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三国里面的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还要评论一个人物,谢谢! 求三国演义10个人物的评价 100字左右,人物不限,急求,谢...

作者&投稿:甄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我讲讲个大概 正史和三国演义描述得差不多(如我没有说错的话) 当时刘备在曹操帐下做事 后来曹操几经辛苦活捉了吕布 可吕布被军士绑得紧紧的 一见曹操过来 就笑着喊道:”曹公啊 这下你无忧罗!” 曹操问:何出此言啊 吕布:曹公啊 以前您不是只惧怕我一人吗 如今你活捉了我 以明公之智 我吕布当您副手统骑兵 明公您统步兵 天下不就是咱俩的吗? 说完 吕布正好看到刘备站在那里 说:刘备啊 你看啊 绑得我太紧 能不能松松啊? 刘备说;绑虎能不绑点吗? 曹操呢 这时候 易中天也认为曹操是想放了吕布的 所以曹操问刘备意见 刘备呢 说:曹公啊 你不想想吕布是何人啊 跟了丁原(吕布的义父) 后吕布杀了他 吕布跟董卓 一样把董卓给灭了! 曹操马上说: 哦 该杀 吕布不能留。 结果吕布被吊死在白门楼上。 所以大多数人都把责任推到了刘备身上 其实不然 请看:

先说曹操杀吕布,是必须的, 为啥?

首先,吕布之死并非源於刘备之口. <<三国演义>>:"伤人饿虎缚休寛,董卓丁原血未干.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曹瞒." 意即,吕布乃害主之虎, 刘备既知曹操乃汉贼,为何不设法留布一命,日后以待其加害曹呢? 表面上,曹操是听了刘备的言语,才杀了吕布. 然而,曹操早就动了杀机, 只是把杀吕布之名硬推到了刘备的身上. 当时刘备也碍於情势,说了顺水推舟的话. 所以李贽评道:"此时玄德亦知老瞒不可欺也,勿轻议之." 著名清代学者王夫之亦说(即船山先生):"在当时各路拥兵自重的豪杰中,孙坚是有勘乱平天下之治的,刘焉只是个苟且偷安的妄人,刘表是不能自立的文人,袁绍实力较强,却才大自疏,袁术则是狂愚而逞,只会饰伪以狂自尊大,公孙瓒强悍而好杀,却只想据土自保. 唯独吕布,忽此忽彼,随心所欲,且骁勇有力,好战成性,对国家的危害最大. 所以吕布不死,天下永无安宁之日;天下未宁而吕布先恐,正是势所必然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乱人不亡,乱靡有定."

2.
关羽父子为什么不投降孙权?当然,有些因素是忠义方面的,但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关羽善抚慰士卒而轻视士大夫,因其性格所致. <<三国志 蜀书 关羽传>>:"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可以看出, 关羽和孙权在联姻问题上早生摩擦. 又裴注引<<典略>>:"羽围樊, 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 又遣主薄先致命於羽. 羽愤其淹迟, 又自己得于禁等, 乃骂曰:'狢子敢尔, 如使樊城拔, 吾不能灭汝邪!'" 此乃校勘上之误也. 这个 如使樊城拔, 吾不能灭汝邪!'" 此乃校勘上之误也. 这个方诗铭先生已在其著书有阐述 应作"遣使求权助之"较合理. 也就是说. 关羽威震华夏之际, 但因兵力不足, 无法对曹仁进行合围, 进一步地扩大战果, 曾向孙权借兵, 岂知遭拒. 狢子:中原人轻视江东人的悔辱性语言. <<魏书 僭晋司马睿传>>:"中原冠带呼江东之人皆为'狢子', 若狐狢类云." <<世说新语 惑溺>>也记载了一个故事: 孙权的后代孙秀降晋, 取中原人为妻, 其妻曾骂孙秀为"狢子", "秀大感不平,遂不复入."

