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氵字旁+束念什么字啊?

作者&投稿:潜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涑 [1] sù 详细字义 〈名〉 1. 水名。涑水 [Su River]。在山西省西南部,源出绛县太阴山,流经闻喜、临猗,至永济县西南入黄河。 2.水名。涑河 [Su River]。在山东省东南部,涑河发源于费县芍药山乡西南峪村,流经芍药山,马庄,刘庄三乡镇,经西掸村流入兰山区,在兰山区朱保镇南郭庄村开始分流,自南郭庄开挖至临沂城的西门外,涑河在西门外分为两股,北股称为北涑河,经过临沂城西门城墙、北门,向东注入沂河。 见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79276.html?wtp=tt

左边氵字旁右面一个除这个字念什么~

滁州
醉翁亭记 北宋 欧阳修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e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沆 沆 拼音:hàng
简体部首:氵,部外笔画:4,总笔画:7
繁体部首:水,部外笔画:4,总笔画:7
五笔86:IYMN 五笔98:IYWN 仓颉:EYHN
笔顺编号:4414135 四角号码:3011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C86
基本字义
--------------------------------------------------------------------------------
● 沆
hàngㄏㄤˋ
◎ 〔~瀣〕露气,如“呼吸~~兮餐朝霞”。
◎ 〔~瀣一气〕喻气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 大水:~茫。~漭。
详细字义
--------------------------------------------------------------------------------
◎ 沆 hàng
〈形〉
(形声。从水,亢声。本义:漭沆,沆漭:水泽广阔无边的样子) 同本义 [vast]。如:沆漭(水波浩渺的样子);沆沆(沆茫。水面广阔无际的样子);沆浪(水广阔而汹涌的样子)
词性变化
--------------------------------------------------------------------------------
◎ 沆 hàng
〈名〉
(1) 大泽 [lake]
齐人谓湖曰沆。—— 郭缘生《述征记》
(2) 白色霭气 [white mist]。如:沆瀣之水(夜半由露气凝结而成的水);沆瀣(秋天早晨的白色霭气);沆瀣相投(彼此志气投合)
常用词组
--------------------------------------------------------------------------------
◎ 沆瀣 hàngxiè
[evening mist] 夜间的水气,露水
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司马相如《大人赋》
◎ 沆瀣一气 hàngxiè-yīqì
[act in collusion with;wallow in the mire with;like attracts like;people of the same ilk] 唐科举考试中,考官崔沆取中了一名叫崔瀣的考生,有人嘲笑道:“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见 钱易《南部新书》)。后比喻意趣投合的人勾结在一起

(形声。从水,亢声。本义:漭沆,沆漭:水泽广阔无边的样子) 同本义
沆〈名〉
大泽
齐人谓湖曰沆。――郭缘生《述征记》
白色霭气
沆瀣
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司马相如《大人赋》
沆瀣一气
沆hàng
⒈大水。
⒉起。
沆瀣(xie)一气的近义词有:狼狈为奸、臭气相投、同流合污等。

束加部首是什么
答:刚才查了一下字典,束是独体字,独体字的部首一般都是它的第一画,或者它本身,看了一下,没有“束”这个部首,不过查“一”查得到,所以它的部首应该是“一”。你也可以自己翻翻字典

各位大哥大姐一个三点水旁一个朔是什么字啊
答:溯 拼音: sù, 笔划: 13 部首: 氵 部首笔划: 3 解释1: 溯 sù 逆着水流的方向走:溯流而上。追求根源或回想:回溯。追溯。上溯。追本溯源。笔画数:13; 部首:氵; 笔顺编号:4414315233511 解释2: 溯 溯、遡 sù 【动】 (形声。从水,朔(sù)声。本义:端直地逆流而上) 同本义〖...

“束”字加个偏旁有什么字?
答:(会意。从立,从束。立,站着。束,约束。本义:肃敬;恭敬)同

“氵”旁的字有哪些?
答:有很多:江 河 湖 海 波 涛 汹 涌 澎 湃……氵 【shuǐ】 同“水”,用作偏旁,俗称“三点水”。1、江 读音:【jiāng】(1)大河的通称:江山、江河、江天、江干。(2)特指中国长江:江防、江汉、江淮。(3)姓。江河日下 【jiānghé-rìxià 】:江河的水逐日流向下游。比喻事物日衰...

犭饣纟氵扌彡忄灬糹覀衤罒钅疒+爫怎么读?
答:纟sī。“糸”(糹)简化为“纟”。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说文解字》:“糸,细丝也。象束丝之形”。束丝之形是纟之范式。本义:细丝。同“糸”,又作“糹”。用作偏旁。俗称“绞丝旁”。氵shuǐ ,同“水”。用作偏旁。俗称“三点水”。扌shǒu。同“手”。用作偏旁。俗称“提手旁”。

一束一边一点。是个什么字
答:卜  1、卜(bo):萝卜(luóbo)2、卜(bǔ):(1)一种姓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五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2)占卜(bǔ)。寻根溯源 卜姓来源有五:1、据《风俗通》所载,夏时太康之弟封于莘(故城在今陕西合阳东南),因其弟曾任...

氵字旁的字
答:三点水字旁的字有哪些字 其字如:水、永、求、汜、泛、池、江、汝、汪、决、斤、沈、冲、沛、河、治、泓、法、波、泉、泰、洋、洞、洪、津、洲、洗、浩、浪、海、涵、淑、淦、净、凌、深、清、添、淼、游、涣、渊、港、汤、温、湾、源、溪、沧、满、汉、洁。冰汐汕池江汛汪汶决汾沂汽沈冲...

束字加偏旁有什么字?
答:束字加偏旁有(速、剌、勅、梀、敕、辣、赖、竦、悚、柬、觫、涑、娕、欶、凁、殐、捒、趚、踈)

束攵这个字念什么?
答:敕chi四声 拼音:chì 部首:攵 五笔:gkit 笔画数:11 笔顺编号:12512343134[1][编辑本段]汉字释义 基本解释 1、帝王的诏书、命令:敕命。敕书。敕封。奉敕。宣敕。 2、告诫:申敕。戒敕。 3、古同“饬”,整顿。[1]详细解释 【动】 1、形声。从攴(pū),束声。

一个双立人一个束念什么
答:你好 束字加偏旁好像只有以下几个字 好像没有你说的这个字 刂(利刀旁)—— 剌 冫(两点水)—— 凁 力(力字旁)—— 勅 扌(提手旁)—— 捒 氵(三点水)—— 涑 忄(竖心旁)—— 悚 辶(走之底)—— 速 女(女字旁)—— 娕 木(木字旁)—— 梀 歹(歹字旁)—— 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