...

简述公共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和三个基本类型
答:公共关系由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三大要素所构成。1、社会组织在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中,处于主体地位,它具有主导性。2、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具有权威性。3、传播是构成公共关系的中介,它具有效能性。公共关系的类型:按照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身份、工作对象、功能体现进行划分,可分为主体或部门公共关系、...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答:①代表人物:巴格莱。②观点:要素主义课程理论主张学习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即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主张提供给学生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出现原因: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历了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0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苏联率先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

要素主义教育哲学主要有哪些基本观点
答:要素主义教育的目标则要纠正上述弊端,从而使美国教育重新走上正常的轨道。要素主义者虽在哲学观点上各不相同,但在教育问题上则一致强调“种族经验”或“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为经过历史检验的多数人的经验比个人经验有意义,在人类遗产中有“文化上的各式各样最好的东西”,有“一种知识的基本核心”...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什么?
答:会计要素分类 1、资产。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理解这一定义时,要注意:未来交易或事项可能形成的资产不能确认,如或有资产;企业对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并不都拥有所有权,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产则不能作为...

类型的主要要素包括什么?
答:主要要素主要有素材和题材,情感和思想,典型以及文学形象。1、文学形象:在注重内容的古典文学理论看来,文学形象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文学形象塑造得成功与否,是衡量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志。2、题材:就广义来说,是文学创作的取材范围,如历史题材,商业题材,农村题材等等;就狭义而言,是作品中所...

要素禀赋学说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这种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可以使得一个国家发挥其资源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比较优势和资源的最优配置。要素禀赋论的理论基础包括生产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原理。生产要素禀赋指的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和比例,这些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等。比较优势原理则指的是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

经济学中 生产要素有哪些种类
答: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大类,而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要在继续凸显劳动作用的同时,给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以足够的重视,使它们也合理合法地得到回报。这其中特别要强调两种要素的作用和回报:一是人力资本。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式。各国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