总之, 关羽和孙权私仇甚大, 比其忠义来看这问题, 我想会更实际点,

3.
曹操和刘备亲率大军攻徐州。吕布敌不过,於是派秦宜禄去找袁术求援。秦宜禄去到袁术那里后,受到了袁术的重用,让秦宜禄娶汉王朝的宗室女子,然而秦宜禄的妻子杜氏还留在下邳。关羽围下邳时,得知杜氏乃绝代佳人,借机和曹操说:”若城破,赐杜氏予吾。”当时曹操立即应允。破城后,关羽又多次向曹操索求杜氏,於是引起了曹操的私疑。曹操就令人带杜氏晋见,一看,马上据为己有,把部将关羽的事早都抛到九霄云外了。后来秦宜禄投降曹操,杜氏已为曹操生了一个儿子,其实正确说是秦宜禄的亲生骨肉,叫秦朗。曹操认秦朗为”假子”,甚爱之,说:”世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 这个事件证明了两点,第一关羽也有七情六欲,说得重点,那是好色。明显地,关羽在这点上非常记恨曹操。第二,城被围时,杜氏已是大腹便便的孕妇,如此受迷,乃绝代佳人也。所以 关羽是被神化的 他也是一个人 人总得有七情六欲 只不过这七情六欲似乎过了头

4.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周瑜和刘备追至南郡,合围江陵,久攻不下。刘备乘机南取荆州的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当中,赵云领兵攻桂阳(今湖南彬县)。桂阳太守赵范抵挡不住,就投降了。赵范投降后,欲用美人计,非要把他的寡嫂樊氏嫁给赵云。史书记载,樊氏乃天资国色。但赵云坚决不娶,并指赵范乃是被迫投降,”心未可测”。而<<三国演义>>外加了赵云拒绝赵范后,诸葛亮对赵云说:”此亦美事,公何如此。”赵云说:”第一,赵范之嫂与已同宗同姓;第二,其妇改嫁,使失大节;第三,赵范初降,其心难测。其实,三国乃中国历史上思想较为开放的时期,寡妇改嫁,娶同宗同姓的也十分常见。比如,刘备入蜀后,因孙夫人跑回了东吴,便娶了吴懿之妹,乃益州旧主刘焉之子刘瑁之妻,因刘瑁死后,寡居在家。曹丕也娶了袁绍之子之妻甄氏,因其貌美如花。曹操还非常高兴地说:”真吾媳妇也。”孙权的徐夫人本是孙权的表侄女,即父亲孙坚亲妹的孙女儿。因其早嫁陆尚,但陆尚短命而去。赵云实乃三国少有之正直之人物 赞

5.
<<三国志 魏书 后妃传>>裴注引孙盛<<魏略>>:曹操临终时说,自己一生所为,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总的来说是成功的,但没什麼可后悔的,也不觉得对不起谁,唯独到了九泉之下,若子修(即曹昂。建安2年,曹操第一次南征张绣后,因曹操的失误,被张绣偷袭,曹昂不幸战死,其生母刘夫人早亡,由没有生育能力的丁夫人抚育,且丁夫人视之为已出。)向我要妈妈,我该怎麼回答啊。所以曹昂阵亡后,丁夫人痛哭,整天以泪洗面,又经常指骂曹操,把儿子给杀了,你也不管。曹操心烦,遂将其打发回娘家。曹操事后有点悔意,就亲自去丁夫人的娘家想把她给接回来。曹操一进来,丁夫人并不搭理他,却坐在织布机前织布。曹操抚着丁夫人的背说:咱们坐车回家去。丁夫人不答话。曹操走到门外,又回过头说:跟我回去,好吗?丁夫人仍然不理他。曹操无奈,只好作罢。临走前,曹操对岳父大人说:让丁夫人改嫁吧,不忍让她守活寡。丁夫人又不肯。再后来,曹操升卞夫人为正妻,立其为皇后,卞夫人是个十分厚道懂事的人,常常在曹操外出征战时把丁夫人接回来住,自己执侍妾礼,平时则送衣送食。
<<三国志 魏书 后妃传>>裴注引孙盛<<典论>>:袁绍死后,尸骨未寒,其夫人刘氏把袁绍的5个宠妾全部杀死,说是她们害死了自己的夫君。刘氏还命人将这5人毁容,免得在九泉之下勾引袁绍。袁尚则助母亲,杀死这5人的家属。
这就是伟大的官渡之完胜.

