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的能臣良将有哪些?

作者&投稿:保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公孙弘(西汉丞相)

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京杂记》记载),齐地菑川人(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人),为西汉能臣。

其少时为吏,牧豕海上,四十而学,谨养后母。汉武帝时期,先后二次被国人推荐,征为博士。十年之中,从待诏金马门擢升为三公之首,封平津侯。先后被任为左内史(左冯翊)、御史大夫、丞相之职。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公孙弘于相位逝世,谥献侯。



公孙弘是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为西汉后来“以丞相褒侯”开创先例。其在职期间,广招贤士,关注民生,并为儒学的推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2、董仲舒(西汉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广川大董故庄村)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为西汉能臣。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

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3、霍去病(西汉名将,民族英雄)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 [1]  ,西汉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同父异母兄长。



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十七岁为票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二十四岁。武帝赐谥号“景桓”,陪葬茂陵,并仿照祁连山的形状为其修筑坟墓。

4、卫青(汉朝著名将领,民族英雄)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朝著名的将领、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



公元前129年,匈奴骑兵大举入侵,汉兵分四路出击。其余三路皆失利,只有卫青一路在龙城之战获大胜而归。武帝大喜,封他为关内侯。

后来,平阳侯病死,平阳公主居孀,汉武帝下诏命卫青娶平阳公主为妻。元封五年(前106年),卫青病故,谥称为烈侯,葬于茂陵。

5、李广(西汉名将、民族英雄)

李广(?~前119年),字号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



汉武帝即位,授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带兵攻击匈奴。由于众寡悬殊,负伤被俘,辗转返回长安,出任右北平郡守。英勇善战,使得匈奴畏服,称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公孙弘、百度百科——董仲舒、百度百科——霍去病、百度百科——卫青、百度百科——李广



1、卫青

卫青字仲卿,汉朝著名的将领、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公元前129年,匈奴骑兵大举入侵,汉兵分四路出击。其余三路皆失利,只有卫青一路在龙城之战获大胜而归。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重挫匈奴,迫使匈奴不敢南侵。

2、霍去病

西汉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十七岁为票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十九岁时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3、张骞

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大汉帝都长安出发,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4、苏武

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方获释回汉。汉宣帝将苏武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褒赞他爱国忠贞的节操。

5、桑弘羊

西汉时期政治家、理财专家、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官至御史大夫。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十三岁时以精于心算入侍宫中。历任侍中、大农丞、治粟都尉、大司农等职。

在汉武帝大力支持下,先后推行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币制改革、酒榷等经济政策,同时组织六十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武帝继续推行文治武功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

五子良将都有哪些特点
答:五子良将之躯---张郃 字俊乂,河间鄚人。料敌先机,善于观察地形,排兵布阵,且有勇。其兵法之用连诸葛亮都忌讳,举荐人才。五子良将之胯---于禁 字文则,泰山钜平人。能征惯战,如战黄巾中的表现,攻袁绍时表现得忠贞不二,宁死不降。但又有屈膝卑颜,关羽水淹七军后又乞降。五子良将之足-...

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为何排不进五子良将?
答:许褚,典韦的能力不足以被排进“五子良将”的行列之内;而夏侯惇,夏侯渊的地位,则远远超出了“五子良将”的标准了。三国年间,群雄辈出,豪杰蜂起。魏武帝曹操,手下人才济济,自己也是雄才伟略,无人能比;因此,他创立了“三国”之中国力最雄厚,幅员最辽阔的&...

三国演义有哪些人物
答:12、夏侯惇(字元让),攻吕布时却被流矢射伤左目,被人称为“盲夏侯”,深受曹操信任,无人能及。 13、典韦(无字),曹操帐下的第一猛将,人称“古之恶来”。 14、许褚(字仲康),功劳最大,裸衣斗马超是其亮点,被称为“虎痴”。 15、张辽(字文远),五子良将之一,早期跟随吕布,后转投曹操,是三国时期少有的文武...

曹操名下的五子良将有哪些?武功高低怎么排?
答:曹操的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张郃、乐进、于禁、徐晃。就论武功排名依次顺序是张辽、徐晃、乐进、张郃、于禁。01、张辽与徐晃。武力排名第一的是张辽,张辽原本是吕布的手下的,后来吕布被曹操干掉后,张辽选择归顺曹操。张辽之所以排到第一名,主要是张辽此人太猛了。张辽虽然没有跟什么顶级高手交过手,但...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朝有哪些名将?
答:6、韦睿——有光武、周瑜之风的名将 韦睿(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的名将。原籍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曾祖时迁至襄阳。宋时为右军将军、辅国将军等职。指挥果断,谋略过人。 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韦睿督军北伐,攻拔北魏小岘城(今合肥东),随即进军合肥。魏将杨灵胤率众5万来,梁军惧不敌,请...

曹操军中好象有个什么七良将,是哪些人?
答:陈寿《三国志》评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张郃巧变为称,乐进以骁勇显名,张辽果敢沉稳,徐晃却以严谨著称。 魏之良将,五子为先,此五子即:张辽(文远),张郃(俊艾),徐晃(公明),乐进(文谦),于禁(文则);...

曹操的五子良将,对当时有哪些帮助?
答:陈寿在写《三国志》时曾把这五人放在一起,并这样评价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到了近现代,“五子良将”的说法越来越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五子良将分别都有哪些贡献。其一:张辽。张辽原本是从属于丁原的将领,后来又跟过董卓、吕布等,吕布战败后,曹操把张辽收为己有。...

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谁对魏国贡献最大?都有哪些战绩?
答:张辽独领一方,确实不负曹操对他的栽培,每次都取得大胜,震慑整个东吴;于禁虽然最后投降关羽留下了污点,但是在前期他的待遇是最好的,可见前期于禁功劳最大;徐晃独自领军作战时从无败绩,并且多次用武艺和计谋击溃对手,对于“良将”之称当之无愧。此五人按照对魏国贡献大小的顺序排列应该是...

曹操的五子良将
答:能征惯战,各自还具备独自统兵的能力。没有曹家人的原因:因为五子良将不是曹操排的,是后人评说。孙吴有江东十二虎臣:按照正史《三国志》为其列传的顺序依次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他们为孙吴基业的开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是哪些?
答:虎牢关一人单挑刘关张三人;辕门射戟;杀董卓虽为私愤,却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毕竟当时能杀董卓者,唯温侯耳。3、廉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榜理由:赵惠文王时,虽有强秦虎视,而诸侯无敢忤赵者,皆因...