6.
子午谷奇谋。诸葛亮首出祁山,攻曹魏必须翻过秦岭,有三条路可选。第一路,从东面的子午谷(在今陕西省秦岭山中,为川陕交通要道)进发,终点在长安。第二路,中间的一条路,从驻谷出兵,终点在武功。第三条路,即由斜谷(今陕西省终南山)推进,终点在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大将军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袭之计,即请求诸葛亮分兵一万,由魏延亲自率领五千精兵由褒中出发,循秦岭,出子午谷(汉中至关中要道)以十天左右的时间迅速奔袭长安,”一举而咸阳(陕西咸阳市)以西可定矣”,。另外的五千人用作”玉千”,即运粮兵。诸葛亮则率领主力大军由斜谷北进会合,直逼潼关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因镇守长安的是胸无大志,无德无能,怯而无谋的夏侯茂(其是曹操的女婿),再加上时曹军主力在宛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一线,如救关中(指陕西省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也得20天时间才能赶到。但诸葛亮不纳,魏延谓丞相胆怯,”叹限已才,用之不尽”。

然,子午谷出长安,路虽近,但沿途乃山势险拔的秦岭,谷道艰难,行军必定困苦。一旦曹军在子午谷道据守要津,又或者夏侯茂坚壁固守,以魏延之疲惫之师,到时必会”进不得志,退无所据,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再者,潼关和南阳有曹操的三、四十万轻骑。故孔明之计乃弃魏延计,绕道攻陇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从曹魏最弱处下手。

尽管孔明事前已诱魏将孟达反於新城,成功引曹魏军派司马懿前往镇压,而后诸葛亮又派赵云、邓芝为疑军出箕谷,作出一副进攻关中架势,使曹真举众拒之。然而,如此深谋远略的战策和大规模的事前准备行动,很快遭到曹魏主将张郃反击,致使南安三郡得而复失。疏於防备的陇西况且如此,何况长安是战略要地?

曹操生前,夏侯敦曾提出”先灭蜀,而吴自服”的战略思想,深得曹操赞赏。公元217年,法正规划蜀汉长远之计:(蜀汉)广农积谷,观衅伺隙”,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墏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孔明认为下计不可取,因为会像当年的汉中王张鲁那样,坐以待毙。其实,孔明是以吴结好,魏吴敌对态势,东西夹击曹魏造成强大的军事压力,以保持军事主动权。北伐乃是改变一州之果之况,平取陇西,借蚕食地盘,扩大蜀国实力。即使魏延能拿下长安,而坚守长安以至整个关中,必须有强大的军事支援如军力,物力和人力。故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夫公(亮)固有全局於胸中,知魏之不可旦夕亡,而后主之不可起一隅以光复也。其出师以北伐,攻也;特以为守焉。

毛宗岗<<<三国志演义>回评>>:说孔明不用魏延计乃:”观武侯渭桥之败,而益信魏延子午谷之计,非善计也。武侯不能必魏人之不防渭桥,魏延安能必魏人之不防子午谷哉?且烧渭桥 而不克,则一败犹可以复胜;若便出子午谷而不遂,则一败将不可复胜。故武侯宁为渭桥之偶有一失,而必不为子午谷之侥幸于一得耳。”

西湖逸士在其<<投笔肤谈>>论用兵之道,提出”进当思退”原则时,便循诸葛亮之思路,认为魏延之计虽可收奇效,但风险甚大,万一遭遇不测则全军覆没,没有退路。反之,孔明之计,纵无出奇制胜把握,但至少可以立不败之地。故<<三国演义>>第95回里司马懿说:”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
这就是一生为人谨慎而胆大的诸葛亮.

够吗 不够还有

我来讲一讲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话说曹操已死,曹丕被立为为世子,后又晋封为魏王并称帝。但他还是放心不下跟他争过世子之位、父王曹操最喜欢的儿子,自己的兄弟——曹植。于是他将曹植召进宫中,当廷宣布其有反状,要将其处斩。两人的生母卞太后看不过去了,狠狠的斥责了曹丕。曹丕无奈,但又要找个台阶下,于是命曹植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否则照样处斩。曹植走了几步,随即脱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也十分羞愧。
曹丕作为皇帝,却仍不放过自己的兄弟,可见其人狠毒阴险、心胸狭隘。

那就讲讲官渡之战吧。袁军出动70万军马攻打曹操10万兵马,出兵前田丰劝告袁绍先按兵不动,等待时机。袁绍不听,将田丰关入狱中。大军到了阳武,沮授前来进谏,又被袁绍锁禁在军中。袁军与曹军战了一次,大获全胜,追到官渡下寨。曹军来劫粮,袁军追赶,曹军回头杀来,袁军大败。袁绍派淳于琼守乌巢,,许攸说他嗜酒,不可担当,却被袁绍骂了一顿。须由是曹操同窗,便去投曹。曹操问明情况,火攻乌巢,袁军措手不及,回救乌巢,分兵攻打曹军本寨,却早有防备,被杀得大败,途中张和高览降曹,袁绍逃回冀州,杀了田丰。70万变成5万,不久袁绍气绝。
袁绍是个不听部下忠言,只顾一味进攻,酿成大祸。

故事; 在一次战斗中,来自陇西的董卓败给张角,辛得刘备相救才脱身。此时的刘备白手起家,没有爵位,董卓知道后,竟连谢谢都不说便扬长而去。张飞气得要杀他,但刘备考虑到董卓是朝廷命官因而并不计较。
正是二者气量不同,注定了二者的命运不同。
评论:刘备虽出身贫寒,但却有诸多过人之处。他宽宏大量,礼贤下士,而且能屈能伸,在形势不利于自己时能够以退为进。另外,他以人为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那个极端黑暗年代,这种仁爱的作风使他美名远播,深得人心。
刘备正是因为能如此卓尔不群,才能在白手起家、处处寄人篱下的背景下,能与曹、孙这两个出身显赫者三足鼎立 。
你也可以删改一下。

三国演义中的典型故事(20)个概括情节并评价主要人物(每篇100字上下)谢谢啦!~

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与刘备、张飞失散,后来得到了刘备的消息,因此,立即向曹操请辞,但曹操避而不见,最后,关羽只能不辞而别。由于,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曹操所辖关(城市),立斩曹操六员大将。具本是指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孟坦;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过五关斩六将”因此得名。
3、单骑救主: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刘备的三千人马走到当阳县,突然被曹兵截住,战到天明才摆脱曹兵的追赶,护卫刘备家小的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回乱军中寻找。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正在山上观战的曹操见赵云势不可挡,传令一定要活捉。赵云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连杀50员曹将,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4、水淹七军: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关羽亲自率领大军进攻樊城。樊城的魏军守将曹仁赶快向曹操求救。曹操派了于禁、庞德两员大将率领七支人马前去增援。正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樊城一带下了一场大雨。汉水猛涨,平地的水高出地面有一丈多。于禁的军营扎在平地上,四面八方大水冲来,把七军的军营全淹没了。于禁和他的将士不得不泅水找个高地避水。
关羽早就抓住于禁在平地上扎营这个弱点。他趁着大水,安排好一批大小船只,率领水军向曹军进攻。他们先把主将于禁围住,叫他放下武器投降。于禁被围在一个汉水中的小土堆上,逼得无路可退,就垂头丧气地投降了。庞德掉在水里,关羽水军赶上去,把他活捉了。
5、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己高出一筹,便心怀嫉妒,甚至一心想将诸葛亮置于死地而后快。他以军中缺箭为名,心生一计,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由此看来周瑜不仅忌妒心强,而且又十分阴险狡猾。然而,独具慧眼的诸葛亮却满口答应下来,趁着大雾漫天,用草船向曹营“借”了十万支箭,提前七天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使周瑜的阴谋彻底失败。
6、火烧连营: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7、七擒孟获: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其间诸葛亮采用马谡攻心的计策,七擒孟获,孔明都放了他。孟获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8、借东风:诸葛亮与周瑜制定了火攻曹营的计划。但连日来江上一直刮西北风,用火攻不但烧不着北岸的曹兵,反而会烧到自己。诸葛亮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为后来赤壁之战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9、空城计: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
10、三顾茅庐: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第三次拜访才见到诸葛亮。在这一过程中,刘备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诚恳。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11、白帝城托孤: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俘,不降,被杀。刘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但被吴火烧联营,大败后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废黜了,你自己当皇帝吧。”诸葛亮一听立刻跪下说: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刘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三国上白帝
12、曹操杀吕伯奢。曹操刺杀董卓越未果,逃走,在途中投奔故人吕伯奢,吕杀猪待客,曹操反以为是吕将加害于己,杀了吕的全家。“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成了他的至理名言。
13、杀杨修。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有这样几件事能说明:一是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一个“活”字,是曹操为了卖弄一下自己的才干,而杨修这家伙不给他面子,偏要弄穿曹操的西洋镜不可——曹操“忌之”。二是远方的客人送酥一盒给曹操,被杨修一人一口与众分吃了,用我们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卖弄小聪明——曹操“恶之”。三是曹操本想以梦中杀来警戒大家,杨修偏要在大家的面前揭穿不可——曹操“愈恶之”。四是杨修告曹丕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反被吴质用计陷害,曹操认为杨修是陷害曹丕——曹操“愈恶之”。五是曹操本想试一试曹丕、曹植的才干,可杨修偏要教曹植怎么做怎么做,结果被曹操知道了,坏了曹操的好事——曹操“大怒”。六是杨修为曹植作答教,被曹操得知——曹操“大怒”。这六件事,一步一步的逼迫曹操最后以“鸡肋”事件“惑乱军心”为借口杀死了杨修,也成了杨修之所以被曹操的一个客观的原因。
14、杀华佗。曹操为造建始殿,亲自挥剑砍伐跃龙祠前的梨树,得罪了梨树之神,当晚做了个噩梦,惊醒之后便得了头痛顽症,遍求良医,均不见效。
后来,华歆向曹操举荐了华佗,曹操立马差人星夜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华佗认为曹操头痛是因中风引起的,病根在脑袋中,不是服点汤药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饮“麻肺汤”(按: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一种麻醉剂),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能去掉病根。
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命令左右将华佗收监拷问,致使一代神医屈死在狱中,而华佗所著的《青囊书》也因此失传。
15、曹操杀粮官。当时袁绍的弟弟叫袁术,在安徽寿春这个地方,因为得到了那一枚皇帝的印,他以为天命在我可以当皇帝了,就在寿春城自己称帝了。实际上你的实力不到,有这枚印管什么用呢?所以曹操要攻打他。但是寿春城也不是好攻打下来的,打了一阵子,打不下来,眼看粮草快完了,怎么办呢?他把粮官王垕叫过来,告诉他从今天开始,你给我小斗放粮。粮官说这样做大家都可以看出来,士兵、将士吃不饱,马上不抱怨我吗?曹操告诉他,你不用管,我来替你承担责任。王垕只能照着他的命令去做,果然下面的将士一片大哗,因为当天就吃不饱肚子,怎么办?然后曹操又把这个王垕叫过来,告诉他我要向你借一样东西,这王垕说我有什么好借给您的,“你的头”,要借他的脑袋。这王垕说我无罪啊,是您让我小斗放粮,为什么要杀我啊?曹操说我知道你无罪,但是不杀你不足以平民愤,所以就告诉他从现在开始,你家里的妻儿老小我把他们养起来,你安心的走吧,把王垕推出去斩了,告诉大家这是粮官王垕办的事情,王垕就这样为曹操的伟大事业献身了。
16、“马踏麦田、割发代首”的事。有一次打仗,打胜了,很高兴,正好遇到四月天大麦黄,一片丰收景象,因为心情好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将士不许糟蹋粮食,有人踏到麦田里就要斩首示众,可是刚刚下完命令,他自己的马被地里的一只斑鸠飞起来,把马给惊了。然后他自己踏了一大片的麦田,怎么办呢?自己要挥剑自杀,当然是手下来劝说,丞相你不能自杀啊,你自杀了我们怎么办呢?我们靠谁啊?还指着你统一天下呢。所以曹操说那怎么办,我把头发割下一把吧,也算是我自己惩罚自己了,到他自己犯法的时候,就是一把头发解决问题了。(割发:又名“髡” 是一种仅次于断头的刑罚)
17、徐州屠城。他心灵深处所信奉的人生哲学是“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热情款待他的吕伯奢一家,竟被他心狠手辣地杀得一个不留。他为报父仇,进攻徐州,所到之处,“尽杀百姓”,“鸡犬不留”。
18、曹操梦中杀人。曹操对照料自己的侍从们说他会梦中杀人,以保护自己。为使众人相信自己的话,于是在一天夜晚睡觉时,故意蹬开被子,一个平日深受曹操喜爱的侍从,捡起地上的被子给主人盖好,曹操突然翻身跳起,抽出床头宝剑,狠命一挥,侍从即刻身亡。第二天曹操醒来还装糊涂。弄得大家都相信曹公睡梦中确有神秘的自我保护能力。曹操这种伎俩,只有一个人看得透明之极。这个人就是杨修。当曹操装模作样为那侍从送葬时,他扶棺苦笑道:“不是曹公在梦中,而是你在梦中啊!”曹操见杨修戳穿了自己的阴谋,深恨杨修

刘备:《三国演义》推崇的人物,仁义善良,礼贤下士,有君子之风,不过妇人之仁,感情用事,在三个霸主中算能打,曹操称他为天下英雄,不过事实上没有什么特别本领,军事上十分窝囊,早期浑浑噩噩没有闯出什么名堂,最后也是败亡于军事上。

关羽:忠勇义的化身,武力不是最高但是却号称“武圣”,砍无名小将是他的专长,自视甚高,他的结局告诉我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张飞:勇猛却莽撞、粗暴,但是偶尔细心就会让人刮目相看,对义兄向来一条心,未能出战彝陵实在是遗憾……

诸葛亮:智慧的化身,鲁迅的评价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诸葛亮却是拥有非人的智慧,几乎到了未卜先知、料事如神的地步……后期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人肃然起敬。

庞统:虽与诸葛齐名,境遇却十分凄凉,不是得不到刘备重视,而是得不到作者重视……在诸葛亮的光辉下,庞统悲惨地沦为华丽的龙套……

赵云:三国中一流的武将,长坂坡一战成名,汉水一战获得“一身是胆”的美誉,老了仍然力斩五将,武力勿庸置疑。至于品德,自追随刘备后一直肝脑涂地,出生入死,而且为人刚正耿直,刘备有这种人追随真是三生有幸……

孙权:明主,在他治下的江东,人才济济,最后更是越来越强盛。曹操对这位后辈的评价是“生子当如孙仲谋”,个人认为十分对。

周瑜:《三国演义》中他心胸狭窄,嫉恨贤能,其实历史上的周瑜雄姿英发,是不亚于诸葛亮的人才……也许周瑜最恨的不是诸葛亮,是罗贯中才对……

张郃,魏国名将早先为袁绍手下大将,官渡之战后归曹操。有勇有谋,能征善战。诸葛亮伐魏时,他率兵追赶,被诸葛亮用伏兵射杀于木门道中。

夏侯渊,曹魏名将。字妙才,夏侯敦族弟,与曹操本是同族,勇力过人。曹操年少时在家乡犯了案,夏侯渊为他顶罪,曹操又设法把他拯救出来才免于难。为人颇重义气,有一年饥荒,夏侯渊为了养活死去弟弟的孤女,他放弃了自己亲生儿子。曹操起兵之后,夏侯渊一直追随曹操左右。曾随曹操平定庐江雷绪,于潼关攻马超、韩遂,战功较多,封为博昌侯,征西将军。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军攻打汉中,被老将黄忠用计袭杀。

刘禅,小名阿斗,刘备的大儿子,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立为太子。刘备死后继位于成都,称帝时十七岁。在位期间,由丞相诸葛亮辅佐执政。诸葛亮死后,因信任宦官黄皓,致使姜维从北伐中原的前线撤回汉中沓中屯田开荒。炎兴元年(公元二六三年)邓艾领军从阴平险道奇袭成都,刘禅出位投降,被封为安乐公。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省宜城)人。得诸葛亮器重,升为参军,刘备临死前曾告诫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建兴六年(公元二二九年)违反诸葛亮的命令,未在街亭当道驻扎,被魏将张?打败,失了街亭,蜀军被迫退军汉中。被诸葛亮以违犯军法之名斩首。马谡死那年,只有三十九岁。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人。汉灵帝时为中军校尉,领导皇宫禁卫军,灵帝死后,他带兵进宫杀尽了宫中宦官。董卓控制国家大权时,他从冀州发兵讨伐董卓,成为诸侯军的盟主,在诸侯混战中势力进一步扩大,成为当时兵将最多的豪强。但在与曹操决战时,因不听谋士的良言,在官渡被曹操击败,不久病死

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的梗概活用自己的话说一遍!字数700字以上!急急急...
答: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2.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烽火连天的世界里,却引发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那正是在罗贯中笔下的著作――《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内容丰富,成语众多,虽然看起来比较麻烦,但是能让我们真正领会作者的艺术才华....

谁能帮我概括《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 (要能体现人物的) 500字...
答:【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在河北,有三个胸怀大志的年轻人,他们分别叫张飞,关羽,刘备,他们不甘心一世平庸,决心匡复乱世,因为彼此性格相投,志向相同,决定结为异性兄弟,恰好张飞有一桃园,三人边入桃园中,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不能同年同月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就是桃园结义.后来这个成语常常来形容朋友...

三国故事
答:郭冲说司马懿带兵二十万,诸葛亮仅留蜀兵万人,其它余军则交给魏延,司马懿以二十比一的优势,根本不用惧怕。而《三国演义》却说魏军仅有十五万,诸葛亮自身有兵二千五百名,另二千五百名蜀兵暂出,而关兴及张苞各领三千,这里已有一万一千名,还有张翼、姜维及马岱各军未计,若再把街亭战场的王平、魏延、高翔、申耽及...

写一个出自《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故事
答: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

三国演义的故事简介(常见的)
答:1、三顾茅庐 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第一次去,诸葛出门,刘回。第二次去,诸葛又出外。第三次去,已经是中午,诸葛眠,刘一直站到诸葛醒来,诸葛见到刘有志,且诚恳求助,就出山助刘建立蜀汉皇朝。2、七禽孟获 三国...

三国演义中的10个超经典故事,一般知道的有几个呢?
答:历经磨难,终于在江东建立了东吴的早期基业。10、舌战群儒 三国中前期,刘备势力还很小,被曹操赶得走投无路。想去投靠东吴,就是孙权。派诸葛亮去做说客。但是东吴谋臣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凭着他的满腹经纶舌战群儒。说得他们个个哑口无言。后来经鲁肃协助,说服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三国》中,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答: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

三国故事火烧连营
答: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三国故事火烧连营,希望大家喜欢! 三国故事火烧连营 刘备登基称帝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讨伐东吴,为关公报仇。赵云首先站出来反对,他认为,曹丕篡汉自立是国贼,东吴杀害关公是私仇,当前应讨魏而不是伐吴。 刘备听不进去。孔明与百官都来劝谏,他还是听不进去,调集七十万人马,又借五万番兵...

三国演义 中几个故事梗概 100字
答:1、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第5回)华雄被斩后,董卓令吕布出战,公孙瓒不敌吕布,吕布举画戟要刺。张飞挺丈八蛇矛来攻接着一旁的关羽舞青龙偃月刀来战,两人仍战不倒吕布。这时刘备掣双股剑来助战,三人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最后吕布招架不住,便退兵虎牢关,刘、关、张紧追而至。2、董卓大闹凤仪...

求一骗100字左右的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9月6号前要,速度
答:魏黄初二年(221),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被害,诸葛亮领司隶校尉一职。或者 南征 直至建兴三年(225)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